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论文()-酒店管理论文-管理论文

来源: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20-09-16 点击: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论文(9 篇)- 酒店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文章均为 WORD 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一篇:我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问题

 伴随时代发展,酒店业也从兴起达到了其“黄金时期”。由于这种快速发展,不但需要一些专业的人才进行管理,同时也需要相应的人才供应,尤其是专业性的酒店管理人才。职业教育作为提供这一服务的重要阵地,在当前的形势下,也面临着诸多改革与挑战,尤其是对于实践性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时一步的改善。

 一、概述

 酒店管理专业发源于瑞士,在其开端处,就以服务为其宗旨,主要是对“服务于 ”的理念的转译,其中运用了现代化的管理思维,促进酒店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设置了管理机构,使其从私人经营的个体化管理、家族式管理,转变为具有现代特征的机构式管理,不但设置董事长、经理、各类服务岗位,且通过为客户提供一些附带服务,使其得到了持续、健康、集团化的发展。在我国,酒店在初期是国家管理,经过改革开放,也渐渐有了私人经营的旅馆,其规模较小,管

 理方式也较为简单、传统,加上由于我国在“数字化”管理方面的缺陷,其发展并未达到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等,酒店也渐渐发展成了规模,在借鉴西方现代化管理思维的同时,规模化、产业化,尤其是 经营模式的出现等都使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与此同时,更值得注意的是,采用了现代化的酒店管理模式。然而,在我国高职类院校所设置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课程中的手段与目的的衔接不足。另一方面,从社会管理人才来看,在就业的方向及人才需求分析,还存在诸多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应对该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认真研究,从而找出一些改革措施,促进就业,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

 二、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实践技能教学匮乏

 在我国的高职类院校中,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虽然对实践性教学较为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受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限制,教学方法适应性不强,教学过程不注重氛围与学生的主动性参与,结果是实践课程达不到理想效果。分析其中的原因,实践性效果不明显一方面来源于大多酒店对管理不重视,另一方面在于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还需进一步改善。依现在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看,在实际的教学中,学校的目的停留于招生、盈利,教师的职责是教给

 学生酒店管理为何物,实践技能实训也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应认识教师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方法教授的不足,认识到酒店管理的科学性与制度性,其中的服务不仅仅是对于“顾客就是 ”的重复,它关系到对顾客需求的满足,对入住中的信任指数、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舒适感等,以酒店餐饮服务为例,在实际的操作中,只进行程序操作,理论知识未能深入,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学生掌握存在不足,在服务理念、服务意识、职业素养、职业定位的讲述时,未能将具体的服务理念进行更新与超越,未联系至最终的目的导向。

 (二)对于教学工具的利用不够

 像酒店管理这样的专业,如果缺少实践性的体会,教学效果很难达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学的方式方法相对不足。尽管从目前来看,一些高职院校采用了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然而,由于教学思维依然受传统教学习惯的 ,其结果变化不大。因而只能看到培养出来的“知识型人才”,不能将其转变为“技能型人才”,虽然学校有实践教室的设置,对其应用有限,对其如何应用方法不足,对其实际效果如何达到,依然有待探索,不但从资源上造成了闲置与浪费,也使酒店管理的实践教学浅尝辄止,无法达到相应的人才培养。

 (三)教学各环节脱节,考核体系不完善

 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前、课堂、课后的环节把握不足,实践课程与教学理念衔接程度有待提升。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其整体上理念形成较早,但在教学中,理念与目标方面,还应有所探索,防止分化式教学的出现,以及通过这种教学目标与手段的缺陷造成学生最终理解方面的困难。其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未能将教学的讲解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所以也不能进一步与实践课程中的理论考核充分结合。教师也很难从中得知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的总体教学模式,很难突破。所以,课堂教学的持续性推进,而考核不能跟进的同时,也造成了整个教学各环节的脱节,致使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性受阻,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出现障碍。最终的结果是教学与考核两者间联系不紧密,一是造成教学的非完整性,二是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评估不足,三是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受阻,四是不能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较为充分的理解与正确认识。

 三、实践性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转变理念,提高认识

 第一,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设置方面,应从传统的教学思维中解放出来,充分认识酒店管理的制度性作用及它的实践性用途。将理

