【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来源:导游资格 发布时间:2020-08-13 点击:

 中 央 财 政 支 持 高 等 职 业 学 校

 提升 专 业 服 务 产 业 发 展 能 力 项 目

  建 筑 设 备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建 设 方 案

  浙 江 建 设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二 ○ 一 一 年 十 月

 目

  录

  一 、 专 业 建 设 背 景

  .....................................................................2

  二 、 建 筑 设 备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建 设 的 基 础 和 优 势

  .....................3

  三 、 专 业 建 设 目 标

  .....................................................................5

  四 、 专 业 建 设 实 施 方 案 及 质 量 监 控

  .........................................6

  五 、 专 业 建 设 改 革 举 措

  ...........................................................13

  六 、 专 业 建 设 预 算

  ...................................................................14

  七 、 专 业 建 设 保 障 措 施

  ...........................................................15

 一 、 专 业 建 设 背 景

  1.

 行业背景 资 料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 , 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 人民生 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

 2010

 年全年,中国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

 26451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2.6% 。

 全 国具 有 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 3422

 亿 元,增长

 25.9% 。2011

 年上半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

 43111

 亿 元,同 比增长

 26.1% ; 房屋建筑施 工 面积达

 57.1

 亿 平方米,同比增长

 25.5% 。

 未来

 50

 年,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

 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

 95% 以上 。都市圈 、 城市群 、 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 起飞,也预示了建筑业更广阔的市场即将到来。

  浙江省作为建筑业大省,最近几年继续保持了健康的发展态势

 ,2010

 年 浙

 江省建筑业合同总额达到

 20338.42

 亿 元,总产值达

 11860

 亿 元,跨过万亿元门

 槛,位居全国第一。

 2011

 年上半年浙江建筑业再创新高,建筑业主要指标高位 增长,同比增幅均在

 20% 以上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浙江建筑业上半年完成产 值

 5567

 亿元 , 同 比增长

 28% , 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 , 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

 43111

 亿元的

 12.9%。

  浙江作为名符其实的建筑大省,拥有特级企业

 40

 家 ,一级企业

 655

 家 ,百

 亿元以上产值企业

 7

 家 , 上市公司

 16

 家 。

 至

 2010

 年 底 , 浙江省有建筑企业

 7082 家,从业人员

 548.84 万人。

  2. 人才需求分析

  据中国建筑专业人才网数据显示,建筑业

 2010

 年上半年全国范围内人才需 求同比增长

 61% , 其 中以一线 城 市人才需求最大 , 长 三角区的人才需求增长最快。

 截至

 2011

 年

 6

 月 底,长三角地区二线城市苏州、杭州、南京、宁波等城市人才 需求同比增长

 50%,诸多新项目的上马带来了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 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 、 建筑节能 , 使得建筑设备行业不 断涌现各种新产品和新技术 , 例如地源热泵空调技术 、 太阳能利用技术 、 空调工 程节能技术等等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作为建筑节能的核心专业 , 最近几年在 建筑节能检测 、 新型建筑节能空调技术等方向出现了强劲的人才需求 。

 预计本专

 业人才需求每年增长

 50%以上。

  二 、 建 筑 设 备 工 程 技 术 专 业 建 设 的 基 础 和 优 势

  我院自

 1999

 年抽检起即设立建筑设备安装技术专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 至今已有近千名毕业生 , 分布在建设行业各个部门从事建筑设备工程技 术 (主要 为水、暖专业)的施工管理、监理、概预算编审和空调工程设计、空调设备销售 等工作。

  1.

