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增材制造项目建议书及实施方案

来源:澳洲移民 发布时间:2020-10-18 点击:

 郑州增材制造项目

 建议书及实施方案

  规划设计/ / 投资方案/ / 产业运营

  报告说明—

 增材制造(又称 3D 打印)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

 该增材项目计划总投资 20548.9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5984.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7.79%;流动资金 4564.9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21%。

 达产年营业收入 39331.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0978.62 万元,税金及附加 371.83 万元,利润总额 8352.38 万元,利税总额 9876.26 万元,税后净利润 6264.28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3611.97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0.65%,投资利税率 48.06%,投资回报率 30.48%,全部投资回收期 4.78年,提供就业职位 803 个。

 2018 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18.3 亿美元左右。另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2018 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增速维持在 25%以上,同时提供增材制造服务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 500 家。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论

 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第三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四章

 产业调研分析

 第五章

 建设内容

 第六章

 项目建设地分析

 第七章

 土建工程研究

 第八章

 工艺可行性分析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说明

 第十章

 职业安全

 第十一章

 风险应对评价分析

 第十二章

 项目节能说明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计划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

 第十五章

 项目经营收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结论

 第十七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一章

 项目概论

  一、项目提出的理由

 增材制造(AdditiveManufacturing,AM)俗称 3D 打印,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对原材料去除-切削、组装的加工模式不同,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从无到有。这使得过去受到传统制造方式的约束,而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件制造变为可能。

 3D 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体现了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郑州增材制造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

  合交通枢纽。截至 2019 年,全市下辖 6 个区、1 个县、代管 5 个县级市,总面积 7446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035.2 万人,城镇人口 772.1 万人,城镇化率 74.6%,地区生产总值 11589.7 亿元。郑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郑州是联勤保障部队郑州联勤保障中心驻地,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拥有亚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站。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郑州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组成部分。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 2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4 处 80 项。2017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 58395.85 平方米(折合约 87.55 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 66.89%,建筑容积率 1.18,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5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82.57 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 58395.85 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 39060.98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68907.10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50291.66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 3850.21 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74 台(套),设备购置费 6074.61 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 1068986.51 千瓦时,折合 131.38 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 38907.87 立方米,折合 3.32 吨标准煤。

 3、“郑州增材制造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 1068986.51 千瓦时,年总用水量 38907.87 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34.70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 37.99 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6.71%,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 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规划,符合 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

  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 20548.94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5984.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7.79%;流动资金 4564.94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2.21%。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 39331.00 万元,总成本费用 30978.62 万元,税金及附加 371.83 万元,利润总额 8352.38 万元,利税总额 9876.26 万元,税后净利润 6264.28 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 3611.97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0.65%,投资利税率 48.06%,投资回报率 30.48%,全部投资回收期4.78 年,提供就业职位 803 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12 个月。

 对于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赶不上计划要求时及时研究,项目建设单位要认真制定和安排赶工计划并及时付诸实施。项目承办单位组建一个投资控制小组,负责各期投资目标管理跟踪,各阶段实际投资与计划对比,进行投资计划调整,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确保该项目建设目标如期完成。undefined

  三、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 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及 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增材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 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增材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 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郑州增材制造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 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 803 个,达产年纳税总额 3611.97 万元,可以促进 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 40.65%,投资利税率 48.06%,全部投资回报率 30.48%,全部投资回收期 4.78 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 4.78 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民营企业贴近市场、嗅觉敏锐、机制灵活,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培育工业设计企业,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升级。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走在科技、产业、时尚的最前沿,能够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工学、美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知识,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创新,服务于工业设计,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附加值,进而创造出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

  加快创新发展,实施人才驱动。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地解放和激发创新活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方式。大力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围绕发展需要和创新方向,着力夯实科教基础,优化人才环境,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58395.85

 87.55 亩

 1.1

 容积率

  1.18

  1.2

 建筑系数

  66.89%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82.57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39060.98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68907.10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850.21

 绿化率 5.59%

 2

 总投资

 万元

 20548.94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5984.00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5915.31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28.79%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6074.61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9.56%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3994.08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19.44%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77.79%

