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_养生的圭臬,健康的准绳(上)

来源: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19-04-09 点击:

   嵇康(224―263年),字叔夜,谯郡 (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其先姓奚,会嵇上虞人因避怨而迁 , 有嵇山,家于其侧,故以嵇为姓。三国时期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他出身贫寒,博学多才,与魏宗室有姻亲关系,故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他为人放荡孤傲,与阮籍等六人常一起饮酒赋诗,史称“竹林七贤”。
   嵇康因崇尚老庄学说而参悟养生之道,信奉服食养生之说,所著《养生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养生思想。
   《养生论》一文,从“形”与“神”的关系立论,提出:“导养得理,可以长寿”的观点。通过正反两面事例,论述了“神为主宰”和“修性保神”的重要。举例说明了养生的作用和不明养生的危害,分析了世人养生不能取效的原因,总结了善养生的方方面面。全文立意新颖,论据翔实,比喻贴切,寓意深远。实为养生之圭臬,健康之准绳。重读这篇文章,对借鉴先人养生经验,增加国民养生知识,指导、规范养生平台,大有裨益。
  
   “神为主宰”与“修性保神”
  
   作者从“形”与“神”的辨证关系着手,列举大量事例和比喻,论述了“精神为形体的主宰和修性保神”的养生方法,最终达到“形神相亲”的目的。
  
   一、精神为形体的主宰
   文章说:“夫服药求汗,或有弗获,而愧情一集,涣然流离。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而曾子衔哀,七日不饥。夜分而坐,则低迷思寝;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劲刷理鬓,醇醴发颜,仅乃得之;壮士之怒,赫然殊观,植发冲冠”。
   大意为:服药发汗,有的时候达不到目的,可是惭愧内疚的心情一旦涌上心头,就大汗淋漓。整个早晨不进食,就饥肠辘辘想吃东西,可是,曾子隐忍看丧亲的悲哀,七日还没有饥饿感。坐到深更半夜,昏昏沉沉就想睡觉,如果内心有过分的忧愁,直到天明也合不上眼睛。用结实的刷子梳理鬓部,局部就会有喝了酒一样的发红,只不过能得到这样的结果。然而,壮士在发怒的时候,直立的头发好象把帽子都顶起来。
   作者从“出汗”、“进食”、“睡眠”、“表情”论述了“精神主宰形体”这一科学内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亲身体验到:感情的兴奋和抑制,接收好与差的信息,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的不同心态,历代“逆境成材”、“忧劳兴国”、“逸欲亡身”的典范,无一不是论述精神所占的支配地位。也充分证实了“精神决定意识,意识支配行动”的逻辑关系。之后,文章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
   把精神与形骸比喻成国家和君主,很自然地把国君与神,国家和形骸连在一起,如果神在内躁乱不安,那么,外面的形体就会受到伤害。就好象君主在上昏庸无道,臣民在下作乱一样。这个形象贴切的比喻,进一步说明精神对形体的主宰作用。
  