 初步建立 了 “ 校 企联 盟 ” 的 合 作 机制

  为更好地使本专业服务于地区经济,本专业通过“校企联盟”等方式,已与 多个企业形成良好合作关系。主要有

  (1)2010

 年 与

 2011

 年 , 分 别与宁波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浙江五洲工 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2

 家规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甬港安装班和五洲学院,

 订单培养安装技术人才;

  (2)与多家安装企业(如省安、市安、诸安等)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合 作协议,为学生提供毕业实习岗位;

  (3)与吉博力集团、伟星集团有限公司、亚龙科技集团等企业共同开发校 内实训基地,目前已建成吉博力给排水实训室;

  (4)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 顶岗实习、岗位综合实训进行考核。

  2. 人 才培 养 基 础

  为更好地适应市场要求 , 本 专业在原有供热通风与空调专业课程为中心的基 础上 , 经过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 , 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讨论 确增加了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方面内容。至今,本专业已形成了以暖通核心, 建筑给排水和建筑电气为延伸的课程体系;制定了以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原 则,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为本位,突出地域经济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强化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广泛采用现场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 拟教学等教学方法,实施“做中教,做中学 ”, 实践学时比例达到总课时的 50% 以上,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改革评价方法,考核由学校、行业、企业、研 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评价学生, 以专业评价效果评价教师。

 2007年 , 本专业与山东建筑大学合作 , 建立专升本 , 为学生进一步提高学历 层次,搭建了人才成长“立交桥“。

  2011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由麦可思人力 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调查)表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 97%,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达

 2591

 元,毕业掌握的基本工作能力为

 54% ,工作与 专业的对口率为

 83% , 毕业 半 年内的未离职率为

 82% , 愿 推荐母校的比例为

 97% 以上,均超全国示范性高职、骨干院校

 2010

 届数据;毕业半年内的未离职率和 愿推荐母校的比例为本学院最高,这表明社会对建筑设备专业的学生需求量很 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学院、对专业的认可度很高。

  3. 实 训基 地 基 础

  经过多年的建设 , 本专业已经拥有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 。

 现有的校内实训室 有消防实训室(含消火栓、自喷系统 )、 吉博力给排水实训室、通风与空调实训 室、流体力学实验室、电工基础实验室、建筑电气技术实训室等。有紧密型和非 紧密型合作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十多个。

  4. 教 学团 队 基 础

  本专业现拥有专职教师

 10

 名,其中高级职称(含)以上的专职教师比例达 50%以上;专职教师中注册设备师

 1

 名 ,注册造价师

 2

 名 、注册监理师

 2

 名 ,注

 册咨询师

 1

 名 。

 初 步建立了一 支 数量足够 , 质 量较高 、 相 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聘请

 10

 名兼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本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强,科研力量雄厚,已申请省厅级科研项目二十多个, 省级精品课程一门 ; 多 名教 师 在企业兼职 , 与企业开展技术合作项目数十个 , 最

 近两年横向课题经费三十多万。

  本专业教师在建筑节能方面已有十余年的研究历史 , 建 有省内最早的地源热 泵与辐射供冷科研实验室 , 科研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一次 , 在建筑节能 研究应用方面走在了省内同类院校的前面。

  5. 专 业社 会 服 务 能 力 强

  近年来,该专业面向社会,积极承担其社会服务功能。

  (1)为企业提供师资,就地设立教学点,进行人才培训;

  (2)为企事业单位提供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如辐射供冷及供暖系统科研成 果在慈溪东方明珠城

 7

 万

 m 2 住宅(获

 2005

 年建设部建筑节能示范项目称号)、

 鄂尔多斯上河国际

 40

 万

 m 2 住宅等项目得到了推广应用;

  (3)给企业提供项目咨询服务,如项目设计、招投标、项目预决算和施工 管理等。

  三 、 专 业 建 设 目 标

  1.

 专业建设 整 体 目 标

  构建开放性校企合作平台 , 完成人才培养模式革新 ; 建设校企互通 的 “双师 型”教师队伍;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方式;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将建筑设备 安装工程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以多层次校企合作联合办学特色的专业 ; 成 为具有国 内一流教学水平 、 一流教学设施 、 一流教学质量的专业 ; 成为在建设行业内具有 较高知名度 、 较高社会服务能力 、 受省内企业广泛欢迎的专业 ; 为社会培养具备 综合素质高 、 专业技能强 、 发展潜力足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 为 高等职业院校同类

 专业的建设起到特色引领作用。

  2.