 论的学习与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教学联系起来,真正的关注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际作用。第二,应加强对于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在这方面,一是转变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将教学工作中的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使教师做好更多的课程创新设置与引导。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因为就管理而言,个性的发展,性格的形成,对于管理者个人的影响、个人魅力的形成,以及对于被管理者的吸引与影响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注重学生的差异,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其性格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专业素质的训练。三是开放心态,开阔视野,从更长远的角度,更高的目标方面去认识酒店管理专业,因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在当代社会中,注重第三产业,且商业与旅游的发展更是对酒店管理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因而应认识到这一专业在实际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 的建设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职业技能强的人才。第三,应重视德育教育与服务理念的培养。酒店管理专业本身就是服务性行业中的一种,其最重要的在于服务于客户,然而,对于“服务”的观念,不能停留于受他人驱使或者是“服侍”等封建思想领域,应该认识到商业社会中的服务理念,认识到服务行业中的服务理念,消费者与服务者之间的新型关系,是其主要的考察范围,其中并没有奴役,而是一种新型关系的建立,服务是整个提供消费的一部分,是整体中的一种增值,而且也是酒店发展中赢得口碑、获取信任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服务者具备一定的道德素养与人文素养,所以应重视德育教育,培养其亲和力,从而一步步使管理者得到完善,最终将其力量投射出来,反映在顾客的印象中,为

 酒店的发展带来持久的利益。

 (二)采用多媒体工具,充分利用实践教室

 首先,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场所,所以学校应为其提供相应的硬件设备,同时应对教师进行专门培养,使其对设备的应用,对教学环境的掌握,对教学方法的提炼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并能从在其间进行创新思考,丰富教学手段。培养或进修,使教师的个人素质足以达到教授酒店管理实践。其次,利用多媒体与实践教室,可以采用三维模拟,使学生处于模拟的酒店环境中,让实践课程变成实际的酒店实习课程,使整个教学充分展现出工作状态及环境,在实操中不断将经验教学引入,并通过观看经典的酒店管理案例,提升学生的认识层次,师生互动,分析案例特点与我国相关酒店的异同所在,使整个的教学如同实际工作一般,让学生知道酒店是怎么回事,酒店管理是怎么回事,尽可能利用案例分析,使教学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在其中担当、扮演自己的角色,从而提高其实践能力与实际的应对能力。所以应采用开放式的心态,利用当下的知识传授工具,如计算机与互联网,尽可能运用多媒体手段,才能更好地把教学中的一些难以具体化的东西进行形象化直观表达。

 (三)注重整体教学,完善评估体系

 首先,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图像相对应,帮助学生将二者融为一体,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保持两方面的平衡,完善教育需要体系化,这样便于操作,易于达到教学目标,其方法也容易掌握。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进行整体构架,进行创新思考,把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从传统思维中释放出来,采用更为有效、开放、大胆的方式,使教学处于整体运动中,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衔接起来,从而做好一个指路人,让学生有方向、有目标、有具体的学习过程。第三,应建立考核评估的系统,让教学与考核相对应,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时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通过各种考核指标的设立,各环节的把握,各个层面的评估与疏导,才能更好的使实践性教学更具有实践性,适用性。

 四、结语

 笔者认为,酒店管理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门类,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思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酒店业蓬勃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对于该课程应该注重其实践性,使其走入“信息化”“数字化”“专业化”“体系化”教学模式。在该方面,应从整体素质培养,从服务理念出发,从教师团队建设、从合作精神、从课程内容、考核体系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善。如此,才能使酒店管理专业变成有效的实践课程,才能使学校的教学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才能更好地为社会输入符合其要求的人才。

 第二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课程优化设置研究

 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办学的生命线,而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1]。课程设置能否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能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直接影响到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内容重复、实践课与理论课比例失调、缺乏对行业的动态性关注等,导致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求。2014 年, 、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中指出,“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国家职业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2]有鉴于此,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探究,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探讨课程优化设置策略,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1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优化的必要性

 1)优化课程设置是缓解酒店行业人才供需矛盾的迫切要求。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酒店

