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来源:会计职称 发布时间:2020-08-28 点击:

 长郡中学 0 2020 届高三月考试卷( ( 五) )

 地理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25 小题, , 每小题 2 2 分, ,共 共 0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 ,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城市跨座式单轨交通(如左图所示),类似“空中小火车”。重庆轨道交通 2 号线和 3 号线分别是我国第一条和世界最长最繁忙的跨座式单轨交通线(如右图所示)。重庆轨道交通产业积极谋求“走出去”战略,设计适应东南亚当地环境的方案,参与多国轨道交通建设竞标。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与地铁相比,重庆轨道交通建设首选跨座式单轨的主要原因是 A. 建设线路短 B. 工程造价低

 . C. 占地面积小 D. 运行速度快 2. 在已建成 2 号线的基础上,重庆又加快建设 3 号线的主要目的是 ①完善交通网络 ②缓解交通压力 ③促进城市空间扩展 ④缩短市民出行时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 与重庆相比,夏季在菲律宾城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的建设中应额外关注的自然灾害是 A. 高温 B. 海啸 C. 台风 D. 滑坡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 题详解】

 地铁建在地下,为减少工程量,会沿直线修,建设线路更短;且地铁在地下受其他交通方式干扰少,运行速度快;建在地下,不占用地面面积;重庆市是山城,地质条件复杂,地表崎

 岖,地铁修建难度大,成本更高。故 B 正确,A、C、D 错误。

 【2 题详解】

 2 和 3 号线建在市区,且走向不一致,可以完善城市交通网、缓解交通压力,方便市民出行。而城市空间包括内部空间形态(城市地域结构)和外部空间形态,轻轨建在市区,对空间扩展(外部)影响小。故 B 正确,A、C、D 错误。

 3 题详解】

 夏季,重庆也是中国高温城市之一,山区加季风气候易形成滑坡;菲律宾离海近,且位于中低纬热带区域,夏季多台风。虽然也有地震引发海啸,但是与时间没有必然联系。故 C 正确,A、B、D 错误。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我国某超大城市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读图完成下面各小题。

 4. Ⅱ阶段都市边缘区(

  ) A. 经济增长一直靠承接核心区工业外迁 B. 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显紧张 C. 用地向外扩张不明显 D. 既有低密度的高级住宅,电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级住区 5. 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可能是(

 ) A. 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 B. 核心区房价的回落 C. 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 D. 边缘区基础设施的完善 【答案】4. D

 5. C 【解析】

 【分析】

 考查城市化。

 【4 题详解】

 读图可知,根据城市化进程可判断,Ⅰ阶段为城市化、Ⅱ阶段为郊区城市化、Ⅲ阶段为逆城市化、Ⅳ阶段为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商业和制造业相继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城市用地明显扩大,但因都市边缘区土地面积大,不会造成用地明显紧张,故 A、B、C 错。郊区城市化阶段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故Ⅱ阶段都市边缘区既有低密度的高级住宅,也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级住区。故选 D。

 【5 题详解】

 Ⅲ阶段为逆城市化阶段,该阶段是少数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趋于饱和的国家或地区,投资方向从大城市转向小城镇与乡村地区,出现了城市人口减少、经济衰落的现象。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最可能是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投资回报率更高,故选 C。

 【点睛】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 间 19~20 世纪 20 世纪 50~70 年代 20 世纪 70~80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表 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 因 城市的拉力和乡村的推力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 开发中心区,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 解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 350 米-951 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最不适合该山地作为水土保持林的林地类型是 A. 针阔混交林 B. 楠竹林 C. 常绿阔叶林 D. 灌木林 7. 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 A. 针阔混交林 B. 楠竹林 C. 常绿阔叶林 D. 灌木林 8. 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 植物种类多 B. 枯枝落叶多 C. 地表径流大 D. 年均温较高 【答案】6. B

 7. D

 8.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森林的作用和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素。

 【6 题详解】

 “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在材料所给的四种林地类型中,楠竹林的毛管孔隙度最低,说明楠竹林的林地土壤蓄洪作用最小。这表明,水土保持作用最小的是楠竹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7 题详解】

 “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说明土壤饱和持水量越多,产生的径流越多。表中显示,四种林地类型,饱和持水量最大的是灌木林,所以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长的是灌木林。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

