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4课,林风眠笔下戏剧人物丨浙美版(2012)

来源:美国移民 发布时间:2021-05-03 点击:

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画家林风眠生平,以及画家笔下戏剧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

2.通过对林风眠戏剧人物作品的探索,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体会画家为中西融合改革做出的努力,对艺术执着的追求。

3.初步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艺术。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画家林风眠生平,以及画家笔下戏剧人物的艺术表现形式及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画家对艺术终身的执着追求,学习画家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记号笔。

教学过程:
一、 人物背景介绍 1.初识林风眠 (1)出示图片感知:你认识这位老人吗? (2)视频:看了这段视频以后你就认识了! 揭题:这位老人就是《画家林风眠》今天我们就走进林风眠的人生,感受他的艺术魅力。

(3) 看了刚才的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动的地方吗? 2.了解林风眠的生平 (1)出示人生简历:出生 勤工俭学 游学 做校长 隐居 入狱 移居。如果请你用一条线来表现林风眠的一生你会用怎样的一条线? 请你画一画。

(2)你为什么这样画? (3)这样的一生,你猜想一下林风眠具有怎样的艺术思想? (坚韧不拔,游学对他的影响 坎坷的经历对人生的看法不同,绘画有深度。)
出示课题《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林风眠笔下的戏剧人物》。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或者有什么想问的吗? 师:要想知道他的作品,首先要对林风眠的生平背景有一定了解。

出示林风眠简介 他1900年出生在广东梅县;
6岁亲眼目睹母亲被族人迫害;
19岁去法国勤工俭学;
22岁妻子难产去世,孩子夭折;
23岁德国学习;
26岁任北京国立校长;
28岁来到杭州创办国立艺术学院;
37岁逃难重庆,5年隐居;
50多岁来到上海,画画、谋生;
60多岁文革被迫害入狱,画作全毁;
70岁离开祖国来到香港;
91岁去世。

师:请你自己先想一想,这样的人生,会造就他怎样的艺术思想? 生交流回答 生1:坚忍不拔的艺术思想;

生2:东西方精髓融为一体;

生3:对人生看法不同,画也不同。

小结:外出游学,丧母、丧妻、丧子,被打压、批判等,造就了他坚忍不拔的艺术思想,你们的认识非常有深度!他的一生坎坷,有过辉煌有过失意,但是无论是哪个时期,他都没有放弃过将中西方艺术进行融合,称为中西融合第一人,但这注定将是条不平坦的路。

二、 戏剧人物赏析 1. 画风探索,初步感知。

师:50多岁的时候,当时的社会强调革命现实主义,认为林先生的画不写实,不实在,有的人甚至要求他当场画石膏像写生,林先生遭到排斥,有学生见他走来,便离得很远,“把身子贴到墙边,就像我带着瘟疫病菌”林风眠黯然神伤,托病回到上海,这段时间因为没有工作,生活很清苦,好朋友关良,经常请他去看戏剧,从这时候起,他开始了戏剧的创作。

师:他的好朋友关良擅长画传统的水墨画。

出示关良戏剧作品,林风眠戏剧人物作品 师:林在刚开始画的时候,受关良画作影响,是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但他跟完全画中国画的人不太一样,因为他在外国学习,接受西方的东西比东方还多,他有中国的技巧底子,又深受国外艺术形式的影响。他一辈子都在尝试将中西方的艺术进行融合。

师:同样是戏剧人物,林做了哪些艺术创新? 小结:在造型、色彩上,林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对中国水墨进行创新,尝试进行艺术的改革。

板:造型 色彩 2. 中西融合,型色创新。

(1)造型 师:接下来我们再重点来看看,林风眠对戏剧人物造型的创新。

出示多张林风眠戏剧人物图片 师:我们一直在说中西融合,他到底是怎样融合的呢? 出示毕加索、皮影戏、剪纸作品比较 师:这些是什么你认识吗? 师:林风眠在造型上有哪些借鉴?有什么相同点? 林风眠戏剧人物的造型基本格式为:生、旦、净、丑角的脸型,凡正面者几乎一律为梯形;
旦角脸形一律为倒三角形。侧面脸形不分角色,全为半月形。

小结:(1)林风眠画人物与皮影造型最为相似之处,则莫过于体型和动作。用最简单的形体概括出体型,从肩部到腿部皆成通贯而下的长楔形;
上下臂,则为以关节作连接点的上下两个三角形;
而颈项则成为小小的三角形,看上去像插在衣领中一般。

(2)画面中不同的场景切割,好似将不同的空间、时间叠加在一起,又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所追求的。