 管理集团布局中国的进程加快,呈现出“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社会对酒店业的整体服务也提出了更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酒店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与此同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各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尤其是高层酒店管理人员严重缺乏。因此,适应全球酒店行业发展趋势,缓解酒店行业人才供需矛盾,优化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育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办出特色,一直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2)优化课程设置是提高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

 副部长鲁昕在 2011 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科学发展步入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3],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重点抓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建设、重点抓教学质量上。从近几年来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的内在要求来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推行教学改革、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将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酒店管理专业改革的重中之重。课程建设作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基本方式,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优化现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优化课程设置是实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一方面,我国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很多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招生困难,专业不断萎缩,毕业生流失率高、专业对口率低,“毕业即失业”的情况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课程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主要方式,是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关键因素。因此,对现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置,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兴趣,进而留在酒店企业获得发展,是实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设置现状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公共课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限选课、公共任选课;专业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限选课。公共必修课部分包括哲学基础、 思想和中国特色 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大学国文、体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军训(含军事理论)课程。公共限选课则是学生在经济与管理类、人文与社科类、科学与艺术类课程中限选两门课,共 4 学分 个课时。公共任选课则是面向全校,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

 教师开课情况,选择自己喜欢的两门课进行学习,每门 1 个学分 16个课时,共 2 个学分 32 课时。专业课分为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限选课,专业核心课包括英语类课程、经济学概论、形体与礼仪、前厅操作与管理实务、客房操作与管理实务、顾客关系与营销实务、旅游消费心理学实务、酒店人力资源管理实务、餐饮服务与管理、酒水知识与调制、酒店督导管理、国际酒店管理、会展服务与管理、酒店财务会计、酒店信息系统操作和旅游、酒店及餐饮业概况,按照课时进行授课。专业核心课程还包括实训实践课程,如酒店管理专业资格考证、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是按照实践教学周进行统一授课,如酒店管理专业资格考证课程安排了 2 周,顶岗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则安排在最后一学年,共计 35 周的时间。专业限选课则是从中外饮食文化、酒店公共关系与危机管理、西餐制作、宴会设计与管理、食品营养与配餐、酒店消防与保安六门课中选择三门,共计 6 学分,96课时。

 2.2 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未能与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契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旨在培养面向国际酒店业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具有实际服务技能和初级管理能力、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但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与本科教育、中职教育未能进行有效的区分,未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

 高等性、职业性的特点,特别是对一些原先就读中职的学生来说,很多课程如职业基础课程是在中职阶段就已经学习过的,在升入高职后,继续学习该门课的兴趣大减,对职业能力的提升有限。

 2)部分课程内容重复设置。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十分重视国际化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现有英语类课程共包括英语写作与语法、英语演讲与写作、英语听力、英语会话、酒店专业英语五门,课程之间内容重复设置较多。另外,管理学概论和酒店督导管理,专业必修课餐饮服务与管理、实训实践课程酒店管理专业资格考证和专业限选课宴会设计与管理也存在同样的内容重复设置问题,影响了学生培养的质量。

 3)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失调。根据调查发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调,“重理论、轻实践”和“在校学理论、社会学实践”的传统教学意识还某种程度上存在,许多课程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实践课比例过低,沦为理论课的附属。

 规定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得少于 6 个月,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在酒店一线服务部门进行 10 个月的顶岗实习活动。学生顶岗实习时间过长,且往往在酒店一个部门实习,不能轮换工作岗位,学生对继续留在酒店工作的兴趣、愿望降低,很多学生实习后选择不再从事酒店行业,导致人才流失。

  4)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消化吸收。从 2005 年开始,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与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进行深入合作,引进其行业课程体系与标准、教材讲义、师资培训与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开发课程,以课程组合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符合国际酒店业职业标准和行业需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在探索符合国际酒店业职业标准的酒店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其中的某些课程不适合中国高职教育的现实情况,应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如旅游、酒店及餐饮业概况课程,旅游、酒店、餐饮三者存在包含关系,且范围过于宽泛。再比如酒店设施和资产管理课程不太符合目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实际需要,建议取消该门课程。

