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B)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护心理学》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9)

来源:初二 发布时间:2020-07-27 点击:

(WZB)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医护心理学》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9)
简答题 1.如何与遗忘做斗争?(至少答出4种方法)
答:(1)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及时复习。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必须及时复习。新学习的材料在脑中建立的神经联系还不巩固,记忆痕迹较容易衰退,及时复习可以阻止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

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复习时要根据材料的性质、数量、识记已经达到的水平,确定复习时间间隔的长短。一般认为开始复习时间间隔要短,以后可以长一些。

(2)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复习时单纯重复阅读效果并不太好,应该在识记材料还没有完全记住前就要积极地试图回忆,当回忆不起来时再阅读,这样容易记住,保持的时间长,错误也少。

(3)复习方式多样化 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复习方法的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感到疲劳。多样化的复习可使人感到新颖,容易激起进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复习材料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多种联系,以更牢固地保持。

(4)要排除前后材料的影响 复习中注意材料的序列位置效应,对材料的中间部分要加强复习。避免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影响,类似材料的复习不要排在一起,如文科的语文、历史、政治的复习不要安排在一起,而应和理科科目交叉安排。在复习时还要注意安排适当的休息。

(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为了更好地保持记忆的内容,人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外部记忆的手段,如上课时记笔记,读书时写笔记、记卡片和编提纲,有时还可将需要保持的内容存入计算机等。这些方式有助于我们保持所识记的内容。

(6)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注意脑的营养与适当的休息,对增强记忆也是有益的。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至少答出4点,共20分。

2.应激应对有哪些调节方式? 答:(1)调整对刺激事件的认识态度 面对各种外界刺激,采取科学的认识、积极的态度,有助于缓解个体的紧张程度,使应激水平保持在一个适度水平。

(2)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积极地面对问题,提高自身应对问题的能力。面对可以解决的应激源,个体可以直接针对应激源采取措施,如果应激源是难以解决的,个体可以回避应激源,亦可以针对自身做出某种调整,短期而言,个体可以调整对结果的期望,调整自己的情绪,长期而言,个体可以加强学习和实践,提高自身的应对技能。个体对解决问题的期望值适中。

(3)提高社会支持、 一个人赖以生活的社会环境,既可能是心理应激的来源,又可以为他摆脱心理应激的影响提供社会支持。当个体出现心理应激时,社会支持即可能帮助他改变工作和生活环境,减少或消除应激源或者暂时回避应激源,也可以帮助他改善情绪,找出解决问题的出路,重新面对现实,帮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4)适度采用防御机制 适度使用心理防御机制i可以帮助个体缓解压力,更好地应对眼前的心理困境。其中成熟的防御机制不但能解除现实的困难,满足自己的欲望,也能被社会所接受,在应对应激的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

(5)学会放松技术 当刺激事件过于严重,个体通过各种手段都无法有效调节、不可避免要出现应激反应时,通过放松训练可以降低生理反应的水平,避免应激过程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3.护患交往中主要存在哪些影响护患关系的问题? 答:(1)护患交往时的心理状态不佳 护患交往过程中,护士和患者各自的心理状态都可能会影响护患关系。通常,心理压力会影响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和认知状态,当一个人过于紧张和焦虑的时候,会有意无意忽略与身边的他人建立关系,而只关注自己的状态。若在医疗护理活动中,护患双方都处于心理压力的影响下,那么就很难建立令人满意的护患关系。

(2)护患间的目标冲突 从护士的角度来说,由于工作的繁重,很多护士的基本目.标只是尽快完成基本的护理工作;
其次,很多护士仍受到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认为护理的目标仅是帮助患者实现生理上的康复,而不重视与患者的心理、思想、语言和情感的交流,再加上工作的疲惫和忙累,会容易忽略对患者的关照,也常会失去耐心和同情心。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仅期望护理人员有高超的护理技术而且也期望能得到真诚的关心。当有些患者的期望与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差距较大时,他们就会产生不满、抱怨等。还有的患者认为自己在就医时所付的费用已经涵盖了所有护理内容,因此即使是个人能够做得到的生活护理,也会等着护士帮助完成,如果护士不能完成,患者则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3)护患之间的自我定位障碍 不恰当的自我定位都会成为护患关系中的交往障碍。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具备自我觉察的能力,并且能够意识到患者的定位问题,以便主动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耐心细致地进行诊治和护理,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克服护患关系中的交往障碍。