 人才培养 目 标

  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 ,培 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 适应现代化管理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同时具备建筑设备工程基本理 论知识 , 掌握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和敬业精神,能从事现代化建筑设备工程设计、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及计算机 网络化管理的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发展潜力足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

 教学质量 目 标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为平台,以结构合理、素 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为保障,提高教学质量。由学院、系、专业带头人 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建课程建设团队 , 修订和完善各种教学文件 , 制定教学标 准 , 形成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 、 开放的教学管理体系 ; 按照职业岗位需求和人才 培养模式,重组教学内容,完善实训设备,使培养的人才具有综合素质高、专业 技能强 、 发展潜力足的特点 , 成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

 将新生报

 到率、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毕业生满意度、企业满意度等作为人才培养重 要监测指标。

 四 、 专 业 建 设 实 施 方 案 及 质 量 监 控

  继续深化与宁波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 、浙 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 规模企业的合作,形成“校企联盟 ”“专 业 + 公 司”的专业建设模式特色。进一步 提高本专业教师服务行业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 , 提升专业知名度 , 更好地服务地 方、服务企业。未来两年内本专业将着重在以下几方面努力实现提高和突破:

  (一 )

 校企 对 接 , 创 新 工 学 结 合 人 才培 养 模式

  1.

 建立一 个 开 放性 校 企合 作 平 台 。

  制 定专业与企业群定期联络制度,搭建 校企在线实时交流平台,建立企业

 - 在校生动态信息库。使学生在学校的读书期 间能通过平台了解今后就业企业情况和需求 , 同 时企业能够随时观察在校学生的 培养进展 。

 该平台为学生提前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提供了有利条件 , 促进企 业与在校生互相深入了解。

  2.

 构建以培 养 岗 位 技术 能 力 为 核 心 的多 层 次 、 多 方 位联 合 培养 的 人 才 培 养

  模式 。

 结 合对企业和学 生 调研 , 改进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与制度 , 完善甬港订单班 和五洲订单班人才企业特色培养方案和各种制度 ,实 行校企人才共育 、 过 程共管、 责任共担、成果共享。

  3. 积 极主 动 根 据 地 方 需求 调 整教 学 内 容 , 因 时制 宜 培养 地 方 所 需 人 才

  ①通过校企合作平台 , 及时了解企业所需人才的技能和技术 , 在专业课程中 引进企业新技术 、 新工艺 , 使 专 业课程内容紧紧围绕企业的职业要求 , 更 好地为

 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根据省内建筑节能行业发展的需求 , 开设建筑节能相关技术课程 , 拓展专业 学生就业面,为建筑节能行业培养适用人才。

  根据浙江省建筑安装行业发展新形势 , 工 业设备管道安装的人才十分紧缺的 现状,拟开设工业设备管道安装选修课程。

  ②开设企业特色课程 , 由企业选派技术人员为在校学生讲课或实践指导 , 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 加强学 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③要求学生毕业时具有“双证书”,符合企业需求。

  4.

 改进教学 组 织 形 式, 提 高 学 生 学 习积 极 性 和 学 习 效率

  与企业合作 , 改革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 ,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 , 将

 学校的教学过程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相结合 。

 具体做法 :

 在学习专业课程前 , 带 领

 学生到企业认识参观 , 了解他们即将从事的职业 ; 在学习专业课程期间或一门专 业课程结束后 ,带 领学生到企业生产参观 ,使 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现场实际相结合, 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 最后是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 , 对学生的职业 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具体 绩 效考 核 指 标 和 进 度 安 排 :

  1. 初步建立开放式校企合作平台,具有三十个以上企业的联络群,制定定 期联络制度.2012

 年完成

  2、完善开放式校企合作平台,开发信息交流子平台,建立企业和在校学生 的信息库,促进企业和在校学生实时互动。

 2013

 年完成

  3. 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达

 100% ,完善订单培养制 度。2012

 年完成

  4. 建设课程内容与企业标准对接的校企合作特色课程三门以上。

 2013

 年 5. 建立学生认识参观,生产参观,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制度,顶岗实

  习学生为

 100%。2013

 年完成

  (二 )

