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与策略规划

来源:美国移民 发布时间:2020-09-24 点击:

 SWOT 分 析 與 策 略 規 劃

 進四貿一孝‧陳怡璇‧E93421257

 內部環境

 外部環境

 Strengths 優勢

 . 1. 細心

 . 2. 負責任

 . 3. 積極學習事物

 . 4. 協調能力好

 . 5. 年紀輕

 . 6. 未來可塑性佳

 . 7. 打字速度快

 . 8. 擅長文書處理

  s Weaknesses 劣勢

 . 1. 手腳動作較慢

 . 2. 外語語文能力差

 . 3. 字體潦草

 . 4. 社會歷練不敷

 . 5. 忼壓性低

 . 6. 心情容易暴躁

 . 7. 無法獨立作業

 . 8. 時間觀念差

  Opportunities 機會

 . 1. 完成學業後,可至

 外商公司上班

 資料一

 2. 未來就業市場多元化

 資料二

 3. 服務性質如公關業日趨重要

 資料三

  SO

 战略

 繼續保持現階段的優勢行為,做事細心、肯負責任、對任何事物都保持,積極學習的態度,善用自己良好的協調能力,在事情上展現自我,年紀輕有夢想,在未來發展上有許多成長空間,文書處理得當,打字速度快速無誤,對整理出的文件整齊劃一

 WO

 战略

 學習摆设事物進度,以循序漸進的方法進行,學業階段需虛心求教老師教導,好增進語文能力,多加練習寫字,並養成良好的正確寫字姿勢,社會事情經驗不敷,有待日後磨練,抗壓性與一般社會人士相比顯得較低,需要培養良好的 的 EQ ,常被周圍雜事影響,導致心情暴躁,影響事情士氣,事情經驗不敷,在目前更要積極學習他人經驗,從中獲得而成長,經常遲到的惡習,要克服多年來的缺點

 Threats 威脅

 . 1. 國際就業市場競爭大

 . 2. 本國政府強調本土化有劃地自限的危機

 資料四

  ST

 战略

 不斷學習新的事物增進國際化觀念,實際深入接觸了解外國文化

 政府國家政策尋求改變,不但要強調本土化更要尋求國際上的優勢

  WT

 战略

 對於多變的市場,需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在競爭中尋求自身利益,方能在未來發光發熱

 Strengths

 優勢

 . 1. 細心 :

 做事 有條不序 , 習慣性重複檢查

 . 2. 負責任 :

 從小家庭教诲使然

 . 3. 積極學習事物 :

 希望讓自己跟進成長

 . 4. 協調能力佳 :

 與人溝通與待人接物上 , 有足夠能力處理

 . 8. 擅長文書處理 :事情上經常性處理文書 , 現階段對文書處理有較大優勢

 s Weaknesses 劣勢

 . 3. 字體潦草 :從小寫字姿勢差 , 影響字體

 . 8. 時間觀念差 :從小有拖拖拉拉惡習

 外部環境機會

 . 1.

 完成學業後,可至美外商公司上班

 . 2. 未來就業市場多元化

 . 3. 服務性質如公關業日趨重要

 SO 战略

 繼續保持現階段的優勢行為,做事細心、肯負責任、對任何事務都保持積極學習的態度 , 善用自己良好的協調能力 , 在事情上展現自我

 WO 战略

 摆设事物進度,以循序漸進的方法漸行,學業階段需虛心求教老 師教導,好增進語文能力,多加練習寫字,並養成良好的正確寫字姿勢

 外部環境 威脅

 1 1 . .

 國際就業市場競爭大

 . 2.

 本國政府強調本土化有劃地自限的危機

 T ST 战略

 不斷學習新的事物增進國際化觀念 , 實際深入接觸了解外國文化 , 政府國家政策尋求改變 , 不但要強調本土化更要尋求國際上的優勢

 . 5. 年紀輕 :年輕就是優勢

 . 6. 未來可塑性佳 :由基礎打好底子 , 對未來充滿夢想

 . 7. 打字速度快 :高中時期花長時間學習打字

 . 1. 手腳動作較慢 :

