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中药材种植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来源:税务师 发布时间:2021-03-22 点击:

XX市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 摘 要 近年来,XX市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全力推进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着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2018年XX市现代中药材产业基地实现产值15亿元。中药材产业的潜在发展优势和经济效益巨大且呈显著上升趋势,前景一致看好。XX市市委、市政府高屋建瓴,依托樟树药都,把中医药产业列为政府重点抓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并出台扶持政策助推产业发展,中药材种植已成为各地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首选目标,成为许多农民朋友发财致富之路。

但与其他发达省市地区相比,XX市中药材产业仍比较滞后,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在上海大学的学习与实践,现就XX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进行浅析。

1.中药材种植发展基本情况 1.1种植规模 1.1.1全国中药材种植情况 1.1.1.1种植面积 我国中药资源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包括31省市)整理,2018年药材播种面积达3461.1万亩。

全国中药材播种统计图 根据《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显示,我国常用中药材600多种,其中300多种已实现人工种养,种植面积达到3300多万亩。据全国中药材生产形势分析会整理统计,2017年除北京、西藏、台湾和香港、澳门外,29个省中药材总种植面积已经达到6799万亩。

1.1.1.2未来规划发展面积相关数据显示现在药材行业低端重复,未来种植将如火如荼:据《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显示:到2025年,仅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总面积2500万亩以上。根据23省区十三五规划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已有规划面积已达7478.5万亩,其中云南2020年规划药材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贵州达700万亩,陕西、湖南和河南达500万亩。

1.1.1.3中药材产值 通过统计全国已公布十三五规划,仅11省中药农业产值即达2575亿元,其中云南2020年达600亿元(重点三七),吉林达400亿元(重点人参)。此外,可统计19省中药产值中,总产值达12461亿元,其中2020年规划达千亿元省份就包括吉林、河南、安徽、浙江、江西、云南、湖南和广东。

1.1.2江西省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 为加快推进中药材基地建设,江西省重点发展多地种植基地,XX市、临川区、新干县、修水县、会昌县、南城县等以车前子、黄栀子、茱萸子、枳壳为主的“三子一壳”中药材产区,东乡区、峡江县、遂川县、德兴市、全南县等以杜仲、厚朴、黄柏等为主的特色中药材产区,横峰县、万载县、上高县、铜鼓县、贵溪市、余江县、龙南县、井冈山市、南城县等以葛、百合、铁皮石斛、芡实、黄精、青钱柳、山药、皇菊、莲子为主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产区。

自2012年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江西试点工作实施以来,我省历时5年多时间,对58个中药资源重点县(市、区)进行普查,其中有35个县(市、区)的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已通过了验收。通过普查,发现13种野生新分布品种。此外,中药材种植面积逾100万亩,其中道地药材、特色药材和珍稀中药材面积约70万亩,品种达70余种。

1.1.3XX市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 2018年全市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13.02万亩,达到44.62万亩,其中500亩以上的基地72个,1000亩以上的基地55个。建成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10亩。超额完成2018年的目标任务,三年行动计划首战告捷。

1.1.4樟树市中药材种植基本情况 2018年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8.9万亩,其中万亩基地2个、千亩以上基地30个、种苗基地6个。

1.2资源概况 XX市中药材资源丰富,基础条件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全市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盛产枳壳、吴茱萸、黄栀子、车前子、黄精、金银花、蔓荆子、百合、茯苓、土沙参、乌药、葛根、首乌等药材达1500多余种。特别是樟树市拥有中药材总面积28.9万亩,种植面积在全省县级市排名第一,基地联系农户2万余户,品种以“三子一壳”为主,中药材产量5.42万吨,产值3.96亿元。吴城乡庙前黄栀子种植基地为全省首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庆仁中药饮片公司制定了黄栀子种植国家技术标准,正在进行推广示范;
“樟树吴茱萸”已成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市有无公害药材4个,绿色有机药材9个,地理标志药材4个。

1.3种植效益不断提高 生产大户大多实现了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种植,从而提高了种植技术、降低了用工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提高了种植效益,特别是受近年部分道地中药材(吴茱萸)价格上涨因素影响,药农种植效益逐步提高。

