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

来源:新加坡移民 发布时间:2020-09-13 点击:

  后期要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训练(二)

 ——给越秀区各校任教高三语文的老师作参考 YYJ060505

 研读2006年高考各地模拟作文题和例文

 强化对难题陌生题的审题立意构思训练

 审题,就是细读提供的材料、题目或话题,弄清写作的基本要求,包括写作内容范围,有何强调或深层意含,文体要求,是否自己拟题等。这是决定写作成败的第一步。

 立意与构思,就是考生在把准题意及要求和限制之后,自己作文找到恰当的起点、角度,确定所写的中心和行文大体脉络和重点。当然,其中也包括选材。这是决胜的关键。

 备考的方法,由老师从几类题型中精选有意蕴的陌生题,着重引发思考如何审题立意构思,进行思维训练。并选取相应例文,研读感悟,开拓文思。以话题作文为主。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200604广州二模题)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风景幽美的地方,这便是“曲径通幽”。它是画家笔下渲染的景致,是射影爱好者不断寻找的目标,是园林设计师着力创造的效果,也是文人墨客一直崇尚的意境,更是生活中人们处理问题常采用的态度和方法……因为“幽”也许在这“曲径”之中,“美”可能源于这回转之间。

 请以“曲径通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曲径,弯弯曲曲的小路。幽(静,深),风景幽美的地方。在画家、射影爱好者、园林设计师和文人墨客眼里,“径”与“幽”是联成一体的,都是“景致”、“意境”、“效果”、“目标”。“幽”“美”“也许”在曲径中。“幽”的地方(目的地)是美好的,“过程”(通幽的心态、态度等)也是美好的。退一步,倘若写要达到美的目标、境地必须付出艰辛代价,那么“付出”的过程也是“美”的;而不是一般理解成“必须艰难曲折走许多弯路才达到目的地”。因为是话题作文,写时,所供材料可不用,更不必对材料作分析。

 例文1. 曲径通幽,中华之美

 婉曲比直捷来得更美,这已成为了中国人的共识。

 体现在建筑上,故宫是宏大的,整齐的房舍不容许有一丝偏倚弯曲。但真正的美丽在于视线之上,檐牙高啄,流线型的瓦檐延伸出流线的美;瓦缝参差,房梁上的斗拱勾心斗角,构筑起细致精巧的美。来到野外,长城是雄伟的,每一块磬石都让人震撼。但雄壮有力的直线之外,更使人陶醉的,是长城在崇山峻岭或是无边大漠间蜿蜒的那条曲线。这条曲线,像草书般遒劲的一笔,体现出中华民族那不乏力量,而且富有曲线般婉约的柔美。

 苏州的园林更是将曲线的建筑美发挥得淋漓尽致,从每个角度观赏,游人都能发现新的景致。因为建筑中的曲线,把那原来死的景物分割得恰到好处。美,在这曲径通幽的景致中争妍斗丽地展现出来。

 建筑与环境,是身居其中的人们塑造出来的。反过来,这处处充满曲线美的环境又能影响,陶冶中国人的心灵。

 楚怀王不像商纣,他没有将正直的屈原像比干一般剖心处死。但空有抱负的屈原正道直行,直言上谏,最终不免落得个贬谪蛮荒的下场。空有爱国之心的他,选择了曲线救国的方式——诗篇。用诗句表达了屈原盼望美好环境的愿望,但却没有像从前进谏般直来直往,而是先言他物。以鲜花香草比喻君王贤人,用虫兽来类比奸邪小人,通过先言他物曲折的表达方式,《楚辞》将比兴的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借此崇高的艺术成就,屈原的一片爱国之心

  1

 才得以在这婉曲的文字中流芳百世。

 千年以后,又一大文豪遭遇不幸。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但这正是他艺术巅峰的开始。因为,你来我往单刀直入的官场不适合他。通过文意曲折的篇章,委婉地表达乐观,豁达的志向,才是他的用武之地。请看《赤壁赋》吧,篇中对湖光水色的曲折婉约的描写,丝毫不阻碍篇末他对豁达志向的抒怀。