 系统 培 养 , 创 建 中 职 高 职 对 接通 道

  选取专业相近的中职院校进行合作 , 采用专业建设指导 、 教师交流 , 对口培 训,帮扶中职学校相关专业共同发展;探索中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 条件等方面的衔接 , 搭建中高职教育之间的桥梁 , 有计划 , 有 条件地接收相近专

 业的中职生进入高职学习。

  具体 绩 效考 核 指 标 和 进 度 安 排 :

  1.与一所中职学校合作,共同探讨中高职对接问题。

 2013

 年完成。

  2.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 使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 、 专业内涵和教学 条件等方面良好延续和衔接。2013

 年完成

  (三 )

 校企 联 合 , 建 设 “ 校 中 厂 、 厂中 校 ” , 强 化 实 践 育 人

  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按照“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开展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

 建成一批融实践教学 、 职业训练 、 社会服务为一体 的实验实训基地,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提供良好条件。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 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 与理论教学体系相互融通 , 以技术 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 , 不断加大一体化实践教学环节比重 。

 规划在现有实验实训

 条件和基础上 , 与 企业展开 合 作 , 完善和拓展现有实训场地 , 增 建缺乏的校内实

 训基地 , 建 成具有职业氛围 、 实践特点和人文关怀的培训环境 , 使 整个教学过程

 完全按实际工程项目进行,真正实现“营造真实性环境、进行生产性实训 ” ; 实 现学生对工程项目从最初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工程招投标、项目的预决算、施 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管理、施工安装到最后的检测验收整个工作建设过程的了解; 真正做到“融专业入产业 ”。

 为实施“ 2+1 ” 教学模式中“

 2 ” 的校内基本技能与

 专业能力提供教学平台,同时为保证“1”的校外实训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校中厂、厂中校”的建设,必将真正实现校内外实训的交叉融合。

 1. “ 校中 厂 ” 建 设

  (1)实验室建设

  将流体力学实验室 、 电工实验室建设成为学院开放性实验基地 。

 满足校内外 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验证。

  (2)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①建筑设备安装实习工场(给排水消防与卫生间管道安装操作实训台)

 与多家公司合作,在原有给排水实训室基础上建设建筑设备安装实习工场,

  能够提供学生一个实际动手操作的空间 , 保证学生安装操作能力的培养 , 这是本 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建筑设备安装实习工场建筑面积可同时容纳 50 名学生上课,配备水泵风机,切割机、焊接设备,各种水管、风管、管道附件及 附属设备展示。

  ②制冷与空调演示实训室

  与企业合作 , 在原有空调实训室基础上扩建制冷与空调演示实训室 , 对原制 冷系统改造 , 并 添加相关测 试 和控制仪表 , 使 其正常运行 ; 添 加制冷设备展示台,

 对各种常用制冷设备如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等设备进行展示。

  ③辐射地板供冷/暖实训室

  由于地板辐射采暖相比传统采暖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 具有舒适 、 节能 、 环保 等优点 , 该技术不仅大量用于民用住宅和各类医疗机构 、 游泳馆 、 健身房 、 商 场、

 写字楼等公共建筑,还大量用于厂房、飞机库、花坛、足球场及蔬菜大棚等建筑 系统保温,甚至用于室外道路、屋顶、楼梯、机场跑道融雪和各类工业管线的保 温。因此,建立辐射地板供暖系统,本实训将与伟星企业合作,共同建设。

  ④水暖工程设计一体化实训室

 建立仿真实训室 , 配置反映新材料 、 新工艺 、 新技术的光盘资料以提高教学 质量和教学效果;升级或配置各种新版专业应用软件,如鸿业或天正

 CAD 、鲁班 算量、神机妙算等造价软件、建筑能耗分析软件。

 2012 年完成机房建设,满足 50

 名 学生学习; 2013

 完 成 专 业软件配置,如鸿业或天正

 CAD、鲁班算量或神机

 妙算等造价软件、建筑能耗分析软件。

  ⑤通风实训室改建

  与企业合作 , 在 原有通风实训 室 基础上 , 扩 建通风系统 , 风 量调节演示实验, 防排烟控制实验和消防联动实验;增加气体消防系统和一组开式或水幕灭火系 统。