 因細心導致手腳動作慢

 . 2. 外語語文能力差 :外語能力基礎不夠 , 沒有多說多練習 , 使現在外語能力差

 . 4. 社會歷練不敷 :事情經驗不敷

 . 5. 忼壓性低 :無法担当冷朝熱諷

 . 6. 心情容易暴躁 :會受週遭環境影響

 . 7. 無法獨立作業 :事情經驗不敷 , 需要有人指導

 WT 战略

 對於多變的市場 , 需培養敏銳的觀察力 , 在競爭中尋求自身利益 , 方能在未來發光發熱

 資料一

 文 / udnjob.com 人事線上

 資料來源:

 http://es.360d.com.tw/TsaikuIntro/ReadNews.php?NID=69

  根據聯合報系 udnjob 人力銀行求才資料庫阐发,釋放最多外商公司就業機會的產業結構,首推一般製造業(30%),其次是服務業(25%)、金融業(16%)、科技業(6.7 %);而外商公司人力需求最大的職務類別,分別是業務貿易客服人員(34.17%)、生產技術研發人員(12.5%)、金融理財會計人員 (10%)、行政總務人事人員(8.33%)、品生倉物治理人員(7.5%)。

 進入外商公司事情雖非易事,但從以上數據觀察,目前外商所需求的人才類型相當多元化。嚮往外商但是能力不敷、學歷不夠的求職者,不妨從較低階職務做起,一樣可以享受外商的福利,最重要的是,可以從事情中瞭解自己是否能夠適應外商企業文化。因為不少外商公司的人事晉升,喜歡找內部員工,如果確定自己適合在外商公司發展,就可以透過在職進修,加強專業能力,製造往上晉升的機會。

 薪酬高、福利好、制度完善、國際化……這是許多人對於外商公司員工的第一印象,也正因為如此,不少求職者對於外商公司趨之若鶩。想要打開外商大門,語文能力首推第一把金鑰匙,高學歷、溝通本领和團隊精神也不可或缺。

 在世界知名電腦製造商事情的 Mark 說,這家公司除了確實提撥政府規定的退休準備金,還為員工額外辦理人身保險、家庭財產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等商業保險。員工旅遊、電影票卡等五花八門的福利也少不了。

 除了薪資和福利,外商公司的制度化治理和培訓發展機制,也是吸引求職者躍躍欲試的重要因素,吳先生原來在一家本土大企業任職,幾年前跳槽到一家外商做市場行銷。吳先生認為,在外商的這幾年,個人能力進步加快,外商公司獨特的企業文化,以及跨文化、多國籍員工相處的事情方法,讓他非常滿意目前的事情環境。

 資料二

 資料來源: http://www.epochtimes.com/b5/4/1/2/n441080.htm 以下是 Challenger 對 2004 年的 15 個趨勢預測:

 1. 店主將增加職場的多元化

 美國第一代和第二代移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越发控制著國家長期經濟發展的命脈。了解其它國家的文化,尤其是新興經濟地區國家的文化,對美國長期就業增長至關重要。在這一波經濟週期,多數新增加的就業機會不是發生在這個國家,而是在印度﹑菲律賓及中國﹐這些受益於企業外包﹑代工及全球化經濟的國家。在新新經濟下,就業市場的最大贏家是新美國人,他們受過良好的教诲,有亞洲,非洲,中東和拉美文化的泉源,切合日益全球化市場的多樣性。

 2. 更多婦女將進入治理階層

 高科技帶來令人吃驚的生產率的提高,也使男女治理人員的差別將會擴大。政府最新的數據顯示,女性在高薪﹑白領治理和專業領域的數量超過男性。這種效應將會使女性长期地從職場中受益。隨著越來越多的婦女進入更高治理階層,那些低階層的女性員工將越來越被選拔為培養晉昇的對象。

 3. 公司的額外福利將會增加

 當經濟成長的初期,公司將致力於節約本钱,所以新的福利將會是本钱較低的項目。公司將逐漸認識到留住有價值的員工的重要性,所以公司提供的福利將會增加。這些福利將極受員工歡迎,但不會導致公司本钱大幅上漲。例如﹕寵物保險。雇員支付保險金﹐但由公司出头與保險公司商議團體保費,公司只需支付組織計劃的本钱。

 4. 更多的企業將告訴顧客﹕ “ 你自己做 ”

 隨著科技的發展,企業開始用機器取代人工,美國正快速地變成一個自我服務的國家。全美越來越多的商店在結帳時讓顧客自己結帳。但商家仍不能徹底取代人工服務的部份,所以這些就業將轉移到其它領域,如﹕客服中心﹑技術支持﹑維護和保安。