1.4 种植品种不断丰富 过去XX市种植的黄栀子多为山栀子,后由于市场的需要,又引种了水栀子;
金银花品种又增加了树形金银花;
铁皮石斛也在各地试种。药食两用、药用及观赏兼备等的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高效品种不断丰富,黄精、七叶一枝花、白芨等名贵中材品种规模不断扩大。

1.5 发展机制不断创新 一些返乡农民工,或从事其他行业有实力的老板或企业加入中药材种植,成为近年来中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加入,使中药材产业充满活力,改变了以前小而散的发展模式。例如,上高县返乡农民工熊尚肆组建的江西鑫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先后在泗溪镇中宅、熊家、马岗等行政村,分别建立起了 200-333 hm2 集中连片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根据市场需要先后从山东等多个省市引进黄栀子、天花粉、紫珠、白芨、吴茱萸、白术、白芷、白芍、千斤拨以及牡丹等 20 多个优质中药材品种。

1.6成功申报了国家中药材产业园 XX市农业农村局精准选择了樟树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经过文本评审、现场答辩等公开竞争选拔程序并公示,已由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复(农计发〔2018〕17号),全国仅有21家,江西省唯一一家。这是XX市争取到的有史以来最大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将全面提升樟树中医药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1.7 存在的问题 XX市中药材资源丰富,地理优势明显,政府重视,政策配套,医药企业渐增,集聚效益渐现,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大中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来看,无论是基地建设、规范化种植技术,还是后续产业链条的延伸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1.7.1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偏低 中药材资源丰富,但滥采滥挖严重,许多资源濒临灭绝,大宗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品质下降,优势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利用。

1.7.2 规范化种植水平偏低 XX市中药材发展区划研究不够,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培育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规范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截至目前还没有国家认证的GAP基地。

1.7.3 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形成 中药产业大多以种植和原材料加工为主,种植企业大都是小微企业,资金有限,带动能力弱,规模以上企业仅少数具备中药制剂的制备能力,但又基本以老品种为主,本地药材资源利用不足;
其他药企的精深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薄弱,缺乏配方颗粒、提取物、中成药、中药相关产品等全产业链开发。

1.7.4 科研创新严重滞后,区域联动发展较差 中药企业规模较小,资金、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奇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偏低,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协同创新不够,区域内外围绕中药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动效应也没有形成。由于相关单位职能配置模糊,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体系至今未建立。

1.7.5 品牌打造不够 实践证明,在一个区域内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并非适宜中药材产业发展。但目前,国内外发展较好的中药材产区都是以某一种为主打,深度开发,做大做强,如云南的三七,兰州的百合等。相较来说,XX市中药材大品种的系统研究与全产业链开发不够,品牌药材、品牌产品、品牌企业不多。

1.8非“道地”药材产区盲目发展药材种植的后果。

非道地产区盲目发展中药材种植容易造成药材品种混乱乃至退化,非道地产区的药材品质参差不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扰乱市场流通秩序。此外,部分非道地药材产区种植,在种植生产上大搞“一波上”,还会严重影响品种供需平衡性,目前全国中药材产量供过于求,项目产业扶贫不够理想。中药材盲目种植、不规范种植造成的农残超标、中药材掺伪使假、加工贮藏不当造成的质量下降仍然束缚着中药材生产发展的前进步伐,作为民生问题时常被社会关注,见诸报端。

2.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 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中药材需求量和需求层次持续增长,但综合来看,持续健康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水平和人民群众对优质中药材原料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规模增长与产业管理机制发展不平衡,优良品种和先进种植加工技术推广应用不充分。因此,中药材产业需要独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就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发展的主要动力。现阶段中药材生产应当以“有序”“安全”“有效”为目标,提高科技有效供给,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推进中药材生产“十化发展”。

2.1产地道地化 加强规划引导,依据《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优化全国中药材生产布局,重视品种和产区的道地性,建设一批历史悠久、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限制中药材盲目引种,做到有计划生产。

2.2种源良种化 保护中药材种子资源,规范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加大中药材良种选育、生产和推广,提高中药材生产良种覆盖率,逐步解决中药材生产上种源混乱问题;
每个地市建设一个高标准良种繁育基地。