  2. “ 厂中 校 ” 建 设

  为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 体验企业的管理模式 , 提前让学生建 立 “质量 意识 、 时间和效益的概念 , 建立安全第一的生产意识 , 本专业加强校企合作的广 度和深度 , 建 设省内稳定的 实 习及实训基地应达十个以上 ; 同 时制定科学的 、 高 效的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制定校外实训基地评价制度。

  建立“厂中校 ”,

 在企业现场设立课堂,为学生现场讲解专业知识,使学生 课程学习的参观和顶岗实习期间能够开阔眼界 、 真 正掌握国内建筑设备安装领域 的先进技术 ; 同时学生在企业更能体会企业文化和有助于职业道德培养 , 使毕业 学生更符合企业的要求。

  具体 绩 效考 核 指 标 和 进 度 安 排 :

  1. 与多家公司合作,完成建筑设备安装实习工场(给排水消防与卫生间管 道安装操作实训台)建设。2012

 年完成实训台设计; 2013

 年完成实训台建设。

  2. 与空调设备厂家合作, 2012

 年完成空调冷源实训台建设。

  3. 与伟星企业合作,

 2012 年完成辐射地板供冷

 / 暖系统设计,初步进入实 施阶段;2013

 完成辐射地板供冷/暖实训建设。

  4. 2012

 年 完成机房建设,满足

 50

 名 学生学习 ; 2013

 完 成专业软件配置, 如鸿业或天正 CAD、 鲁 班算 量 或神机妙算等造价软件 、、 建筑能耗分析软件。完 成水暖工程设计一体化实训室建设。

  5.与企业合作 , 在 原有通风 实 训室基础上 , 扩建通风系统 , 风 量调节演示实

 验,防排烟控制实验和消防联动实验;增加气体消防系统。

 2013

 年完成。

 6. 除原有校外实训基地,每年再增加两家校外实训基地。完成校外实训基 地相关制度制定,在企业建立现场教学课堂

 3

 个以上。2013

 年完成

  (四 )

 建立 以 能 力 为 核 心 的 培 养 方 式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 , 建立校企数字课堂 ; 开设实用性 、 操作 性 、 技术性为一体的特色专业课程 ; 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库 。

 针对学生上岗实习→ 就业顶岗→技术员(五大员)→项目经理的职业成长过程,采用教师课堂教学、 校内实践 、 企业现场教育 、 企业兼职教师来学校穿插授课的四方面者有机结合的 “十字交叉”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等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 作精神。

  1. 与企业方共同研究,完成本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的制定。协调好理论教学 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实践教学,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增加设计性、创新性 实训。

  2. 开展学生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科技创新活 动,如“挑战杯 ”, 同 时配备 相 应的教师辅导。

  3. 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校企数字课堂,使学生不出校门就可了解企业的 生产过程。

  4. 整合已有的资源库,增加企业新工艺,新产品等教学资源。同时和企业 合作编写相关反映新标准 、 新规范或者新材料 、 新技术 、 新工艺的教材或补充讲 义三本以上 , 共 同开发紧密 结 合生产实际的实训大纲

 3

 本以上 , 开 设实用性 、 操 作性、技术性为一体的特色专业课程三门以上。

  具体 绩 效考 核 指 标 和 进 度 安 排 :

  1. 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 , 采用校企数字课 堂 ( 即视频 )

 授课; 2013

 年完成。

  2. 整合已有的资源库,增加企业新工艺,新产品等教学资源。

  3. 和企业合作编写相关反映新标准、新规范或者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的教材或补充讲义三本以上,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大纲

 3

 本以上。

 2013

 年完成。

  4.在

 1

 门专业课程内完成“十字交叉”教学方式的改革尝试 。

 2012

 年完成。

 5.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学做合一教学模式的专业课程达到

 5

 门以上。

 2012

 年完成

 3

 门,2013

 年完成

 2

 门。

  (五 )

 校企 融 通 , 建 设 专 业 教 学 团 队

  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建立“内培外引,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师资队 伍建设机制,重点做好“双师”结构和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重视专业带头 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 ; 逐 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 , 建立并完善专 、 兼 职教师

 培养、聘任、考评、奖惩制度,两年内,形成一支能适应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的、 教育观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专兼结 合的“双师型” 建筑设备优秀教学团队。

  1.

