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实验中学2019年高二历史测试题

来源:美国移民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

  福建省三明市实验中学2019年高二历史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英国思想家H.柯尔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写道:“无论是圣西门、傅立叶或欧文,都根本没有想到资本家和工人之间作为两个在经济上对立的阶级和阶级斗争,更没有想到实现他们的计划要牵涉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斗争”。作者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缺陷在于

 A.对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视而不见? B.没有变革西方社会的可行性方案

 C.未从革命或阶级斗争的角度思考? D.对资本主义制度缺乏深刻的批判

 参考答案:

 C

 2. 据钱穆考证,周人语称雅,故雅言又称正言。孔子鲁人,日常操鲁语,惟于诵《诗》、读《书》、执礼,此三者必雅言。这表明

 A.诸侯各国尊崇传统文化

 B.儒家思想依靠雅言传播

 C.礼制尚能维护天子权威

 D.孔子对天下一家的认同

 参考答案:

 D

 从孔子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在平常的时候说鲁国的语言,在诵读经典和周礼的时候用雅言,可以看出孔子认为语言虽有异,但天下一家,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孔子一个人的态度;B选项错误,孔子平日里都用鲁国语言来传道;C选项错误,这时候周天子权威已不复存在。

 3. 明治维新中“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用西方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废除身份制度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C、提倡武士道精神, 实现民族振兴? D、大力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

 参考答案:

 A

 4. 1991年3月2日《解放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认为“在改革深化,开放扩大的形势下,我们要防止陷入‘新的思想停滞’”。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出现重大变化

 B.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讲话

 C.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

 D.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发展历程,要求学生结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事实来分析材料。

 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991年3月”,当时国际局势动荡,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故A项正确。

 B.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是在1992年。

 C.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召开发生在1992年。

 D.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发生在1987年,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对世界形势和时代发展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后期,

 时代主题逐渐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敏锐地把握了时代主题的变化,及时正确地回应了这一变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的决策和理论首先与他对时代主题的准确把握有关。

 5. 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

 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

 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原因的是

 A.雅典盛行人文主义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

 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

 参考答案:

 B

 6. 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贵族逐渐平民化?

 B.姓氏逐渐普及化?

 C.宗法制逐渐瓦解

 D.社会逐渐平等化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古代的宗法制的认识和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反映了百姓一词含义在东周前后的变化;东周以前,百姓多指贵族、帝族;东周后,百姓多指平民布衣。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法制的逐渐瓦解,C符合事实和题意,正确;A项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BD两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7.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指出:“正如整个世界感受斯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和加特林的机枪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独立宣言》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斯塔夫里亚诺斯在这里说明的是:

 A.世界各地的横向联系进一步加强? B.工业革命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

 C.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深远 D.科技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参考答案:

 A

 8. 康德在其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说:“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事物都必须接受批判。”这里的“批判”的准确含义是

 A.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B.批驳错误,判断是非

 C.自我批评,相互批评 D.批斗异端,打倒反动

 参考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康德是启蒙运动时的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理性主义,故A正确;“批驳错误,判断是非”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自我批评,相互批评”与题意不符,排除C;“异端”与宗教改革相关,排除D。

 9. “天津临时政务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

 D

 10. 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

 ①政治上:通过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县制、制订秦律等措施,打击旧势力,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加强中央集权。②经济上:通过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等措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经济实力。③军事上:通过奖励军功等措施,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④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C

 11. “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对象是

 A.先代贵族 B.王族?

 C.功臣? D.少数民族首领

 参考答案:

 B

 12.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参考答案:

 B

 13. “《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这表明《资政新篇》

 A.是先进中国人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

 B.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

 C.是近代中国唯一而又正确的救国纲领

 D.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提出的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一个顺应近代化的挽救太平天国的救国方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中国正确的救国纲领不仅仅包括《资政新篇》,还有很多正确的救国纲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由于时局的问题,《资政新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更没有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名师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关键。尤其是题目中的限定词语,不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答要求。因而,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

 14.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由此可见“殷周间之大变革”

 A.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B.与后世王朝的更替本质相同

 C.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D.打破了传统的部落政治

 参考答案:

 D

 由材料“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可以知道D是正确的;由材料“与注目于一姓一家之兴亡的后世帝王迥异.”可以知道B项与题干相反;C项虽然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但题干中没有提及,排除;郡县制的实行标志着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与题意不符合,排除A。

 15.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参考答案:

 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九卿的职能分析,其主要侧重于皇帝个人事务的管理,反映出家国一体、君权至上的本质。故B项正确,职分细化、各负其责是材料中体现出现象,不是本质特点,B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秦朝唯才是用的特点,C错误;官员众多、政务繁杂不是材料中体现出本质特点,D错误。

 16. 诸子百家的思想中,在统治人民的方法上区别最大的是(

 )

 ①孟子

  ②墨子

    ③庄子

   ④韩非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 D.②④

 参考答案:

 B

 17. 以家族为本位的传统文化习俗在中国源远流长,联宗、收族和撰写家谱、族谱之风盛行,并深入到一般平民家中。与这种习俗的产生有着决定性关系的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王位世袭制

 D.分封制

 参考答案:

 A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联宗、收族和家谱、族谱”是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社会现象,而和“禅让制、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则是无关的现象,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18. 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比较适宜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推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A ?

