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滤波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来源:初二 发布时间:2021-02-06 点击:

 有源滤波器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MACRO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涉及发电、输变电和用电三个领域,相应地提升电能质量需要发电、输变电和用电三个领域共同重视。但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看,推动我国电能质量的部门主要为供电部门。而对于用电领域的企业来讲,较难直接感知电能质量对其生产设备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认识不够,出于对成本因素的考虑,企业对电能质量治理表现出的热情不高,短期内对电能质量治理产品的大规模使用存在一定的影响。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14927.0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2805.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5.79%;建设期利息 139.6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94%;流动资金 1981.9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28%。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395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31027.77 万元,净利润 5264.24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7.20%,财务净现值 4920.38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01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报告全面深入地进行市场分析、预测、调查和预测拟建项目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供需情况和销售价格;研究产品的目标市场,分析市场占有率;研究确定市场,主要是产品竞争对手和自身竞争力的优势、劣势,以及产品的营销策略,并研究确定主要市场风险和风险程度。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三章

 市场分析

 第四章

 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

 第七章

 原辅材料 供应及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

 第九章

 项目环保分析

 第十章

 劳动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项目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

 组织架构分析

 第十三章

 项目规划进度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计划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及财务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方案

 第十七章

 项目风险评估

 第十八章

 总结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项目名称:有源滤波器项目

 项目单位:xx 有限责任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占地面积约 40.06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三、可行性研究范围及分工

 按照项目建设公司的发展规划,依据有关规定,就本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市场供需状况与销售方案、建设方案、环境影响、项目组织与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财务分析、社会效益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研究结论。

 四、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

 1、《中国制造 2025》;

 2、《“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3、《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4、《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6、关于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

 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参数;

 8、相关产业调研、市场分析等公开信息。

 五、建设背景、规模

 (一)项目背景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和我国国网能源研究院的预计,2030 年前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约为 1.5 万亿元;我国电化学储能到 2050 年市场规模达到 20,820 亿元。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RethinkingEnergy2017》预计,全球电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将从目前不到 1GW 增长到 2030 年的 250GW。11 按 4 小时充电容量、系统投资成本 1.5 元/Wh 测算,到 2030 年全球电化学储能市场规模约为 1.5万亿元,年均市场规模约为 1,154 亿元。储能是未来电力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作为新一代电力系统中重要灵活性资源,为系统电力平稳、调峰调频、新能源消纳等做出重要贡献。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日益成熟、成本逐步下降,我国电力系统中的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将持续增长,2030 年之后电化学储能进入快速发展期。从国网能源研

 究院的研究看,随着我国电化学储能从示范应用到商业化逐步展开,未来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按 4 小时充电容量、系统投资成本 1.5 元/Wh 测算,到 2050 年我国电化学储能的市场规模达到 20,820亿元,年均市场规模约为 631 亿元。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有功功率直接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无功功率也消耗电能,但将电能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运作的必要条件,并且这种能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无功功率如果不能有效补偿,用户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全靠发、配电设备长距离提供,就会使配电、输电和发电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降低发、输电的能力,使电网的供电质量恶化,严重时可能会使系统电压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同步调相机到开关投切固定电容器,再到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发展到如今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过程。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等效为连续可调的电感或电容。但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实际无需配置大容量的电抗器和电容器,大大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和成本。同时该装置的调节速度更快、运行范围宽,而且在采取多重化、多电平或 PWM 技术等措施后可大大减少补偿电流中的谐

 波含量,是如今无功补偿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光伏发电是通过光伏系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光伏发电的主要材料为来自于地球上除氧之外第二多的硅元素,属于易取得、成本便宜、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因此,技术进步将推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光伏发电技术一经走向市场,全球主要国家均通过各种政策支持其发展。全球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从 2000 年的1.288GW 增长到 2017 年的 402.50GW,年复合增长率 40.20%6,2017 年累计装机容量为 2000 年的 312.50 倍,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我国于2015 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量跃居世界首位 7,于 2016 年跃居光伏发电年新增装机量世界首位。2018 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 174.74GW,年新增装机容量 44.00GW,是 2001 年新增装机容量的 2200 倍以上。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光伏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17 年以来全球各国陆续出现了光伏发电成本低于火电成本的现象,光伏发电逐步成为人类获取便宜能源的重要方式。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