   二、修性保神是关键
   在明确“精神为形体的主宰”这一论点后,作者又通过以下二个生活常识的描绘,论证了修性保神的重要。
   (一)用“一溉之功”禾苗晚枯的现实来批驳轻视“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的错误观点。文章说:“夫为稼于汤之世,偏有一溉之功者,虽终归于 烂,必一溉者后枯。然则,一溉之益固不可诬也。而世常谓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伤身,轻而肆之,是犹不识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
   大意为:在商汤大旱时代种庄稼,偏得过一次灌溉的禾苗枯死的晚一点。这样看来,灌溉一次的好处实在是不能轻视啊!然而,社会上常有人说,发怒一次不足以伤害生命,悲伤一次不足以危害身体,因而轻率地伤害自己。这就像不能认识灌溉一次的好处,却期盼干旱的禾苗结出好的果实一样。
   从这一最常见的生活常识看,作者是在提示人们要以显见的“一溉之功”中联想到易被忽视的“一怒”、“一哀”的微小情志变化对身体的伤害,并以此来告诫人们远离因过激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修性保神,健康长寿的目的。
   (二)通过“田种”、“区种”的对比,强调种植管理的不同作用。文章说:“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余斛。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效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
   大意是:采用散播漫种(古称田种)的方法,一亩田有十斛(斛hù古代容量单位,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的收成,这是普天下一致的看法,殊不知采用精耕细作(古称区种),一亩田可收到一百多斛。土地、种子都是一样的,但由于种植管理的方法不同,那么,收成就相差悬殊。如果认为商人没有十倍的盈利,农夫没有收获百斛的希望,这是墨守成规,不懂事物发展变化的守旧看法。
   此例通过以上两种种植管理的对比,用“区种”增产增收来喻人加强自身呵护亦能延长寿限。这种名为管理植物,实则喻人自护的名征暗引,与前一例“一溉之功”同出一辙,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修性保神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形神相亲,表里俱济”。文章做了如下简要地论述“是以君子知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身,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
   大意是:有远见的人懂得:形体依靠精神而生存,精神借助形体而存在。只要明白生理功能容易丧失,就懂得一次过失亦能损害身体的健康。所以要陶冶性情来保养元神,安定心志来健全体魄。爱怜和憎恶不寄寓在情感之中,忧愁和喜悦不存留在意念之中,恬静淡泊没有任何妄想,这样就气血调和身体康泰了。还要坚持深呼吸的锻炼,服用丹药保养身体,使形体和精神紧密结合,表里之间相互协调。
   这段短小的文字,却孕含着养生的三个关键问题。1.点明了“养生”的主题。“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是形神相亲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对立面。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的认知:形体是指人体各个部位在空间中的位置,是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是形体的主宰。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有精神活动和具有的生理功能。形盛则神旺,神明则形安;有神无体似空谷幽灵,有体无神如行尸走肉。故养生学中以“动”养“形”,做到形劳而不衰;以“静”养“神”,做到心安而不惧。动静适宜,形神共养,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才有益于形体的健康长寿。2.突出了养生重点。“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文章中仅有的这两句话,旨在提醒世人要明了生理机能是最容易损失的,要人们加强对它的呵护力度;告诫人们不要轻视一次过失对身体的伤害,呼吁人们远离致病因素。现代养生认为,养生为保养身体之意。它所破译的是人们如何使自身康健高寿的机制和密码。当然“生理之易失,一过之害生”也在破译之中了。这是因为,在现实社会中,对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已不是基本生活资料的缺乏,而是人类对自身的“失护”。人们对自身生理机能(物质和功能)的肆意消耗和轻视对“一过之害生”的思想防护,正是人们不易察觉且最易忽视的养生误区。有数据显示:全年总死亡人数中,除意外死亡外,自然死亡寥寥无几,因病死亡率却高达90%以上。更让人惊叹的是,一个单位的3名肝癌患者,竟都是3年前确诊为乙肝且均为平时纵酒、易怒的男性。由此可见,从点滴做起加强自身防护,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把养生的薄弱环节提上议事日程并列为养生重点,实属必要。3.总结了养生方法。一是做到“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于意,泊然无感”的“调心”。二是坚持以“呼吸吐纳”的调息。三是注重“服食养身”的“调形”。三者俱备,才能达到“形神相亲,表里俱济”的健康状态。
   总之,“形神相亲”的观点是朴素的唯物论的反映论。它肯定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决定作用,较好地解释了情感因素对形体的全方位影响,从而确立以心理养生为重点的主导地位。另人惊叹的是,早在一千六百余年前的魏晋时期就有了这样精辟的论述,这就不能不归于嵇康先生的贡献了。(待续)

推荐访问:准绳 养生 健康 圭臬
上一篇:[袁枚自律养生四法] 袁枚
下一篇:健康饮食新走向_新世纪健康饮食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