2.3种植生态化 发展“拟境栽培”“人种天养”与现代农业规范化种植相结合的生态种植,大力推广中药生态种植模式和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加大有机肥使用力度,大幅降低化肥施用量,严格控制化学农药、膨大剂、硫黄、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不断提高中药材质量。

2.4生产机械化 大力研发适用的各类中药材农业机械,以代替不断减少的农业劳动力,降低人工成本,并积极引导农业机械合作社、农机生产服务组织的发展壮大,为中药材的生产、烘干、储藏、运输提供方便高效的机械化服务。

2.5发展集约化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农户分享全产业链利益保障机制。推广中药材大品种发展模式,由优势企业和优势科研团队联合攻关,打通从资源保障、产品研发、科学应用到流通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环节,依赖中成药龙头企业带动中药材大品种的发展,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资源发展和资源整合优化,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品,带动区域经济腾飞。

2.6产业信息化 加快建设中药材大数据信息平台,构建全市统一权威的中药材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信息数据系统,推进供求对接、质量溯源、产业调控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加快培育现代化中药材市场体系,降低中药材交易和市场流通成本,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造现代化中药材电子交易市场。

2.7开发多样化 拓展中药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中药材及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如地下药用部位的中药材,其地上部位可用于开发代用茶、中兽药、特定化合物的提取物等,或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开发生态旅游、药膳、科普、康养体验等,大力发展中药农业产业相关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提高中药农业综合收入。

2.8产品品牌化 发展品牌农业,大力培育知名品牌,塑造品牌核心价值。建立道地药材品牌目录制度,打造一批知名区域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合作社品牌等。创建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创响一批品质好、占有率高的道地药材知名品牌,并采取地理标志产品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

2.9研究基础化 加强中药农业相关中药道地性形成的科学内涵、药用植物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等基础研究,为中药农业提供科学的指导。目前,深入研究生长年限不够、抢青采收等不科学采收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开展真菌类中药材砍树种药等生态脆弱区域根类中药材种植采挖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研究制定中药生态种植技术规范等,都是中药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0管理制度化 尽快落实中药材相关法规,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中药材用农药登记管理细则》《道地药材认证管理办法》等工作制度和细则,加快道地药材认证,强化中药材生产投入品管理,健全交易管理和质量管理机制,维护中药材流通秩序,加大力度查处中药材市场中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中药材“优质优价”相关政策和机制的落实,实现优质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思路及对策 如上所述,XX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亟需理清思路、找对措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1 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各区县政府上下联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按照“大中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加快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提取物等中药工业,积极发展以当地中药资源为依托的商贸服务与健康产业,促进XX中药材产业发展。

3.2 发展思路 首先,以建设国家中药材产业园(樟树)为契机,抓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形成原料优势;
然后,以原料为载体,吸引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建设现代中药加工基地,开发中药有效成分提取、饮片加工、新药和保健品等生产开发;
最后,以道地中药产品为依托,建设现代中药物流中心和中医药服务中心,推动XX中药进入大市场、大流通,逐步建设成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3.3 具体对策 3.3.1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 为促进XX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XX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宜府发〔2017〕6 号)、《XX市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宜府办字〔2017〕40 号),制定了具体发展规划,明确了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XX市实施百万亩中药材种植三年行动计划》(宜府发〔2018〕18号)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区市,进一步明确品种、规模等发展方向 3.3.2 促进药材种植新提升 3.3.2.1 发展中药材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有经验的药农通过土地流转逐步扩大药材种植面积。扶持中药材种植大户、种植合作社、种植企业、种植示范村,推动XX市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3.3.2.2 推广樟树市中药材5:4:1利益联结机制。按照“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的模式,依照市场的需求,建设和发展中药材基地建设,实施股份制合作,基地建设投资比例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为5:4:1,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中药材产业“五统一”,保护农民利益,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3.2.2.3建立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体系。建立中药材种苗繁育中心、科研实验基地,建立中药材现代生物育种技术实验室。搜集中药材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库,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保护工作。研究、制定和推广操作性强的大宗道地药材种植规范,成立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中心,集中培育一批具有中药材种植资质的技术力量,充分发挥民间种植专家能手的传、帮、带作用,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对外种植合作,输出中药材种植技术。