 【8 题详解】

 A.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植物种类多,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B. 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枯枝落叶多,将更多的有机养分归还给地表。

  C. 地表径流大,会加大对地表有机质的侵蚀,搬运等作用,导致有机质降低。

  D. 年均温较高,化学和生物风化增强,有机残体归还较多,有利于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因为本题要选择与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关联度最小的,所以正确答案为 C。

 读我国某冻土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 据图可知 A. 气温最低时冻土层厚度最大 B. 3-7 月份冻土层厚度变化不大 C. 3 月份该地地温开始回升 D. 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 10. 图示变化直接导致该地岩层 A. 风化作用加强 B. 侵蚀作用加强 C 搬运作用加强 D. 堆积作用加强 11. 图中积雪 A. 起保温作用,促进冻土层融化 B. 反射太阳辐射,促进冻土层形成 C. 冬半年积累,3 月份最多 D. 厚度有季节变化,与冻土厚度正相关 【答案】9. D

 10. A

 11. B 【解析】

 【9 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冻土层最厚的大致在四月份,并不是气温最低的时候,故 A 选项错误; 4-7月份冻土层下限变化不大,但是其从地面往下逐渐消融.冻土层厚度减小,故 B 选项错误;地温回升应该大致从最冷月之后开始,故 C 选项错误。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D 正确。故选 D。

 【10 题详解】

 地表岩层的冻融会使得岩层发生冻融风化,A 正确。图中变化主要是因冷暖气温变化导致的,该岩层物理风化作用明显,而与侵蚀、堆积、搬运作用关系不大。故选 A。

 【11 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积雪的存在并没有促进冻土层的融化;积雪最多的并非 3 月;积雪厚度最大时并非冻土层厚度最大,并不存在正相关;相对于裸地来说.积雪会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温更低,促进了冻土层的形成,B 正确。故选 B。

 【点睛】第一小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概念,如我国陆地上气温最低一般在 1 月份,而气温回升应该从最冷月之后开始的。

 将各类食物产量折算成人类生存所需三大营养成分(热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数量,用于研究我国食物供给和可供养人口数量的相关性,对保障食物营养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表示意我国三大生态系统、净进口食物供给数量和根据小康水平标准换算成的可供养人口数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 表中甲、乙、丙三大类生态系统分别是(

 ) A. 草地、农田、水域 B. 农田、水域、草地 C. 水域、草地、农田 D. 农田、草地、水域 13. 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仍大量进口,是因为(

 ) A. 饮食习惯的影响大 B. 绿色食物需求增大 C. 食物需求的多样化 D. 人口数量大幅增 长 14. 在合理利用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为保障食物营养供给可采取的措施是 A. 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 B.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C. 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 D. 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 【答案】12. D

 13. C

 14. A 【解析】

 【12 题详解】

 表格中甲为人们提供最多的热量、蛋白质、脂肪等,则甲为农田生态系统;乙生态系统中脂肪较丙生态系统高,因此乙符合畜牧产品,为草地生态系统;丙提供较多蛋白质,符合鱼虾等食物特点,则丙为水域生态系统。故答案为 D。

 【13 题详解】

 A.从材料看,需要进口的食物并不是由于饮食习惯造成的,而是结构不合理造成的,A 不对。

 B. 从材料看,中国需要进口食物是针对脂肪类食物,不是针对绿色食物进口,B 不对。

 C. 从表格中数据分析看,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但结构不合理,脂肪合计可供养的人口数量较少,因此需要进口大量脂肪类食物,C 对。

 D. 根据材料,我国各类食物提供的热量和蛋白质总量大,仍需进口是由于脂肪类食物少造成,不是由于人口总量大造成,D 不对。

 故答案选 C。

 【14 题详解】

 根据材料,我国食物总量供给较大,脂肪类食物供给相对较少,需要调整食物供给。

 A.提高牲畜养殖技术,适度增加油料作物种植可以提高脂肪类食物的供给量,A 对。

 B.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调整中国食物结构、营养供给作用不大,B 不对。

 C. 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不能调整我国的食物结构,C 不对。

 D. 挖掘湿地潜力,提高水域的生产力能提高鱼虾产量,增加蛋白质供给,D 不对。

 故选 A。

 下图为华北某区域 T1 到 T3 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示意图。T3 时刻卫星云图显示该区域形成很厚的浓云,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5. T1 时刻 a、b 间气压变化规律是

 A.

