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来源:澳洲移民 发布时间:2020-10-27 点击:

 ICS 点击此处添加 ICS 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37 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 XXXXX—XXXX

  冶金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Risk Class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Safety of XX

  文稿版次选择

 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 XXXXX—XXXX I 目

 次 前

 言 ............................................................................ II 引

 言 ........................................................................... III 1 范围 ...............................................................................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4 3 术语和定义 ......................................................................... 4 4 准备工作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 5 5.1 风险点确定 ..................................................................... 5 5.2 危险源辨识 ..................................................................... 6 5.3 风险评价 ....................................................................... 7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施 ....................................................... 8 5.5 风险分级管控 ................................................................... 9 6 文件管理 ........................................................................... 9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 9 8 持续改进 .......................................................................... 10 附 录

 风险评价方法 ............................................................... 11

 DB37/ XXXXX—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济钢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金玲、汪向明、刘建新、顾克庆、李忠、田通、 蒋文志、朱本东、崔小满、姜涛、康建、王学功、李建华

 DB37/ XXXXX—XXXX III 引

 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的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冶金行业的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山东省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特点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冶金行业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目的。

 DB37/ XXXXX—XXXX 4 冶金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冶金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冶金行业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016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冶金行业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2882-2016及DB37/T ****-2016(细则)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建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1.1 主要负责人职责 ——确保获得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所需要的资源。如人力资源和专门技能、方法、信息系统、技术与财务资源等。

 ——确定各部门、各车间、各岗位职责与责任,授予权限以促进有效的风险管理。

 ——确保体系变更时,维持体系完整性。

 ——组织制定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定期对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调度、督导和考核。

 ——确保全员及领导小组其他人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履行其职责。

 4.1.2 分管负责人职责

 DB37/ XXXXX—XXXX 5 企业安全生产分管副总(或安全总监等)是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及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主要负责人,负责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1.3 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起草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和有关体系文件,指导和监督检查各专业工作组分工开展情况;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风险辨识结果评审;负责对二级以上(含二级)风险及其控制措施的汇总、协调、监督评估。

 4.1.4 其他职责 (1)财务部负责保证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以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并监督经费的使用落实情况。

 (2)技术、设备、生产等部门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风险监督管理。多部门协作共同开展活动时,由活动牵头或组织部门负责危险源辨识和风险管控工作。

 (3)各生产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组织、协调,并及时更新,对管辖范围所有直接作业、操作岗位、关键装置与重点部位进行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同时鼓励本部门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识别与评价;负责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本车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4)新、改、扩建设项目由项目筹建组负责项目“三同时”各阶段的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2 实施全员培训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3 编写体系文件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明确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准则、风险分级管控及持续改进的要求,确定各类清单及分析记录的格式。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风险点确定 5.1.1 风险点划分原则 5.1.1.1 对设施、部位、场所、区域的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5.1.1.2 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对于系统或大型机组开、停机,检维修、动火、有限空间等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重点进行管控。

 5.1.2 风险点排查 5.1.2.1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 冶金企业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应覆盖细则5.1.2.1条所包含的内容。

 DB37/ XXXXX—XXXX 6

 5.1.2.2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 一般应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地理区域)、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法的结合等进行。但是对于复杂的系统应按照所包含的设备、设施、装置等进行细分。相关单元风险点排查方法可参照以下划分细则:

 5.1.2.2.1

 轧钢工序:由于生产流程长,工艺相对简单的特点,为保证风险点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宜根据具体作业流程、生产工序、设备特点以及作业活动来划分风险辨识单元,具体划分办法为:先按作业流程划分作业区域,可分为:原料、加热、精整、公辅设施、公共部分。在作业区域的基础上,按照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点的排查。

 5.1.2.2.2

 烧结工序、炼焦工序风险点的划分可参照轧钢单元方法进行划分。

 5.1.2.2.3

 冶炼工序(炼铁、炼钢);由于金属冶炼工艺复杂、危险性大、辅助工序多,为保证风险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宜将工序、区域、设备、作业活动等结合起来划分风险点。如炼铁单元先按照作业区域划分为:高炉区域、除尘、TRT 发电、高炉冲渣、高炉供料、喷煤系统、热风炉、铸铁区域、鱼雷罐区域等,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点的排查。