  2.2

 流动资金

 万元

 4564.94

  2.2.1

 流动资金占比

  22.21%

  3

 收入

 万元

 39331.00

  4

 总成本

 万元

 30978.62

  5

 利润总额

 万元

 8352.38

  6

 净利润

 万元

 6264.28

  7

 所得税

 万元

 1.18

  8

 增值税

 万元

 1152.05

  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371.83

  10

 纳税总额

 万元

 3611.97

  11

 利税总额

 万元

 9876.26

  12

 投资利润率

  40.65%

  13

 投资利税率

  48.06%

  14

 投资回报率

  30.48%

  15

 回收期

 年

 4.78

  16

 设备数量

 台(套)

 174

  17

 年用电量

 千瓦时

 1068986.51

  1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38907.87

  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34.70

  20

 节能率

  26.71%

  2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37.99

  22

 员工数量

 人

 803

  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信息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 科技公司

 (二)公司简介

 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产品,致力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各种生产流水线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为客户设计开发各种产品生产线。

 公司始终秉承“集领先智造,创美好未来”的企业使命,发展先进制造,不断提升自主研发与生产工艺的核心技术能力,贴近客户需求,助力中国智造,持续为社会提供先进科技,覆盖上下游业务领域的行业综合服务商。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4702.82 万元,同比增长 33.19%(11140.50 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增材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39949.51 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 89.37%。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序号 项目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合计

  1

 营业收入

 9387.59

 12516.79

 11622.73

 11175.70

 44702.82

 2

 主营业务收入

 8389.40

 11185.86

 10386.87

 9987.38

 39949.51

 2.1

 增材(A)

 2768.50

 3691.33

 3427.67

 3295.83

 13183.34

 2.2

 增材(B)

 1929.56

 2572.75

 2388.98

 2297.10

 9188.39

 2.3

 增材(C)

 1426.20

 1901.60

 1765.77

 1697.85

 6791.42

 2.4

 增材(D)

 1006.73

 1342.30

 1246.42

 1198.49

 4793.94

 2.5

 增材(E)

 671.15

 894.87

 830.95

 798.99

 3195.96

 2.6

 增材(F)

 419.47

 559.29

 519.34

 499.37

 1997.48

 2.7

 增材(...)

 167.79

 223.72

 207.74

 199.75

 798.99

 3

 其他业务收入

 998.20

 1330.93

 1235.86

 1188.33

 4753.31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8779.05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415.93 万元,增长率 19.23%;实现净利润 6584.29 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 1042.21 万元,增长率 18.81%。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项目 单位 指标 完成营业收入

 万元

 44702.82

 完成主营业务收入

 万元

 39949.51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

  89.37%

 营业收入增长率(同比)

  33.19%

 营业收入增长量(同比)

 万元

 11140.50

 利润总额

 万元

 8779.05

 利润总额增长率

  19.23%

 利润总额增长量

 万元

 1415.93

 净利润

 万元

 6584.29

  净利润增长率

  18.81%

 净利润增长量

 万元

 1042.21

 投资利润率

  44.71%

 投资回报率

  33.53%

 财务内部收益率

  29.24%

 企业总资产

 万元

 31661.75

 流动资产总额占比

 万元

 38.23%

 流动资产总额

 万元

 12104.89

 资产负债率

  49.85%

 第三章

 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增材项目背景分析

 2018 年我国增材制造产业规模有望达到 18.3 亿美元左右。另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统计,2018 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增速维持在 25%以上,同时提供增材制造服务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 500 家。

 事实上,中国增材制造技术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关键设备的自主研发再到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都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在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经过相关查阅资料,当下业界对增材制造技术的生态链有两

  种表述,一种是增材制造技术的生态链主要涉及逆向工程、软件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系统提供商和材料五个部分;另一种是将增材制造技术的生态链概括为上游、中游、下游三层。其中,上游为增材制造材料与软件的研发制造层,中游为增材制造设备研发制造层,下游为面向消费者和企业的应用层。