 B.

 C.

 D.

 16. 甲地从 T1 到 T3 时段的天气现象是 A. 气压不断降低 B. 气温不断升高 C. 天气终未晴朗 D. 风速一直减小 17. 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 T3 时刻甲、乙两地间锋面特征的是 A.

 B.

 C.

 D.

 【答案】15. B

 16. C

 17. A 【解析】

 【15 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a 的气压为 1000-1004,b 为 1004 以上,故 b>a,ab 之间的连线的气压值是先降至 1000 以下后又升到 1000 以上,符合该变化的是乙图,选 B。

 【16 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地从 T1 到 T3 时段经历了气旋中心天气(阴雨天气)、冷锋后天气(阴雨天气)、准静止锋天气(阴雨天气),因此该时段 甲的天气一直是阴雨状况,始终没有放晴,据此分析选 C。

 【17 题详解】

 T3 时刻显示甲、乙两地间的锋面是锢囚锋。结合 T1 到 T3 时段的锋面发展状况可知,该锢囚锋是冷锋追上暖锋形成的。该锋面特征是暖气团、较冷气团和更冷气团相遇时形成的。其中,甲后方为更冷气团,其前方为冷气团,在这两类冷性气团间为锢囚住的暖气团,据此分析选 A。

 【点睛】常见的天气系统:

 伊朗古城亚兹德位于热带沙漠地区,城中古老的“风塔”是一种用来通风降温的建筑设计(下图)。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右图)。空气经过这一系统降温后,可让人们享受着酷暑中的阵阵清爽。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8. “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A. 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 便于采光 C. 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 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19. 有关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从四周流向水池 B. 从水池流向四周 C. 中央为上升气流 D. 四周为上升气流 20. 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 A. 库区比周边降水少 B. 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

 C. 秘鲁沿岸的上升流 D. 温室大棚气温较高 【答案】18. D

 19. B

 20. A 【解析】

 【18 题详解】

 热带沙漠地区,城中古老的“风塔”是一种用来通风降温的建筑设计,“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D 对。热带沙漠区,近地面室外温度高,室内空气温度低,以下沉为主,A 错。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对采光作用不大,B 错。室内热量向四周散发,不通过风塔散发,C 错。

 【19 题详解】

 结合上题,“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下沉再经过水池降温,室内空气的流动状况是从水池流向四周,B 对,A 错。中央为下沉气流,C 错。四周为向外水平扩散气流,D 错。

 20 题详解】

 与“风塔”原理相同的是库区比周边降水少,因为库区的气温较低,多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A 对。锋面暖气团的上升运动产生降水多,B 错。秘鲁沿岸的上升流呈上升运动,风塔原理是下沉气流,C 错。温室大棚气温较高是保温效应,风塔是降温作用,D 错。

 【点睛】热带沙漠区,近地面室外温度高,室内空气温度低。“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中央以下沉为主。室内空气的水平流动状况是从水池流向四周。库区的气温较低,多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

 下图为 1 月份南极附近水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列问题。

 21. 1 月,船只从长城站到乌斯怀亚途中 A. 顺风顺水 B. 顺风逆水 C. 逆风顺水 D. 逆风逆水

 22. 据图推测,虚线 L 处天气系统与甲、乙两地天气特点为 A. 高压脊 甲地晴朗 B. 低压槽 乙地阴雨 C. 暖锋 甲地阴雨 D. 冷锋 乙地阴雨 【答案】21. D

 22.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1)南美洲南端海域西风强大,洋流多为风海流。1 月,船只从长城站到乌斯怀亚途中会逆风逆水。(2)虚线 L 处为低压槽,该天气系统为暖锋,暖锋将由乙向甲方向移动,暖锋锋前多阴雨,锋后相对晴朗。

 【21 题详解】

 1 月,长城站到乌斯怀亚之间的海水受西风影响主体向西流,故此时,船只从长城站到乌斯怀亚途中会逆风逆水,选 D. 【22 题详解】

 该图是南极附近地区,虚线 L 处为低压槽,该天气系统为暖锋,暖锋将由乙向甲方向移动,受其影响,甲处多阴雨,乙处相对晴朗,选 C. 某垂钓爱好者自驾去水库垂钓。在途中休息时,用手机拍到一张路边的凸面镜图片。左图为水库及附近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为 10 米),右图为手机拍摄到的凸面镜里的景观图(面包车在镜中自左向右行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3. 图示地区最大的高差可能为 A. 22 米 B. 32 米 C. 42 米 D. 52 米 24. 拍摄到的凸面镜最可能的位置是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5. 凸面镜中面包车正驶向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北 D. 西南 【答案】23. B

