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梗阻尿的颜色【尿黄――警惕胆道疾病】

来源:证券从业 发布时间:2019-04-07 点击:

  引起尿液发黄的原因很多,如吃了上火的食物、饮水过少、过度劳累、服用药物等,只要做相应的调整,一段时间后基本就可以纠正。但是,一旦出现尿液长期发黄,或像浓茶、酱油一样黄,就要引起高度重视了,此时有可能是患了“黄疸”性疾病,需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明病因。
  黄疸,俗称黄病,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黄疸的症状有皮肤、眼睛巩膜变黄,尿液、泪液及汗液也会变黄,往往还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皮肤瘙痒等不适。
  
  黄疸产生的原因
  
  黄疸的产生过程与血液中红细胞、肝脏及胆道功能等因素有关。
  在正常情况下,每天有少量的红细胞死亡,自然破坏后释放出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经肝脏加工处理,转变成胆红素后排出体外。胆红素向外排出的通道有两条,少部分从尿液排出,大部分从胆道排到肠道,最后随粪便排出体外。
  因此,当红细胞破坏加速时,产生的胆红素量也相应增加,一旦超过了肝细胞处理能力,血液中胆红素就明显上升。当肝脏或胆道有病时,胆汁就只能随尿液排出了,此时,尿液里胆汁的含量增加,尿液也随之变黄。因此,某些肝脏疾病、胆道疾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
  
  黄疸莫误诊为肝炎
  
  我国是肝炎大国,乙肝发病率较高,很多人出现黄疸就自认为是得了肝炎。
  其实,肝炎因素只占黄疸人群的1/3,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发生黄疸,尤其是突然出现无痛性黄疸,应提防胆道疾病,尤其是胆管结石、胆管恶性肿瘤。胆管癌早期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因黄疸而就诊,80%以上患者没有腹部疼痛、消瘦等症状,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这种病非常容易被误诊为肝病或传染病。
  胆道疾病的检查手段
  
  主要有以下三种:
  腹部B超腹部B超检查具有无创、方便、费用低、可重复检查等优点,是胆道疾病诊断的首要方法,但由于胆总管中下段藏在肠子后面,肠内存在大量气体影响观察,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阳性率仅有20%。
  腹部CT腹部CT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要优于B超,它可显示胆管肿块的部位、大小、密度、局部扩散程度、血管有无侵犯、有无远处转移、胆管扩张程度及有无腹水等,对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磁共振胆道造影磁共振胆道造影为三维立体成像,可显示整个胆道系统的全貌,在判断结石和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上更加直观,由于部分结石密度不高,体积较小,有时与胆管内伪影较难区别,这时应进一步做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予以明确诊断。
  (汪余勤副主任医师每周四上午有专家门诊,周二下午有黄疸门诊)

推荐访问:胆道 警惕 疾病 尿黄
上一篇:发为血之余 齿为骨之余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正确用药治感冒_治感冒偏方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