 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26706.64 ㎡(折合约 40.06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30178.50 ㎡。其中:生产工程 17775.14 ㎡,仓储工程3621.42 ㎡,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 1478.75 ㎡,公共工程 7303.20㎡。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有源滤波器20000 套/年。

 六、项目建设进度

 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 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 12 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

 七、建设投资估算

 (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14927.05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2805.5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5.79%;建设期利息 139.6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94%;流动资金 1981.9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28%。

 (二)建设投资构成

 本期项目建设投资 12805.50 万元,包括工程建设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建设费用 11219.36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222.77 万元,预备费 363.37 万元。

 八、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财务效益分析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 395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31027.77 万元,税金及附加 1453.24 万元,净利润5264.24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7.20%,财务净现值 4920.38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4.01 年。

 (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26706.64

 约 40.06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30178.50

 容积率 1.13

 1.2

 基底面积

 ㎡

 15222.78

 建筑系数 57.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02.20

  1.4

 基底面积

 ㎡

 15222.78

 2

 总投资

 万元

 14927.05

  2.1

 建设投资

 万元

 12805.50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11219.36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1222.77

  2.1.3

 预备费

 万元

 363.37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39.65

  2.3

 流动资金

  1981.90

  3

 资金筹措

 万元

 14927.05

  3.1

 自筹资金

 万元

 9227.05

  3.2

 银行贷款

 万元

 57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395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31027.77

 ""

 6

 利润总额

 万元

 7018.99

 ""

 7

 净利润

 万元

 5264.24

 ""

 8

 所得税

 万元

 1754.75

 ""

 9

 增值税

 万元

 1455.82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1453.24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4663.81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11536.46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5401.27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4.01

 含建设期 12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7.20%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4920.38

 所得税后

  九、主要结论及建议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行业背景分析

 1、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1)新能源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传统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全球环境污染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已成为当今主要的世界性问题之一。可再生能源愈发受到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的高度重视,其中光伏发电以其分布广泛、资源丰富、获取简易为世界各国所重点关注。联合国提出 2030 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比 2010 年翻一番;国际可再生能源署预测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全球能源生产总量的 36%;欧盟提出 2020 年可再生能源在欧盟总能源中占能源消费比将达到 20%;德国的能源战略转型提出2050 年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到全部能源消费的 60%,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到全部电力消费的 80%;我国提出 202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15%和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20%的战略目标。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根本方向和核心内容,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革命的重要内容,将维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

 (2)产业政策的积极支持和规范化发展

 根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部委 2017 年出台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行业产品均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的产品,因此相应国家配套的产业政策也较多。2013 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光伏发电提供上网补贴,以支持光伏行业发展;2015 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应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完善有有序用电和节约用电制度,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2017 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签发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 10 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第一阶段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国家相继出台的产业政策不断推动行业有序、健康发展,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同时,地方政策也会出台一些配套政策,从项目建设、税收、费用、研发项目支持等各个角度多维度为行业内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从而形成有利的政策环境。

 (3)技术加速进步,行业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

 随着我国光伏企业的做大做强,投入的研发费用持续增加,光伏行业的技术进步呈加速趋势。特别是近两年,金刚线切割提高了电池片的生产效率、技术创新(PERC、N 型、黑硅)使电池片转换效率从以前每年 0.3%-0.5%的提升到现在每年提升 1%以上,同时双面组件技术、跟踪支架等新技术方案层出不穷,成本的下降以及转换效率的提升使得光伏行业的系统投资成本逐年下降。

 根据 2018 年我国领跑者基地的招标结果看,光伏发电竞标电价已进入 0.4 元-0.5 元/瓦之间,领跑者基地项目已提前实现“平价上网”。由于太阳能相比传统化石能源具有无污染、可得性高等优势,“平价上网”后的光伏行业将会实现造血功能,进入良性循环阶段,进而引发大量新增投资。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非技术成本因素对光伏发电成本影响较大

 我国光伏发电的投资成本包括设备投资成本和土地、资金成本、电网接入等非技术成本。对于光伏企业而言,可以通过研发创新来推动设备投资成本的下降,但对于土地、资金成本、电网接入等非技术成本则无法通过自身努力来推动成本下降。且随着设备投资等技术成本持续下降,非技术成本在光伏发电系统投资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虽然国家已出台了多项政策来推动降低土地、资金成本、电网接入等非技术成本,但如果终不能有效降低非技术成本,将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市场尚未对电能质量问题有足够认识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涉及发电、输变电和用电三个领域,相应地提升电能质量需要发电、输变电和用电三个领域共同重视。但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看,推动我国电能质量的部门主要为供电部门。