 校内培养

  加强现有专任师资的对外交流与培训 , 有 计划地派遣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 学术团体组织的学术活动 , 主持或参与教育教学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 以及到国家 级专业培训基地参加培训,提高专任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一名 , 骨干教师

 6

 名 , 要求骨干以上教师负责两门专业 核心课程或主干课程的建设与主讲,负责组织一项实训室或实训基地建设。

  引进新教师 , 对青年教师实施导师制 , 为新分配到本专业新教师安排副高以 上职称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做指导教师,对其进行传、帮、带。安排青年教 师参加各种级别研究课题研发。

  2013 年,专职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 数的

 70%以上;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数达到专业教师总数的

 95% 以上。

  2.

 校企联合 培 养

  要求专任教师应具有企业经历 , 可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 选取资深企业 行家作为教师的导师 , 通过参与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技术咨询 , 学习新技术 、 新工 艺,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要求老教师每年在企业挂职时间不少于

 2

 个月 ;对 分配到本专业新教师必须定期到生产单位顶岗实践 。每 年不少于四个月。

  通过参与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评审和技术咨询等活动 , 提 高专任教师的专业 水平 , 扩大专任教师在省内乃至在全国同类院校和行业中的影响 、 带动专业的发 展。

  3.

 行业专家 聘 用

  聘请本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一线的有丰富实践经验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建设一支学术造诣高又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 , 承 担本专业部分专业课和实

 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 , 与专任教师一起共同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

 引进行业企业 具有影响力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实行校内和企业专业带头人“双配”制度,共 同参与本专业各方面建设。

  兼职教师课时应达到专业课程总课时的

 50% 以上。要求兼职教师,均具有中 级工程师或高级技师以上的技术职称。

  4.

 产学研结 合 , 提 高专 业 社 会 服 务 能力 。

  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 了解地方的需求 , 找准学校与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的切入点,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更好地将自身的发展与地方发展融 合在一起,完善专业服务社会的功能。

  ①与企业合作创办研究中心,大力开展技术开发。使学校和企业科技人才 相互渗透,形成联动合力,有力推动企业的发展,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

  ②成立建筑设备工程咨询工作室 , 对外推广应用教师的科研成果 , 承接相关 咨询、设计等业务。主动与地方企业建立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良好关系,在引 领和带动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反过来推动自身的建设与发展。

  ③面向企业,提供师资,与企业共建人才培训中心。

  具体 绩 效考 核 指 标 和 进 度 安 排 :

  1. 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

 1

 人,骨干教师

 6

 人。2013

 年完成

  2. 引进新教师

 2

 名。2012-2013

 年完成

  3. 专业教师团队中,双师比例达

 95% 以上,高级职称达

 30%。2013

 年 完成 4. 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人数不低于

 12

 名,职称为中级(含)以上,兼职

  教师课时数达总专业课时数

 50%以上;培养校外专业负责人

 1

 名。2013

 年完成 5. 与企业合作创办研究中心;成立建筑设备工程咨询工作室 。

 2012

 年 完成

 6. 与企业共建人才培训中心

 2

 个以上,培训企业员工

 300

 人 。

 2013

 年 完成

 7. 培养科研骨干,完成建筑节能相关科研课题经费不少于

 20

 万。2013

 年

  完成

  (六 )

 客观 公 正 引 入 第 三 方 评 价 制 度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创新评价体制,引入社会参与,建立由社会、 学院 、 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 教 学

 管理运行体系和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具体做法 :继 续推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 ,每 年对毕业的学生进行质量跟踪;

 每年召开建筑设备专业指导委员会的研讨会 , 通过对毕业生的评价反馈 , 对专业 设置 、 培养目标和规格 、 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和建议 ; 每 年召开