 材料是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材料的性能决定了增材制造能否有更广泛的应用。发展至今,增材制造的材料种类已从过去的塑料成型扩展到了树脂、石墨、陶瓷、金属以及有机生物材料。根据 3D 科学谷的市场调研,当前中国增材制造市场在树脂、尼龙、PLA、钛合金、不锈钢等材料的需求上占主导地位。

 总体上,我国增材制造材料发展较为迅速,生产商大都围绕增材制造设备以及应用展开对材料体系的研制,另外还有一些从事化工龙头的企业加入。

 目前,国内从事增材制造材料生产的代表企业有银禧科技(塑料)、瑞熙钛业(钛及钛合金)、铂力特(金属)、飞而康(金属)、华曙高科(尼龙和金属)、联泰科技(树脂)、极光尔沃(PLA)、闪铸科技(ABS 和 PLA)、金石三维(光敏树脂和 ABS)、盈普(高分子粉体)、中瑞科技(树脂、金属、尼龙、陶瓷、覆膜砂等)、迅实科

  技(光敏树脂和光固化蜡)、长朗科技(热塑性塑料)、敬业增材(金属粉末)、赛隆金属(金属粉末及粉末冶金制品)、光华伟业(PLA)、万华化学(光敏树脂和 TPU)、捷诺飞(生物材料)等。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增材制造软件依然是我国整个增材制造技术生态链发展的短板。尽管我国已经意识到软件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我国的增材制造软件开发,在学术方面,更多是集中在科研课题和国家重点项目上;商业方面,通用型的增材制造软件我国依然匮乏,期待未来能有国有软件厂商能打破这一僵局。

 当前光固化的设备占据中国市场主流,占比为 39.8%,其次是选择性激光熔化及材料挤出设备。事实上,自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SLA 成型技术发展以来,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十几种不同的增材制造成型技术,目前在我国主流的增材制造技术包括 SLA 技术、SLM 技术、SLS 技术、DLP 技术、FDM 技术、LMD 技术等。

 具体而言,国内 SLM 设备制造的厂商主要包括铂力特、永年激光、汉邦科技、金石三维、易加三维、数造科技、西帝摩等;SLS 设备制造厂商以银禧科技、华曙高科、华科三维、盈普、中瑞科技、隆源成型、易博三维等为代表;SLA 设备制造厂商主要有联泰科技、极光尔沃、中瑞科技、金石三维、数造科技、长朗三维等;DLP 设备制造厂商则以黑

  格科技、创必得、大族激光、闪铸科技、迅实科技、先临三维、恒通等为代表;FDM 设备制造的典型厂商有弘瑞、创必得、西通电子、德迪、先临三维、长朗三维等;LMD 设备制造的厂商代表有煜宸激光、鑫精合、辉锐集团、天弘激光等。

 中国增材制造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初期,整个行业“小而散、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即企业数量越来越多,但真正上规模的少,大部分企业都是在靠卖设备生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增材制造生态链建设在材料、软件、成型技术、服务等指标上还有很大差距。

 因此,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围绕增材制造技术的生态链,接下来几年会有更多的企业通过不断攻克新技术、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引导增材制造技术进一步向生产制造方向演化。同时,随着物联网、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增材制造有望真正以附加值创造的方式与传统制造业深度结合,重塑企业的竞争力。

 二、增材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增材制造(又称 3D 打印)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将对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线、工厂模式、产业链组合产生深刻影响,是制造业有代表性的颠覆性技术。

  3D 打印的工作原理是以计算机三维设计模型为蓝本,通过软件将其离散分解成若干层平面切片,由数控成型系统利用激光束、热熔喷嘴等方式将材料进行逐层堆积黏结,叠加成型,制造出实体产品。

 3D 打印行业产业链从上中下游来看,上游为塑料、金属、蜡、石膏、砂等其他各种材料。中游为 3D 打印设备及技术,下游则为制造、医疗、建筑、军事等应用领域。

 上游:塑料、金属、蜡、石膏、砂等其他各种材料。不同的 3D 打印技术,对材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例如光聚合成型主要以液态光敏树脂为主要材料;颗粒物成型的主要材料为金属、塑料、陶瓷等;而熔融层积型的适用材料为塑料等混合物。