 24. C

 25. A 【解析】

 23 题详解】

 图中等高距为 10 米,图中最高处、最低处分别为 140-150 米,100-110 米,,所以区域高差介于 30-50 米之间,最合适的选项为 C。

 【24 题详解】

 图中面包车从左向右行驶,镜中显示,面包车正在由河谷低地向上攀爬,据此结合等高线图,选 C。

 【25 题详解】

 结合上题并根据图示信息,面包车有丙驶向丁方向,故正在想东南方向前进。

 二、非选择题( ( 本题共 4 4 小题, ,共 共 0 50 分, , 其中 26 —7 27 为必考题 ,28 —9 29 题为选考题 )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河北北部山地交界处的塞罕坝,春季多大风,历史上曾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后因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变为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重视国土绿化。1962 年,塞罕坝林场从 1000km 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但成活率极低。随后,林场采用高床育苗(下图),使树苗成活率明显提高,栽种过程中发现南坡的成活率相对较低。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 1962 年的 12%提高到如今的 80%,当地的小气候得以改善,霜冻发生的频率显著减少。

 (1)说明塞罕坝林场建设初期,从孟家岗林场引进的苗木成活率低的原因。

 (2)说明与平床育苗相比,塞罕坝高床育苗的优点。

 (3)简述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不利条件。

 (4)分析塞罕坝林场建成 50 多年后,当地霜冻发生频率减少的原因。

 【答案】(1)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苗木易失水受损导致质量下降;难以适应当地环境。

 (2)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温;便于雨季排水。

 (3)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暴雨频率较高,土层较薄。

 (4)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热容量增大,冬春季风力削弱,冬半年气温和土温较高,出现极端低温的概率减少。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示分析,高床育苗增加土层厚度,利于提高土温,也便于雨季排水。南坡是阳坡,蒸发强、侵蚀强,土层较薄。植被覆盖率提高,冬半年气温和土温较高,霜冻减少。

 【详解】(1)塞罕坝林场从 1000km 之外的黑龙江孟家岗林场运来树苗栽种,从孟家岗林场引进的苗木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苗木易失水受损导致成活率下降。两地环境差异大,苗木难以适应当地环境,影响成活率。

 (2)从图中可以看出,寒罕坝高床育苗能够增加土层厚度,提高土温,便于雨季排水,提高了苗木成活率。

 (3)该地位于降水较少,南坡是阳坡,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水分条件差。南坡是夏季迎风坡,暴雨频率较高,冲涮侵蚀较强,土层较薄。

 (4)根据材料,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塞罕坝的森林覆盖率从 12%提高到 80%,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热容量增大,冬春季风力削弱,冬半年气温和土温较高,出现极端低温的概率减少。所以霜冻发生频率减少。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生长期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植被生长的时间。植物生长期因纬度、海拔高度和植物种类而异。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 5 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泰加林原是指西西伯利亚带有沼泽化的针叶林,现泛指亚寒带的针叶林。泰加林的分布(如下图所示)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到西海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几乎跨了半个地球。

  (1)根据泰加林分布的纬度位置,指出其生长习性。

 (2)泰加林横贯沿海和内陆,平原、高原与山地,其分布几乎跨越半个地球,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3)解释泰加林分布在大陆西岸纬度较高,而大陆东岸则纬度较低的原因。

 (4)推测影响泰加林分布最北界的因子,并说明理由。

 【答案】(1)由于高纬地区,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所以泰加林具有耐寒,极夜和低温期间,有较长的休眠期生长特;有冻土现象,根系以横向生长的特点;夏季短促,可以利用短暂的夏季和极昼现象快速生长的特点。

 (2)气候严寒,降水虽然少,但蒸发更弱;冬季积雪大和冻土现象,泰加林地带水分条件较充足,因而水分对泰加林分布影响较小。泰加林地带土壤发育深受冻土和沼泽影响,土质贫脊,树木通过自身分解枯树落叶提供养分,因而泰加林地带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泰加林地带对树林生长的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特别是最热月需要大于 10℃的天数,因而其分布沿纬线延伸。