 更多的文人,如王维,陶潜,选择了那弯曲的山径小路,隐居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国都内那笔直的康庄大道不适合他们。

 曾有人建议以梅花作为中国的国花。梅花与白杨等树相比,少一份挺拔,更多的却是婉曲的美。也许,这更能体现中国人那坚强以外,那富有婉约曲线美的物质吧。

 简评。文题“曲径通幽,中华之美”点明主旨,甚合题意。首段更开门见山,提出“婉曲比直捷来得美”的观点,为下文张本。

 文章首先以极具标志性的民族瑰宝——长城与苏州园林为例,展现了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婉曲美,接着,作者把笔触转向文学与人情。屈原以委婉含蓄的形式表达幽愤,苏轼以曲折婉约的描写,抒发乐观豁达的心志。正是这种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热爱和鉴赏,正是对“曲径通幽”这一民族文化精华的咀嚼和玩味,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展示出作者平时阅读与写作的积淀。(执信姚学宗评。评分:53)

 例文2. 绕一绕,别一番天地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清晨古寺,日照高林,抛开尘世的污浊,诗人轻轻地踏上带着幽幽魅惑的曲折小径,于深邃处,于无尽处,寻觅心灵的净世。转弯,绕道,四顾,探索,那么弯弯曲曲,崎岖难行,但人却找到了生命的寂静之美、归真之美,在万籁俱寂之中感情隐逸的快乐。世界之美也是如此,需要“曲径”来引领。绕一绕,你会发现,又是一番风景。

 “曲径”通向视觉之美。

 闻名于世的苏州园林,有着它不可抵挡的独特魅力。亭台楼阁,奇花异石,一山一水,全都不会自动整齐地展现于眼前。最是那不起眼的小路和长廊,一路蜿蜒曲折,让游人如坠雾中,却又充满了急切而好奇的心情,仿佛飘拂于眼前的神秘轻纱,让人想揭又不敢惊动。忽然路到尽头,豁然开朗,一片令人惊叹的清秀景致跃然眼前,让人满足而愉悦。若不是那顽皮的小路长廊给了人们无尽的悬念与波折,一幅山水又何来如此惊人的力量呢?曲径虽“曲”,却于“曲”中蕴藏了无数视觉的盛宴。

 “曲径”引向思想之美。

 裴潾一首描写白牡丹的诗,开头便从别处落笔,“争赏街西紫牡丹。”他以“曲折”的手法,用人们争相观赏紫牡丹的盛况衬出白牡丹的落寞,这是一“曲”。然后又用白牡丹的“无人月中看”,绕着弯子暗喻自己无人赏识,这是另一“曲”。白居易也曾用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来表达希望得到重用的心情。诗文中的“曲径”,那么含蓄委婉地流露出作者的心意,显得意蕴深远,读来回味无穷,展现了无穷的智慧与才气。

 “曲径”成就战略之美。

 强盛一时的大秦国, 仅仅是靠强大的武力来征服别国的吗?不是。当六国“合从缔交,相与为一”时,秦国巧妙地通过各种“旁门左道”,各个击破,毁灭了合从的计划。毛泽东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通路,避敌主力,侧面攻入,最终夺取城市,在革命的进程上又迈出了胜利的一步。战略上的“曲径”,不仅避免了下面交锋可能带来的冲突与损失,还能以出其不意之势,迅速夺取胜利。

 “曲径”引领美丽。没有X道的宽广平坦,却有包含着无尽的惊喜;没有大路的一览无

  2

 遗,却蕴含了无尽的智慧。

 绕一绕,又是一番天地。

 简评。本文是分三个层面展开阐述“曲径通幽”美之哲理。如果角度把握不好,容易变为议论“曲径”之美而忽略点明“通幽”之理。而本文结合相关事例的剖析,注重写出了“曲径”中的“曲”的内涵意义,从而很好地为阐明“曲径”成就“幽”之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说服力强。层次分明,文笔流畅,富有文采。(华附徐 冰评。评分:18+19+18=55)

