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的临床分析

来源:教师资格 发布时间:2019-04-16 点击: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于有活动性渗血或局部注射治疗欠佳的患者, 可予氩等离子体凝固器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治疗;对于有动脉显露喷血者或注射及APC 治疗后效果不佳者, 即予止血夹对出血部位进行直接夹闭, 可以重复使用。结果 66例患者内镜治疗后即时止血成功率为100% , 48 h 内再出血3例。3例中Ia 级1例, Ib 级1例, IIa 级1 例, 均再次内镜下使用止血夹对出血部位进行直接夹闭, 1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穿孔等内镜下治疗相关并发症。结论 临床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 联合应用多种内镜下止血方法, 以提高止血的成功率, 降低再出血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电凝治疗
  
  消化性溃疡出血一般指胃溃疡出血和十二指肠出血,在内科较为常见,其急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常危及生命。近些年来,由于各种新型抗溃疡药物的出现及内镜技术的发展,大部分患者可用非手术得以控制,但不能完全解决止血问题,当对某些顽固的、急性大出血,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现就我院消化性溃疡出血内镜治疗的临床体会做如下报告: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为2006年―2009年急诊入院, 经急诊胃镜检查确诊为溃疡并活动性出血的患者, 共66例。其中男性患者51例, 女性患者15 例; 年龄为28-78岁, 平均年龄为50.3 岁。其中,胃窦溃疡28 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8例, 复合溃疡5 例, 吻合口溃疡5 例。
  2 治疗方法
  术前准备术前均需禁食, 同时予补液、制酸、止血或输血治疗, 维持生命体征平稳[3], 术前根据病人情况可予安定5 mg 肌肉注射, 654- 2 10 mg静脉内推注, 以镇静和解痉。内镜治疗采用GIF- 240、260 型电子胃镜先行常规胃镜检查, 发现出血病灶后, 先以1: 10 000 冰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反复冲洗, 减少出血, 并吸净积血, 尽可能使视野清晰。对于有血管显露、凝血块或小的活动性出血, 可用黏膜注射针在胃镜直视下注射1:10 000 的肾上腺素高渗盐水( 10%) , 注射部位一般在溃疡出血病灶的周围及裸露血管旁, 注射3、4 点,每点0.5―2.0 ml, 至周围黏膜肿胀变白, 出血停止。对于有活动性渗血或局部注射治疗欠佳的患者, 可予氩等离子体凝固器对出血点进行电凝治疗, 每次持续3―5 s,可反复凝固直至出血停止。
  3 治疗结果
  66例患者内镜治疗后即时止血成功率为100% , 48 h 内再出血3例。3例中Ia 级1例, Ib 级1例, IIa 级1 例, 均再次内镜下使用止血夹对出血部位进行直接夹闭, 1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穿孔等内镜下治疗相关并发症。
  4 讨论
  经内镜止血成功的患者, 术后需禁食补液, 继续予制酸、止血及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血压、大便及血红蛋白水平, 以防再次出血。若出现再出血者可再次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治疗后仍发生呕血、大量黑便、血红蛋白及血压持续下降者为治疗无效。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 目前内镜直视下止血常用方法有: 1)局部注射治疗, 多用于有血管显露的活动性出血, 于血管旁或血管内注射药物后, 可使局部组织肿胀压迫血管并使血管收缩, 同时能促进血管内血小板凝聚和血栓形成而止血。注射后止血有效率可达94%―98%, 且注射不同的药物之间无明显差异, 但注射无水乙醇或硬化剂剂量过多、过深时可能发生组织坏死, 导致溃疡面积扩大,所以, 一般选择相对安全的肾上腺素高渗盐水或立止血。2)止血夹治疗, 是使用金属小夹直接夹闭出血的血管而止血,一般在1、2 周局部肉芽肿形成后自然脱落。该方法近年在国内外已逐渐普及, 止血效果佳, 尤其适于有血管显露的活动性出血, 止血有效率达97%―100%。具体采用的治疗方法是根据内镜下溃疡出血灶的具体情况而灵活变化, 对于有血管显露、有凝血块或小的活动性出血的, 一般采用注射治疗;对于有动脉显露喷血者或前两者治疗后效果不佳者, 多采用止血夹治疗。在临床实际操作中也可根据具体情况, 联合应用多种内镜下止血方法, 以提高止血的成功率, 降低再出血率。对于反复内镜下止血效果不好, 出血量大的病例, 应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以免失去抢救患者的最佳时机。

推荐访问:出血 临床 消化性溃疡 分析
上一篇:强骨口服液多少钱一盒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100例产后护理干预及分析] 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