(4)护患间的信息不对等 护患双方信息的不对等,非常容易造成彼此的误解和不满。作为护士,容易主观认为患者已经了解了疾病相关的知识或护理常识,在发现患者没有按照正确的方法执行的时候会产生急躁、不满的情绪;
而作为患者一方,由于知识匮乏,容易完全依赖护士,但当发现情况并非如此的时候,也容易产生不满、焦虑等情绪,导致护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发生冲突。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共20分。

4.急性疾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要求。

答:心理特点:
(1)急性心理应激 急性患者往往面临生命威胁,或是遭受躯体伤害,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而应激状态下人的高度紧张会影响抢救的效果。此时,如果能够得到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转危为安。

(2)强烈的恐惧和焦虑 急性患者往往出现焦虑恐惧、紧张不安的情绪反应,他们一面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一面又对自己面临的处境感到极度的恐惧,会害怕死亡、害怕残疾。急性患者的心理活动往往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

心理护理重点:
(1)话语亲切以安慰患者 医护人员应当做到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病情,悉心照顾患者,表现得关怀周到,使患者感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逐渐放松下来,更好的配合治疗。

(2)用良好的技术给患者安全感 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表现出的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能够使患者转危为安,还能够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支持和鼓舞。

(3)与家属的做好沟通工作,加强患者的社会支持 医护人员还应适时缓解家属的负面情绪,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医护人员应当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避免家属对患者的消极影响。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5.如何调整人的情绪问题?(20分) 答:(1)认知调节 现实中,人们的许多情绪困扰并不一定是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因此,主动调整认知,换一个角度去重新看待发生的事情,纠正认识上的偏差,就可减弱或消除不良情绪。另外,对人、对事不要过分苛求,期望值不要太高。

(2)恰当渲泄法 不愉快的消极情绪,虽然可用理智暂约束压抑它,但不能彻底排除,这种心理能量的积聚,如果超过一定的负荷,就会破坏心理的平衡,引起心理疾病。采用适当的途径,合理宣泄,才能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消除压抑感。

(3)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暗示对人的情绪乃至行为有奇妙的影响,既可用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也可用来激励自己。

(4)音乐疗法 不同乐曲的节奏、旋律、音调、音色对人能起到不同的作用,诸如兴奋、抑制、解郁、镇痛。快速欢愉的乐曲可以产生振奋精神,加强肌肉张力的效果,节奏徐缓的乐曲可以产生镇静安神之效,优美的曲子可使人感到轻松愉快。不同的曲调也可产生不同的情绪效应,如E调安定、D调热烈、C调和蔼、B调哀怨、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激荡。通过听音乐的方法来舒缓情绪,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5)放松训练法 该方法是在舒适的体位和均匀缓慢呼吸的条件下,从头、手、胸到脚放松全身肌肉,并体会放松后全身舒适的感觉,从而起到舒解情绪的作用,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6.心身疾病的预防、诊断和干预应注意什么?(20分) 答:心身疾病的预防不能只着眼于生物学因素,而应从更广泛的方面设计预防方案和具体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5分)
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两个方面的诊断: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
(5分) 心理和社会水平上的干预、治疗,主要围绕三个目标:①努力帮助患者从客观上消除致病的心理社会因素,消除应激源;
②提高患者对应激源的认识水平,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同时增强患者的应对能力;
③努力矫正由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以减轻其对身体器官的冲击。(10分)
7.心理评估的几种常用方法是什么?(20分)
答:(1)调查法 调查法是借助各种问卷、调查表和晤谈等方式,向了解被评估者的人了解情况,据此评估被评估者的心理特征。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评估者通过对被评估者的可观察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观察可以是直接观察或间接观察(如通过摄录像设备等)。

(3)会谈法 会谈法的基本形式是评估者与被评估者面对面谈话进行评估。根据会谈的组织结构,可以分为自由式会谈和结构式会谈两种形式。

(4)作品分析法 所谓“作品”是指被评估者在日常生活中创作的日记、书信、图画、手工艺品等,也包括生活和劳动中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其他物品。被评估者的作品反映了他(她)的心理发展水平、心理特征、行为模式以及当时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内容。