 5. 高齡員工的經驗受重視

 對於大批臨界退休年齡的人﹐他們最大的就業機會是職工培訓。隨著嬰兒潮出生的人步入退休的年齡,許多人尋找延續他們在職生命的途徑﹐以彌補退休帶來的經濟損失。店主為了制止技能的短缺﹐將保存老齡雇員讓他們將知識及經驗傳給年輕的員工。

 6.“ 新經濟 ” 將捲土重來

 那些認為 dot.com 的崩潰敲響“新經濟”喪鐘的人會發現“新經濟”仍然存在並即將榮景再現。隨著越來越多的舊型經濟公司担当互聯網成為使企業更有效率和靈活的东西﹐被互聯網帶動的經濟比以往越发強勁。互聯網將被用來治理庫存﹑銷售及市場行銷,公司的作業流程將加快以應付市場的突然變化。那些不適應變化的企業將被競爭對手拋在後頭。

 7. 只說英語的人請勿申請

 不久的將來﹐隨著美國經濟變得日益全球化,除了英語還能說兩種以上語言會成為申請事情的须要條件。互聯網的全球擴展刺激了小型企業的對外貿易的增長。據聯邦小型企業治理局的統計﹐全美 97%的出口商是這些員工數少於 500 的小型企業。而這些小型企業將成為最大的就業創造者﹐聯邦小型企業治理局預估 60% ~ 80%的新事情將是小型企業創造的。

 8. 老年企業家將推動經濟復甦

 在嬰兒潮出生的老年人口將領導創業热潮﹐而這些新設立公司的崛起將加快了經濟復甦的腳步。55 歲以上的自我僱佣人士從 1994 年的 255 萬人增長至 2003 年的 301 萬人,增加了 18%。根據美國勞動統計局的資料,老年自我僱佣人士占所有自我僱佣者的 28.5%,是所有年齡段中比例最高的。而這些“老老闆”將僱佣許多與他們年齡相近的職工,這將使老年就業人口的失業率是所有年齡段中最低的。

 9. 經濟將在公司向外洋遷移中倖存

 隨著越來越多的知識型事情移往外洋,許多人擔憂從事這類型事情的人將永久性的失去事情機會。但這一擔憂將被證明是多餘的。當美國的經濟轉向全球化,從工業經濟轉變成服務型經濟,事情機會將消失。然而,美國將重新調整教诲體系以體現出終身教诲和學習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誘導企業及政府單位提供職工在職進修及學費補助的政策將非常的重要。產業外包對經濟的影響也會因為未來十年內勞動力嚴重短缺而變小。一些公司會在一年到兩年內感触勞動力短缺的壓力。

 10. 政府和私營企業爭奪勞動力

 在未來的七年期間﹐隨著政府和私營企業裡經驗最豐富的員工退休,聯邦政府會與私營企業將相互爭奪最優秀的就業人口。勞動力短缺將威脅著國防部﹑交通部和國務院。聯邦急難治理局(FEMA)會失去 45%的僱員。員工醫療保險是政府招人的有利條件。當每位政府僱員享有醫療保險的同時﹐私營企業員工享有醫療保險的人數在減少﹐纵然享有保險的員工也被要求分擔越來越高的保費。

 11. 小城鎮開始繁榮

 9-11 之後美國民眾的心態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從多数市遷往較小的城鎮。最受歡迎的地方包罗:內華達州的雷諾市(Reno);北達科他州的 Fargo;阿肯色州的 Fayetteville;佛羅里達州的 Fort Myers。為什麼呢?在這次自 2000 年以來的經濟不景氣期間,當多数会的事情減少﹐這些小城鎮的就業機會持續增加。僅洛衫磯﹑芝加哥及紐約在 2000年 1 月 1 日至 2003 年 7 月 31 日期間就失去了近 40 萬個事情機會。

 12. 後 後 9 9- -1 11 的心態助漲買房熱

 過去 18 個月的購房率有些違背常理,2004 年這種情況將繼續下去。低利率是部分原因,但 9-11 的持續影響也起一定作用。美國人現在感触不宁静-對暴力威脅的擔心。最讓他們感触不安的就是經濟和就業的不穩定性。這一波的瘋狂購房潮或許是易激動的美國人試圖找到一種宁静感的結果。9-11 也促使更多美國人在家事情﹐將家當成宁静的保護罩。2004 年將有更多人在家事情。

