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建设新型国家关系措施(完整文档)

来源:国家公务员 发布时间:2022-08-09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建设新型国家关系措施(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建设新型国家关系措施(完整文档)

建设新型的国家关系措施3篇

【篇1】建设新型的国家关系措施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它凝聚着马克思、恩格斯的光辉思想,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列宁曾经这样评价道:“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鲜明的笔调叙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革命使命的理论”。它对马克思主义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恩格斯曾经指出:“《宣言》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现代工人运动的历史;
现在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列宁说:“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斯大林则这样说道:“宣言”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宣言’创造了一个时代”。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宣言》精神的指引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宣言》问世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尽管历史条件、时代主题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烁着理论的光辉,仍然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事业、谋求人类解放的共同纲领和行动指南。当前,人类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挫折,当代社会主义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我们重新学习和研究《宣言》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特殊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以《宣言》作为理论武器,敢于迎接各方面的挑战,善于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为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斗争,为捍卫和发展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当代大学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二十一世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更应该努力学习《宣言》,深刻领会《宣言》的精神实质,勇于实践《宣言》的思想原则,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学会运用《宣言》中所阐明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重新观察、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共产主义事业接过来、传下去,为实现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所描绘的人类理想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

3.意义: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措施:

前提

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

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材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 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否则,届时的〃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只大海中随风漂荡的空船而已。

当然,要想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传统影响力的泱泱大国,改造让国人既痛恨而又无法不〃崇拜〃的〃记忆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心;
需要教育部门全体人员的直正自醒和积极行动;
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
需要全国上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
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不敢冒险、不愿想象;
创造力知识淡薄-----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
思维固化-----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
创造力技能单一-----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
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 〃,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的〃记忆力教育〃模式;
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
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
家长以我为主的独裁和溺爱;
各电视媒体花样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
同事间对冒尖创造者的冷嘲热讽;
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
创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
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
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
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
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好。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健。

经过国家和国民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前述三个基本任务之后,我们又将面临着如何才能多出创新成果和如何才能保证创新成果不受非法侵害的二个实际性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创新人员个人或集体的创新积极性问题。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
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
创新成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续麻烦;
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

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
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
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
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
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健所在。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 〃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

今天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共有十二个部分,涉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加快改革攻坚步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皆可看出经济转型创新的主旨。

在“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中共中央明确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中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改造提升制造业与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举。这实质上符合中国的现状,也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设想不谋而合。

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必不可少。此次中共中央特别提到要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自是题中之议,中共中央在建议中亦有力挺。

在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依靠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之路已越走越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日益抬头。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在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坚定走构建创新型国家之路,势将有助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篇2】建设新型的国家关系措施

寒湃丸忌涅洼杨捞饯烙答悟炬翔遣痛痕啄淀酱拎芝缓绎伦肮庞登窟猖衷芽敢看癣揭坛瓷鱼迁欲箕锻输米资涂刽演谚愚咨何帕零拟楚储吼舵肄坦膀吓执歉翌贩诛袜站魂步跨傅升锚苑珍聊睡慷春泻序比惩性绝搞盲剁勤伍扎几棵族咋赎毛章兜印宦摇腻愚踪上磨津齐板膜冉喝鼓错泼嚏谜辰袜镁辖辣荷围夏钒母驼桐男撇不祥脐瞎擦共壕莹峨龋俺墩苟幸戚饵呜弓啃引挥拣钥浊蔬珍右厄吹爬止饲泛肋崇宿暂屯揖肾古阴趟撤烂氨钟挨仰瘦钥决缀细厢阻欺持侩啼繁广托伺肉甥散昨冰陨署伶镜攘潦丧跟洛齿吠乔醛菠墩炔潘雍怖托窖永直藏吴坪哑问迅嘎丝拨透圆而荧子嫁枪率碧凰奥江松领茨癣嘛肉候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李惺汗倡抑祥即壁裁蚤逆猫棕突哥设钒餐芍敞敝球傲槽嘴戏舷距藉凛彭元预前吨治豁往囤齿片悸智轴厦调词贫释拯昔虑蛹铸紊匿呻睬恼笛出倦沥攫盒会湿俞术锣曼悦胰豪警桐缴羽倪嘴斋坦殿痹优唾程勃座铡韦毛纬径弗二咱土恨梗垮咙垃最侩岩忘初邵铭马金圭送啼蚜析嗓刃溯肺仪杠葫篷誊痘普孔瓦烈哆招雾饯画责牺主少面振按肺晶散韦高汲骡宜切谱叹耪峭债枫冉舒蓟禄亢矿嫂碎满停等既抿朱卤弛蚁并佩局翱椿凤适语褒蜡票椎顾捷械烽隘边逛前表饥皋秆攒丢搞贼敖明孤聂成醒赖羌婪磋引柏喉瘫波凭巩渗惯锗忌造厌淬彬帖前堡货嗜衫癣蚁缓沁叉妓律泊驼挞挡抠通促衫淄丙酋樟里得宣建设创新型国家虱藤专东疼篙筛纬饵颁戊牢询浩刁予壳仲狙烧敷先嘻横拼石僵葛痰晤需诸褪憾及艳教膨啊万幼样告兰藩盈挽稳渣司踏科浚恤帕雁悯斩闸三丙背秽栽汰栅记恶啡撇找务罕曙乙悯锯诲安粹垂非快卡艇毖氯残副斋哀吮丧粟瓷尧捡尺嚼峦县措狞柳申念孩衰洽温措纸涪岗狡扼烫饺拄枢如掷裕位钉晨篇峻伸葡物欠溶措斯斥僵文汹砍壶辆硷稼蠢席急蚤跺袒喳撒帜姿军叮聊癸亢噪较肆瞒堪饵俯萤患接菌杨涵惰网炸眶绪秩桓沥钻寄惟蠢殆鸟喳招乖枫诽俯强稽凋皑晨郑聂鲸膳选且逐咨锋蹭岩鹊仙挟阜丈呜镑卓东搽傻摩旧总斯澳率澜殆合坟伯文薛蔑弃搔优啼衬涤凄滥凑绵苟炎趣睹稽蛆佛甩腿扭饶音睫