(5)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可以对心理现象的某些特定方面进行系统的评估,如个体的能力、态度、性格、情绪状态等。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8. 慢性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求。(20分) 答:(1)对患者出现的情绪反应进行回应,表现出对患者的关注和支持 护理人员应当对慢性患者的情绪反应给予积极的回馈,表示接纳、理解患者的感受,使患者感受到特殊的人际支持;
同时,护理人员也应向患者介绍该种疾病患者常出现的情绪反应和生理转归特点,使患者了解到不只是他一个人面临此类问题,从而减少孤独无助的感觉。

(2)指导患者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 在慢性患者心情较稳定的时候,护理人员可以有意识地同患者讨论保持良好情绪的重要意义,并且指导患者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如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利于平和心境的方法。在患者躯体和心理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其进行练习,有利于患者尝试新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心境。

(3)调整患者的认知状况 在患者出现心理波动的时候,护理人员应当将心理护理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一面帮助患者应对疼痛、发热、呕吐、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一面对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安慰和调整。护理人员也可用一些已经好转的患者的事例来鼓励患者,或者通过与患者探讨对疾病的看法,对生活的感悟等形式,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和勇气,使患者的情绪向积极的方面转化。

(4)增强慢性患者的生活适应性 在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起居给予关注和照顾,如营造优雅的就餐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根据慢性患者空闲时间多的特点,组织健康促进活动,如欣赏音乐、绘画、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病房生活,使患者在漫长的疾病应对过程中,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确立生命的意义,从而减轻负面情绪的干扰。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共20分。

9.人类的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有哪些?(20分) 答:(1)情绪是由自然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较低级的简单的体验;
情感则是由社会性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所引起的高级且复杂的体验;

(2)情绪是动物与人所共有的,而情感则是人所独有;

(3)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稳定性与短暂性的特点;
情感则具有深刻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特点;

(4)情绪较为强烈,冲动性大,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一般较微弱,较少有冲动性,外部表现也不明显,它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评分标准:每点5分,共20分。

10.心理治疗的原则有哪些?(20分) 答:(1)真诚原则:心理治疗中,患者对治疗师耍真诚,有信任感。为了赢得患者的信任,治疗师也需要真正尊重患者,关心患者,对患者的问题感兴趣,愿意和患者一起承受改变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2)保密原则:在心理治疗中,必须坚持保密原则。治疗师不得将患者的具体材料公布于众。即使在督导或者学术交流中,不得不详细介绍患者的材料,也应隐去其姓名等能够让他人辨识出患者真实身份的信息。参与督导和学术交流的其他人也同样应该遵守保密原则。

(3)计划原则:心理治疗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实施的工作。治疗师应详细收集患者的具体资料,根据资料对患者问题形成心理学假设,制定治疗方案,设计治疗程序,预测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并预先制,定应对措施。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还应详细记录患者的变化,形成完整的病案资料。

(4)中立原则:心理治疗的目的要帮助患者自我成长,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不能替患者作任何重大选择,应保持中立,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内心的冲突,让患者自己做出决定。

(5)回避原则i心理治疗中往往要涉及个人的隐私,不宜在熟人之间做此项工作。(4分)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11.心理护理的常用方法有哪些?(20分) 答:(1)情绪调节;

心理护理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感到被关心、被支持,从而获得安全感,护理人员通过营造和谐的气氛,使患者感到亲切,愿意诉说自己的痛苦和困难;
通过和蔼、诚恳的态度,同情、关怀的心情,心平气和地与患者进行交谈,使患者得到精神上的安慰。

(2)行为评估和训练;

心理护理过程中,应当评估患者生病后的行为表现以及日常生活情况,如饮食、排泄、睡眠、自理能力、兴趣豹改变、对自己疾病的看法、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情况。对于不良适应性行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指导、行为训练的方式给予矫正。

(3)认知调节;