 订单企业与本专业的讨论会 , 对订单班的学生各项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 进一步改 进订单班的培养方式 、课 程设置以及相关制度建设 ;建 立第三方综合性评价体系, 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就业质量、毕业生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和创业成 效等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项调查分析,促进专业改革。

  具体 绩 效考 核 指 标 和 进 度 安 排 :

  1.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 教 学管理运行体系和人才质量保障体系。

 2013

 年完成。

  2. 建立第三方综合性评价体系,将毕业生就业率、本专业就业率、就业质 量、毕业生满意度、企业满意度和创业成效等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

 2013 年完成

  3. 对五年内毕业生跟踪调研、企业调研、第三方机构调研完成对学生综合 评价。2013

 年完成。

  五 、 专 业 建 设 改 革 举 措

  通过几年来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 我们应紧密联合企业 , 共同培养学生的技术 应用能力、基本素质,职业道德规范,突出高职教学特色:

  1、进步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一个开放性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企业和在校学 生的信息库 , 搭建企业和在校学生实时互动的交流平台 。

 建设课程内容与企业标 准对接的校企合作特色课程。

  2、校企联合,建设“校中厂、厂中校 ”,加 大 企业投资力度,添置设备、完 善项目,建成一批设备先进、状态良好,融实践教学、职业训练、社会服务为一 体的“校中厂“实验实训基地;建立“厂中校 ”, 在 企业现场设立课堂,制定科 学的、高效的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制定校外实训基地评价制度。

  3、建立“内培外引,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建设机制。组织教师 到企业挂职锻炼 , 了解行业对本专业需求人才的业务规格和质量要求 , 选取资深 企业行家作为教师的导师 , 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 将学到的新技术 、 新工艺充实到 教学环节中去;同时更好地服务与社会。

  4、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和教

 学条件等方面良好延续和衔接。

  5、密切注视行业变化,结合企业建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教师课堂教学 、 校内实践 、 企业现场教育 、 企业兼职教师来学校穿插授课的 四方面者有机结合的十字交叉教学方式,采用项目导向

 +任务驱动等学做合一的 教学模式。

  同时通过教师选用和自编 , 建 设了一套完整适用的高职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 业特色教材和教学辅导资料体系。

  6、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教育,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使学生树 立正确的世界观 、 人生观和价值观 , 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品质 。

 通过有意识地组 织学生参加校内公益活动 、 公共事务和社会活动 , 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 , 培 养学生社交、公共关系、为人处世、演讲、社会公益等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 、 专 业 建 设 预 算

  单位:万元

  预算 科 目名 称

  一、 经 费支 出 ( 合 计 )

  验收 点

  合计

  200

  2011

  100

  2012

  100

  备注

  (一)

 校 内 实训 基 地 建 设

  100

  1

  水 暖工程设计一体化实训室

  完 成硬件采购

 投 入运行

  75

  52

  23

  原 制冷系统改造正

  2

  制 冷与空调演示实训室

  常 运行

  控 制仪表

  5

  5

  制 冷设备展示

  3

  4

  建 筑设备安装实习工场

  辐 射地板供 冷 / 暖 实训室

  增 加工位

  辐 射地板供 冷 / 暖

 实 训室

  企 业赞

  助

  企 业赞

  助

  通 风系统,风量调

 节 演示实验,防排

  5

  通 风实训室改建

  烟 控制实验和消防

  20

  20

  联 动实验;增加气

 体 消防系统。

  (二 )

 建 立以 能 力为 核 心 的 培 养 方式

  45

  1

  教 材

  编 写或编著教 材 2

 本 以上

  10

  5

  5

 2

  课 程教学标准

  编 写建筑设备工程

 课 程标准

  1

  1

  编 写相关课程教学

  3

  教 学补充讲义和实训大纲制定

  讲 义 2 个

  3

  1

  2

  实 训大 纲 3 本

 制作专业教学动画

  4

  动 画、视频教学

  ( 5 个 )、 教 学 视频

  31

  20

  11

  ( 3 个)

  (三 )