3.3.2.4 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鼓励和支持知名药企来XX市建设大宗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规范化种植政策资金扶持,增加市、县(区)级政府配套资金,推进亳芍、牡丹、桔梗、白术等大宗和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探索推行有效的地理标志产品经营模式,逐步建立XX市道地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积极申报“道地中药材”地理标志产品,着力提高道地药材生产附加值和生产经营主体的经济效益,培育“樟帮药”种植品牌。

3.3.2.5 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大力支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在XX市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大对XX种子种苗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着力培育、壮大3-5家基础条件好、初具规模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经营企业,扶持其选择10个大宗地产主导药材种类,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生产基地10000hm2以上,切实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3.3.3 发挥中药流通新优势 3.3.3.1 完善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积极培育新的市场主体,引导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健全完善中药材、香料、种子种苗、保健食品、中药花卉、药包材及中药机械等细分专业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制定XX市中药材市场、中药材专业市场、地产药材市场、中药材初加工等分类市场的专项管理办法。创新监管体制,整合监管资源,加大对违法经营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支持涉药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发展,推动会员之间的交流协作,加强行业管理和自律。

3.3.3.2 加强现代中药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实施一批流通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一批流通产业基地、园区。加快推进大型物流企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年销售额过100亿元的中药流通龙头企业。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中药材国家战略贮备库。

3.3.3.3 建设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坚持现货交易与网络交易并举,加快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将中药材市场逐步建成现货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反馈、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网络化市场。积极申报中药材商品交易所,发展中药商贸新业态。

3.3.3.4 完善中药材价格指数发布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XX市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体系,实时监控中药材价格变动情况、着力加强市场价格信息引导,使广大药农、药商和药企合理安排种植、生产和经营,增强其在国际国内中药材市场价格中的权威性。

3.3.3.5 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道地药材监控系统。运用物联网传感技术,记录种植、加工、检测乃至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可追溯查询的信息平台,帮助消费者“眼见为实”,以提升“亳药”知名度。

3.3.4 完善中药工业新体系 3.3.4.1 促进地产药材初加工规范化发展。在符合当地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在乡镇、种植专业村、规模化种植基地附近建设一批地产药材初加工企业。研究出台初加工产品管理办法,明确初加工产品范围,制定初加工产品工艺标准和质量标准,规范初加工产品生产经营行为。促进药材初加工的集聚发展和规范发展。

3.3.4.2 提升中药饮片加工业竞争力。培育饮片龙头企业,推动土地、财税、金融等各种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重点支持在市场、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优势明显的企业加快发展。创造条件吸引综合实力强、有产业关联、致力饮片发展的大企业集团入驻XX市,引导鼓励XX市现有饮片企业向精深化、差异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加强饮片加工炮制、贮存运输、生产器械、包装材料等技术及设施设备的研究;
在枳壳种植区,引进技术和设备加工“辛氟林”;
积极参与全国饮片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增强XX市在全国饮片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

3.3.4.3 促进中成药制造业壮大。加大对本土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支持中成药骨干企业加快发展;
将中成药制造列入药业招商重点,开展精准招商,坚持项目带动,吸引全国知名制药企业进驻XX市,依托大型企业的品牌、市场、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推动XX市中成药制造业快速发展;
加快推进中成药项目建设;
培育中成药大品种,以“三子一壳”等自主创新产品为依托,进一步提升产品科技内涵,加强品种规划、市场培育和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社会影响大的知名品牌;
推动产学研深度结合,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引进和开发,充实和储备优质品种资源,积蓄持续发展能力。抓好重点项目,增强中药产业发展后劲。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好项目支撑转型发展,围绕国家、省、市支持重点,策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中药博览会等节会平台,积极引进一批投资额度大、产业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项目。推进存量项目扩张、对增量项目加以培育,储备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3.4.4 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加速推动以药食两用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茶、保健汤料、药膳、食品添加剂、调味剂、保健酒等的生产;
着力加快开发和生产以参、茸、虫草等滋补保健药材为原料的系列中药保健品;
积极推进以中药材为原料的保健枕、保健香袋、保健服饰等保健用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快发展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消毒杀菌剂、中兽药、药用辅料、药包材、制药器械等中药关联及配套产业。

推荐访问:
上一篇:2021年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评分标准
下一篇:大学生勤工助学征文体会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