护理人员在观察患者的行为表现、情绪反应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通过改变患者对疾病、人际关系以及人生观念等不合理信念来改变患者的态度。同时护理人员也应掌握相应的疾病知识,向患者解释该类疾病容易出现的心理反应,使得患者将自己的病情和情绪反应正常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焦虑感和无助感。

(4)帮助适应环境。

通过病房环境的建设,保持病房安静、舒适、色彩柔和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放松情绪,同时,护理人员真诚的微笑、亲切的语言和娴熟的技术操作也会令患者在良好的护患关系中更多地感受到积极的关注,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共20分。

12. 举例说明焦点解决短程治疗的基本技术(至少答出5个)?(20分) 答:(1)一般化技术;

治疗师提供相关专业知识,告诉患者很多人都是这样走过来的,是一种发展阶段常见的暂的困境,不是病态的或者无法控制的灾难,让患者感到他们的遭遇具有普遍性,以此降低或疏解来访者的情绪,使他们可以接纳自己的问题。

(2)治疗前的改变;

治疗师要详细询问这种改变发生的情况,目的在于协助患者从治疗前的改变中找出详细、明确的解决方法,并鼓励患者继续作下去。.由于这些解决方法是患者自己找到的,而且已取得成功,鼓励患者继续采用会比较容易。

(3)预设性提问;

治疗师使用一些暗示性语育,试图影响、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向,引导患者向正向的、积极地解决方法思考。

(4)评量提问;

请患者将他的期望、信心或预测等,在一个O到10的量表上反映出来。例如O代表最糟糕的状态,10代表最理想的状态,请患者评量自己目前的状态,通过治疗期望达到的状态等等。

(5)鼓舞和赞许;

鼓舞是向患者表达支挣;
肯定。在治疗过程中,只要有机会治疗师就可以使用,但要注意治疗师的鼓励要符合实情。治疗师通过赞许肯定患者的成功以及成功隐含的力量,以此营造正向、积极、客观.、期待改变的气氛,激励患者,增强患者对自己的信心。

(6)最先出现的迹象;

询问患者改变时“最先出现的迹象”,引导患者从最先出现的改变开始描述,展开解决问题的步骤。

(7)奇迹提问;

治疗师采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请患者想象,他寻求帮助的问题解决了,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8)关系提问;

询问患者,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他、对事件、对改变的可能看法。

(9)例外提问。

例外指那些在患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中,当问题可以合理地期待发生,但不知为何没有发生的情景。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至少答出5个,共20分。

13.马斯洛的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0分)
答: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空气、食物、水、性等;

安全的需要:回避危险和恐惧等;

归属与爱的需要:社交归属、爱等;

尊重的需要:成就、权力、名誉;

自我实现的需要:理想、抱负。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14.应激过程有哪些环节?(20分)
答:(1)输入一应激源;

应激源即环境对个体提出的各种需求,经个体认知评价后可以引起心理和生理反应的刺激。应激源有多种分类方式,根据应激源的属性,可分为躯体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和心理性应激源。

(2)中介机制一对应激源的觉察与评价;

个体对事物的认知评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是否出现应激反应以及反应的性质和强度。而在认知评价环节,很多因素会发挥作用。例如社会支持系统、个性特征、自尊水平、自我效能感、既往的应对经验等等,都会影响到个体认知评价的结果。

(3)心理反应;

面对应激源时,如果个体判断自身资源不足以有效应对,便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反应,这些反应是同步进行的。主要的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自我防御反应。

(4)生理反应;

面对各种紧张性刺激,个体出现心理反应的同时,也会出现生理反应。应激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反应,是身体对应激源做出的适应调整活动。这些反应有助于身体对抗应激源所造成的变化、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如果生理反应过于剧烈、过于持久,便会损害人的适应能力,引起身心症状和机体对疾病的易感状态,成为疾病的生理基础。

(5)结果。

适度的心理应激对人的健康和功能活动有促进作用,对人产生良好的影响,但长期的、超强度的应激则使人难以适应,耗损应对资源,最终损害人的身心健康。

评分标准:每点4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2分),共20分。

15.心理护理的主要目标是什么?(20分) 答:(1)缓解焦虑、悲观、抑郁等消极情绪;

(2)协助患者适应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的改变;

(3)帮助患者改善人际关系,强化社会支持系统;