相同点:概括、块面组合、抽象几何形,多个三角形 多媒体出示:概括、块面组合 小练笔:师演示人物几何线条构成。

师: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种几何形,画一画。

对照大师作品,模一模戏剧人物的造型。

师:这样的几何形,给你什么感觉?和京剧有什么关联? (在动作上,林风眠吸收了皮影的“偶味”,正是这种机械动作,使林的戏剧人物平添了耐人寻味的朴拙之趣。楔形造型与机械性动作的奇妙组合,产生了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反而倒能够在超越形似的层次上,与京剧表演中那铿锵有力的舞步节奏以及亮相式夸张的造型样式共臻于神韵上的相似性。)
(2)色彩 师:还有哪方面他进行了创新? 师:他画中的色彩和传统水墨画有什么区别? (色彩更丰富、更有层次感)
小结:林风眠早年曾叹息说:“墨是很难与色彩融合在一起的。”墨是中国传统文人画最主要的“色彩”,是素雅的,而色彩是热闹的。经过长期的探索实验,林成功的解决了色与墨的矛盾冲突,他将墨作为色彩来使用,还将少许墨调入色彩中,使色彩显得更深沉、稳重。彩墨画是以水墨画为基底,在上面设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为丰富、明快、鲜亮。彩墨画具有气韵生动、色彩亮丽的效果,是一种丰富多彩、奇妙新颖的绘画方法。

林风眠整合中西开创性的实践,对中国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中西画家对“色”的理解和运用是不同的,但都是通过主观性用“色”来传达画家的精神,这一方面却是相同的。

师:这样的融合给你什么感觉? 兼收中西绘画之长的林风眠,将中国的水墨与西画的水彩和水粉颜料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使画面的层次变得丰富。

3. 情感表达 师:一幅画无论如何变,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依托,寄予象征来表达他的人生感悟。

出示风眠体戏剧作品《宝莲灯》、《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南天门》《戏如人生》
师简单介绍戏剧情节 师:你能从他的画中读懂他吗? 《宝莲灯》:橘色的宝莲灯为画面增添了唯一的暖色,打破了四周的黑暗与恐怖,与母子俩坚韧的形成呼应,引人联想到林风眠对母亲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画家有意选取了孙悟空被玉皇大帝派来的天兵天将擒拿的场面,手持金箍棒被紧紧包围在中间,画家没有突出孙悟空高超武功和非凡能力,而是刻画一脸无助的表情。表达林常期受到打压,空有一身武艺却无法施展,郁郁不得志的无奈。

《南天门》:吏部尚书曹正邦因秉公执法,触怒了“一手遮天”的魏忠贤,被贬还乡,魏忠贤为了斩草除根,在下着鹅毛大雪的夜晚,魏派自己的心腹埋伏中途,暗杀全家。这个故事深深打动了林风眠,这与他经历的文革迫害密切相关,江青批判林风眠的绘画“阴暗”,当时他将所有画作放进浴缸里捣成浆,一勺一勺的倒入抽水马桶里,遭诬陷被捕入狱,在监狱中度过了漫长而艰难的五年时间,受到非人的折磨与虐待。

《戏如人生》画的是没有故事情节的戏剧人物,他们穿着戏装,画着脸谱,扮演着各种角色,仿佛戏台就是人生的平台,每个人都是戏里的一个角色,不管是英雄,还是小人,都要匆匆过场,真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林的一生,大起大落,就如他自己开玩笑时常说“老虎、神仙、狗”的生涯,都经历过了。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透彻领悟。

结合人物背景讲一讲。(世道不公,母亲的怀念等)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此乃老生常谈,了无新意。看戏的,既置身事外,又置身剧中,既是静坐一旁的冷眼批判者,又是围座剧中热眼参予者。

小结:这样一位伟大的画家,一生为艺术事业而奋斗,看尽人世变迁,中西融合之路受尽坎坷,为世人所不理解,前无古人,知音廖廖,他走在了世纪的前列,最后只能在香港度过余生,留给世界最后一句话是:“我要回家!” 三、 课外拓展 欣赏各类作品 师:他不仅擅长戏剧人物,对各类题材都有所研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的成就。

毕加索、塞尚  变形的人体、浓郁的色彩 变形的张扬 前无古林氏的戏曲画,以刚阳爽利的线条,大胆明丽的色彩,立体派式的结构著称;
关氏的戏曲画,则以古拙温厚的线条,含蓄丰润的墨色,漫画式的感性结构有名。

人,知间廖廖 (《群舞》:描绘九位摆手起舞的女子,她们的动作颇具皮影戏的“偶味”,有得机械运动的感觉。画家以抽象的几何形来塑造人物形象,尤其是楔形、三角形最为突出,这些舞蹈中的女子,被画家以不同角度和方向来表现,又仿佛是一位女子舞蹈过程的纪录,潜移默化中将连续的时间引入画面。加入时间的连续性,不由得使人想起京剧中刚劲有力、音质坚亮的伴奏,想起舞台上跌宕有致的运动,在给人视觉冲击力的同时,让人产生丰富联想。这也是西立体主义绘画追求的空间感与时间感。)

推荐访问:
上一篇:2021年六月份班主任工作小结
下一篇:2021年军休所安全保卫工作总结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