 例文3.. 成功在转弯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走过弯弯曲曲的小路,才能发现美丽的花草,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路途上转一转身,绕进个小道,拐一个弯,多一份美丽之余,也能殊途同归。

 一条小河喧哗着奔向大海,但却发现前路被大山阻挡。奔流的它不能就此打住,于是它试探着沿着大山绕转,终于又回到了主道,又再次涌向大海。绕了个弯,走了一条小道,河流因此可以流向大海,也因此留下了一处“水绕青山”的美丽。小流如此,人可亦同。

 当督邮被众星捧月般浩浩而来,心中思量着下属向他进贡的礼品。“宁可为八斗米折腰!”陶渊明于是隐逸在田园中。虽然不能为朝廷史官手中所写的忠臣良将而名留千古,但凭那“眄庭轩以怡颜”的生活,“心远地自偏”的胸襟,陶渊明走入了隐士的“小道”,却以自己的诗篇文章在文学史上流芳百世,与后人在穿过“曲径”的时空中,一起一醉一陶然。

 身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创始人之一的克里克曾是一名物理学家。但当他看到爱因斯坦已在物理学界中创下的伟烈丰功,看到物理界已进入成熟而相对稳定的时代,知道自己暂时或在长远的一段时间内,在物理中难以作出怎样的一种突破。于是他将方向转向了刚起步的“曲径”,还没有太大发展的生物学。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当DNA双螺旋结构的理论公布于众而赢得极大反响的时候,克里克站在了生物学的巅峰处。

 面对当今的社会,恰当地转身,绕入通往成功的“小道”,也不失为一大明智的选择。你看,当“百万大军”的考生争拥度过这高考的“独木桥”时,适时的转身,在技术学校中学得一技之长,同样也能为社会作贡献,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生的理想。

 曲径通幽,小河因不畏小道暂时的昏暗而奔向了大海;陶渊明因穿过了“曲径”而到达了文学的高峰;克里克因适时的转身,获得了事业的成功。因为敢于转弯,适时的绕道,人生才会多姿多彩,才会虽殊途而同归成功。

 简评。本文能准确理解话题意思,立论比较清晰鲜明,文章首尾呼应,结构比较严谨。三个主体例子能分别从自然、历史、现实的层面对观点加以论证,显得视野开阔,逻辑严密。最后能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的语言比较简洁,在陶渊明的例子中能恰当地引用诗文名句说明事实,表达观点。文章如能在过渡照应、分析论证上再加注意,定能更上一层楼。(评分:19+18+19=56)

 2. 北大附中高考作文模拟试题:(命题作文)

 《说文》:“患,忧也,从心。”从个人到国家,从人类社会到宇宙自然,人心之忧,无处不在。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这些“患”都与我们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都是对人类智慧的严峻挑战。

 请以“说忧患”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又是一篇限定文体的作文,有一定难度。

 命题中的“忧患”是一个传统话题,考生当有较多的准备。同时又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话题,试题对此做了比较充分的提示。“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只要这些问题存在,“忧患”就是难以消除的。考生可以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去思考,前者是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后者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

  3

 受到了试题提示语的干扰,许多考生将“忧患”理解为一种社会现象,如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个人发展中遇到的挫折、逆境,以及心理疾病等,这当然是没有读懂题目要求所致。

 例文4. 说忧患

 如果说忧患伴人而生,一点都不过分。从古到今,有人类的地方就有忧患。远古时期,人类为衣食住行而忧患,落后的生产方式使人们不得不时时为温饱而担忧。封建社会,百姓为生计而发愁,国君为找不到治国良方而苦恼。历史翻到了今天,人们虽已摆脱了基本生活保障不足为烦恼,却又不得不面对新的烦恼;高尚品质的缺失,价值取向的混乱,天灾人祸的频发。人类生活中充满了忧患。