(4)了解和分析患者的不同需要,采取措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

评分标准:每点5分,共20分。

16.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有哪些? 答:(1)尊重患者,保护其隐私 护理人员应当充分尊重患者接受治疗或者拒绝治疗的权利,并且充分保证患者获知信息、理解信息,为患者的信息保密,同时也要告知患者的义务,如积极治疗、防止高危行为传染他人等。

(2)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面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境遇,护士应努力使感染者和患者持久地保持希望,这是许多感染者能较长久生存的重要因素。面对感染者和患者的过激行为,看到患者发脾气、宣泄愤怒情绪时,护士的陪伴和表示理解会更有效。

(3)指导患者家庭的支持和照顾 要帮助艾滋患者亲属充分了解和认识病毒的感染途径,劝告其谅解患者的高危行为,真诚关心、积极医治、全力支持患者。特别要提示患者的配偶不要过多抱怨,尽可能让患者在家庭里生活和治疗,无顾虑地感受家庭温暖和亲人照料,以较好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对已经发病者,特别是发病晚期的患者,应实事求是地告知其病情和预后。

(4)健康教育与咨询 护士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时,首先应了解其需求、所遇困难和障碍;
其次,纠正其不恰当想法,宣传科学的防治知识;
然后,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服务信息、解决难题的方法和技巧。健康教育也包括帮助感染者或患者建立行为规范,如指导患者不进行无保护的性生活;
使用单独的个人用具,不与他人共享;
协助定期进行体检等。

评分标准:每点5分(要点2分,适当解释加3分),共20分。

17. 说明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答:需要、关系到人否、短暂与否、外部或本质。

18.心理评估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调查法、观察法、会谈法、作品分析法、心理测验法。

19.标准化心理测验的要求是什么? 答:工具、方法、条件、记分、常模。

20.心理护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服务性、主动性、启迪性、针对性、自我护理。

21.过度心理应激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答:急慢性应激反应、加重已有疾病、造成新的疾病 22.简述医患关系的模式有哪些? 答:(1)主动一被动型(2)指导一合作型(3)共同参与型 23.简述心理应激对健康的消极影响。

答:(1)急性或慢性心理应激反应;

(2)诱发或加重已有的疾病;

(3)和其他因素共同造成新的躯体疾病。

24.简述心理治疗关系的主要特点。

答:(1)单向性;

(2)系统性;

(3)正式性;

(4)时限性。

25.心理卫生的意义有哪些? 答:(1)有助于心理疾病的预防;

(2)有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3)有助于推动精神文明的建设。

26.举例说明常见动机冲突的类型。

答:(1)双趋冲突:两种对个体都具吸引力的需要目标同时出现,只能选其一。

(2)双避冲突:个体回避一个威胁性目标的同时,又面临另一个威胁性目标的出现。

(3)趋避冲突:个体为满足某一需求,指向一个目标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个受威胁的目标而需要回避。

27.简述心理应激对健康的积极影响。

答:(1)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2)适度的心理应激是维持人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28.心理评估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1)调查法;

(2)观察法;

(3)会谈法;

(4)作品分析法;

(5)心理测验法。

29.心理治疗关系的建立原则有哪些? 答:(1)单向性;

(2)系统性;

(3)正式性;

(4)时限性。

30.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 答:(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功能。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3)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31.知觉的特点有哪些? 答:(1)选择性;

(2)理解性;

(3)整体性;

(4)恒常性。

32.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答:(1)情绪是自然需要是否满足引起的较低级简单体验,情感是社会需要是否满足所引起的高级复杂体验。

(2)情绪人与动物共有;
情感人独有。

(3)情绪有情境性、不稳定性与短暂性;
情感深刻、稳定、长期。

(4)情绪较强烈,冲动性大,有明显外部表现;
情感一般较微弱,少有冲动性,外部表现不明显,它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33.简述应用心理测验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1)标准化原则;

(2)保密原则;

(3)客观性原则。

34.简述人格形成的标志有哪些? 答:(1)自我意识的确立;

(2)社会化。

35.心理护理的原则有哪些? 答:(1)服务性原则;

(2)主动性原则;

(3)启迪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自我护理原则。

36.人格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1)自我意识的确立(2)社会化。

37.简述知觉的特征。

答:(1)选择性;

