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来源:执业药师 发布时间:2020-09-25 点击:

  浅述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和根本。当前社会转型期及全球化思潮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给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带来许多新的冲击和新的挑战。高校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高等学校

  

  一、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阵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高校中仍有不少人这样认为:对外,我们与西方国家打交道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要吸收借鉴西方文明成果,并在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对内,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发展模式上不搞姓“资”姓“社”争论。因此,高校教育也应适应时代“潮流”,以科学技术教育为核心,实现教学体制与国际接轨,淡化教学中的意识形态色彩。冷静分析,产生这种淡化意识形态色彩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新矛盾、新问题,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也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高校是文化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对社会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上的各种思潮不可避免地反映到高校里来,各种意识形态的较量不可能不在高校里有所体现。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有时甚至会是十分尖锐的。”[1]

  其次,高校的一些同志自觉不自觉地执行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各种错误思潮的泛滥提供了“市场”和“温床”。课堂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基本场所。无论是自然科学学科还是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都应当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思想导向。但是由于学科特点,教师的教学也有不同的要求,出现了不同教师对意识形态教育存在不同的理解和把握。有些教员在教学中只注重对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放松了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认为意识形态教育与己无关,甚至出现有意无意轻视、淡化意识形态教育、附和各种“奇谈怪论”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意识形态教育的效果。

  再次,目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主要还是以抽象的理论说教为主,使得大学生群体对意识形态教育缺乏热情。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要求大学生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思想理论体系的认同、接受和践行。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往往只注重把意识形态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忽视了意识形态教育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使得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形式上虽然比较顺畅,但接受内容上却不尽如人意。

  最后,关于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在逻辑、科学性和合法性等研究课题还有待突破。对于新时期高校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理论界从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形式、目的、手段、机制、方法、原则、主体、客体、环境等内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关于我们为什么要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问题,如何使学生相信和接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教育的问题缺乏深入有效的研究。

  

  二、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多元文化的浪潮,势必引起人们特别是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化,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高校意识形态的建设。针对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笔者拟提出以下思考:

  

  (一)高校党委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教育,正视信仰危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提到全党面前。高校党委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高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信仰危机的出现是多元文化冲突的结果,是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图谋的产物,同时也是我们意识形态建设在某些环节上出现问题的一种反映。因此,我们必须充分正视思想领域中的信仰危机,而不是自欺欺人,盲目乐观。只有这样,我们在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复杂情况时,才能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二)高校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不容忽视

  教师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一方面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有更多的机会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每一堂课都伴随着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或正或反都在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时,相对于专职政工队伍来说,教师的影响呈现非权力性的特点,易为现代大学生接受。美国社会学家里昂纳?戴维斯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导致美国高校教师失聘的原因中,“政治思想有危险倾向”居首位,因此而失聘的教师占失聘总人数的31%,而因“学术水平”失聘的仅占19%。在美国普通成年人中,“抵触社会所公认的指导思想”的比例约为20%,而在美国普通教师中这个比例下降到不足1%。[2](P.103-105)由此,高校党委必须加强对广大教师的管理,设立“学术有自由、课堂有纪律”的底线,即在涉及基本政治原则的问题上要有警戒线,在政治方向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高校教师必须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新人的培养者、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

  

  (三)意识形态教育合法性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要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和接受,就必须重视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研究。针对为什么要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什么是意识形态教育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相信和接受我们的意识形态教育这样的问题,理论工作者和高校自身应结合广大师生意识形态教育的现状展开深入研究,切实使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做到有据可依,以理服人。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江泽民.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 /misc/2000-12/02/content_494231.htm

  [2]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9.

  

  [责任编辑:王 洁]

推荐访问: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 新时期
上一篇:国际化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制度建设研究
下一篇:医务人员帮扶承诺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