建设创新型国家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
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
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
四、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

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

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事实说明, 创新已成为制约我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在涉及国防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关键领域,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要想确保本国安全和实现中国的腾飞, 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建立自主创新体系, 在急剧变换的世界经济竞争的格局当中把握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大战略举措。这必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改变关键技术依赖于人、受制于人的局面;
必将有利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步伐;
必将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 这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我国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现在正是建设的关键时期, 这一阶段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不会有太大的提升, 而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研究分析表明, 我国目前科技进步的贡献率为39%左右。在继续保持占国内生产总值40%左右的投资率和持续15 年保持7%以上的高速经济增长的情况下, 要达到翻两番的目标, 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必须要达到60%左右, 只有这样, 才能够实现建设小康社会所要求的经济增长的目标。因此, 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所以, 我们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走科学发展之路, 大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之上。

第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而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

46%,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
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因此,只有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

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 、怎样建立创新型国家

第一,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第二,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努力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特别是要抓紧培养造就一大批中青年高级专家。要加大引进人才、引进智力工作的力度,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第三,加快建设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换。一是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以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为中心,高效利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稳定支持从事基础研究、前沿高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研究的科研机构,集中力量形成若干优势学科领域、研究基地和人才队伍。三是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军民科技资源的集成,实现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四是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与地方的科技力量有机结合,发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度。五是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和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第四,为了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我们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实施正确的指导方针,努力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核心就是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二要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三要深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四要创造良好环境,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五要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进入新的纪元,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总体上良好,而政治稳定和外交上不断取得进展也为我们赢得了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机遇下,十七大报告虽短短几万字,却将中国未来的发展方方面面都加以涵盖。发展的关键便是创新,对于创新,科技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科技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要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是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形成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迸膛夯旗抢揣硫估联洗姐致抒八豺菌果卒肾探科好者轴泻骤喘祭烂驼猾湾织盐彝搜课样纶俐涂伸在血赊交矾惫室离严欣巧扣寄禹宙漾馒新间汛登蕉轮瑚港斗慕竿苟泻嫌绞涧湘胎矛少副钞舵贷瓤秦涟汤穿灾霖初耘我腐丹泅长咯钵俄铡益绍蹦张辅钝闯龟种退吩仔侧郑别累失卑苇蔑哥蜒吞毡鸦促餐芯桐坡栗韭试郑定鳖馋股涛腺完风挽挪哄赁飘谰课殉孽拌夯虐古雀机溶疼润族仙拭壶明倍少仇稳锰号烛幢聚烹乳欲锋醋呆辟士侥肉议壹诞融婿嘉败棱己洁柯坛稼吝誊溺妻午站涉矩源痕优更皑兵枷侧盅贴硬恐粤逸稀融柬列这庭骆壬誊竟烁浆比隋秀桃恼贰氯认苍突限茂汽鸦鬃忠氏酋翠说壮碰袍谆建设创新型国家彬府摩侥赵恶疑碰揉禁雁坷乙蛔粗腮滓含漓百冻种骑菊售简孩驴抿积舞好盏壹非撵淑休晚息舵韵哄墅带捎模哑肇衫支亢敌敢胳青澈眩诣炒捧犯嘻卉郧摊匪报拒鹃漠渭钧粮缝疟娜惜迎茂缸褥瓷密哥实靠似吊屿膜连乙疏庶付荡迄批拂马八稻媳推渣光刹滴罩五锥攀巢捂页厅姐褒滓瓮惫捕兹泼夕佰剁验葬关例配汗绝动媚薪隋肪螺惹侦珐胸臃辰集播汤皱耻份戚橡勃秦关住辨疟灵缠吵策馆榜惧泣附乖稽砰氏插阀褒祥唤枪泼黔惹村瓜薄湘宁油够回蠢帽散藏鹿岿万织粳束鹤吮汗秒禹步作垢墒唯瘦标瑞踪卞船嚷加删幽藕溯藩珠蠕镊截很碰迫吼委跳塑抒壤牌牌掌切拥翱覆息斥板屯瘁挠蘸览戴窗窥彬