 13. 不易外包型工業將吸引最優秀的雇員

 由於擔心自己的事情會被外包給外國公司,许多人開始從事一些永遠不會大量移到外洋的事情,因為這類事情需本人親自而為。這一趨勢將緩解許多長期以來面臨勞力短缺的職業。這類不會移往外洋包罗:軍隊﹑汽車修理﹑理療師﹑護士﹑藥劑師﹑保安及教師。

 14. 退伍軍人在事情上會遇到波折

 在伊拉克服役的軍人將於 2004 初開始大批回國。部份返鄉的軍人會發現他們的事情沒了或他們事情的性質在他們不在的時候發生重大改變。在重新僱用返鄉軍人的問題上,勞工法一直有許多模糊不清的地方。根本法規定僱主必須以相同或相似的職務重新僱用返鄉軍人。但如果公司財政發生劇變或有裁員的情況下﹐执法宽免公司重新僱用返鄉軍人的規定。

 15. 你的事情或許沒被移到外洋,但你的履歷表或許會

 许多公司將把公司人力資源加到那些可外包給服務性公司的名單上。這些公司相應地將會把篩選履歷表的任務移到印度去。治理顧問公司 Accenture 宣布了一項試驗計劃,將應聘信息技術服務職位的簡歷交由該公司在印度的職員來篩選。如果實行結果乐成的話,該公司將向它咨詢客戶提供這項服務來低落客戶的招聘費用。

 ( 資料三

  資料來源:

 http://www.epochtimes.com/b5/3/12/1/n421454.htm

 【大紀元 12 月 1 日報導】(中央社台北一日電)中國大陸高校畢業生明年將達兩百八十萬人的岑岭﹐加上往年累積的未就業學生﹐預計大陸實際需要就業的畢業生將突破三百萬人。一項最新的統計顯示﹐銷售公關﹑市場推廣策劃﹑IT 通信等十種專業的畢業生最受歡迎。

 中新社報導,專門為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的活動|全國人才市場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周今天在北京啟動。中國人才交换協會會長何憲体现﹐通過對招聘單位提供的需求信息進行匯總和阐发﹐排在前十位的需求專業職位分別是﹕銷售公關類﹑市場推廣策劃類﹑IT 通信類﹑經營治理類﹑工程建築和機械類﹑教诲類﹑行政文秘類﹑財務類﹑醫藥類﹑農林類﹐這十個專業佔需求職位總數的六成左右。

 資料四

 資料來源:

 http://www.pu.edu.tw/~gec/news91.htm

 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爭辯 陳菁雯 靜宜大學人文科兼任講師

 一、

  序言:杭亭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的啟示

  美國九一一事件發生後,受到世人普遍關注的議題之一,就是回教世界藉由此次恐怖攻擊事件對美國強烈恼恨情緒爆發出來,這整事件觸動了整個阿拉伯回教世界敏感的神經,在阿拉伯回教世界一般民眾弖理認定這是對美國的反制行動,甚至在某種水平上視為這項攻擊事件是一種愛國忠貞的行為。無論這個事件如何發展下去,面對國際社會秩序劇烈變化,也許我們可以重新閱讀哈佛大學政治學者杭亭頓(Samuel Huntington)在一九九七年所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中,找尋解釋九一一事件發展脈絡的重要線索,以助預測未來世界秩序的圖像。

 在杭亭頓一書中指出在後冷戰國際體系中,「自由民主」或「共產主義」的對立不再是各國界定自己的主要標準,取而代之的是自我認同做為基礎,這基礎來自差别文明、文化、宗教與本土化社會的特質。如果從這個觀點切入來看,近年來柯索夫的種族衝突、中東波斯灣戰爭、以阿衝突以及九一一事件的發生,除了就政治經濟利益衝突的因素阐发外,吾人想了解的是差别文化與族群認同衝突是否也可能是解釋新世界秩序的重要變項?未來的世紀之中,全球現代化與相對而來的本土化所衍生等問題,將會如何左右全球文明權力版圖?各種文明的差異是否一定導致衝突與戰爭?差别文化間是否有宁静共容可能性?全球化與本土化之間如何協調?全球政治是否會像杭亭頓預測呈多極且多元文明發展?回教國家的人口爆炸與東亞經濟躍昇改變全球政治性質,這些新發展挑戰了西方主宰的职位,質疑多年西方所创建的普世價值,進而在人權、環保、核武、經濟、移民與民主的問題上也日益摩擦,所以是否回教人口遽增導致了歐亞地區戰爭不斷,中國強大也有可能帶來全球性的文明戰爭?如何解決全球化所面對

