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石油发展前景

来源:华图网校 发布时间:2020-09-03 点击:

  .

 论中国石油的发展前景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论中国石油的发展前景

 一、 中国石油的发展现状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探索成长阶段 ( 20 世纪 50 年代):以 1959

 年发现大庆油田为标志;二是快速发展阶段( 20 世纪 60 ~70 年代):主要是 1965 年结束

 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实现自给,还相继发现并建成了胜利、大港、长庆等一批油气田,全国

 原油产量迅猛增长, 1978 年突破 1 亿吨大关,我国从此进入世界主要产油大国行列;三是

 稳步发展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这一阶段石油工业的主要任务是稳定 1 亿吨原油产量。

 这十年间我国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建成的原油生产能力相当于前 30 年的总和,油气总产量相

 当于前 30 年的 1.6 倍;四是战略转移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90 年代初我国提出了

 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开发海洋、开拓国际的战略方针,东部油田成功实现高产稳产,特别

 是大庆油田连续 27 年原油产量超过 5000 万吨,创造了世界奇迹;西部和海上油田、海外

 石油项目正在成为符合中国现实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

 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在油气资源开发、管道建设、炼油化工及油气

 田对外合作、国际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难度大;

 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 新区上产任务重;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石

 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的日益紧密,中国对石油的敏感度越来越高 . 石油对中国经济

 的重要性已被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重视。就目前石油行业现状分析 :

 1.石油勘探开采业

 .

 目前国内石油上游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有:三大石油公司 ( 中国石油集团、中国石化集

 团和中国海油 ),经国务院同意可以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辅助企业,三大石油公司与地方协

 议形成的以及这些大石油公司内部衍生的约

 

 100 家小型石油公司。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

 

 在中国的石油上游领域里,

 

 三大国有企业构成市场绝对主体,

 

 现

 有的近百家小石油公司既无勘查资质,

 

 也无采矿权, 只能有偿借用三大石油公司的资质,

 

 从

 而造成了石油上游领域市场化程度偏低。

 2.石油炼制业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石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 3 亿吨 /年,2011 年汽油、 煤油、

 柴油产量合计 2.25 亿吨。

 在中国石油行业中, 只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石油集团公司被授予石油上下游、 内

 外贸、产销一体化经营资格。

 由于石油生产、 储运和销售一直由中央计划配置, 中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受到国家的严格

 控制。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拥有 80% 以上的炼油能力,全国 500 万吨 /年以上的大

 中型炼厂全部归两大公司所有。 2006 年中国进口原油 1.45 亿吨,全部进入两大公司所属炼

 厂进行加工。

 虽然根据前述 38 号文的规定,所有炼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两大石油集团的批发

 企业经营, 各炼厂一律不得自销,但是, 由于这些小炼厂的生产原料非国家分配, 所以其成

 品油产品全部自行流入市场,且不受国家控制,估计数量有数千万吨之多。

 3.石油进出口贸易管理

 长期以来, 国家对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实行国营贸易管理, 由政府进行总量调控, 统一

 安排进口量。同时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从事少量进口。

 .

 二、中国石油发展趋势

 ⑴ 中国石油发展面临的问题

 1.资源相对不足,石油储量增长的难度大

 我国的最终石油可采资源量即使按 160 亿吨计, 只占全球的 3.9 %;人均拥有石油最终

 可采资源量和产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 1/5 左右。而且,可采资源约有 3/5 有待探明。据推

 测,其中分布在中、新生界的白垩系和第三系的资源占总资源量的 70%,粘度大的重油和

 低渗透石油资源占总资源量的 43.6 %,这些资源埋藏较深,工艺技术要求高,勘探技术难

 度很大。从近几年储量增长的构成看,约 65 %的增量来自于已开发油田的老区,增长潜力

 有限,储量接替难度较大。

 2.主力油田进入稳产后期,新区上产任务重

 我国的原油生产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占全国产量的 2/3. 但其主力油田已进入高含水

 (88 %)、高采出程度( 75%)和高采油速度的“三高”阶段。特别是大庆油田原油产量连续

 27 年超过 5000 多万吨, 2002 年在 5013.1 万吨的产量水平上划了句号,计划今后将逐年

 递减。西部和海上原油产量这几年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原油产量只占全国的 1/5;海上原油

 产量只占全国的 1/8. 从近期看,这两个区域的产量增长难以弥补东部的递减。

 3.石油供需缺口加大,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提高

 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原油产量增长速度,供需缺口越来越大。 2000 ~ 2002

 年,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 4.91 %,高出产量增长速度近 3.1 个百分点, 年均增加 1104 万吨;

 石油消费弹性系数达到 0.7 ,比石油生产弹性系数高 0.436. 石油“一高一低”现象导致国内石

 油供不应求,缺口从 2000 年的 5637.73 万吨增加到 2002 年的 7236.41 万吨,石油净进口

 量从 2000 年的 6962 万吨增长到 7184 万吨, 10 年增加了 7 倍多。预计 2003 年石油净进

 .