 (3)大陆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使其分布纬度较低;大陆东岸有寒流流经,降温使其分布纬度较低 (4)热量;最热月日均温≥10℃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泰加林的分布特点考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详解】(1)读图泰加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部分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所以其生长习性应耐寒,暖季生长快,冬季休眠;因冻土广布,根系较浅,向四周发育较多。

 (2)读图泰加林分布大致沿纬线呈东西走向,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主要是水分,说明北半球中高纬度沿海和内陆的水分条件相差不大,因为纬度较高,整体降水较少,蒸发量小,且有积

 雪融水,所以其水分条件对泰加林的影响较小;平原、高原与山地都有分布,说明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北半球中高纬度冻土广布,土壤贫瘠,其生长需要的养分再不要来源于分解枯枝落叶;根据材料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 5 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且泰加林沿纬度分布,说明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

 (3)由上题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因素为热量,大陆西岸有暖流流经,热量条件丰富,西岸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故东岸分布纬度较低,西岸分布纬度较高。

 (4)结合第(2)题,影响泰加林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结合材料“日均温连续 5 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故其最热月气温应达到其生长期的最低温度。

 【点睛】第(2)题难度较大,首先根据设问其泰加林分布在沿海和内陆各种地形都有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有水分、热量、土壤以及水热组合状况;沿海到内陆主要的差异为水分的差异,都有分布说明其水分相差不大,地形分布多样说明土壤对其影响小,主要沿纬度分布说明其影响因素为热量。

 请考生从 9 28..29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 如果多做, , 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8.【地理一选修 3:旅游地理】

 当前,我国已经迈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注重时效性、参与性和特色性。传统的观光式旅游正被体验式旅游所替代。四川省蒲江县成佳镇被誉为“中国绿茶第一乡”,下表为成佳茶乡一日游方案

 从体验经济的视角,分析“成佳茶乡一日游”活动设计的亮点。

 【答案】旅游周期短,将一天的时间进行时段划分,时间利用率高:设计有采茶,制茶,欣赏茶道、茶技,品茶等主题体验活动;设计有品尝美食,健步走,自助烧烤等休闲体验活动;旅游活动设计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解析】

 【分析】

 考查旅游资源的规划,难度中等。注意从表格提取关键信息,从旅游规划的时间安排和体验角度挖掘设计亮点。

 【详解】体验经济注重时效性、参与性和特色性,从时间安排、体验等角度分析设计亮点。从旅程安排表看,这次旅游周期短,进行时段划分,时间利用率高。结合表格内容,分析旅游规划中设计的体验旅游项目。设计有主题体验活动和休闲体验活动。从旅游设计的目的分析这次旅游活动设计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娱乐性,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29.[地理——选修 6:环境保护]

 材料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统计,全球塑料消耗量正以每年 8%的速度增长,每年有超过 800 万吨的塑料被遗弃在海洋中,占海洋垃圾的 80%。这一趋势若持续下去,预计到 2050 年海洋中塑料的总重量将超过鱼类总和,其中很大一部分塑料垃圾将被鸟类和鱼类摄入。

 简析海洋中塑料垃圾的危害。

 【答案】海洋生物会因误食塑料垃圾、被塑料垃圾缠绕而缺氧室息,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渔业;塑料垃圾破坏海洋美感(景观),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废弃塑料会缠绕船只螺旋桨,大片漂浮的垃圾与船舶相撞、遮挡浮标等,阻碍船舶正常航行,威胁航行安全 【解析】

 【分析】

 考查海洋中塑料垃圾的危害。

 【详解】

 垃圾的危害,主要从生态环境、渔业、旅游业、航运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很大一部分塑料垃圾将被鸟类和鱼类摄入,海洋生物会因误食塑料垃圾、被塑料垃圾缠绕而缺氧室息,海洋生物的生存受到威胁,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影响渔业。塑料垃圾占海洋垃圾的 80%,塑料垃圾破坏海洋景观美,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废弃塑料会缠绕船只螺旋桨,大片漂浮的垃圾与船舶相撞、遮挡浮标等,阻碍船舶正常航行,威胁航行安全。

推荐访问:长沙市 湖南省 第五次
上一篇:2020公务员年度工作总结例文2020
下一篇:2020秋季开学第一课班主任讲话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