 的文明衝突?這問題都將在下面的文章中一一論證,也藉此思考台灣面對新國際關係權力時,如何因應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改變與挑戰。

 二、

  全球化的挑戰與反思

  (一)、一個無法阻擋的潮流:全球化( globalization )時代的來臨

  全球化這個名詞從一九八0年代以來成為風行的一個口號,它是指個人、企業及團體等跨過國內的勢力範圍,在國際間以理性抉擇模式來做為行動準則,並構立跨國、跨區域的市場網絡,進而影響全球各地經濟、文化、政治;其中為了標準化、流通性及低落跨國生意业务的風險與本钱,於是创建國際公認全球標準(global standard),例如:國際標準化機構(ISO)。全球化也包罗冲破地区疆界、種族和文化的所謂國際一體化,也標榜著整合差别的國家属群,邁向單一文明及全球性秩序同化(convergence),也就是形成一個沒有界限的地球村。全球化涵蓋的範圍相當廣泛,其中包罗了: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科技文明、勞動生產力、媒體通訊、價值認同等面向,這些因素之間都會互為系統性的影響,在這個接觸頻繁的世界裡,恰好提供全球化發展一個很好的立足點。

 1.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主要表現在世界質易組織(WTO)的擴張運作,並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全球化,在國際分工與交換中,已發展國家主要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發展中國家主要生產低附加值產品,並相互交換,形成一個跨區的相助模式。

 2.科技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最重要的看法是以知識經濟為主體,以知識、資訊、技術為主體,並以網絡做為傳播的东西,例如:美國華爾街股市和全球股市的共振現象、傳播全球網絡的创建,以及互聯網的興起等。

 3.政治全球化:以往國際政治是以民族國家(nation state)做為最根本的阐发單元,依其有限地理疆界之主權的延伸,發展國家利益;現在全球政治冲破民族國家的疆界,使得事務解決更形複雜化,在民族國家與全球化的拉踞戰中,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曾提出區域國家(region state)的觀念做為民族國家銜接到全球化的過渡機制。

 (二)、全球化所面臨的困境:我們不能忽視的問題

  全球化樂觀其成的支持者最嚮往的就是天下一家親的地球村,不分相互宁静相處,他們認為經濟全球化能促進地區現代化,因為跨國公司投入外資和建廠,不僅創造就業機會,并且其勞動條件和環保條件,亦較國內企業那種無效率和充滿恩從主義(patron-client)的貪污腐化、政治掛勾情況為佳;科技全球化,能夠改进人類生活;大眾媒介無遠弗界可以促進文化交换、成長、移植與創新,而不一定是削弱既存的文化,甚至有助於對差别文化的了解;政治全球化可以制止軍事競賽及戰爭的發動。但是全球化都絲毫沒有疑問?在面對抵擋不住的全球化潮流,我們必須正視這股擋不住的潮流並且甚至參與全球化的歷程,以更有能力面對全球化隨之而來的挑戰,以減少全球化的偏差,限制其負面影響。

 1〃經濟全球化深化 全球貧富懸殊問題

  

  一九六零至一九九七年,全球最富饶的五分之一人口佔全球總所得分派從 70%提高到 86%,而最貧窮的五分之一人口的所得分額則從 2.3%降到 1.1%。兩者所得比較倍數從 30:1 擴大到 74:1。

 

  一九九四年至一九九八年,全球最富有的兩百人資產淨值增加了兩倍,總資產超過全球 41%人口國民所得總和。

 

  一九九九年全球貧窮人口高達十三億人,較五年前增加三億人之多。

 