 解析: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了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新大陆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④说法有误。

 故选:A?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四大发明对近代西方发展的影响。

 19. 在历史上,日本曾一度是以德国为师的,明治维新基本上就照搬了普鲁士的样本,但在一战中,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立即撤退在日本及中国海上的一切德国军舰,不能撤退者,立即解除武装”。这一变化旨在

 A.争夺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

 B.遏制俄国在环太平洋的势力

 C.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D.维护英日在远东的共同权益

 参考答案:

 D

 【详解】从材料中的“日本曾一度是以德国为师的……但在一战中,日本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立即撤退在日本及中国海上的一切德国军舰,不能撤退者,立即解除武装’”可以得出,日本的着眼点是要维护本国的利益。根据所学知识,一战前英日是同盟关系,故D正确。A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错在“俄国”,因为俄国显然不可能在环太平洋扩张势力,排除。作为帝国主义国家,日本不是要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排除C。

 20. 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文献是

 A.《狂人日记》  B.《孔子改制考》

 C.《庶民的胜利》  D.《文学革命论》

 参考答案:

 B

 2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其中包括在长江三角洲地区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设立沿海开放城市?

 ③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④开辟经济开放区

 A.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22.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以下各说法中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 ? 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 ? D、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

 参考答案:

 B

 23.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意义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 )

 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

 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参考答案:

 D

 24. 英国学者罗素指出: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 “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参考答案:

 A

 25.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认为,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和高尚那些品性。此观点

 A. 体现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理念

 B. 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潮流

 C. 是外邦人与罗马公民斗争的产物 ?

 D.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参考答案:

 答案:A

 分析:

 【名师点睛】

 本题关键点一是:把握时间“古罗马”,可排除B;关键点二是:根据材料,C、D与材料无关。

 26.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解放,因为它们都

 ? A.抨击封建君主的专制统治? B.体现人们实现自我价值的诉求

 C.使理性与思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 ?D.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现实

 参考答案:

 B

 27.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掀起了反对愚昧与专制的新文化运动。这场思想解放运动高举的两面旗帜是

  A 求同与存异? B人文与博爱? C 浪漫与现实 D 科学与民主

 参考答案:

 B

 28. 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髙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这反映出孔子

 A.重视人的主体地位

 B.强调理性思考

 C.主张维护等级秩序

 D.反对贵族专权

 参考答案:

 A

 【详解】“孔子为人的道德修养设定了贤人、君子、仁人、圣人等由低到髙的理想人格目标,并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表明孔子重视人的主体地位,故A正确;根据“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可知,孔子强调人的自身实践,无法体现强调理性思考,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维护等级秩序,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贵族的信息,排除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强调仁的实践从自身开始”,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29. 如图为当代著名画家沈嘉蔚先生的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画上共16人,包括陈独秀、胡适、辜鸿铭、刘师培等,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从中可以看出蔡元培的教育方针是(

 )

 A.立德树人

 B.面向世界

 C.兼容并包

 D.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

 考点:新文化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旧称“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答:包括陈独秀、胡适、辜鸿铭、刘师培等,都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北京大学的著名学者,这就是蔡元培做校长时期的北京大学,真正意义上的兼容和宽容,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故ABD错误.

 故选C.

 30. 《法兰西内战》是总结巴公社经验的一部重要著作,主线与核心是人民至上、民主反腐、敬畏责任和勤廉节约。巴黎公社措施中与“民主反腐”契合的是

 A.规定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并接受选民监督

 B.公职人员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工资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D.废除资产阶级的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

 参考答案:

 A

 【详解】人民选举自己公职人员,体现民主性,而规定公职人员接受选民监督,则可以防止腐败的滋生,故答案为A。公职人员最高年薪不得超过一般技术工人工资,则体现对公职人员工资的限制,不准出现优越感,不是民主反腐,故B错误。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体现反对资本家剥削的性质,与题意不符,C错误。废除资产阶级的反动军队,代之以国民自卫军是军队建设,与“民主反腐”不符,D错误。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自19世纪初,关于宪法是否明确授权联邦政府帮助地方治理河道的问题,美国国会一直存在争论,1817年和1822年,美国总统两次否决了联邦政府资助地方改善交通的议案,1824年最高法院法官认定,宪法允许联邦政府资助和承担河道改良项目,但联邦政府的权限从改良河道扩大到流域治理、防洪灌溉,又经历了一个多世纪。其间,仍有很多议员认为,联邦政府建设防洪工程过多干预了各州的权力。1935年全国内发生洪灾,100多项防洪议案提交到国会,1936年总统签署《防洪法》,授权联邦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设防洪工程,地方需要提供相应的建设土地和空间。