 5.1.2.2.4

 其它工序如,如化产工序、公辅系统可按照日常操作、异常情况处理、开停车、作业活动等方面进行风险点的排查。

 如:

 (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临时用电、动土、断路、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火车装卸车、成型包装、炉窑点火、带式传输机检查、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5.1.2.2.5 在进行风险点的排查时,不要遗留管理活动,如:变更管理、应急管理等等。

 5.2 危险源辨识 5.2.1 辨识方法 5.2.1.1 对生产过程中操作、检维修作业等作业活动中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个作业活动或作业任务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清单及工作危害分析评价记录表。详见附录。

 5.2.1.2

 由于冶金企业点多、面广,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仅运用JHA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全面辨识危险源,针对设备设施、区域、场所的危险源辨识宜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法)进行危险源辨识,确保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建立设备设施清单和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详见附录。

 5.2.2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 (1)规划、设计(重点是新、改、扩建项目)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DB37/ XXXXX—XXXX 7 (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以及其它因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防尘、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职业卫生设施。

 (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5)生产设备、装置:机械、液压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6)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7)特殊单体设备、装置:变配电室、锅炉房、煤气柜、氧气罐、苯槽、空压机房、危险品库等。

 (8)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9)

 管理工作设施、事故应急救援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安全防护用品。

 (10)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11)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12)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等。

 (13)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5.2.3 危险源辨识 5.2.3.1 运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辨识方法,在对作业活动划分为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的基础上,系统地辨识危险源,并判断其在现有安全控制措施条件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若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危险性仍然较大时,还应将其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必要时还应制定应急处置措施加以保障,从而将风险降低至可以接受的水平。划分出的作业活动在功能或性质上相对独立,既不能太复杂(如包括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一、两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5.2.3.2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应将场所、设备或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后果。辨识时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5.2.3.3 辨识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在这四种因素里面,人的因素是“核心”,首先要分析人的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违章操作、违章、不遵守有关规定等);其次是物的因素,再分析环境因素(主要是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定置定位等),最后再分析管理因素。

 5.2.3.4 危险源描述时宜将根源类和行为类的危险源有机的结合。如危险源“维修水泵时,未挂牌、未上锁及无监视,发生意外送电的误操作,导致维修工触电”这个危险源,应包含的内容:设备、装置或活动——“维修水泵”(根源类),“未挂牌、未上锁及无监视、意外送电”(行为类)

 5.2.3.5 危险源辨识时应包含工贸行业在辨识的危险源应覆盖国家安监总局下发的《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中《冶金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中提及的较大危险因素,确保不遗漏。

 5.2.3.6 在辨识过程中,既要考虑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的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又要考虑作业活动或设备设施的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方法

 DB37/ XXXXX—XXXX 8 本指南选择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风险评价准则 根据细则第 5.3.2 条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风险判定准则,参见附录 5.3.2 风险评价与分级 本指南采用的R=MES,其中风险程度R的取值,通过科学计算,将三级的取值扩大,即三级的取值由原来的50—80,计算后为40—80,五级与四级合并为四级。即:将识别的风险按照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进行分级,识别出的风险分为一、二、三、四风险。

 ——D 级\4 级\蓝色 :属于低风险,车间、班组、岗位管控。

 ——C 级\3 级\黄色 :属于一般风险,分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 级\2 级\橙色 :属于较大风险,公司(部室)、分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 级\1 级\红色 :属于重大风险,公司(部室)、分厂、车间、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5.3.3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高炉区域、转炉区域、加热炉、化产区域、发电区域、制氧区域、煤气区域等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1.3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5.2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和实施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依据细则 5.4 要求综合考虑并选择和实施:

 5.2.1 工程技术措施包括:

 ——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是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替代是能过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

 ——封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 ——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 ——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

 5.2.2 管理措施包括: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 ——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