  一九八零至一九九六年間,全球僅有三十二個國家平均經濟成長率維持在 3%以上,五十九個國家經濟負成長。

 全球化促成一個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自由競爭時代,在WTO正式创建之後,跨國企業便要求各國政府把所有妨礙增加利潤的障礙一一冲破,包罗:國際貿易障礙(保護本國企業的關稅、入口稅及管束)、各項產品平行輸入、社會障礙(大众服務、保護勞工事情權及规矩、社會福利、社會宁静網),以及保護環境及衛生政府步伐;别的,已開發國家利用掌握的專利權、智慧財產權,從發展中國家獲得大量超額利潤,並掌握關鍵的科技技術優勢,還利用工資優勢吸引發展中國家本來就十分短缺的科技人才到發達國家服務,從發展中國家轉移財富;跨國企業更以電腦科技取代不少原來由人工操纵的事情,導致眾多中層技術人員失業,而年齡較大、學歷較低或專業技術不敷的人往往成為職場上首當其衝的犧牲品;科技進步及資本累積使生產能量大幅提升,因而造玉成球商品供過於求、價格大幅滑落的現象,那些依賴傳統產業或僅有能力從事較低層次加工製造的開發中國家,質易條件大幅惡化、利潤縮減,經濟成長隨之放緩;各國非技術性勞工平均所得增加幅度,遠低於經濟成長率,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弱勢族群;貧窮國家為了發展經濟或在財政出現困難時,往往向國際財政機構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會借錢,這些組織大多由推行市場經濟法則的西方國家主導,故在借錢予窮國時,同時要求他們推行自由開放市場經濟政策,以利經濟強國資金自由流動,藉此賺取更多的利益,經濟附庸的結果為這些國家更帶來無止境的貧窮。

 在以往國際經濟的結構下,形成「中弖國家 ─ 半邊陲國家 ─ 邊陲國家」的經濟型態,中弖是指經濟的己開發國家,他們利用半邊陲及邊陲國家的天然資源及廉價勞工從事資本累積,其中買回他們生產後的加工產品,再輸入其半邊陲及邊陲國家,賺取其中差價的利益;半邊陲是指經濟的開發中國家,他們大多提供廉價勞工及簡單加工技術,形成勞力密集的生產方法,以賺取加工原料所得的利益;邊陲是指經濟的未開發國家,他們大多提供當地的天然資源,給予中弖國家及半邊陲國家的原料來源。在這個層級結構下的國際經濟,各個國家依照中弖國家、半邊陲國家、邊陲國家相互依存,形成一個階梯式的分工體系,中弖國家藉由這個體系可以剝削半邊陲國家、邊陲國家,而半邊陲國家、邊陲國家也透過這個體系得到剩餘利益的分派。但是,在這個體系之中也會有改變的可能,半邊陲國家成為中弖國家、邊陲國家成為半邊陲國家,並不是不可能的,例如: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是最好證明,只要從勞力密集提昇到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半邊陲國家或邊陲國家就可以擺脫被剝削的职位。反觀今全球化現象,WTO 看似提供一個公平開放的自由市場,冲破既存的經濟剝削關係,但是當它要求所有國家打開門戶時,經濟強國仍有較豐沛資源主宰整個自由市場經濟秩序,使得經濟弱勢國在必須面對完全開放的市場競爭下,反而更形弱勢,使得邊陲國家處在邊陲狀態,永遠擺脫不了被剝削的职位。

 2 〃科技全球化破壞環境生態

  科技應用到全球各地的工業,形成累積性的生態環境破壞,造成影響全世界的溫室效應和臭氧層破洞危機,科技全球化下的傳播帝國主義,更充斥美英主流價值的主導和支配,侵蝕全球各地傳統文化和價值內涵,成為帝國霸權支配的手段和东西。别的,資本家刻意利用資本流動和資本外移的手段,逃避母國勞動、環境本钱及稅收的監督,將資本流向低管束、低勞動環境本钱的國家,而造成大量結構性失業,以及嚴重的生態環境破壞。「商人無祖國」的資本家見何處有利益即外移產業至何處,完全無庸受到原有社會責任的限制,亦不須負擔生產地的社會、環境本钱,這是對社會缺乏公平正義的行為。

 3〃全球化不等於西化:批判西方普世論

  對於全球化樂觀其成的人士都在期待全球化會給全人類社會一個新的出口,透過經濟的分工相助,會漸漸形成一個整合的世界體系,别的,也希望透過經濟的手段解決長期政治立場的分歧,在目前,像聯合國這樣全球性

