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含答案

来源:华图网校 发布时间:2020-09-13 点击: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  货币职能:

 价值尺度)

 (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

 (基本职能)

 、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 货币制度的构成 :

 货币材料的确定 , 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 , 本位币、辅币及偿付能力

  格雷欣法则

 :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称为劣币,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称为良币。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

  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 credit money )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 :1 1 直接融资是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资金,主要是发行股票和债券。2 2 间接融资是指 融资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中介机构来实现融资。

 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 1 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2 2 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 利率的决定因素 :1 1 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凯恩斯认为利率实际是对使用短缺资源 —— 货币的补偿。

 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1 1 、平均利润率

 2 2 、预期通货膨胀率

 3 3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4 4 、商业周期 5 5 、国际收支状况 6 6 、政府预算赤字

 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分类

 功能:微观

 价格发现

 提供流动性

 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

 宏观

 实现储蓄- - 投资转化

 资源配置

 宏观调控

  金融工具的属性 :

 流动性

 风险性

 收益性

  通货膨胀( ( 衡量指标\ \ 原因\ \ 治理) )

 通货紧缩

 原因:. 1. 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 2.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 3. 结构型通货膨胀

 治理:(一)、实行紧缩政策

 1 1 .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1 1 )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从而压缩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压缩其贷款能力,达到紧缩贷款规模、减少投资、压缩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 提高利率 (3) 公开市场业务 (4) 中央银行规定基础货币指标,通过控制基础货币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5) 道义上的劝告。

 2 2 .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二)收入政策

 1.工资管制 2. 工资指数化

 其他方法:

 1. 价格政策 2. 增加有效供给政策

 通货紧缩:

 ⑴物价水平持续下降⑵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并伴随有经济的负增长,或再加上货币供给的缩减⑶物价水平持续下 降,并伴随有经济的实际增长率低于潜在的可能增长率

  原始存款 、 派生存款:1 1 .原始存款:是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2 2 .派生存款: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时创造的存款,即为派生存款。

  货币需求( ( 费雪\ \ 剑桥\ \ 凯\ \ 弗的观点) )

 费雪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

 以 M 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货币供给量); V V 为货币流通速度; P P 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 T T 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 = PT

  剑桥学派,在 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

 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

  Md = kPY

   中央银行的职能

 :

 1 1 、“发行的银行”的职能。

 指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是该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它是中央银行最基本的职能。

 2 2 、“政府 的银行”的职能。

 主要体现在:(1 1 )代理国库 (2 2 )向政府融通资 (3 3 )代办政府各项金融事务 (4 4 )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 (5 5 )制订和执行货币政

 策,监管全国金融业

 3 3 、“银行的银行”的职能。

 主要体现在:(1 1 )它是银行存款准备金的集中保管者(2 2 )它是全国的票据清算中心 (3 3 )它是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项目1 :1 经常项目

 2 2 资本与金融项目 3 平衡项目

 误差与遗漏

 4 4 官方储备

  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1 1 .经济周期 2 2 .国民收入 3 3 .货币价值 4 4 .经济结构

  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 (一)国际收支状况经 常项目顺差

 对本币需求增加

 上升

 (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

 物价水平

 两国通胀的相对水平较绝对水平的影响大

 通货膨胀率高

 本币贬值

 (三)利率差异(短期效应)

 利率高

 资本流入

 本币升值(四)汇率预期(

 短期变动因素)(五)外汇干预(

 短期干预操作)(六)心理因素与政治因素(七)经济增长的国民差异

 经济增长较快

 本币贬值

  货币供给 :

 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或机制。

  基础货币 :也叫高能货币( high- - powered money) 或强力货币,从来源来看,它是 指中央银行的负债,即由中央银行投放并为中央银行所能直接控制的那部分货币;从运用来看,包括银行准备金(银行持有的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非银行公众持有的货币。

 基础货币的组成 B=R+C p p =F b b +C b b +C p

  B B — 基础货币

 R R —。

 银行准备金,包括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银行持有的现钞和硬币。

 C C p p — 非银行公众持有的现钞和硬币。

  货币乘数 :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之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 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

  再将现金比率 —— 公众所持现金与活期存款的比率定义为 k k ,那么

  金融机构类型

 :(1 1 )

 银行性金融机构

 :

 能同时吸收存款并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

 (2 2 )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

 只进行储蓄的转移,不影响货币供给

  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

 金融机构在业务上不断创新,向综合化方向发展;兼并重组成为现代金融机构整合的有效手段,也促使大规模跨国界的金融中介机构的涌现,使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不断创新;金融机构的风险性更大、技术含量更高;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频繁创新等等。

  商业银行 业务类型:

 :

 一、商业银行的负债 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

  商业银行 管理 理论:

 :

 (一)资产管理理论:

 传统的银行信奉资产管理理论,认为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资产业务,而负债则取决于客户是否愿意来存款,银行对此是被动的。因此,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在于如何适当地安排资产结构,致力于在资产上协调赢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统一。

 资产管理理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商业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论。这一理论认为:为了保持资金的高度流动性,贷款应是短期和商业性的;银行办理短期贷款一定要以借款人的真 实交易为基础,要有真实的商业票据作为抵押或贴现。

 DDOCpk kkm re rr11

 第二阶段:可转换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可转让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为现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

 第三阶段:预期收入理论。认为银行回收贷款的资金来源应该是依靠借款人将来的预期收入。

 (二)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 0 60 年代,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将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由资产转向负债,主张以借入资金的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增加银行收益。负债管理开创了保持银行流动性的新途径。这一理论的不足是:容易导致银行负债结构中的短期资金来源比重过大,增加了经营风险,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该理论认为,单纯的资产管理或负债管理,都难以在经营上达到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三者之间的均衡,只有对资产和负债同时进行协调管理,才能达到银行经营的总目标。经过整个 0 80 年代延及今日,一直都是多数商业银行主流的经营管理思想。

  货币政策工具 及 优缺点

 工具 与优缺点 )

 :

 (一)

 存款准备金政策

 存款准备金政策特点是作用速度快、威力强大,但可能的缺点是作用效果强烈,缺乏灵活性,因此是一 种不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再贴现政策

 这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一国的信贷规模、货币供给和市场利率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其影响是比较缓和的,它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相对稳定

 局限性:

 被动

 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

 引起市场利率经常波动

 (三)公开市场业务 优势:直接影响货币供给量

 具有主动性

 灵活性—— 可以经常性、连续性操作

 精确性 —— 可以微调

 运行条件:中央银行足够强大

 全国证券市场发达

 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配合

 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一)稳定物价(二)充分就业(三)经济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 五)金融稳定

 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一)

 概念: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也称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或中间目标;是

 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短期、数量化的经济变量。

 中央银行不可能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而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而只能通过观测和控制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从而间接地达到最终目标。

 这些能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

 (二)选择标准:

 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适应性

 (三)货币政策常用中介指标

 1 1 、近期指标与远期指标

 2 2 、利率指 标、货币供给量指标、超额准备金指标、基础货币指标等

 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一)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

  →

 i

  →

 I

 →

 Y Y

 其中,M M 表示货币供应量,i i 表示利率,I I 表示投资,

 Y Y 表示收入。

 根据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若货币供应量增加,则利率将下降,从而将刺激投资,最终将通过乘数作用而使收入成倍增加。

 (二)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

  →

 Y Y

 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无需通过利率 加以传导,而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

推荐访问:银行学 知识点 货币
上一篇:县委人大党组对于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工作汇报
下一篇:银行声誉风险应急处置预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