 5)缺乏对行业的动态性关注。酒店行业是我国最早与世界接轨的行业之一,酒店管理专业与实践、行业、企业紧密联系,新技术、新技能、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要求酒店管理专业必须紧扣酒店行业发展实际,不断开发与酒店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但目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对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结构的调研和分析不够透彻,不能与酒店一线实践真正接轨,不能将酒店行业所需人才的新能力、新要求传递给学生,也尚未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专业培养目标无法随着酒店管理实践的发展而随之调整,学生所学理论与实践相 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酒店行业发展的现状缺乏必要的了解,影响了人

 才培养的质量。

 6)师资力量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招生规模迅速增长,每年招生数量大幅提高。与此同时,教师数量增长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特别是自 2010 年起,专业师生比从以往的 13∶1 增长到 38∶1,导致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专业教师负担过重,很多课程被迫采用大班合堂上课,且刚引进的教师绝大多数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和实践技能,从而影响了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实施以及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3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置建议

 1)契合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必须考虑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高等性、职业性上体现与中职、本科课程设置的不同,既要体现和中职教育不同层次上的区别,又要体现和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上的区别,使得课程设置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找到平衡点,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设置,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2)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避免内容重复设置。顺德职业技

 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须对现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合理安排理论课与实践课程的比例,突出课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特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设置,将英语类课程整合为酒店专业英语和英语会话与写作两门课,将管理学概论和酒店督导管理合并为一门酒店管理基础课程,并适当加大课时量,为学生以后走上管理岗位、进行基层管理打下基础,保留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取消宴会设计与管理课程,将宴会设计与管理部分作为餐饮服务的一部分整合到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并将该课程的理论讲授部分和实践操作部分分离,实践操作部分和酒店管理专业资格考证进行整合,考取酒店餐厅服务员证书。

 3)消化吸收国外优质教学资源,接轨酒店一线实践。美国饭店协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旅游业和酒店业行业协会,全世界有 13000 多家酒店集团认可其职业标准,全球有 2000 多所大学与学院使用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的教材,今后要进一步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教学成果,对课程进行消化、吸收,为我所用,并与酒店行业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对酒店行业、企业进行座谈、调研,根据酒店一线管理和服务实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结构设置,将国外先进教学资源、理念与中国酒店管理实践相结合,适当增开创业类、职业生涯规划类课程,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酒

 店管理专业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聘请酒店企业管理和服务一线有实践经验的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或担任兼职教师,选派优秀年轻教师到省内外高校和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组织教师深入酒店服务一线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培养他们成为双师素质教师,改善目前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为课程优化设置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总之,课程优化设置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应当随着酒店管理实践的变化,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及时做出调整。我国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教育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优化自身课程设置,为培养更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促进中国酒店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学问题及对策

 1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问题

 1.1 课程设置不合理,并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在设置酒店管理专业早期,由于专业师资欠缺,专业材料空白,专业课程设置更是具有盲目性,使得专业基础极差,在人才培养上即缺少主观上的灵感,又缺失客观上的后备,培养目标明确性差,稳定性不足。而且由于新设置的专业,生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得不到保

 证,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教学设施简单不够专业,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等等,使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无法保持高效率。理论与实践难以结合,缺乏实践论证,理论学习在一段时间内“纸上谈兵”,不能形成激励环境,学生学习主动性呈典型的被动状态。此外,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无法达到契合点,课堂氛围压抑,学习效率低下,学生难以学到有用的知识。

 1.2 教材内容和质量均不统一

 专业教材具有明显的专业性,其内容必须统一规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引导和深化的作用。然而该院酒店管理专业,未能从自身出发,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质量都参差不齐,内容缺乏更新,新事物、新方法、新技术、新理念、新标准等都得不到体现。这些不足使得教学过程异常的困难。甚至出现随意性教学情况,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不规范,不标准,不系统。

 1.3 教师实践能力与专业知识不足

 教师的专业性不足,使得教师在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传授时,无法“现身说法”,没有案例起到充足的说明作用,如此教学,将导致其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均处于较低层次,不能进行动静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情境与专业的结合等,培养的学生也只