 而对于用电领域的企业来讲,较难直接感知电能质量对其生产设备带来的负面影响。由于认识不够,出于对成本因素的考虑,企业对电能质量治理表现出的热情不高,短期内对电能质量治理产品的大规模使用存在一定的影响。

 二、产业发展分析

 (一)光伏逆变器行业发展概况

 光伏逆变器是连接太阳能光伏电池板和电网之间的电力电子设备,主要功能是将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直流电通过功率模块转换成可以并网的交流电,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心脏”。光伏逆变器的可靠性、安全性直接关系太阳能发电系统整体的平稳运行,其转换效率直

 接影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其使用寿命直接关系到光伏发电系统的使用年限,终影响光伏电站项目的投资收益率。

 光伏逆变器不仅具有直流电到交流电的转换功能,还具有大功率跟踪功能(MPPT)以及大限度发挥太阳能电池性能和光伏发电系统保护等功能。

 按照光伏逆变器的技术路线,可以将光伏逆变器分为以下几类:

 (1)大型集中式光伏逆变器

 大型集中式光伏逆变器是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汇总成较大直流功率后再转变为交流电的一种电力电子装置。因此,此类光伏逆变器的功率都相对较大,一般采用 500KW 以上的集中式逆变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型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的功率越来越大,从初的 500KW 逐步提升至 630KW、1.25MW、2.5MW、3.125MW 等,同时电压等级也越来越高。

 大型集中式光伏逆变器具有输出功率大、运维简单、技术成熟以及电能质量高、成本低等优点,通常适用于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农光互补光伏电站、水面光伏电站等。同时,由于其单体输出功率大、电压等级高,随着技术进步近年来开始与下游的变压器集成,形成“逆变升压”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及与储能结合的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2)组串式光伏逆变器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是将较小单元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直接转变为交流电的一种电力电子装置。因此,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的功率都相对较小,一般功率在 50kW 以下的光伏逆变器称为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但是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降本增效的考虑,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的功率也开始逐步增加,出现了 60KW、70KW、100KW 以上等大功率的组串式光伏逆变器。

 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由于单台功率小,在同等发电规模情况下增加了逆变器的数量,因此单台逆变器与光伏组件佳工作点的匹配性较好,在特殊的环境下能够增加发电量。组串式光伏逆变器主要运用于规模较小的电站,如户用分布式发电、中小型工商业屋顶电站等,但是近年来也应用于一些大型地面电站。

 (3)集散式光伏逆变器

 其结合了大型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的“集中逆变”优势和组串式光伏逆变器的“分散 MPPT 跟踪”优势,达到“集中式逆变器低成本高可靠性,组串式逆变器的高发电量”。

 由于集散式光伏逆变器继承了大型集中式光伏逆器的优势,近年来大型集中式光伏逆变器的高功率、高电压等级、“逆变升压”一体

 化、“光储”一体化等技术,逐步应用到集散式光伏逆变技术中,在提高发电效率的同时能够大幅降低成本,成为了我国光伏“领跑者”先进技术示范基地中的一种重要技术路线。

 (二)电化学储能行业发展概况

 (1)储能的分类及作用

 储能技术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如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如铅酸电池、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纳硫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超级电容器储能等)。

 储能对新能源的利用具有重大意义,是能源革命的重要环节。随着储能成本逐年下降,储能技术不断进步,储能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

 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三类:发电侧提高发电设备的利用效率、输配电侧改善电能质量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用户侧消峰填谷等。

 (2)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构成

 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由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储能变流器(PCS)以及对整个系统进行监控以及通讯的系统。储能变流器(PCS)可控制蓄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

 的能量变换,也可以在无电网情况下直接为交流负荷供电。按输入储能双向变流器的电能形式分,储能双向变流器可以分为直流储能双向变流器、交流储能双向变流器。直流储能双向变流器主要适用如光伏发电形成的直流电存储场景,能够减少了电能变换环节,提高系统转换效率并降低投资成本;交流储能双向变流器适用的存储场景较多,如用于电网的调频、调峰电能存储场景等。