 专业 教 学 团 队 建 设

  18

  1

  专 业带头人培养

  培 养 1 名 专业带头 人

  3

  1.5

 1.5

  1 人

  2

  3

  骨 干双师教师培养

 新 教师培养

  培 养 6 名 骨干教师 培 养 2 名 新教师

  12

  2

  6

  1

  6

  1

  6 人

  2 人

  4

  兼 职教师培养

  培 养 1 2 名 兼职教师

  1

  0.5

 0.5

  12 人

  (四 )

 第三 方 评 价 制 度 建 设

  25

  1

  第 三方调研

  调 研报告

  25

  25

  (五 )

 系 统 培养 , 创建 中 职高 职 对 接

  通道

  5

  中 高职对接会议

  1

  中 高职对接

  人 才培养方案(计

  5

  5

  划 )

  (六 )

 人才 培 养 模 式

  7

  1

  建 立校企合作平台

  建 立企业和在校学

 生 的信息库

  1

  1

  2

  3

  完 善订单培养制度

 建 设校企合作特色课程

  订 单培养制度

 3 门 特色课程

  0.5

 0.5

  3

  3

  认 识参观,生产参

 观 ,顶岗实习和岗

  4

  实 训调研,建立实训制度

  位 综合实训制度

 校 外实训基地相关

  2.5

 1.5

  二、 经 费来 源 ( 合 计 )

  1 、申请中央财政经费资助 2 、自筹经费

  七 、 专 业 建 设 保 障 措 施

  制 度

  调 研报告

  200

  200

  由企业提供,以完成任务为准

  1.组织保障措施

  为了加强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组织管理和实施 , 保证建设项目有序进行 , 在学

 院党委的领导下,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成立高职院校建设专家委员会 、 项目建设工作小组及项目建设监控小组 , 以 确保项目的建设效益 。

 成立专业建设 、 专项建设等项目建设工作小组详细制定各 项目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对项目进行检查督促,确保各建设项目完成既定目标。

  建立有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 、 紧 密型实训基地的企业代表和“双师”素质教 师参与的建设项目监督和指导小组 , 组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 课程建设 、 工学结 合顶岗实习管理等专门工作室和办公室 , 制订项目建设工作计划 , 组织实施建设 方案内容。

  二、制度保障措施

  通过绩效考核推进精细化管理 , 使建设项目管理更具体化 、 更细节化 。

 为确 保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顺利实施,按照“科学论证,专家评审,项目预算,绩 效考评”的程序加强管理,建立一套相应的规章制度,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对 按时完成项目,并取得良好效益的予以专门的奖励。同时实行“一票否决制 ” ,

 对不能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 , 除明确在建设期内不得享受评优等奖励外 , 还 将视后果按规定给予相应行政或经济处分 , 使项目建设有标准 、 有规范 , 建设成 果具有创新性、带动性。

  三、资金保障措施

  加强对财政专项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 对建设专项经费实行专款专户管理 , 严 格执行建设项目预算 , 合理有效使用各项建设经费 , 对建设项目的实施 、 资金投 向及年度资金调度安排、固定资产购置(建设)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如期完成 建设目标,及时将建设经费支出情况按预算科目编报财务决算。

  多渠道 、 多形式筹集项目建设资金 :

 学院稳定的学费收入 ; 上级主管部门在 政策上 、 财力物力上给予的大力支助 ; 依托浙江省建设行业产学研领导小组和浙 江省建设职业教育集团等平台所争取的校友和合作企业捐助的资金或设备 ; 通 过 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所取得的资金来源。

  四、质量保障措施

  依托行业、企业、校友

 3

 种社会力量,实施了开放合作办学模式。进一步促 进科技创新 、 成果转化及产业的转型升级 , 加快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等工作 。

 学 院与企业在基于校企共同发展的动力机制 、 校企合作的保障机制 、 基于文化渗透 融合的沟通机制等几个方面建设了深度合作的管理体系,进一步促进了产研合

 作、定单培养和顶岗实习管理等方面的稳步发展。

  五、人力保障措施

  成立专业建设团队,对专业建设的教师以充足的时间保障。

推荐访问:建设 建筑设备 浙江
上一篇:2020年党支部党建问题整改清单
下一篇:党性修养培训心得体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