(2)整体性;

(3)理解性} (4)恒常性。

38.心理现象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人格(个性):个性倾向性、个性特征、自我意识系统。

39.心理咨询的常用手段有哪些? 答:(1)宣泄;

(2)领悟;

(3)强化自我控制;

(4)增强自信心。

40.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1)知觉特点;

(2)定势;

(3)功能固着;

(4)迁移。

41.简述心理护理的原则。

答:(1)服务性原则;

(2)主动性原则;

(3)启迪性原则;

(4)针对性原则;

(5)自我护理原则。

42.临床心理咨询的意义有哪些? 答:(1)解决紧张应激压力的手段;

(2)防止心身疾病,促进健康长寿;

(3)心理卫生知识传播的途径。

43.应激源可以分为哪几类?试举例。

答:(1)躯体性;

(2)文化性;

(3)职业性;

(4)心理性。

44.请举例说明进行心理咨询工作的意义。

答:有关学者认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帮助人们自我指导的高度艺术,是一种有爱心,有技术的专业,在心理咨询工作者与咨询对象的合作过程中,促进咨询对象的身心健康发展。” 具体的讲,心理咨询的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1)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我和周围世界,拥有完善的认知体系,避免因为错误归因而导致种种失败。

2) 教会人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避免罹患各种情绪障碍,如抑郁症、躁狂症,歇斯底里症等。

3) 帮助人们完善人格、摆脱自卑、自恋、自闭等不良心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去。

4) 帮助人们恢复爱的能力,学会幸福的工作,生活和爱。

5) 帮助人们摆脱失业、失恋、离异等造成的痛苦,使人们学会应付生活挫折的方法。

6) 矫治各种人格和神经症。

7) 帮助人们度过人生各个发展阶段的种种危机。

没有心理问题的人是不存在的,只有轻重缓急之分。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遇到冲突、挫折,产生愤怒,焦虑,导致心理失衡,甚至酿成疾病。当人们产生心理问题时,往往很难跳出自己的逻辑圈情绪基调,家人,朋友,同事等因与当事人关系密切且大都主观看待问题,难以给以有效调解。此时及时进行心理咨询,才是明智的选择和正确的途径。心理咨询的专业工作者,接受过专业训练,具有必要的心理学、医学知识和综合运用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的能力,尊重、保护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更不会歧视来访者。心理咨询就像精神按摩,是人们保持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发展的有效手段。

45.应对心理应激的方法有哪些? 答:
① 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如逃避引起吵架、愤怒的场所。

② 心胸宽大、乐观地应对和处理负面生活事件。

③ 增强自身应对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④ 通过各种放松措施控制或转移负性情绪。

⑤ 取得社会支持,取得亲人、友人支持和理解。

46.试述临床心理咨询的意义。

答:①解决紧张应激压力的主要手段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丰富,人们对自身的心身健康也日趋重视,稍有不适,即希望得到诊治。同时,人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人际交往越频繁,社会生活节奏加快,改革创新给人们在心理上造成的纠葛也越趋复杂,在心身和社会活动方面增添的负荷也越趋繁重。从而导致紧张、焦虑,抑郁、压力,进一步发展出现精神障碍、心身障碍和行为偏离。在社会成员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和冲突,使临床心理咨询应运而生而且不断发展。

②防治心身疾病:促进健康长寿的有效方法心身疾病是指以心理因素为重要原因的躯体疾病,有些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大敌。运用心理咨询的方法,将有助于认识和改善心身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促进人们的健康长寿。

③心理卫生知识传播的重要途径 许多来询者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卫生知识的问题。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介绍不同年龄期的心理卫生知识以及解决缺陷、弱智儿童的智力开发和心理卫生等问题。

47.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①评估是心理护理程序的第一步,是通过观察、晤谈、调查、量表测查等手段,对病人作综合信息的收集工作,收集病人主、客观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和列出心理护理诊断,通常与收集病人的其它资料同时进行。

②收集资料:此次患病心理因素与疾病的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族史等情况,包括患病后的心理反应及心理需求,以往心理健康状况,采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通过人格量表、情绪量表、问卷、测评工具进行客观、量化地心理评估。心理测量是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和对心理护理疗效进行评价的科学手段,同时心理测量也是心理护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的根本途径。