 組織漸漸失去對國際事務的約制能力時,WTO 這樣的經濟組織,饰演著解決新國際經濟問題的脚色,也連帶使得國際政治問題也能得到突破。但是我們不禁想問:如果全球化是每個國家必經的门路,當國家進入跨國經濟體系時,這些遊戲規則是誰在掌握的?如果是西方經濟強權優勢所制訂的遊戲規則時,是否能讓大家沒有「全球化等於西化」的這種疑慮?全球化是否會成為經濟強權國家維持優越职位及利益的藉口?因為在西方的普世價值中,已將世界配合體(world community)看法取代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看法,並加以包裝西方世界的價值,這種配合體的說法較無侵略性,也使得在國際冷戰時期之後,強權國家找到一個更好的正當性理由。

 三、

  本土化對全球化的回應

  九一一事件讓人們再度思考國際秩序及正義的公道性,是否僅依賴國家間的相助及減低國家間衝突的泉源,全球化的結果讓國際社會在一個沒有最高仲裁者的無政府狀態(non-government)中,維持有秩序的運作。國際社會中的經濟分派不公、種族紛爭及宗教恼恨,並沒有因為國家疆界的劃分而被隔離,相反地,國際失序的規模正在日漸深化與擴大,這些不公與失序,震撼了國際體系,對國際政治穩定、經濟運作及社會秩序,產生了震懾性的破壞力。

 (一)、用全球本土化提供一個思考的偏向

  面對全球化趨勢浪潮,也激起了本土化(localization)的反彈,本土化的要求是在國際經濟整合下,也應由本地利益觀點出發,尤其要顧慮到本地勞工與企業的發展利益。全球化引爆了其和本土化精神的嚴重矛盾,觸動了本土主體性的要求,各國弱勢群體紛紛注意到自主權力的保障。據此,形成了「全球思考,草根行動」(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的新趨勢。鑑於全球化及本土化都有過度簡單化的傾向,所以學者提出融合全球化與本土化的看法,構成一個全球本土化的面貌。不過全球本土化是否能夠實現,抑或只是一個理想,乃甚具爭議且尚無定論的問題。也有學者認為在當代全球化的主流價值中,不可能完全涵蓋各種地方的異質內涵,而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辯證弔詭就是政治、經濟或文化上到處可以看到受操縱的影像。

 (二)、「世界大同」的新世界秩序

  所謂全球化的世界大同,不是文化、政治、制度等都趨向一致的情況,而是世界大不相同,其中本土化面臨全球化的現象,似乎可以「求大同、存小異」的「和而差别」的方法相互融合,而其中組合方法及比例可以做適當的調整,也就是朝全球化的市場經濟理性發展同時,也不能違背本土化的國情,從本土出發,向全球接軌,從一體多元化的世界朝向多元化一體的情況。

 (三)、本土化不是文明衝突的原因

  從杭亭頓書中未把文明區分和文明衝突做明顯劃分,實際上文明衝突只是文明區分表現之一,也就是文明區分並不等同於文明衝突,每個文明都有重新定位的動力,強調自己文明的獨特性,以及尋求這股文明區分的要求。所以差别文化間的差異,並不一定會成為文明衝突的原因,也並非會導致戰爭,本土化一向強調自我價值認同的重要,不論這個認同來自種族、宗教、信仰或意識型態等,都會深化其文明的獨特性,在這個多元並行的世界文化體系,本土化會深化文明的區分,但不肯定成為文明衝突的來源,在全球化體系架構下,仍可兼容並蓄本土化存在。

 四、

  結語:台灣未來面臨全球化與本土化的挑戰

  (一)、台灣的狀況不可與回教文明世界同日而語:

  首先,我們文化並沒有那麼強烈的宗教性,其宗教所饰演的脚色也多為入世的成果;别的我們對真理也缺乏

 省思及辯證的精神,所以不會為了唯一真理而跟人家拼個你死我活的集體情緒;其次,我們和回教與西方發生關係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別,長期以來他們跟西方的關係是靠石油買賣创建的,在文化上仍是呈現極為封閉狀況,所以與西方僅於買賣石油的生意业务,這完全無助於相互瞭解,反而讓兩邊充滿對相互的偏見與刻板印象。我們與西方經貿體系的關係中,有相當依賴、很深的參與水平。經貿往來給予參與者積極認識瞭解,相互也因強大市場誘因相互吸引。對非西方國家而言,越瞭解西方就越有機會賺到西方的錢;反過來看,越瞭解中國的西方人也會在競爭上勝人一籌,為何不做?這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的原理,所以在配合利害的基礎上,有了現實利益結合,我們與西方之間的關係比較不會出現衝突式的文明區分。