 (3)我国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情况

 我国电化学储能市场大致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2000-2010 年技术验证阶段,主要是开展基础研发和技术验证示范;2011-2015 年示范应用阶段,通过示范项目开展,储能技术性能快速提升、应用模式不断清晰,应用价值被广泛认可;2016-2020 年商业化初期,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市场机制逐渐理顺、多领域融合渗透,我国储能项目装机规模快速增加、商业模式逐渐建立。2017 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联合签发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未来 10 年内分两个阶段推进相关工作,第一阶段实现储能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过渡;第二阶段实现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

 (三)电能质量治理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电能作为现代社会被广泛使用的重要能源,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电气设备的使用效率。电能质量问题造成的危害轻则会增加输电损耗、影响电气仪表的测量结果、导致继电保护的自动装置等保护设备误动作、干扰通信活动等,重则会降低电机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造成计算机数据的丢失、影响电机安全运行和正常出力。

 特别是现代精密工业、商业用户、医院、航空航天等应用领域更是对电能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电能质量治理通常包括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两个领域。

 (1)谐波治理

 理想的电能应该是完美对称的正弦波,但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可能形成完美的正弦波,一些因素会使波形偏离对称正弦,由此便产生了电能质量问题,并影响到终设备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20 世纪 70 年代前,谐波治理处于无源滤波器时代,无源滤波器又称 LC 滤波器。无源滤波器虽然投资少,但是滤波器特性受系统参数影响大,只能消除特定的几次谐波,而且会对某些次谐波产生放大作用,甚至出现谐振现象,影响电网稳定性。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将电力电子元器件运用到谐波治理领域,谐波治理进入有源滤波器(APF)时代。对比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APF)可以滤除多个次数的谐波,补偿无功,有一机多能的特点;滤波特性不受系统阻抗的影响,可消除发生谐振的危险;具有自适应功能、高度可控性和快速响应性等。

 (2)无功补偿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有功功率直接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热能、化学能等;无功功率也消耗电能,但将电能转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运作的必要条件,并且这种能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

 无功功率如果不能有效补偿,用户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全靠发、配电设备长距离提供,就会使配电、输电和发电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降低发、输电的能力,使电网的供电质量恶化,严重时可能会使系统电压崩溃,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

 无功补偿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同步调相机到开关投切固定电容器,再到静止无功补偿器(SVC),并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发展到如今静止无功发生器(SVG)的过程。

 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利用电力电子技术,实现等效为连续可调的电感或电容。但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实际无需配置大容量的电抗器和电容器,大大减小了装置的体积和成本。同时该装置的调节速度更快、运行范围宽,而且在采取多重化、多电平或 PWM 技术等措施后可大大减少补偿电流中的谐波含量,是如今无功补偿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

 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第三章

 市场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技术壁垒

 电力电子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电力、电子、控制理论等学科,研发人才需具备电力系统设计、电力电子技术、机械结构设计、微电脑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软件编程等专业知识,以及产品应用场景知识。产品从设计、研制到持续创新性改进都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研发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水平,长期技术积累才能有效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对于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积累相关技术和各种应用场景知识,从而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

 2、业绩壁垒

 行业包括新能源、电力、储能等,行业内的参与者多以大型企业为主,大型企业的采购多以招投标(竞争性谈判)为主。大型企业在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时,会对供应商有严格的准入门槛,尤其看重项目经验。中标的供应商相对比较集中,各供应商基本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均有大量的项目成功案例。因此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项目经验,形成一定的业绩壁垒。

 3、供应链壁垒

 电力电子行业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特征,产品迭代快,因此对供应商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供应商能按时提供优质原材料,还要求供应商能应对行业的快速变化,保证本行业的产品优化和升级。对于新进入者而言,首先要在短期内培育出好的供应链体系,然后还需帮助供应商在短期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形成一定的供应链壁垒。

 4、资质壁垒

 行业产品的终用途多与电力能源有关,由于电力能源关系重大国计民生问题,因此对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电网的相关产品均有严格的认证要求。光伏逆变器产品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多有强制认证要求,比如北美的 ETL 认证、欧洲市场的 CE 认证等。此外各个国家还有自己的认证标准,比如德国的 TÜ V 认证、意大利国家电网的 DK5940 认证。我国设有 CQC 太阳能产品认证、金太阳认证、CE 认证、CGC 认证、低电压穿越测试等;电能质量设备需 CQC 认证、储能双向变流器需 CQC 认证、低电压穿越测试等。各项认证的程序相对复杂,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测试严格且周期长,从而形成进入本行业的资质壁垒。