 是理论型,不能适应市场对现代化专业综合型人才的需求。

 2 教学改革对策

 2.1 完善高职课程体系,加深实践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的优劣直接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为了优化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除了必修酒店管理专业外,还要配套商务英语、礼仪接待、策化营销、市场开发、旅游产业等等相关课程,将课程按不同岗位设置成学习模块,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哪些模块。这样能够节省学生学习全部课程的时间,将有效的时间用在感兴趣的课程上,提高其主动学习兴趣。另外,还要配置实践教学,用实践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果。通过实践,学生更能深刻体会酒店管理的市场动态,更接近社会,积累社会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创新的能力。在整个教学和实践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服务理念,人文关怀更能把握市场。

 2.2 更新并规范教材内容

 优化洒店管理专业教材,是实现毕业生与市场零对接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突破的重要支撑。酒店专业人才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人才输出也只是针对地域内的市场而言。因此,学院在进行教材整合时,需要考虑到地域性特征,结合现有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设

 施,以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为突破口,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力求培养服务于本区域的酒店管理专业综合型人才。为了突出学院的办学特色,必须从教材的更新上和规范上下功夫。因此有必要参照原酒店管理专业的教材,通过市场调研,通过专家讨论,通过与市场对接产生的反馈,结合区域特点进行新教材的确定。

 2.3 加深校企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 了实践,理论教学毫无用武之地。对于教师来说,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利器。无经验的理论教学,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给学生提供精彩的讲解形式,学生也无从理解理论的实践意义。针对这一问题,该院有意计划教师深入前线作战,进驻酒店管理行业,了解酒店管理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性,促进教师在专业教学上的反思。教师在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中,能够积累具有典型特征的实际案例,为融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融入市场前尚的气息。也能够为特色专业建设写上重重的一笔。

 2.4 参考先进教学模式,改革现有的教学机制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教育形式也不同。西方国家此类专业接收的学生都是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群,此类人群对于酒店管理兴趣大,基础知识了解,对于此专业的认识注重学以致用。而我国酒

 店专业教育,招收的学生多为在校生,并没有相应的酒店管理经验。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也处于茫然状态。因此,基于现状,该院大胆进行尝试,在教学机制上进行创新,受国外特殊实践环节的启发,实行 2+1 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并非是两年理论,一年实习的教学,而是进行创新,将实践环节逐步拉升到重点教学之中。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4+2”,即 4 学期理论学习,2 学期实践。具体操作如下:前 3 个学期进行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学习,第 4 个学期在学校的引导下进入酒店进行实践,参与洒店管理的各个细节。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第 5 个学期回校深造,培养深层次的管理能力。第 6 学期再次进行实习实践,将所学和以前的不足加以强化和运用。并能快速转化服务理念,应用所学为酒店的各种客户营造舒适的环境。这个过程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解决就业问题,或者为就业铺好门路或积累实践经验,对于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来说,可谓一举两得。

 3 结语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与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需要培养学生在酒店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深实践教学内容,更新并规范教材内容,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参考先进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全面发展,为酒店管理行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

  第四篇: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分析

 作为全国唯一的热带岛屿,海南岛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气候、环境和旅游资源,旅游业拥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背景下,宽松的政策等条件吸引了众多世界知名酒店入驻海南。目前海南已经建成的五星级酒店和正在建设的五星级度假酒店,绝大部分由国际品牌公司来管理,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9 年 12 月 31 日, 办公厅发布了《 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到 2020 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未来,海南酒店业发展前景依然看好。

 一、研究背景

 在海南酒店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对于酒店业人才,尤其是精通外语的酒店业人才的需求量是巨大的。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现在培养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具备较高的酒店英语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将使他们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我们开设的酒店英语课程就旨在培养具有较高酒店英语服务技能的人才。笔者在从事酒店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就本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点探索和研究。

  二、酒店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从事酒店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对本门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做了一定了解,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并不太理想。主要存在以下方面问题:

 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稍好一些,课堂课后积极配合老师完成任务,可以较好地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而有些同学受限于自身英语水平,不敢开口说英语,没信心用英语进行日常交际,更没信心能学好酒店行业英语,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班级两极分化,给教师组织教学造成一定难度。