 人的生活因这些“患”的存在变得困苦,人的力量和意志在与“患”的斗争中被消耗。

 社会中,由高尚品质的缺失而造成的犯罪案件,如贪污、盗窃等,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威胁,也使国家遭受了重大损失,社会发展严重受阻。

 然而随着“患”而来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它所带来的困苦与灾难。如果人们面对这些“患”缺乏警惕,并且在经历了不幸之后仍不知自省,不知吸取教训,那时这些“患”都会造成毁灭性的灾害。

 还记得那只在水中被慢慢煮熟的青蛙吗?这不是身在“患”中不知“忧”的最好例证吗?它总是“自我感受良好”,错过了采取措施逃生的时机,便再也无法从灾难中逃脱出来了。

 人又能比那只青蛙高明多少呢?有多少人在社会不良风气和混乱的价值取向的包围之下,不再坚守信念,保持心灵的纯洁,结果为“患”所害,落入了罪恶的深渊,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警惕吗?

 所以,面对无法逃脱的“患”,我们需懂得“忧”。仅仅懂得忧还不行,还应寻求解除这些“患”的方法。古人为落后的生产方式所苦,于是寻找各种巧妙的办法,利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条件。现代人应该比古人更聪明。回顾一下我们刚刚经历过的事吧:“非典”流行之初,北京市政府疏于防范,造成了疫情的迅速扩散。后来经过认真反省,终于向社会如实通报疫情,并采取果断措施,结果较快地控制了局面。由此可见,“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身在“患”中不知“忧”。只要我们具有忧患意识,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各种各样的“患”,“患”的挑战便会变成社会发展的助力器,它会越来越多地激发出人类的智慧,将人类文明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简评。这篇作文被评为一类下。

 作者专在议论的现实针对性上下工夫。前三段从历史谈到现实,引导大家关注现实。第四段用“然而随着‘患’而来的最大威胁并不是它所带来的困苦与灾难”一句由“患”过渡到“忧”,重点讨论“面对无法逃脱的‘患’,我们需懂得‘忧’”。第五段以青蛙为喻,议论深入浅出。第七段以防范“非典”为例,在对比分析中阐明自己的观点。“‘患’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身在‘患’中不知‘忧’”,是警醒之语。(赵 光评)

 3. 杭州学军中学高考作文模拟试题:(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说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泉,常会出现奇迹,可以治疗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拄着拐杖,一跛一跛地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乞求一条腿吗?”这句话被退伍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好的腿,而是要祈求上帝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读了这段文字,你得到什么启示?请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4

 审题与立意。注意,该题型设计,既不同于以往高考材料作文题型,也不是规范话题作文。

 材料作文必须紧扣材料所含中心来立意,限制性很强。而该题提示考生:“读了这段文字,

 你得到什么启示?”强调了考生的读后体会和感悟认识,即可由材料引发联想,这比材料作文的内容范围和要求开放得多,就像05年高考湖北题。

 据“材料”和“启示”,联想、启示的角度、立意,可以很多。

 从残疾军人这一面看,如:

 求上帝不如求自己;

 人可以被致残致死,但不能被打败;

 百折不挠自我开创生活之路;

 身残志不残;

 生命在于希望等。

 从小镇民众这一方看,如:

 怎样的同情才是有益的,好的;

 双腿不残疾身不残,就是强者吗?等等。

 立意偏离的如:

 自己就是上帝——当你面对各种诱惑(名与利)时,如何坚定信念把握自我。这与“面对困境”相悖。

 战争给人带来灾难创伤,必须反对战争。或:让别人说去,走自己的路。此二者确立的中心虽合题意,但与“正视困境,勇敢生活”主旨不太紧贴。

 例文5. 生命的奇迹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有一块烧焦的草坪,草儿们全都奄奄一息地紧贴大地。它们是在抱怨自己的命运吗?不是,它们是在孕育新生的力量,期待春风到来的日子。

 植物似乎都有一种韧劲。不论狂风暴雨,山洪海啸,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治愈伤口,重焕生机。面对突袭的灾难,它们调整了状态,顽强地生存下来。人本是自然中的一员,同样经受着灾祸,却少有人承袭这种生命的韧劲。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沉溺于对往事的追悔,对时运的怨恨,荒废了生命,使自己如一棵焦枯的小草,随风吹散。当然,也有一些人培养了自己的韧劲,因而他们往往能创造奇迹,留下佳话。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成;勾践卧薪而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张海迪海燕般搏击风雨的精神,海伦面对伤残的达观与勇气。这些勇敢的人们,在经受着他人难以承受的屈辱或痛苦的同时,默默地树立信心,汲取力量,坚定生命的意志,终于把自己的生命描绘得绚烂精彩!