 5、客户黏性壁垒

 行业产品多为下游应用领域的核心部件,如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双向变流器为电站的“心脏”。因此客户在选择产品时,通常意味着与产品供应方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形成了一定的客户黏性壁垒

 电力电子产品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逐年增长,从而形成较高的技术门槛,因此行业的利润水平一直较高。同时,电力电子产品还具有独特的生命周期特征,在新技术或新产品应用初期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竞争的加剧,产品利润水平趋于合理。因此,行业内企业需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利用技术进步与革新,对原有产品不断优化和升级来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分产品而言,光伏逆变器应用于光伏行业,由于光伏行业存在“平价上网”的需求,因此国家会根据光伏行业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对补贴标准作出适时调整。光伏逆变器行业内的企业则需不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升级,降低成本,推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来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二、市场分析

 1、《可再生能源“十三五”发展规划》

 提出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例达到 15%,其中太阳能发电 1.6 亿千瓦(光伏 1.5 亿千瓦)。

 2、《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

 到 2020 年,非石化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7.7 亿千瓦左右,比 2015年增加 2.5 亿千瓦左右,占比约 39%,提高 4 个百分点。

 3、《太阳能发展“十三五”规划》

 该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 1.1 亿千瓦以上,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达到 1.05 亿千瓦以上,在“十二五”基础上每年保持稳定的发展规模。6.3 太阳能产业第 6.3.1 光伏系统配套产品。包括并网光伏逆变器、离网光伏逆变器、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太阳能跟踪装置、便携式控制逆变一体设备、光伏智能汇流箱、光伏电站监控设备。6.4 智能电网先进电力电子装置。高精度、高性能不间断电源,新型动态无功补偿及谐波治理装置,大功率高压变频装置,全数字控制交流电机调速系统,电气化铁路专用电力变流装置。

 4、《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

 6.4 智能电网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相关的控制类产品。包括自同步电压源逆变器、双模式逆变器、大功率充放电控制器、双向变流器、微网综合自动化系统。

 5、《国家能源局关于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指导意见》

 提出了 2017 年-2020 年光伏电站新增建设规模方案,2017 年-2020 年各年光伏电站新增建设规模分别为 22.4GW、21.90GW、21.10GW、21.10GW,不包括不限建设规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村级扶贫电站以及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配套建设的光伏电站。

 6、《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十三五”期间,建成一批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应用场景的试点示范项目,研发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形成一批重点储能技术规范和标准,探索一批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推动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商业化初期,储能对于能源体系转型的关键作用初步显现。“十四五”期间,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全面掌握国际领先的储能关键技术和核心装备,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和标准体系,基于电力与能源市场的多种储能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储能在推动能源变革和能源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全面展现。

 7、《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指导意见》

 在调峰调频需求较大、弃风弃光突出的地区,结合电力系统辅助服务市场建设进度,建设一批装机容量 1 万千瓦以上的集中式新型储能电站,在“三北”地区部署 5 个百兆瓦级电化学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开展在风电、光伏发电项目配套建设储能设施的试点工作。鼓励分布式储能应用。到 2020 年,建成一批不同技术类型、不同应用场景的试点示范项目。

 第四章

 产品规划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26706.64 ㎡(折合约 40.06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30178.50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 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有源滤波器 20000 套,预计年营业收入 395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应符合当地工业项目占地使用规划的要求,并与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和自然生态保护相一致。

 2、项目选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它特别需要保护的敏感性目标。

 3、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

 4、项目选址选择应提供足够的场地以满足工艺及辅助生产设施的建设需要。

 5、项目选址应具备良好的生产基础条件,水源、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供应充裕,能源供应有可靠的保障。

 6、项目选址应靠近交通主干道,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原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有利于及时反馈市场信息。

 7、地势平缓,便于排除雨水和生产、生活废水。

 8、应与居民区及环境污染敏感点有足够的防护距离。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选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区域核心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体系开放便捷,周边 10 分钟车程范围内,有高速公路 4 条、高速公路出入口 6 个,多条国道在区内通过,立体化交通网络通达。

 项目建设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园区绿化率达 50%以上,空气和水质优于国家标准;项目建设地配套功能设施完备,基础功能设施达到“十通一平”,建有大型商务写字楼、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能够提供会议、住宿、餐饮、医疗、休闲等服务。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

 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

 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经济增长、发展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在省市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比 2010 年增加 1.5 倍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010 年增加 1.5 倍以上;是到 2020 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创新驱动发展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改善创新环境,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价值充分展现,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创新资源,激活创新主体,改善创新环境,让一切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新价值充分展现,让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实施科技创新引领

