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的病因【基层医院产后出血原因分析及临床干预性研究】

来源:会计职称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中图分类号】R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7-0284-01   【摘要】 目的:探讨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相关因素和治疗措施,评价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2008年住院产妇,进行调查引起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培训推广预防技术,进行临床干预;最后比较前后产后出血情况,评价效果。结果: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有产程处理,新生儿出生体重,第3产程与第4产程干预;干预前后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合理营养,正确处理产程,第3产程与第4产程干预,推广产后出血预防技术,推广称重法估计失血量,加强孕期保健,提倡住院分娩,提高接生人员的技术水平.等,有利于防治产后出血。
  【关键词】 基层医院;产后出血;原因分析;相关因素;临床干预研究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由于分娩收集和测量失血量有一定难度,估计失血量偏少,实际发病率更高[1]。为探讨基层医院产后出血情况,寻找产后出血原因,降低产后出血量,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分娩产妇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流行病学研究与临床干预性研究。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分3步:第1步(2007年1月-12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第2步进行干预研究(2008年1月-6月),干预措施为培训人员,推广产后预防技术:为每例产妇产后出血评分,规范产程处理,干预第3 产程与第4产程(按摩子宫、宫缩剂使用);运用救治技术治疗产后出血患者包括使用前列腺素制剂、宫腔填纱(压迫)止血术、血管结扎止血术、子宫B-Lynch缝合术、手取胎盘术等;第3 步,了解干预后产后出血的发生情况(2008年6月-12月),并以干预前产后出血资料为对照进行比较,评价干预效果。
  1.3研究指标分一般情况,医疗情况,出血情况3类指标。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职业,文化、经济水平,医疗付费方式,既往史(包括产妇孕产史、宫腔操作史、特殊疾病史、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妊娠期出血史、产检次数);医疗情况包括体检(身高、体重、宫高、腹围、血压),血液检查(血常规、血小板、凝血时间、血型),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产程处理,第3产程与第4产程干预措施(按摩子宫或宫缩剂使用);出血情况包括产后2h和24h内出血量、产后出血原因与处理等。
  1.4 产后出血量的测量用电子计价秤称重法测定出血量。测定方法:经阴道分娩产妇胎儿娩出后至缝合结束,用弯盆收集血液并称重,缝合结束至产后24小时称量产妇使用卫生物品(如卫生纸、巾)前后重量差值;剖宫产者在胎儿娩出后,更换吸引器,称量胎儿娩出后吸引瓶中的血、手术纱布使用前后重量差值,手术结束后至产后24h,称量产妇使用卫生物品(如卫生巾、纸)前后重量差值。依据血液密度1.05g�ml-1计,出血量=(物品使用后重量-物品使用前重量)/1.05g/ml=物品使用后重量�952.38ml/kg-物品使用前重量�952.38ml/kg,将电子计价称的“单位栏”值设定为952.38,即可直接读出称重后折算的毫升数,将卫生纸、沙块等物品使用前后称量所得折算值相减即得出血量。
  2 结果
  2.1干预前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完整者515例,其中产后出血103例,占20%。
  2.1.1单因素分析干预前研究资料分为产后出血组和非产后出血组,将可能影响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年龄、职业、是否“降消”(“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破伤风”)项目救助对象、医疗付费类型、血液检查、孕次、产次、流产次数、难产次数、上(取)环次数、出血史、宫高、腹围等诸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体重、第3产程干预、第4产程干预、是否使用其他宫缩剂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有可比性。干预前后第3产程干预、第4产程干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推荐访问:产后 干预 出血 基层
上一篇:档案管理员资格证 新时期医院病案档案管理研究
下一篇:27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图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