 人生就像一条小溪,翻山越岭,难免会碰到礁石悬崖,有时可能被撞得四散飞溅。可是不这样又怎能汇聚更多的水滴,壮大身躯呢?人生的韧劲,指的是能屈能伸:“屈”是面对身体的残疾、事业的挫败,敢于承认现实、反省自我,而非陷于被动无法自拔;“伸”是抓住生活的契机,超载自己,使意志更加坚定,志向愈发伟大。“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在废墟中重塑自我。

 如何获取这种韧劲,自然便是极好的导师,不少残疾的生命在其中滋长繁衍,毫不理会人们的践踏撕扯。漫步林间,你会看到老树如何萌芽,残花如何结果。云卷云舒,冬去春来,自然就是这般生生不息,缔造了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当我们遭遇不幸时,试着承认现实。上天可以让你失去一条腿,但也可以磨练你的韧劲,有得有失,曲曲折折,这便是生活。能屈能伸,随遇而搏,再创奇迹,这便是如何生活。

 看窗外的爬山虎,虽屡遭折剪却依然奋力攀缘,岁岁年年。让我们把握人生,用不屈的韧劲写下一个个生命的奇迹。

  5

 简评。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话题作文必须扣住话题立意,材料作文则要紧扣材料立意,而且,材料必须有机(不能照抄)入文(不能丢在一边,只字不提)。怎样有

 机入文?可用几句话简述材料,也可以像《人,不可以被打败》那样用一句话来高度概括,还可以像本文作者这样不露斧痕地将题目中的材料化入自己的文章,变成自己的句子——“上天可以让你失去一条腿,但也可以磨练你的韧劲”,这样,不仅符合了材料作文的要求,而且还丰富了自己文章的内容。此外,本文的喻证也值得借鉴。“烧焦的草坪孕育新的生命”“人生就像一条小溪”“老树萌芽,残花结果”“屡遭折剪却依然奋力攀缘的爬山虎”,这些横向联想的比喻论证,有力地印证了全文中心——“用不屈的韧劲写下一个个生命的奇迹”,并使文章形象生动,大大增强了感染力。

 4. 苏州中学高考作文模拟试题

 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6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了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量生物的灭绝。稍多一点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较好地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了底线就产生了温室效应。人的心中也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本题审题难度不大。底线,即最低界线。从“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这一材料的关键句看,学生可以以前半句为主,侧重写道德底线的重要性。强调要信守爱国、忠诚、善良、守信、仁厚等为人的基本准则,否则,尚不是“人”,何谈“成才”。这一类的正面例子很多:屈原的正道直行,九死未悔;苏武的被扣异邦,坚贞不屈;……反面例子如秦桧、吴三桂等也很好找。学生也可以以后半句为主,侧重写行为底线的重要性,在平时生活中,出言吐语,举止行为,也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才能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如果心中没有底线,或行为越过了底线,势必成为被欺凌被嘲笑的对象。

 本文以议论文较为好写。正反对比论证的构思,丰富典型的事例,适当采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议论文的语言有一定亮点,就可以写出一篇不错的文章。写记叙文也不难,注意从小处入手,重视设计较为曲折的过程,人物形象的塑造可突出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

 例文6. 心中的底线

 当“生”与“义”不能得兼,当爱情的获得须以自由作为代价,当金钱的浪潮撞击着道德的堤岸,当龌龊的“伟大”遭遇高尚的“平凡”,我们将作出怎样的抉择?