③分析原因:分析患者的性格类型,遗传因素,躯体健康状况,理化因素:如是否有酗酒、吸毒、药物滥用等;心理社会因素:如生长发育史、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情况;以及如个体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等。

④根据收集到的系统信息,对病人作综合的临床护理诊断,确定病人的心态,对患者的心态进行“好、中、差”分类,然后分析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恐惧、担忧”等情况,最后确定病人存在的消极心态属于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

⑤计划在列出心理护理诊断或护理问题后,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根据目标作出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决策,即心理护理计划。制定心理护理目标时,应有明确的针对性,是应针对现存的或潜在的心理护理问题,目标应包括具体的达到的结果及时间。

⑥ 执行即将心理护理计划的具体措施付诸实施。

⑦评价即检验预期效果是否过达到,列出执行措施后出现的反应;再将反应与原来制定的护护理目标进行比较、以观察是否达到要求;在评价的基础上对心理反应重新估计。

⑧结论:随着医学的发展,心理护理越来越显其重要,是整体护理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护理专业的本质是对人类的关怀和照顾。“关怀”是离不开心理活动的,也就是说护理专业是对人类的关怀,包括躯体、心理、社会的全方位照顾.护理人员必须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修养和心理素质,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和深厚的实际经验,灵活掌握心理护理的程序,才能达到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促进人类的健康的需要。

48.举例论述面对心理应激状态,我们可采取哪些具体调节方法? 答:
1) 回避或逃避过强的心理应激源,如逃避引起吵架、愤怒的场所。

2) 心胸宽大、乐观地应对和处理负面生活事件。

3) 增强自身应对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

4) 通过各种放松措施控制或转移负性情绪。

5) 学会各种放松技术,如气功、生物反馈疗法、散步、白日梦等。

6) 取得社会支持,取得亲人、友人支持和理解。

49.举例说明心身疾病发病原因中常见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一)情绪因素与心身疾病   20世纪60年代以来,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的研究,已表明消极的情绪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病程和转归都起着不良作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指出,心理紧张刺激与高血压、溃疡病、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糖尿病、癌症等发病率的增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心理上的丧失感,对于健康的危害最大。这种丧失感可以是具体的事或物,例如亲人死亡等;
也可以是抽象的丧失感,例如工作的失败等。其中尤以亲人(如配偶)死亡的影响更大。有些研究工作者指出,丧失或亲人死亡能引起个体一种绝望和无援的情绪反应,此时个体难以从心理和生物方面应付环境的需求。在这一方面,已有许多调查研究。如有人对新近居丧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观察,并与年龄、性别相仿的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居丧的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而第二三年的影响已不甚显著。另有研究发现,中年丧偶者与同年龄组相比,对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有一调查还发现,不仅是配偶死亡,子女或其他近亲的死亡对健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一年内的死亡率为对照组的,5倍。当然,这些生活变故对于不同个体的影响不会是等同的。例如,同样是配偶死亡。在不同的情况下对个体的影响不同。在家寿终正寝者,或者慢性病、卧床多年、久治无效者,对配偶的打击较小,其致病作用较弱;
而急性、意外的死亡,或家中主要作用角色的死亡,就会对家庭成员带来沉重的打击,其致病作用较强。此外,感情不好的配偶的死亡与感情极好的配偶的死亡的影响显然也有很大的不同。

(二)人格与心身疾病 大量证据表明,什么人得病,什么时候得病,与人格因素有关。如重大的心理紧张刺激对某人可能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另一个人却可以泰然处之。

精神分析学家Dianbar认为,至少8种疾病诸如冠状动脉梗塞、高血压心脏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糖尿病等和人格特征有关。她在一系列观察后在家族史、个人成长史、一般适应能力、行为方式、发病前生活环境以及个体对疾病的反应等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特征性人格理论——不同人格特点的入会生不同的疾病。

1976年美国一些学者,把182名被试按行为类型分为A、B、C三类,随访观察16年,研究了人格特征与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具有c类人格特征者患病率较高,而且患癌症者较多。