 中游:3D 打印的中游为设备研发及制造。目前,3D 打印设备主要分为桌面级和工业级两种。桌面级是 3D 打印技术的初级阶段,可以直观地阐述 3D 打印技术的工艺原理;工业级的 3D 打印设备主要分为快速原型制造和直接产品制造,两者在打印速度、精确度、尺寸等方面各有不同。

 下游:主要是 3D 打印服务,延伸到各个细分的实际应用方向,其中包括制造、医疗、军事、建筑等领域均有所应用。随着 3D 打印行业的快速发展,3D 打印技术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展。

  2018 年中国 3D 打印市场规模达到 23.6 亿元,同比增长近 42%。伴随着中国 3D 打印技术的相应成熟,在航天航空,汽车等行业需求将持续增加,预计 2019 年中国 3D 打印市场规模将近 30 亿元。

 3D 打印机主要分为消费级和工业级。工业级 3D 打印机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工业级 3D 打印机在国内 3D 打印市场结构中,从销售收入来看占比远超消费级 3D 打印机。

 我国高度重视增材制造产业,计划到 2020 年,增材制造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 200 亿元,年均增速在 30%以上。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同步发展水平,工艺装备基本满足行业应用需求,生态体系建设显著完善,在部分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国际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第四章

 产业调研分析

  一、增材行业分析

 增材制造(AdditiveManufacturing,AM)俗称 3D 打印,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

  物品的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对原材料去除-切削、组装的加工模式不同,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从无到有。这使得过去受到传统制造方式的约束,而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件制造变为可能。

 自 1986 年,美国科学家 CharlesHull 获得 SLA 技术发明专利,并成立全球首家增材制造公司 3DSystems 开始,3D 打印产业拉开了帷幕。

 3D 打印是集材料、3D 打印设备研发以及下游应用的产业。上游为3D 打印材料研发制造层,包括辅助运行(三维扫描仪、控制软件等)、基础配套(步进电机、芯片等)和打印材料(钛合金、金属粉、尼龙材料等)。中游为 3D 打印设备研发制造,下游为应用领域,3D 打印主要应用场景于航空航天、模具铸造、生物医疗、汽车领域等。

 3D 打印设备主要分为桌面级和工业级两种。桌面级是 3D 打印技术的初级阶段和入门阶段,能够很直观地阐述 3D 打印技术的工艺原理。工业级的 3D 打印机主要分为快速原型制造和直接产品制造两种。两者在打印精度、速度、尺寸等各方面都有不同,其中,打印支撑和打印实体可分参数打印的设计是区分工业机和桌面机的最重要标志。

 3D 打印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技术。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可用的材料的方式,并以不同层构建创建部件。3D 打印常用材料有尼龙玻纤、

  耐用性尼龙材料、石膏材料、铝材料、钛合金、不锈钢、镀银、镀金、橡胶类材料。

 由于我国近年才引入 3D 打印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非常大,目前全球已经发展至金属 3D 打印、高分子 3D 打印、陶瓷 3D 打印以及生物3D 打印技术,我国则主要在层压、激光灯。不过近年来我国生物 3D 打印技术不断获得突破,推进了 3D 打印医疗器械、人工组织器官的临床转化进程。

 我国 3D 打印从 1988 年发展至今,呈现出不断深化、不断扩大应用的态势。2015-2017 年的 3 年间,中国 3D 打印产业规模实现了翻倍增长,年均增速超过 25%。2017 年,中国 3D 打印领域相关企业超过500 家,产业规模已达 100 亿元,增速略微放缓至 25%左右,但仍高于全球 4 个百分点。2018 年上半年,中国 3D 打印产业维持 25%以上增速,2018 年整体规模有望达到 18.3 亿美元。

 3D 打印应用领域广泛,其在下游应用行业和具体用途领域的分布反映了这一技术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技术的局限和在发展过程中尚需完善的地方。3D 打印机需求量较大的行业包括政府、航天和国防、医疗设备、高科技、教育业以及制造业。目前,应用领