 也许我们会迷茫会徘徊,但我坚信: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他那有别于动物的智慧。因为有智慧,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因为有智慧,我们终将确立并守住心中的底线。

 诗仙李白,对“出仕”有着强烈的渴望,希望凭借自己的绝世才情,真真正正地为百姓做些实事。但当唐王朝打着“惜才”的幌子终于接受了他,却要他去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艳诗时,他迷惘了:难道我要的就是这些?终于,他选择了离开,选择了继续他那于青崖放白鹿,于轩辕台观雪的生活。官爵地位,无法突破他心中处世的底线。

 文天祥,著名爱国诗人。面对高官厚禄和刑场殉国两者间的选择,他坚定地呤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 就是他的答案,掷地有声。死亡,都无法穿越他心中那忠诚的底线。

 2004年,三个小伙子远赴异国打工,他们可以无怨地每天工作14小时,他们可以承受异乡思亲的煎熬,他们可以忍受病痛对身体的折磨;然而面对日本工头对整个中华民族的极尽侮辱的谩骂,他们坚定地对他说“不”,并不顾公司的加薪挽留毅然回国。多好的年轻人

  6

 啊!的确,金钱,无法突破他们心中尊严的底线。

 105岁的南京寿星钱道康,当被某保健品厂商邀请去做广告并承诺给予高额酬金时这样

 回答:“我不去。我从来没吃过保健品,不能说假话骗人。”多么朴素的语言啊!老人的生活并不富裕,住在一间只有二十多平方米的简陋小屋内,但是善良的本心,却告诉他决不能接受这邀请。贫困的生活,动摇不了老人心中的诚信的底线。

 心中的底线,就是那摆脱迷雾的翅膀,就是那照亮前路的阳光。坚守心中的底线,我们将作出无悔的选择。

 简评。并列式的结构,形式较为灵活自由,便于广泛选择材料。有一定的跳跃性,可以节省篇幅,将笔力集中在话题上。本文选择四个事例,或是历史人物,坚守底线,青史留名;或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用自己的行为给我们大家树立了一座丰碑。作者也比较注意角度的变化,分别从面对“官爵地位、死亡、金钱、贫困的生活”的人物中选择典型,挖掘他们坚守底线的行为表现。联系话题紧密,分析简洁,修辞手法运用较为丰富。

 5.汕头二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树有根,水有源。大千世界,何事何物没有渊源?饮水思源,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根本……

 请以“源泉”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标题自拟;⑤不少于800字。

 例文7.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黄沙大漠,阵阵驼铃摇荡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绝句;壶口惊天,巨龙黄沙翻腾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章句;红墙绿瓦,檐牙高啄的金銮殿飘出“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叹息。

 生活,便是文人墨客创作出这些萦回耳畔,感动人心的绝美章句的源泉。

 当官场的樊笼囚禁住陶潜的心灵时,他毅然“归去来兮”,扛锄提篮,种豆南山,采菊东篱,饮酒自娱,没有勾心斗角的官场生活,便没有陶潜“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的懊恼;没有“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我们便领略不到“细水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田园风光。

 当一纸圣旨将乐天贬到九江时,他收藏起愤满不平的情绪,化悲愤为力量,于是,我们听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小珠大珠落玉盘”的琵琶声,我们的心灵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悲戚。谪居九江的生活,使乐天有取之不尽的生活材料,写出不朽的诗篇。

 东坡被一贬再贬,被贬谪黄州后,他周游名胜,寄情于山水之中。生活,使他留下“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坚定身影,使他拥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豁达心胸,是他创作的源泉。

 生活增长人的见识,使人认知自己肩负的使命,点点滴滴,便足以让一位成功的作家写出警醒世人的文章,正如余秋雨,他走近敦煌,他看到残阳如血中的道士塔,他想起中华璀璨文化的流失仿佛古老民族的伤口又再流淌鲜血,他以生活为墨水,写下他的伤痛、愤怒、期望。