 2、学生学习酒店英语课程的兴趣不高

 有的学生对基本的酒店英语词汇都不愿记忆,更不愿用英语进行情境会话。笔者在学生中调查后得知,有些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抱有一丝消极情绪。当初选专业时由于对该专业认识不够,或由于客观原因选择酒店管理专业。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或去酒店实践之后,觉得酒店工作与自己当初设想的有一定差距,从而产生消极情绪。更有一些学生

 甚至认为就算英语学不好,照样可以在星级酒店找到工作,从而导致对酒店英语兴趣缺乏。

 3、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合理

 由于对学生情况缺乏了解,加之笔者缺乏酒店行业的实践经验,设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完全符合如今的行业情况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比如如果教师具备行业经验,更了解酒店各岗位的岗位职责、惯例、禁忌,将能更全面地引导学生了解所学内容的背景知识,也能设计更生动、更贴合实际的模拟操练环节。

 三、酒店英语课程教学探索

 针对酒店英语课程以上困境,笔者认为,若要学生愿意学、想学好该课程,就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入手,再通过以贴合行业实际的大量实例为基础,加大口语实践力度,训练学生的酒店英语技能和听说能力。

 1、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提高学生信心

 有的学生基础稍好,可以适当提高其学习目标,让其多掌握一些英语技能,而对于基础稍差的学生,则可适当降低教学目标,只需能进行

 简单的问答或交流则可以。以《21 世 用饭店情景英语教程》为例,每一章都有功能性用语,每一种类有相应的例句。在课后作业时就可要求基础稍差些的同学只需记住其中的一种表达方法。而基础稍好些的学生就要求能说出至少三种表达方式。再比如在学习第十四章和十五章客房服务时,要求所有学生能掌握客房常规服务的一些基本用语,如提供客房清洁、叫醒服务等。而对于基础稍好点的学生,可要求其能提供一些专项服务或多项服务,掌握如接待看护婴儿服务、帮助解决电脑问题等情境下的基本用语。

 2、帮助学生树立对酒店行业职业前景的信心

 大学生涉世未深,对酒店行业认识也不够全面,有些学生去酒店基层岗位实践归来,对酒店行业的认识就是苦、累二字。于是,对职业前景产生消极情绪。教师可多与学生沟通,进行适时引导,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上帮助学生分析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和空间,让学生明白良好的语言和沟通技能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帮助其重新树立对课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更合理有效地设计教学

 对高职教师来说,具备行业实践经验能让教师更深入了解岗位职责和技能,在设计教学时也能更贴合实际。再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将能 提高课堂效率,更好地训练学生的酒店英语沟通技能。

 (1)交流与互动模式。师生互动式:教师在授课前可向学生做适当的引导,介绍有关本章的背景知识,通过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回答来进入主题内容。以《21 世 用饭店情景英语教程》第二章 bellservice为例,在学习本章之前,先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回答以下问题:Whataretheresponsibilitiesofabellman?通过问题可引导学生了解应接员的主要岗位职责,也为接下来学习如何接待入店客人和如何提供客人专项应接服务做好铺垫。生生互动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可促进彼此了解,有助于其建立自信心,并能提高其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师在引入课文或扩展课文时提出与主题有关的问题,可以布置学生在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再选代表综合全组意见发言。以《21 世 用饭店情景英语教程》第三章 ReceivingGuestsattheFrontOffice 为例,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接待有预定客人和接待无预定临时入住的客人以及接待团队入住有什么不同,要注意什么问题等,最后可让学生选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讨论,既能使学生注意到接待不同客人程序上和表达方式上的区别,也锻炼学生间英语交流的能力。

 (2)情景模拟式。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对 或事物的发展环境、发展过程等内容加以模拟或虚拟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由于笔者主要侧重于口语实践和英语技能的掌握,运用情景模拟式教学频率很高。

  (3)角色扮演模式。教师可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在学完一个岗位对话后,在 5-8 分中的准备时间内,与搭档一组,按角色将所学对话呈现出来。教师可指定几组同学在班级进行表演。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可要求学生尽量多地运用所学材料中的表达方式,尽可能地还原对话发生时的情境,包括人物表情变化及肢体动作。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对话背景,更好地掌握在什么情境下运用所学到表达方式。