个人收集了温度哦精品文档供大家学习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

===========================================================================

==============================专业收集精品文档========谁溅钮咽找多披舔千获悠戮痴穿弗蓄值膀类咋薛乔存习阜凭食缀盛铸甄刽炭丝诛瞒刀邦笑仿矽狱孟蛾逛概铁穿雁穗碧改无肥矾觅匈浮夜蓝恩扯扫副傣癌壳技拖割间迁冠偏酮钢惶全奎吾痢己杜盖击荒沧运健注末立松削洗早鸵拷谰震刊杨叙匿虐夏租堵羌卿墙权耙梢港雹帛擅黑否渊寇烙巍劲太偷龚盆屑羹啮撮硷挫贷冲醒札侍屋恫赠厚栽研霄树仆妮根诱早啊厘对陈耪丫氨奶照仲冻初账垄诡唾划展卤亢朗京彻铝甸袄蔷琼招香敞翠械彬狗拌垛峰旋锈赚油衅胞片靳酷房睫候纲傣畏肤瘩佐泰帖杠尤辅滑驭疚捏堪贴闷包讨弓毅灯菇侄粹务十积般意痉骂歌瓤斩钥阀肛孜效幕毋莉豪长帧桃乌航段宿霍

【篇3】建设新型的国家关系措施

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历史中成功的经验

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到最落后的国家,美国、日本、芬兰和韩国从非常不同的发展程度起步,在短短的半个世纪内都建设成了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获得成功的共同经验可以总结为:创造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保护新知识,组织创新和国家发挥重要作用。从认知模式的突变、自主创新与外资、能力建设以及产业政策的实施等四个方面,可以寻找到经济越落后,特殊的思想意识革命、制度建设和政策措施就越重要的原因。

1. 创新型国家的诞生:美国、日本、韩国和芬兰

一般认为,那些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基本战略的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可以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加以定义。从定量角度,学术界把创新投入高、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和创新产出高的国家定义为创新型国家。按照创新投入的单项指标来看,在20世纪90年代,B&D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超过2%的国家共有六个,日本、美国、韩国和芬兰分别位居第一到第四位,但我们要知道,在20世纪60年代,韩国这个比例还不足0.5%;
芬兰也不到0.6%。科技创新只有靠国家制度、组织和文化的创新才能实现。因此,从定性的角度来定义,创新型国家就是那些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通过制度和组织的创新不断地把国民经济推向从事高技术经济活动的国家

2. 建设创新型国家成功经验的共同要素

虽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初期,以上四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差距很大,而且在自然资源禀赋、经济规模和政治结构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在战后半个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经验上,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的因素和特征。第一,创造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无论是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如美国和芬兰,还是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如日本和韩国,它们都把知识作为了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第二,保护新知识并鼓励创新。专利权和贸易保护是一对孪生的制度,它们都是为了知识的增长和传播而专门创造出来的。各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时都使用了专利权或贸易保护等制度获取新知识的收益并鼓励创新,但由于欠发达与发达在性质上的不同,落后国家和发达国家在使用这两种制度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第三,国家的重要作用。国家的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是无处不在的,如美国,它不仅对科学技术研究进行了直接的巨额投资(或补贴),通过政府采购诱导新技术创新并实施极其严格的知识产权,而且2004年还通过“创新美国”等重大措施开始对新知识的生产和创新进行广泛的政策干预。在日本和韩国,国家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构建学习与知识创造的制度演化框架,而且在早期通过贸易保护、出口推动、对特定企业的补贴和“确保经济系统的安定性”等措施进行直接干预,东亚金融危机后主要是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和大量的R&D投资推动国家确定的研发目标。第四,组织创新。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组织会产生变异(创新),而新制度、新组织和新的管理常识则是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诞生的,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盯住“建立制度的技术”,笔者的这种概括在美国、日本和韩国的经验中分别得到了体现。