 大力实施协同创新战略,积极鼓励企业与京津科研机构、院校开展对接活动,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增强自主创新和持续创新能力。瞄

 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计划,积极争取和培育实施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提升重点骨干企业的高新技术含量,使之成为技术优势明显,经济效益显著的区域经济龙头企业;抓住有潜力的高新技术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精心培育,大力扶持。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构建一批“众创空间”,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或管理运营创业载体,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着力实施“互联网+”战略,逐步推进互联网科技大市场发展,建立集技术交易、技术经纪、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知识产权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成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农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科技合作交流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体系和技术信息网络成果推广服务体系。

 (二)加快人才创新步伐

 制定出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积极实施人才培养扶持工程,吸引各类人才到青县兴业创业,为高端优质人才的聚集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技能型人才和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技能教育,不断提升技能型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加快人才引进平台体系建设。大力支持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实验室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与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组建产业针对性强、促进发展升级的技术联盟。

 (三)加大机制创新力度

 创新市场运作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制度体系,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创新股权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采取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等方式,对企业重要管理、科技人员实施股权激励。鼓励企业以科技成果作价方式入股其他企业。

 创新园区建设机制。推广“政府推动、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园区开发模式,建立市场化建设、专业化招商管理服务机制。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注重品行、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

 四、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17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同口径翻一番;到2020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同步提升。

 ——产业支撑更加有力。“三大新兴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进一步提质增效,初步构建起支撑区域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城市品质更加优良。进一步突出以人为本,城市综合功能进一步完善,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五、产业发展方向

 (一)增强经济动力和活力

 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和出口的促进作用,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增强经济增长的均衡性、协同性和可持续性。

 (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把握产业发展新方向,落实《中国制造 2025》,以集群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为路径,加快发展以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以信息服务业为重点的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以文化休闲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兴生活性服务业。

 (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区内具有优势的装备制造、材料工业、食品工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围绕生产技术、商业模式、供求趋势的变化,满足新需求,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优化升级。

 (四)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加快推进创新发展,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逐步完善政策、人才和市场环境,形成创新支撑经济发展的格局。

 三、项目选址综合评价

 项目选址区域地势平坦开阔,四周无污染源、自然景观及保护文物。供电、供水可靠,给、排水方便,而且,交通便利、通讯便捷、远离居民区,所以,从项目选址周围环境概况、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分析,拟建工程的项目选址选择是科学合理的。

 第六章

 建筑工程技术方案

  一、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一)土建工程原则

 根据生产需要,本项目工程建设方案主要遵循如下原则:

 1、布局合理的原则。在平面布置上,充分利用好每寸土地,功能设施分区设置,人流、物流布置得当、有序,做到既利于生产经营,又方便交通。

 2、配套齐全、方便生产的原则。立足厂区现有基础条件,充分利用好现有功能设施,保证水、电供应设施齐全,厂区内外道路畅通,方便生产。

 在建筑结构设计,严格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及环保、节能等有关要求。在满足工艺生产特性,设备布置安装、检修等前提下,土建设计要尽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和美观大方。建筑设计要简捷紧凑,组合恰当、功能合理、方便生产、节约用地;结构设计要统一化、标准化、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施工。(二)土建工程采用的标准

 为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保证生产安全和长寿命使用,本项目建筑物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建设。

 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二、建设方案

 (一)混凝土要求

 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之规定,确定构筑物结构构件最低混凝土强度等级,基础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为一类,本工程上部主体结构采用 C30 混凝土,上部结构构造柱、圈梁、过梁、基础采用 C25 混凝土,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 C30 级,基础混凝土垫层为 C15 级,基础垫层混凝土为 C15 级。

 (二)钢筋及建筑构件选用标准要求

 1、本工程建筑用钢筋采用国家标准热轧钢筋:基础受力主筋均采用 HRB400,箍筋及其它次要构件为 HPB300。

 2、HPB300 级钢筋选用 E43 系列焊条,HRB400 级钢筋选用 E50 系列焊条。

 3、埋件钢板采用 Q235 钢、Q345 钢,吊钩用 HPB235。

 4、钢材连接所用焊条及方式按相应标准及规范要...

推荐访问:滤波器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
上一篇:东巩教育气象新
下一篇:期末复习五(电场部分)(2)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