  域排名前三的是工业机械、航空航天和汽车,分别占市场份额的 20.0%、16.6%和 13.8%。

 从 3D 打印机类型来看,2017 年,国内桌面 3D 打印机出货量增长27%,其中约 95%是个人或桌面打印机,工业级 3D 打印机出货量虽只增加了 5%。但从销售收入来看,工业级 3D 打印机占总收入的 80%。所以,虽然消费级设备支撑了出货量,但工业级设备支撑了整个行业的销售收入,未来工业级 3D 打印设备是行业收入增长的主力军。

 近几年来,我国 3D 打印市场呈现出稳中向好的态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分这块大蛋糕,纷纷进入该领域,目前中国所有 3D 打印相关企业中,约有 46.9%是 2016 年以后进入 3D 打印市场的。当前中国市场的主流设备品牌包括联泰、EOS、华曙、铂力特、3DSystems、GE、Stratasys、惠普等,多为国外品牌。

 我国 3D 打印产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关键技术滞后、关键装备与核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依然较为突出。此外,中国的专用材料发展滞后,目前国内只开发出钛合金、高强钢等几十种金属,材料成形品性能普遍不高。而行业领军企业及巴斯夫等材料企业纷纷布局专用材料领域,突破一批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合金材料、生物活性材料、陶瓷材料等专用材料。

  二、增材市场分析预测

 3D 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以数字模型为基础,将材料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新兴制造技术,体现了信息网络技术与先进材料技术、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铸造技术相比,3D 打印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模具即可实现各种形状产品的制造。因此,3D 打印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利用模具铸造困难、形状复杂、个性化强的产品。传统制造技术中,单个模具价格很高、加工周期长,但使用模具有助于提高产品的一致性,便于流水线生产,降低批量生产的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研发阶段产品外形常需多次调试,研发阶段所用模具无法应用于随后的生产中,故模具的使用也大大提高研发成本。3D 打印技术特别适合此类产品的研发,大大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对于一切外形定制化、个性化的产品,3D 打印技术均显示出巨大优势。目前,3D 打印技术已被应用于医疗、模型制造、复杂零件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表现出巨大潜力。从以上意义上讲,3D 打印技术的出现,首先是一种生产方式的创新,解决了传统铸造弊端及其无法解决的问题。

  从更广阔的层面思考,3D 打印技术更是一种革命。3D 打印技术的应用可满足消费者的定制化需求,将其与互联网、物联网、智能物流结合,则有可能催化产生全新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

 在传统生产方式的前提下,每个产业存在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品牌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的价值链条,在这样的链条中,每一个节点满足其下一个节点的需求,最终由零售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由消费者产生的消费需求无法直接传导至生产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理念的成熟,目前已允许消费者将消费需求直接传导给生产商、品牌商,甚至原材料供应商。3D 打印的广泛应用,恰能帮助上述信息的直接传导产生直接的价值,即每个节点可能直接为消费需求负责,从而形成有别于传统“价值链”的“价值网”。

 由价值链向价值网转变,是在当今市场、科技等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而缺少了 3D 打印技术,此转变无法实现。

 目前,3D 打印技术仍处于技术发展阶段;也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3D 打印对新的商业模式参与仍较少。整个 3D 打印市场可分为上游 3D打印原材料、中游 3D 打印机制造、下游 3D 打印服务、以及外围技术培训等。

  对于一个较成熟的产业,往往是由下游需求带动上游的供应,继而带动周边产品;而对于技术仍处于发展当中、市场仍待发育的 3D 打印产业来讲,境况有所不同,即:目前 3D 打印的发展仍然受到 3D 打印原材料发展及 3D 打印机技术发展的制约。可用的原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对应可用的 3D 打印技术,进而决定了相关产品可应用于何种领域;某些领域虽然也符合定制化、个性化等特征,但由于其对应的原材料无法在现有的 3D 打印技术下进行加工,市场就无法放开。例如,铝合金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但目前可用于 3D 打印的铝合金仅 1-2 种。

 原材料的发展仍是制约 3D 打印技术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按照所使用的原材料不同,可将 3D 技术分为金属 3D 打印、高分子 3D 打印、陶瓷 3D 打印、生物 3D 打印等。其中金属 3D 打印技术多属于工业级,其壁垒远高于高分子 3D 打印;而陶瓷、生物 3D 打印技术仍多处于研发状态。