Thomas长期追踪观察了1337个医学生,发现;
548个癌症患者有共同的人格特点,这些人在幼年时均没有得到父母的疼爱,都特别敏感,并且内向、抑郁,他们在表面上似乎显得很高兴,实际上却隐藏着愤怒和失望。1959年美国心脏病学家Friedman和Rosenman在对冠心病患者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A型行为类型”的人,认为这种行为类型与冠心病有密切联系,故又称为“冠心病易患模式”。

20世纪70年代美国卫生当局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例如吸烟与冠心病和癌症的死亡率增高有关。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的死亡率高70%。据美国国家保健统计中心报道,每日吸烟40支者要比不吸烟者丧失65%的工作日,并且产生的操作错误要多1倍。


综上所述,患者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与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可作为许多疾病的发病基础,又可改变疾病的过程。因此,患者对待某种疾病的态度及其与人格有关的反映方式,可影响疾病的转归 50.临床常见的病人角色适应不良大致可分为几类,请分别举例论述。

答:(1)角色行为缺如:患者未能进入角色。

(2)角色行为冲突:承担多种社会角色,一时难以实现角色适应。

(3)角色行为减退:已进入角色的病人,因更强烈的情感需要,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影响到疾病治疗。

(4)角色行为强化:对自己能力怀疑,对承担原社会角色不安,安于已适应的病人角色现状。

(5)角色行为异常:受疾病折磨,受不良心境影响导致行为异常。

51.根据记忆的内容分类有哪些?试举例。

答:
① 形象记忆:即对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记忆;

② 情境记忆:对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人物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③ 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④ 语义记忆:有叫词语-逻辑记忆,是用词语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⑤ 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机能的记忆;

52.请论述现代心理学中比较有影响的三个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答:(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主张把无意识作为心理分析的对象,提出人格结构理论、性欲理论。

(2)行为主义,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是人和动物的行为或对现实的顺应,将刺激一反应作为解释行为的公式。

(3)人本主义,罗杰斯,主张重视人的本质,研究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

53.心理护理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
⑴交往原则 心理护理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为基础的,通过交往可以协调关系,满足需要,减少孤独,增进感情。交往有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助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交往中双方要互相尊重,护理人员应起主导作用。

⑵服务性原则 心理护理同其他医疗工作一样具有服务性,护理人员应以服务的观点为病人提供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以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⑶针对性原则 心理护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每个病人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所出现的不同心理状态,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对策,做到因人而异。为此,护理人员在与病人交往中,要善于观察、交谈、启发病人自述,必要时还可以使用心理测验等手段,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和心理状态。

⑷启迪性原则 护理人员在给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时,应当应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向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给病人以启迪,以改变其认知水平,消除他们对疾病的错误观念,使他们对待疾病和治疗的态度由被动转为主动。

⑸自我护理的原则 自我护理是一种为了自己的生存、健康及舒适所进行的自我实践活动,包括维持健康、自我诊断、自我用药、自我预防、参加保健工作等,良好的自我护理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有助于维持病人的自尊、自信和满足其心理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启发、帮助和指导病人尽可能地进行自我 54.请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的主要内容。

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核心观点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
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55.系统脱敏疗法的主要操作程序。

答:
⑴ 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

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①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②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⑵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

   ⑶系统脱敏练习:①放松。②想象脱敏训练。③实地适应训练。

系统脱敏法的关键是确定引起过激反应的事件或物体。但有时较容易看到的过激反应事件并不一定是真正引发心理障碍的原因。所以应找到真正的致病原因,结合“认知调整法”标本兼治。如有的人异性交往恐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当万家和不理解致病的真正原因时,系统脱敏的效果并不理想。后来找到了真正的致病原因——身体缺陷导致自卑、逃避、幻想、心理失衡时,对自身身体采用系统脱敏和认知调整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立即取得良好的效果。

推荐访问:最新电大专科《法理学》题库及答案 电大医护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电大专科《管理学基础》简答题题库 电大专科《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电大试卷号2038答案 电大医护心理学答案 最新电大专科《经济法学》题库及答案 最新电大专科《物业管理法规》题库及答案 题库之简答题答案 电大专科财务管理试题及答案
上一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材料之理论文章
下一篇:努力交出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