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反应能否进行_浅析“是”作为判断词的产生与发展

来源:澳洲移民 发布时间:2020-03-22 点击:

  摘要:在现代汉语里,“是”是判断句的一个标记,用在判断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并联系主语和谓语。在古代汉语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不一定就是判断词。

 关键字:是  判断词  指示代词  形容词

   在现代汉语中,常常把“是”作为判断词来使用。例如像“今天是星期一”、“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一类句子都是以是为判断词的判断句。古汉语中的判断句在结构形式上和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是”作为判断词,在汉语中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变化才出现的语言现象。归纳古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大致有如下四种:

 1.者+也

 ①祈父,予王之爪牙。(《小雅·祈父》)

 ②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诗经·风·君子偕老》)

 ③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

 2.者+副词+也

 ①是乃狼也。(《左传·襄公八年》)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

 ③得而与之语,果圣人。(《史记·殷本纪》)

 ④孙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史记·孙子**列传》)

 3.为… 

 ①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②重为轻根,静为躁君。(《韩非子·喻老》)

 4. 是…

 ①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②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论衡·死伪》)

 ③若枯即是荣,荣即是枯,则应荣时凋零,枯时结实。(范缜《神灭论》)

 这四种格式判断句只是归纳和概括,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变式,如“者”、“也”的有无等。在上古汉语书面语和后代仿古的文言作品中,第一、二两种格式的判断句比较常见,且以句末用“也”字煞尾者居多,不用“也”字的判断句要少一些,主语后面的“者”字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第四种格式的判断句是现代汉语判断句的一般格式,它在战国后期出现,但直到汉末以后才多起来,在古代主要是在口语或口语成分较多的作品中出现,文言作品中用“是”作系词表示判断的例子只是在汉代以后才大量出现。

   在古代汉语中,也常常出现“是”字,但它不一定就是判断词,“是”最初是指示代词,作用和“此”一样,常用来作判断句的主语。例如:

 ①曰:“是何也?”曰:“无何也。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荀子·天论》)

 ②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荀子·天论》)

 ③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墨子·非攻》)

   在殷商甲骨文中尚未发现“是”字,“是”最早见于周昭王年间铸的“沈子篡”。先秦书面语乃至后世仿古的文言文,表示判断的句子,一般是不用判断词的,古代作品中出现的“是”也多是当代词(指示代词)使用,它可以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作主语时常常是用来表示复指前边的事物。但是,这也排除不了在先秦方面语中“是”作为判断词的存在。说“一般不用”不等于说绝对不用。否认“是”在先秦文献中也作判断词的存在,是不符合古汉语实际的。还是先从“是”的本义说起吧,《尔雅》云:“时实是也”。(“时”是“是”的异文)  又《说文解字》:“是,直也。 从正日。”清人段玉裁注“以日为正则日是,从日正,会意。

 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再从“是”的字形“是”探求本义 ,《说文解字》之说也是可信的。即“是”的本义应为“确实”、“正确”或“对的”,是个形容词。

 “是”在上古的基本用法有四种:名词、形容词、指示代同以及判断动词。例如:

 ①是日何时丧。   (《史记·殷本纪》) 

 (《书·汤誓》:“时日何时丧”。“是”同“时”,名词 。 张舜徽先生说:“经传中二字通用之处极多,不能悉数也”。)  

 ②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论语·阳货》)

 ③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

 小虽是也,吾无观其余矣。(《荀子·王制》)

 ④明是非也。(《礼记·曲礼》)

 例②③④中的“是”均为形容词,“正确”、“对”其中例,中的“是”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⑤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孟子·梁惠王下》 

 ⑥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 (同上)  

 例⑤⑥中的“是”均作指示代词,此,这样。

   “是”作为判断动词,在先秦就己出现,它用在主语和判断宾语之间,表示它们之间的同一关系或从属关系。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其判断动词的语法特点却是非常清楚的。例如:

 ①此是何种也。(《韩信子·外储说左上》)

 ②曰商是常。(《诗商颂殷武》)

 ③何用其是齐侯也? (《谷梁传·僖公元年》)

 到了汉代,判断动词“是”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出现频率明显增高,修饰它的副词也显著增多。例如:

 ①此必是豫让也。(《史记·刺客列传》)

 ②客人不知其不是商君也 。(《史记·商君列传》)

 ③巫姻弟子是女子也。(《史记·滑稽列传》) 

   中古以后,判断动词“是”的使用趋于成熟。一方面,判断动词“是”摆脱了语气词“也”的束缚,不再用“也”煞句,从而也巩固了它作为判断动词的地位。

 第二,修饰它的副词继续增多,扩大了它作为谓语的适应性。第三,“是” 所带的宾语逐渐复杂化。复杂的宾语不仅更需要判断动词“是”作它与主语的桥梁。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语言的表现力。例如:

 问今是何世 ,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 。(陶潜《桃花源记 》) 

 **一杖, 是儿婴年所弄。(元稹《莺莺传》)

 翩翩两骑来是谁?( 白居易诗) 

   总的说来,古代汉语判断句中“是”字词性的辨识还是比较复杂的,有待于学术研究的深入 。

推荐访问:浅析 判断 生与
上一篇:哪些财产可以抵押_财产抵押书
下一篇:[窒扽俴峈砩妎煦昴桶] 茹洪砩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