 目前无论是 3D 打印技术,还是相关市场都处于急速发展期。2011年全球 3D 打印行业整体收入约 17.14 亿美元,到 2015 年行业整体收入已达到 51.65 亿美元,近五年年均增速超过 30%。未来几年高增速有望持续,到 2018 年,全球 3D 打印行业整体收入将超过 100 亿美元,

  我国 3D 打印市场有望超过 100 亿人民币;目前正是布局 3D 打印产业的最佳时期。

 从整个产业链来看,上游 3D 打印材料和中游 3D 打印设备制造的产值分别占整个 3D 打印市场的 37%和 39%,远高于 3D 打印服务 24%。这一分布特征也表现了材料和技术发展先于市场培育的特征。

 在我国产业升级的大变革背景下,3D 打印技术自然而然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特别是 2015 年工信部发布《国家增材制造(3D 打印)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首次明确将 3D 打印列入了国家战略层面,指出对 3D 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整体计划。到 2016 年,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增材制造产业体系,整体技术水平保持与国际同步,在航空航天等直接制造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目前来看,3D 打印发展迅速,但也受到一定的制约,产业发展规模仍较小。根据我们的分析,原材料开发壁垒远高于提供 3D 打印服务的壁垒,原材料的发展仍是主要的 3D 打印技术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发力原材料,特别是金属原材料,将有可能获得产业链中的最厚利润。《国家增材制造(3D 打印)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也指出,3D 打印产业的发展,应“以材料研发作为突破口,鼓励优势材料企业

  从事 3D 打印专用材料研发和生产,针对航空航天、汽车、文化创意、生物医疗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突破一批 3D 打印专用材料。”为此,我们认为应首先看好上游材料的发展;对于下游,我们看好 3D 打印技术在附加价值更高的航空航天、医疗等领域的应用。

 第五章

 建设内容

  一、产品规划

 项目主要产品为增材,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 39331.00 万元。

 采取灵活的定价办法,项目承办单位应当依据原辅材料的价格、加工内容、需求对象和市场动态原则,以盈利为目标,经过科学测算,确定项目产品销售价格,为了迅速进入市场并保持竞争能力,项目产品一上市,可以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迅速提升项目承办单位的知名度和项目产品的美誉度。

 二、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 58395.85 平方米(折合约 87.55 亩),其中:净用地面积 58395.85 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 87.55 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

  积 68907.10 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 50291.66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68907.10 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 5915.31 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 174 台(套),设备购置费 6074.61 万元。

 (三)产能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 20548.94 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 39331.00 万元。

 第六章

 项目建设地分析

  一、项目选址

 该项目选址位于 xx 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

 郑州,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截至 2019 年,全市下辖 6 个区、1 个县、代管 5 个县级市,总面积 7446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035.2 万人,城镇人口 772.1 万人,城镇化率 74.6%,地区生产总值 11589.7 亿元。郑州地处中国华中地区、黄河下游、中原腹地、河南中部偏北,位于黄河中下游和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的交接地带,西部高,东部低,中部高,东北低或东南低;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郑州是联勤保障部队郑州联勤保障中

  心驻地,全国重要的铁路、航空、电力、邮政电信主枢纽城市,拥有亚洲作业量最大的货车编组站。郑州航空港区是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州商品交易所是中国首家期货交易所,郑州也是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组成部分。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重点支持的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郑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拥有不可移动文物近万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 2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4 处 80 项。2017 年 1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复函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园区将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创新设计能力,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此外,园区将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和法规,严格规范和管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着力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水平。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群,实施装备制造业千亿产业链工程。

 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利用空闲地、非耕地或荒地,尽可能不占良田或少占耕地;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选择土地综合利用率高、征地费用少的场址。所选场址应避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特别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性目标。项目建设区域地理条件较好,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并且具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项目建设所选区域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拥有集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物流运输方便快捷,为投资项目原料进货、产品销售和对外交流等提供了多条便捷通道,对于项目实现既定目标十分有利。项目建设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土地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其二,项目建设区域水、电、气等资源供给充足,可满足项目实施后正常生产之要求;其三,投资项目可依托项目建设地成熟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储运设施等富余资源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降低建设成本,节约项目投资,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综合经济效益。