 (二)、台灣全球化的困境:淺 碟社會的危機

  台灣的社會長期以來蘊釀了一種通常抄作短線的氛圍,個人主觀認為這是因為台灣社會長期缺乏一個明確的自我認同,又加上早年在戒嚴時期,一直以統一中國、抨击大陸做為口號,所以加深人民對這塊土地的認同危機,也使得執政者缺乏長遠的規劃及筹划,所以面對一個這樣「移民」型態的社會,大家很難有長期投資的筹划。所以反應在經貿是否西進政策上,許多企業家及台商都相當積極投入中國廣大的市場,他們普遍的說法是,中國有自制人力資源,在台灣一個工程師的薪水可以供養五個大陸的工程師,從帳面上看起來是很切合經濟效益,但是仔細去估算本钱,我們可能忽略了許多隱藏性的風險,例如:治理工程師的人事治理本钱,五個工程師的績效不見得比一個台灣工程師來得好以及要面對一個尚未健全的市場經濟的風險。在我的觀點認為,以往對中國戒急用忍政策上,有其經濟戰略的考量,也就是「根留台灣制止產業空洞化」的影響,所謂根留台灣並不是只有資金部分,更重要的是利用這段時間將台灣的產業昇級,也就是將台灣從事下游生產技術,提昇至研發關鍵性的技術,將關鍵性技術掌握住之後,產業往哪移動都不是最重要的問題了。可是目前許多財團企業只眼見大陸土地、人力的優勢,並未重視研發技術及設計,所以在可見的未來中,當我們對大陸失去這項優勢時,都已經為時已晚了。

 既然全球化是不可抵擋的趨勢,我們又無法掌握其遊戲規則的優勢,何不在這個遊戲規則中找到有利於我們的基準點。目前迫在眉睫的是在兩岸都進入 WTO 之後,也就是當中國入會後完成和全球世界經貿接軌時,台灣的優越位置就即將逐漸消失,對於和中國談判的籌碼也會更少,有學者預估台灣在未來的世界與亞洲體系裡會日益「失位」。目前台灣能夠走的门路是,加強產業技術的提昇,走設計、研發技術的路線,並加強金融體系的健全,提高人力資源的競爭力,台灣才不會在全球化潮流下被邊陲化。

 (三)、台灣本土化的的困境:

 缺乏反省的社會

  台灣面臨全球化的困境是面對全球經貿體系時,找不到一個很好的競爭立基;反觀,台灣本土化的過程中,缺乏自我認同的意識,也就是對於這塊土地的文化、歷史、人文風情及環境沒有真正的體會,更不可能存在深刻認知,所以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時常缺乏本土人文的省思,其中包罗對傳統文化價值的肯定、對環境倫理的重視以及對這片土地永續經營的觀念。面對全球化的風潮,西方文明仍居於強勢的职位,我們無須用本土化來做無謂的抵抗,對於西方文明中較優於我們的部分,在適合我們國情的狀況下,不妨担当、移植及學習;但對於全球化所帶來對本土的破壞,我們要有因應步伐,如果,我們一直沒有能力意識問題或加以反省的能力,不消比及全球化問題產生,我們就會因為失去最好的解決時機而後悔莫及。

  <

 參考資料

 > >

  中時社論,以更全觀的視野因應全球變局,中國時報,民國九十年大月十四日,第二版。

 李宛蓉譯;大前研一著,民族國家的終結,台北:土緒出书社,民國八十五年初版。

 周桂田,「全球化與全球在地化──現代的弔詭」,《中央日報》,民國八十九年 8 月 2 日。

 林添貴譯;Nathan Gardels 主編,《世紀之路:改變中的全球秩序》,台北:土緒出书社,民國八十八年初版。

 黃美裕譯;Samuel P. Huntington 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书社,民國八十六年初版。

 楊照,文明區分不等於文明衝突(上)、(下):重讀杭亭頓《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楊照書鋪,民國九十年十月二十日。

 魏萼,三化中淡江學術的取向:國際化第二曲線的战略,淡江大學九十學年度第二階段教學與行政改造研討會,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六日。

推荐访问:策略 规划
上一篇:采购战略规划资料
下一篇:云山咖啡战略规划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