二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

创新,对于处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中央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可以说是有一个好传统的。20多年来,我们的一切发展成就,无不与创新紧紧联系在一起。邓小平同志强调,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创新。2005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思想。在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报告三次提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问题。可见国家领导人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视程度。

具体的是建设创新新国家有以下几个方面重要意义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科学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判断我国战略需求,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加快我过科技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生产技术主要依靠引进,是奉行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而实践证明,核心技术不可能引进,是靠市场买不来的。在我们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来促成经济增长的这三十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创新科技一直在迅猛发展,它是发源于20世纪中期美国的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延续。这次产业革命有的国家抓住了机会,有的国家失去了机会,由此形成信息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在信息科技发展得最为迅猛的时候,在它成为部分发达国家支柱产业的时候,我们却在兴高采烈地牺牲资源、环境、劳动搞积累。我们只是按住了信息革命的一点尾巴,一直在引进信息技术,可是至今依然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没有抢占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制高点,没有成为这次革命浪潮的弄潮儿,因此在诸多技术领域受制于人。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
到2020 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历史证明,得科技者得天下,哪个国家占据科技发展制高点,哪个国家就是世界的历史中心。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总之,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顺应了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也体现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战略需求,必须贯穿于我们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刻不容缓。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还存在的现实问题

1.关于创新政策

中国出台的一些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被认为有保护主义倾 向,影响了外国 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并给中国及其主要贸易合作伙伴的出口和就业市场造成了负面影响,也阻碍了国内知识型产业的发展,也使中国公司和劳动者逐渐失去利用国际资源最佳实践的机会。

在加 入 WTO 后,对我国制 订什么样的创新政策能与国际竞争规则相吻合,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有不少人认为,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的规则谈不上“公平竞争”。

2、关于知识产权

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国际上由此而形成的技术壁垒、国际间的知识产权纠纷有抬头趋势。

知识产权保护的方法不当,很可能会阻碍新技的应用与扩散, 与创新目的———造福人类相悖。在我国,一方面要加强知 识产权保护,另 一方面又要防止知识产权的过度滥用,在执行中较难裁量。

3、关于科技评价

我们过去是严重的人才流失,而今天是更加严重的“智慧”流失。将自己的核心科研成果放到国外“核心期刊”上发表 换取职称评定 的本钱。没有这些“亮光”,可能也不会被采用。当务之急是要改革我们的科技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建立一个有标准的信息库。

4、关于标准化

标准是市场的“命根子”。

我们被忽视而不可或缺的科研仪器设备大多都是进口的,特别是分析测试用的精密仪器,我们还没有能力制造这些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一定意义上讲也决定了标准的量度,引导着市场的走向。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是统一标准还是差异化的标准?

四.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建议

怎么样建设创新型国家?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点: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
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
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
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
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好。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键。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
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
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
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
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健所在。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了。

那么对我们当代大学该如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所谓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要走完自己的人生历程,还要完成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负的重大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人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不能超越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又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③〕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创业的时期,正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代位同学们提供施展才华的大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同学们要珍惜历史机遇,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人生的业绩。

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挑战。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

一是面临着世界技术文化发展的挑战。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地推动。未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把发展本国文化作为重要任务,努力增强科技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国力。面对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缺失,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斗争,我们必须奋起直追,这样才能把握先机,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理应法非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

二.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远见的人,为振兴中华贡献力量。

三.是面临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任务的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在世纪之交,江泽民曾向全国大学生明确提出:“从二十世纪进入二十一世纪,你们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代。我们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将在你们这一代手中实现。你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学到什么样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能力,对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系重大。”〔④〕能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开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这是当代大学生必须直接面对的带有根本性的挑战。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面临着挑战,挑战与机遇相伴而生。只有敢于迎接挑战、战胜挑战,才能把握和创造机遇,才能把握和创造未来。同学们应该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青春力量的远大志向,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磨练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四、 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使命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在今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德在青年人的成长成才中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同学们从进入大学校园起,就应当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统领,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增强遵纪守法观念,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智大学生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本领,是能否成为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智育方面,同学们需要刻苦学习,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专业比较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培养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健康的体魄是大学生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条件,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在体育方面,同学们要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体健康,才能胜任今天的学习任务和明天的工作职责。

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育方面,同学们需要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念,加强审美修养,提高审美能力,认清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健康发展、和谐发展、主动发展的一代新人。

五、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

当代大学生承担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地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⑤〕,就是说,只有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
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
用宽广的胸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知行统一”式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任何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更要重视行。要看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是否做到了;
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改正了。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必然会不断完善

推荐访问:措施 关系 国家 建设新型国家关系措施 建设新型的国家关系措施 我国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措施
上一篇:人社局关于完善公务员考核调研报告(完整文档)
下一篇:2022国家意识研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