 二、用地控制指标

 根据测算,投资项目建筑系数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建筑系数≥30.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建筑系数≥40.00%”的具体要求。投资项目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符合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 号)中规定的产品制造行业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7.00%的规定;同时,满足项目建设地确定的“办公及生活用地所占比重≤7.00%”的具体要求。

 三、地总体要求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 66.89%,建筑容积率 1.18,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 5.59%,固定资产投资强度 182.57 万元/亩。

  土建工程投资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58395.85

 87.55 亩

 2

 基底面积

 平方米

 39060.98

  3

 建筑面积

 平方米

 68907.10

 5915.31 万元

 4

 容积率

  1.18

  5

 建筑系数

  66.89%

  6

 主体工程

 平方米

 50291.66

  7

 绿化面积

 平方米

 3850.21

  8

 绿化率

  5.59%

  9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82.57

 四、节约用地措施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承办单位根据项目建设地的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地对投资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项目承办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投资项目建设认真贯彻执行专业化生产的原则,除了

  主要生产过程和关键工序由项目承办单位实施外,其他附属商品采取外协(外购)的方式,从而减少重复建设,节约了资金、能源和土地资源。

 五、总图布置方案

 1、达到工艺流程(经营程序)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输送线路最短、货物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的标准要求。同时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沿围墙、路边和可利用场地种植花卉、树木、草坪及常绿植物,改善和美化生产环境。

 道路设计注重道路之间的贯通,同时,场区道路应尽可能与主要建筑物平行布置。

 2、投资项目绿化的重点是场区周边、办公区及主要道路两侧的空地,美化的重点是办公区,场区周边以高大乔木为主,办公区以绿色草坪、花坛为主,道路两侧以观赏树木、绿篱、草坪为主,适当结合花坛和垂直绿化,起到环境保护与美观的作用,创造一个“环境优美、统一协调”的建筑空间。场区绿化设计要达到“营造严谨开放的交流环境,催人奋进的工作环境,舒适宜人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之目的。

 项目所在地供水水源来自项目建设地自来水厂,给水压力≥0.30Mpa,供水能力充足,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给水系统由项目建设地给水管网直供;场区给水网确定采用生产、生活及消防合一系统的供水方式,在场区内形成环状,从而保证供水水压的平衡及消防用水的要求。

  3、投资项目消防对象主要是厂房、库房、办公场地等;因此,室外消防用水量按 25.00L/S,火灾延续时间按 2.00 小时计,同一时间发生火灾次数按一次考虑;室内消防栓用水量 15.00L/S,火灾延续时间按 2.00 小时计,室内外的消防栓均按规范间距要求布置。投资项目水源来自场界外的项目建设地市政供水管网,项目建设区现有给、排水系统设施完备可以满足投资项目使用要求。生活粪便污水经Ⅲ级化粪池处理后与一般生活废水一起排到项目建设地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经收集口与地表水一起以暗管系统直接排到项目建设地市政雨水管网。

 为节约电能,设计中选用节能型电器产品,照明选用光效高的光源和灯具,采用低压静电电容补偿以降低无功损耗。合理安排生产,加强用电监督管理,对计量仪表定期校验,确保其计量的准确性。投资项目供电电源由项目建设地变电站专线供给,供电电源电压为 10KV,架空线引入场区后由电缆引入高压变配电室内,由场区配电屏分流到主体工程内,配电电压为 380V/220V;场区电缆埋地敷设,车间内电缆架空敷设,该地区的供电电源可靠且电压稳定,完全能够满足投资项目的用电需求。低压配电系统采用 TN-C-S 接地型式,电源中性线在进户处作重复接地,接地装置均利用建筑物基础,重复接地后 PE 线和 N 线完全分开。