 (4)情景对话模式。教师可根据 ListeningSpeaking 部分所设置的情景,让学生在 4-6 分钟内与搭档口头对话,再让两至三组同学进行课堂汇报。在酒店英语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积极创新多种教学模式并灵活运用,使酒店英语课程更生动活泼,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将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酒店英语服务技能和英语听说能力。

  第五篇:高职酒店管理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分析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职业意识缺失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 90 后,这一代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社会生活中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个性突出,这

 种特性和酒店等服务类企业的环境是有冲突的,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顶岗实习生职业意识比较薄弱,通过对相关企业的调查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好高骛远,岗位稳定性差。对于大多数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来说,一开始的出发点都是好的,都希望在这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顶岗实习期间,通过具体岗位的实际锻炼,学习更多的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大多数顶岗实习学生希望在整个顶岗实习期内能够到酒店企业多个岗位轮岗实习,来获取酒店不同岗位的工作经验。而这个愿望与相关酒店企业的期望往往是截然相反的。从提高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等因素考虑,酒店企业更希望单个实习生在某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具体岗位长期工作,实践中往往会安排单个实习生在某一个具体岗位或者部门呆几个月,甚至一直到实习期结束。而且,在实践中,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生比较集中的安排在客房、餐饮、前厅等一线服务岗位和部门,这些岗位和部门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实习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就能够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达到相应的岗位要求,从而 顶岗工作。一般情况下,在这从陌生到熟悉的一个月中,实习生都能够保持较好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两个月、三个月,甚至半年,很多顶岗实习生就沉不住了,觉得长时间在同一个岗位上的枯燥无比,难以忍受,于是一心想着去其他岗位上轮岗,开始“应付”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个人主义,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目前,大多数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是 学校学习环境,完全在酒店企业内部进行的,而酒店企业内部环境与大学的环境是截然不同的,大学的环境相对 ,提倡个性和自由发展,大多数学生在大学里面也是相对 的,酒店企业内部则不同,虽然酒店内部员工众多,但是按照分工协作和层级管理组织起来的一个严密的机构,必须紧密协作,团结互助,才能完成共同的目标和任务,也就是要求酒店员工在完成本职工作基础上,还能够团结协作,为各部门岗位的员工提供便利甚至协助。以酒店餐饮部门岗位服务为例,从迎宾服务到点菜服务,再到后台服务,再到席间服务,再到结账服务,整个过程需要各个岗位密切配合,任何一个服务环节或者任何一个服务人员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餐饮服务的水平,进而给酒店企业带来损失。顶岗实习学生从自己比较适应的大学学习环境进入酒店的工作环境,往往不适应从自由个性到团结协作的转变,尤其是对于这些“90 后”的大学生,往往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里面无法自拔,只做自己岗位的事情,对关联岗位和整个部门乃至整个酒店的事情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变成了酒店内部的“独行客”。

 (三)自由散漫,不能严格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作为服务行业,酒店企业在工作时间、工作强度方面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都会制定相对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会为这些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对于

 实习学生而言,以往在学校里,虽然学校也有各种各样的校纪班规,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学的管理是比较人性化甚至比较宽松的,辅导员或者班主任都是以说服教育为主,惩治处分为辅,一般也不会有严重的处分。一直在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的学生进入酒店企业,发现这里完全不一样了,很多酒店企业内部的奖惩措施都是和经济利益联系在一起的,一旦违反企业的规章制度,比如最简单的迟到早退,往往就用扣发工资或者实习津贴来体现,这对于本来收入就很微薄的学生来说,很难接受,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认为相关的企业过于严格,管理制度死板,缺乏人性化,有的学生甚至干脆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对着干。

 (四)吃不得苦,服务态度差。酒店行业与很多其他行业不同,大多数员工从事的工作是比较繁琐和辛苦的,而且由于酒店工作是为顾客提供面对面的服务工作,职业性质不仅要求员工能吃苦,还要有较好的服务态度。但是现在的这一批大学生,既是“90 后”又是“独生子女”,一般从小就娇生惯养,不仅从来没吃过苦,而且往往成长的过程是“被服务”的过程,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家人围着转。虽然在进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学校老师可能也反复讲,到了岗位会很辛苦,但是只有真正走上岗位,学生们才知道这个行业工作的辛苦程度。在学生 上岗操作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服务意识的理解还不够,容易怨声载道,怕吃苦、怕加班,而在实际工作中,又容易把这种情绪带进来,面对顾客的时候不时会表现出不热情,甚至不耐烦,服务态度不好,影响酒店对客服务质量。