 生活既为创作的源泉,那么,绝望的生活也许将使创作者的创作生涯划上休止符——以

  7

 一本《老人与海》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海明威,在获奖后终日担忧创作的源泉枯竭,自己再也写不出好的作品,最后竟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忘记了,《老人与海》正是来源于生活,而只要他用心观察,体会,创作的源泉是不会断流的!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它孕育了遮不住的郁郁青山,流为断的悠悠流水,读不尽的名篇佳作…… (51分)

 6. 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0604北京西城区模拟题)

 人生历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期待。期待,立足于现实,也包含着人们的憧憬;在一定意义上,期待成就了人们真实丰富的生活,又在更深的层面上影响着人们对了新生活的选择。

 请以“期待”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7.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0604北京宣武区模拟题)

 某网站“求思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话。

 做人,应在可疑之处不疑;做学问,应在不疑之处生疑。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我只相信一件事,那便是怀疑。

 怀疑一切的人,是虚无主义者。

 教育,当使人能“信”,也当教人能“疑”。

 请以“相信和怀疑”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立意自定,标题自拟,符合所选

 文体要求。不少于800字。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供材料作文)

 阅读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请以“源头活水”为题,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这是提供材料命题作文的题型设计方式。材料及题目,是以源头活水比喻写观书所得。从诗的内容哲理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诗里讲的是水源与水塘的关系,拓展联想,如:

 善于读书学习勤于知识积累,才能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扎实打好基础,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善于继承,才有创新;善于用心投入,方能有美好的输出;等等。

 偏离题意的如:要保护水源不被污染,水塘才能清澈如明镜;做事要抓住本质和关键;

 要抓主要矛盾;国家发展要勇于创新等。

 9. 以“锁”为话题作文。

 审题立意。

 心灵上的锁。自我封闭,自我禁锢。

 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

 人际关系与开拓事业过程中的锁。

 锁与钥匙。

 10. 0605肇庆二模

 以“找”为话题作文。

 11. 0605深圳二模

 请以“谦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800字以上。

 12. 0605北京海淀区二模

 生命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有生物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生命的养分是多种多样的,有物质方面的,也有精神方面的……

 请以生命的养分为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8

 13. 0605北京西城区二模

 在经历或追寻美好生活境界的时侯,人们往往急于达成自己的最高意愿,有时就会忽略其中一些环节或方面。想要瞻仰东岳泰山的巍峨,感受其君临天下的气势,心里总恨不能一下子上峰顶、入云海,成就想往,一尽其兴。殊不知,峰顶、云海固然是风光无限,但是那一路艰辛的攀登,甚至那每一级台阶旁的山花野草、寻常事物,又何尝不是风景?就像迷人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有写给登山者的一句话:慢慢走啊,一路欣赏!这其中包含的道理其实是

 一样的。

 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4. 0605北京宣武区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逝世后,北京大学公布了他的部分遗愿,以此追思他的高尚精神。这份遗愿是王选院士2000年10月6日患病后写下的,部分内容如下:

 “人总有一死。这次患病,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像当年攻克科研难关那样,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争取恢复到轻度工作的水平,我还能为国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旦病情不治,我坚决要求‘安乐死’,我的家人也支持这样做,我们不愿浪费国家和医生们的财力、物力和精力,并且死了以后不要再痳烦人。

 “我对方正和计算机研究所的未来充满信心,年轻一代务必‘超越王选,走向世界’,希望一代代领导能够以身作则,以德、以才服人,团结奋斗,更要爱才如命,提拔比自己更强的人到重要岗位上。

 “我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21世纪中叶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我能够在有生之年为此做了一点贡献,已死而无憾了。

 “不要开追悼会,不设灵堂,不占用国家的宝贵土地安葬,将遗体捐赠,角膜捐赠。”

 请以上面的材料为背景,任选角度,以“由王选院士的遗愿想到的……”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立意自定;所写内容要与上述背景材料有关联;不少于800字。

 

推荐访问:审题立意构思选材 审题 立意 作文
上一篇:酒店消防设施维保合同2013
下一篇:消防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协议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