 DB37/ XXXXX—XXXX 9 ——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 ——警报和警示信号; ——安全互助体系; ——风险转移(共担)。

 5.2.3 培训教育措施包括:

 ——员工入厂三级培训; ——每年再培训;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其他方面的培训。

 5.2.4 个体防护措施包括:

 ——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

 5.2.5 应急措施包括:

 ——紧急情况分析、应急方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制定、应急物资的准备; ——通过应急演练、培训等措施,确认和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能力,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不良后果。

 5.3 风险分级管控 根据细则第 5.4 条要求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确定管控层级为五级,分别为公司(部)级、分厂、车间、班组和岗位级。

 5.3.1 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企业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编制包括全部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B.1、B.2),并按规定及时更新。

 5.3.2 风险告知 风险的告知可以采取风险公告和风险培训等形式。

 6 文件管理 企业应根据细则第 6 条要求完整保存体现风险分级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

 7 分级管控的效果 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改进:

 ——经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后,部分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较大以上风险点均新增了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重大风险场所、部位均设置了告知牌,专人负责维护; ——危险区域动火、有限空间作业、登高作业等危险作业以及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均建立了作业票管理制度,并按要求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DB37/ XXXXX—XXXX 10 ——各岗位员工熟知本岗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了解紧急情况下如何应急处置等;

 ——建立了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纳入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体系,保证该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

 8 持续改进 DB37/T 2882-2016“9 持续改进”内容适用于本文件。

 DB37/ XXXXX—XXXX 11 A

 A

 附 录 A 风险评价方法 C.1 风险程度评价方法(MES)

 1、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即将可能性 L 的大小和后果 S 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 R 的大小,即 R=LS=MES 2、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 M 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 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 M 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E2. 3、控制措施的状态 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 B.1 表 B.1 控制措施的状态 M 分数值 控制措施(包括体系文件、防护措施、警示装置等) 5 无控制措施 3 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包括警报系统、个体防护用品等 1 有预防措施、控制文件,如机电防护装置,但须保证有效 4、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 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E 的赋值见表 B.2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 E 分数值 E1(人身伤害和职业相关病症):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E2(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 10 连续暴露 常态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尔出现 2 每月一次暴露 每月一次出现 1 每年几次暴露 每年几次出现 0.5 更少的暴露 更少的出现 备注 1:8 小时不离工作岗位,算“连续暴露”,危险状态常存,算“常态”。

 注 2:8 小时内暴露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暴露”;危险状态出现一至几次,算“每天工作时间出现”。

 5.事故的可能后果(S)

 表 B.3 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分数值 可能的后果

 伤害 职业相关病症 财产损失(元)

 环境影响

 DB37/ XXXXX—XXXX 12 10 有 1 人死亡或多人永久失能

 >300 万 有重大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8 永久失能(1 人)

 职业病(多人)

 100 万-300 万 有中等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4 需医院治理,缺工 职业病(1 人)

 10 万-100 万 有较轻环境影响的不可控排放 2 轻微,近需急救 职业性多发病 1 万-10 万 有局部环境影响的可控排放 1 险肇伤害 职业因素引起的身体不适 <1 万 无环境影响 注:表中财产损失一栏的分档赋值,可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6、风险程度(R):对人身伤害事故 R= MES • •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 M、暴露的频繁程度 E(E1 或 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S 分别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 R 为三者的乘积。将 R 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 M、E、S 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 R 的级别(出现 E 或 E2 任何一种情况,S 四种情况下任何一种可能的后果)。风险程度的分级见下表。

 风险程度的分级 R 值 风险程度(等级)

 >180 一级 90—150 二级 40—80 三级 ≤38 四级 注:风险程度是可能性和后果的二元函数。当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的大小时,从数学上讲,乘积前面应当有一系数。但系数仅是乘积的一个倍数,不影响不同乘积间的比值;也就是说,不影响方向程度的相对比值。因此,为简单起见,将系数取为 1。

推荐访问:分级 企业安全生产 冶金
上一篇:有关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集锦
下一篇:对于人事助理岗位职责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