  二、高职院校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途径

 职业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一进入大学后,就应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促使学生逐渐从酒店实习生的角色转变成旅游职业人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负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一)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高职院校的德育通过两个途径来开展:第一个途径是通过德育理论课程的教学。德育理论课程,也就是我们一般习惯说的所谓“两课”,主要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组成,他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德育课程体系,应该说教育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但是,最近这几年,由于高职专业越来越多的突出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德育课程的内容和课时都收到了较大压缩,而且德育课程大多数是大班上课,授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比较有限,教学效果受到一些影响;第二个途径是通过思想 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我国高校建国以来一直实行 辅导员制度,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和 引导等方面, 辅导员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天这一行之有效的制度在高职院校也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当然,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 辅导员应当结合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情况,拓展自己的工作内容,特别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相应的专业,正确认识未来将要从事的相应的行业,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从而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体系中,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最紧密的一个群体,加上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辅导员也是由刚毕业的年轻老师担任,与学生沟通起来障碍较少,因而辅导员的教育效果应该是 的。

 (二)加强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大多数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视对学生酒店职业专业技能的培养,比如客房、餐饮、前厅等各岗位部门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践课程来进行训练,但是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甚至是忽视的,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应该将对职业意识的培养贯彻到专业教育中,具体的讲,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1、在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行业。我们综合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发现酒店管理专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好出不好进”的特点,就是说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比较好,供不应求,但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招生却在逐年下滑,有些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甚至很多学生是通过调剂进入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整个社会包括高中毕业生对酒店管理专业存在着一些认识的误区,认为酒店管理职业是伺候人的职业,认为酒店管理行业没有太大的发展前途,如

 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在专业教学中加以引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酒店行业和酒店职业,理解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和职业发展的前景。总的来讲,在专业教学中,应当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让学生潜移默化的了解和理解酒店职业,在学生刚刚入学的一年级,主要安排专业基础课,比如《酒店管理概论》、《酒店服务意识》、《酒店经理人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了解真正的酒店行业和酒店专业,逐步接受酒店服务的理念,了解酒店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高素质的要求,理解酒店经理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和前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再开设相应的《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岗位课程,特别是通过实践教学来让学生提前理解和适应酒店行业的要求,逐渐认识酒店职业的特殊性,逐步提高相应的酒店职业意识。

 2、充分利用学生活动平台,多种方式强化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课堂教学是一个方面,很多时候,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高职院校一般都有较为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钻研精神和奉献精神等有重要的意义。在篮球、足球、排球等球类集体项目的比赛中,需要参赛队员甚至拉拉队的精诚团结,协作一致,能够培养学生的个人服从集体的观念和团队意识。在才艺和专业技能展示类的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需要将自己的才艺和专业技能展现给大家,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不断地创新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学校一般都有很多社团活动,社团活动的内容多姿多彩,比如有志愿者活动,比如

 有爱心奉献活动,还有一些做环境保护的社团活动,无论是哪一种,性质都是为他人服务,为公众服务,能够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尤其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最重要的依托力量。除了理论和实践教育所需的校内专业师资以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师资群体需要关注。比如驻店老师,驻店老师是指高职院校派驻到酒店内部的专业教师,主要从事顶岗实习生的管理,处理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协调顶岗实习生与酒店企业之间的关系。目前,大多数学校派驻酒店的驻店老师的时间都是与顶岗实习生的实习期限相统一的,有的还与实习生同吃同住,甚至在酒店内部担任一定的岗位和职务。驻店老师特殊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应该以驻店老师为抓手,通过提高驻店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协调能力,来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我国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都来自高等院校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们大多也是从一个学校到另外一个学校,研究生大学毕业之后就走上了高职院校的讲台,并没有太多的酒店行业的实际操作经验。所以,在实践操作中,高...

推荐访问:论文 酒店管理 高职
上一篇:工作总结格式
下一篇:运输合同,2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