 结合所学,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角度,对材料进行解读。(12分)

 参考答案:

 材料表明,美国政治权力分配的特点是权力制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机构之间的三权分立。如:就治理河道,政府受到宪法的限制;政府又限制了议会的决定。(4分)

 2、联邦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割。如:就河道治理问题很多议员指责联邦政府干涉了地方政府的权力。(4分)

 3、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某些方面,联邦政府的权力有扩大趋势。如:罗斯福新政时期,联邦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大。(4分)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所以最近两三年间,算是画出一个新时期来。”——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2年

 ?(1) 梁启超归纳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有什么史实依据?(6分)你对近代中国思想发展史如何理解的?(3分)

 ?(2) 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落空”指的是什么?“新时期”又指什么?(5分)

 ?(3) 梁启超说“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答案:(1)从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是学习西方的器物;从维新变法运动到辛亥革命,是学习西方的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6分)

 为抵抗外国入侵,为使中国富国强兵,独立发展,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无数志士仁人向西方英美法等国学习,向日本俄国学习,在新旧思想文化的激烈斗争中艰难前进,推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的不断发展。(3分)

 (2)指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但民主共和、独立自强仍未实现,帝国主义、北洋军阀仍统治中国。(2分)

 新时期指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民主、科学的新时期。(3分)

 (3)只有新的思想,才能产生、运用新的制度,而新的社会制度,也会影响人们思想的不断觉悟、不断更新。(4分)

 33. 与我们生活最为密切的是建筑,而建筑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政治制度的特色。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材料二古希腊时期的雅典卫城,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材料三数百年前,爱尔兰议院模仿古希腊建筑构造了半圆形议事厅,而英国的威斯敏斯特宫内部则一直使用长方形的议事厅。后来这两种不同形状的议事厅在实践中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丘吉尔概括说:“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的考虑。”

 ——(美)迪耶?萨迪奇?海伦?琼斯《建筑与民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但也有人认为“就是这种民主政治才是灭亡古希腊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举出持这种观点的有力证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和西方政治制度演变的主要认识。

 参考答案:

 (1)特点:皇权至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级森严;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

 (2)证据: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不同素养的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权,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使雅典政坛混乱动荡。

 (3)特点: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内阁是核心;政党通过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控制国家政权。

 (4)认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呈现多样化,但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由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政治传统不同,西方民主制历史悠久,中国君主专制历史较长,选择怎样的政治制度必须符合国情。(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1)特点:主要抓住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分析。

 (2)证据:主要分析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局限性,由此谈认识,即雅典民主是原始的直接民主,不同素养的公民都可以参与政权,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使雅典政坛混乱动荡。

 (3)特点:结合所学,回答近代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两党制分析其特点即可。即: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内阁是核心;政党通过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控制国家政权。

 (4)认识:综合材料提供的不同时期中外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主要抓住国情不同等方面分析。可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政治体制呈现多样化,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选择怎样的政治制度必须符合国情等角度分析回答。

 34. 阅读下列材料:

 国民议会在主宰面前并在它的庇护之下,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的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宣示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质主要是寄托与国民。

 第六条? 法律的公共意识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外不得有其他差别。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 ----1791年法国宪法序言

 请回答问题:

 (1)“主宰”指什么?为什么需要“它的庇护”来“确认并宣布下述的人与公民的权利”?

 (2)《人权宣言》中规定“人权”,在当时有怎样的社会进步意义?

 (3)从上述材料看,1791年宪法在哪些方面违反《人权宣言》的精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参考答案:

 (1)“主宰”指上帝。证明“天赋人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2)否定了封建等级和君主专制的制度,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鼓舞人民群众革命热情,推动大革命深入发展。(3)宪法对平等、自由给予条件的限制。这是要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需要。

 “天赋人权”的“天”,就是西方人的“上帝”。

 规定“人权”其实就是主张主权在民,而否定原来的“主权在君”,符合包括资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利益。从材料第一条、第六条可见其倡导的“民主自由”也是有限定的,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局限性。

推荐访问:三明市实验小学 福建省 年高 测试题
上一篇:上海市宝山区实验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沪教版 )
下一篇:家长会政教处发言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