 口量将突破 9000 万吨,进口依存度达到 35%以上。

 4.石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从上世纪 90 年代至今,来自社会各界的担忧有增无减。

 一是出于石油进口来源方面的安全考虑。 近年来, 美国在东亚沿日本群岛、 台湾岛和菲

 律宾群岛,精心构筑“太平洋锁链”,拟形成对中国的东向包围;在新加坡设立军用港口,拟

 控制马六甲海峡;印度全面推行所谓的“有效控制”,试图将南中国海纳入控制范围。此外,

 马六甲海峡经常遭到组织严密的海盗袭击。 所有这些, 直接地威胁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石油

 进口安全。

 二是出于战略石油储备方面的考虑。 虽然我国目前已确定分期建设国家石油储备库, 但

 离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尚为时过早。 这样,在资源供应地, 因各种不确定因素如政治风

 波、军事冲突等,导致国际油价上涨或出现供应中断时, 我国便丧失了储存进口石油、 平抑

 国内石油市场动荡的手段和能力。

 三是出于油价大幅上扬的考虑。 目前我国尚未大规模参与世界石油衍生品交易, 没有市

 场保护屏障,不能对进口石油进行套期保值。 无论油价涨幅多大, 都只能被动接受。尽管我

 国在国外已开发了一些油田, 但大多位于敏感地区, 易受各种因素干扰, 从油价上涨中获得

 利益的机会不大。

 ⑵ 中国石油未来发展

 根据油气资源和经营环境的分析, 中国油气发展的战略定位应当是: 围绕国家提出的小

 康社会建设目标, 继续贯彻“立足国内、 开拓国际、 油气并举、 厉行节约、 建立储备”的方针,

 要在立足国内石油资源勘探开发, 保持和增加国内石油产量的同时, 大踏步走向世界, 充分

 利用两种资源、 两个市场, 建立全球油气供应体系, 以满足中国经济对油气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

 1.在国务院综合部门内或单独建立相对独立运作的能源

 (石油 )综合管理机构,承担目前

 仍由各石油公司行使的监管职能和综合管理部门分头实施执行的职能,

 并逐步集中分散在国

 家有关部委的石油管理职能。在此基础上,尽快完善石油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2.营造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中国跨国石油公司

 ,进一步理顺石油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

 结构, 加快主副业分离, 稳步推进石油公司产权结构多元化,

 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以建

 立规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

 强化制度建设, 完善运行机制, 调整好内部各方面关系,

 并按照国际市场营销惯例来组织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公司的生

 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

 3.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政府、

 国际能源组织和跨国石油公司间的交流

 与合作,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和利益纽带,鼓励石油企业

 "走出去 "。目前,世界石油资源和

 生产仍处在上升阶段, 供大于求, 且供应呈现多元化趋势。

 我国周边国家石油资源十分丰富,

 北有俄罗斯,西有中亚和中东,南有东南亚和澳洲,东有南美。利用周边地缘政治,有利于

 我国加快发展海外石油业务。

 我国石油国际化经营的目标是:

 逐步建立长期稳定、 多元化的全球油气生产与供应基地,

 力争使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在油气进口量中的比例达到

 1/3 ~ 1/2. 一是积极开展国外石油直接

 投资。采用购并、控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国外石油勘探开发,重点放在北非

 - 西非、中东、

 南美、中亚 -俄罗斯、亚太等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海外石油生产、供应基地。

 二是扩大国际石油贸易。在来源方面,适当减少从中东地区的石油进口,增加从中亚、

 俄罗斯等国家的进口;在贸易方式方面,

 应改变短期合约、现货交易方式,

 尽量多采用中长

 期合约、期货贸易、招投标等方式;在品种方面,不仅要进口原油,还要引进管道天然气、

 LNG ,出口成品油;在进口渠道方面,积极开辟陆上通道,积极促成俄罗斯安加尔斯克

 -

 大庆输油管道;积极建设俄罗斯东西伯利亚

 -中国东北、环渤海地区的输气管道;积极建设

 .

 哈萨克斯坦 -新疆的输油管道。

 三是建立亚太能源安全多边合作体系。 从油气地缘政治角度出发, 加强资源国与消费国

 的合作,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的作用,加强与俄罗斯、中亚五国的油气资源合作,重视

 与东北亚的日本、韩国合作,在合作中增进了解、减少矛盾,在信任中解决双边问题。目前

 在这方面的考虑较多,主要有:建设中亚 -中国 -日本、俄罗斯东西伯利亚 -中国 -韩国 -日本、

 俄罗斯西西伯利亚 -中国的油气管道,以油气运输管网和油气利益为纽带,把不同制度的国

 家紧密联系起来, 并吸引跨国公司参与管道的建设与经营, 从而保证东北亚石油消费国的共

 同利益。

 四是大力发展海权。 国家要通过发展海权,来维护长期、 稳定的海上贸易利益,增强对

 开发主权范围内海洋油气资源的实际影响力或控制力。

 中国的国有石油企业的目标绝不能是脱困。国有石油企业应该成为最能为中国创造财

 富、积累财富的中坚力量。 国有石油企业的竞争力的核心是能否具有和国际石油公司一样的资金经营能力和财富积累能力。 资产盈利率是一个公司最重要的指标。 规模只有和相应的资

 产能够创造的利润水平相结合才有效果。 否则,规模越大,浪费的资本越多,资源的配置越

 不合理。

 中石油和中石化国际竞争力的最大差距, 全在于资本增值的能力。 依靠内部的动力

 难以推动改革进程。开放市场,引进竞争,是中国石油产业发展的唯一选择。

推荐访问:中国石油党委书记 发展前景 中国石油
上一篇:新时代教师自我发展
下一篇:做新时代有担当年青人演讲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