 4、

 工业电视部分:在场内主要场所进行重点监视,适时录像并存储图像,不仅可以了解工作人员及场内来往人员的情况,还可通过查询录像资料,

  为事故鉴定、责任划分提供法律认可的视频图像证据。冬季室内采暖要求计算温度:各主体工程 14.50℃-16.50℃,需采暖的库房 5.50℃-8.50℃,公用站房 14.50℃,办公室、生活间 18.50℃,卫生间 15.50℃;采暖热媒为 95.50℃-75.00℃采暖热水,由市政外网集中供应,供水压力为 0.40Mpa。

 六、选址综合评价

 该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部门审批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项目建设地拥有多支具备相应资质的勘测队伍、设计队伍和专业化建设工程队伍,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确保投资项目的实施能力,同时,项目建设地商贸流通行业发达,与国内 260 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货运直达业务。

 第七章

 土建工程研究

  一、建筑工程设计原则

 建筑立面处理在满足工艺生产和功能的前提下,符合现代主体工程的特点,立面处理力求简洁大方,色彩组合以淡雅为基调,适当运用局部色彩点缀,在满足项目建设地规划要求的前提下,着重体现项目承办单位企业精神,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生产经营环境。

  本次设计融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以建设和谐企业为前提条件,以建筑“功能、美观、经济”三要素前提为出发点,全盘考虑场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等各方面要素,极力打造一个功能先进、生产高效的现代化企业。

 二、土建 工程设计年限及安全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的规定,投资项目中所有建(构)筑物均按永久性建筑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为 50.00 年。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投资项目建筑物结构设计符合Ⅷ度抗震设防的要求,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各建筑物均采取相应抗震构造设计。

 三、建筑工程设计总体要求

 本项目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及现行的有关规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功能齐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本项目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及现行的有关规范,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等规划的要求,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功能齐全、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四、土建工程建设指标

  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建筑面积 68907.10 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68907.10 平方米,计划建筑工程投资 5915.3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79%。

 第八章

 工艺可行性分析

  一、技术管理特点

 投资项目的成品及包装材料分别贮存于各分类仓库内;仓库应符合所存物品的存放条件、建立责任体系、保证存放安全;项目承办单位建立健全 ISO9000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和检验手段,确保项目所需物品存储纳入这一体系统一管理。项目所需原料来源应稳定可靠,建成后应保证原料的质量和连续供应。

 投资项目原材料采购和使用均由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软件支持,并且完整地与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结合起来,在相关行业实现较高程度的技术信息化管理。项目产品数据管理技术(PDM):项目承办单位数据管理技术即是以软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的技术。PDM 明确定位为面向制造企业,以产品为管理的核心,以数据、过程和资源为管理信息的三大要素。

 二、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应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总的物耗、水耗和能源消费,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工艺技术生态效益与清洁生产原则:项目建设与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相结合,将项目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一致;投资项目建设应与当地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项目选址应充分考虑建设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在项目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三同时”原则,注重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

 技术含量和自动化水平较高,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产品质量水平上相对其他生产技术性能费用比优越,结构合理、占地面积小、功能齐全、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在工艺水平上该技术能够保证产品质量高稳定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降耗水平;根据初步测算,利用该技术生产产品,可提高原料利用率和用电效率,在装备水平上,该技术使用的设备自动控制程度和性能可靠性相对较高。投资项目采用的技术与国内资源条件适应,具有良好的技术适应性;该技术工艺路线可以适应国内主要原材料特性,技术工艺路线简洁,有利于流程控制和设备操作,工艺技术已经被

  国内生产实践检验,证明技术成熟,技术支援条件良好,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三、设备选型方案

 投资项目的生产设备及检测设备以工艺需要为依据,满足工艺要求为原则,并尽量体现其技术先进性、生产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以及达到或超过国家相关的节能和环境保护要求;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装备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因此,工艺装备必须选择国内外著名生产厂商的产品,并且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国产的名牌节能环境保护型产品。

 项目拟选购国内先进的关键工艺设备和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预计购置安装主要设备共计 174 台(套),设备购置费 6074.61 万元。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说明

  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支持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发展绿色工业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全面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恢复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环保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目前,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到高质量化发展,高速增长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以数量快速扩张为主,高质量发展...

推荐访问:郑州 实施方案 项目建议书
上一篇:销售人员销售工作心得体会
下一篇:禄口街道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实施方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