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案例222

来源:美国移民 发布时间:2020-08-22 点击:

 第一章 儿童社会工作

 第一题

 思思,女童, 2岁 6个月,父母均为医务工作者。母亲是医生,经常做手术,所以回家 没有固定的时间。父亲为医院电脑操作员,所以能按时回家。思思三个月就断了奶,因为母 亲工作繁忙,和母亲沟通时间较少。思思主要是由保姆带大的。和其他孩子相比,思思不合 群,而且不爱吃饭,睡觉没有规律,经常哭闹。

 【问题】 请你以儿童社会工作者的身份,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简要分析思思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社会工 作者介入的策略。

 【答题要点】

 1.儿童的需要主要包括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

 思思 2 岁,这一年龄段属于幼儿期,这一阶段幼儿的问题是婴儿期的儿童会有分离焦虑,处于儿童早 期的儿童会出现恐惧;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 的作用逐渐显现,一些个体开始出现行为及心理偏差,比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这一阶段的 主要资源是父母和家庭。父母的资源包括他们对儿童的接纳能力及感受,以及他们在儿童发展上的知识。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在 5至 3岁期间, 主要冲突是自主与羞耻、 怀疑的冲突。

 根据以上理论, 思思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从需要层面来看,思思生存的需要和被保护的需要都被满足,可是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爱的需 要以及社会化的需要没有被充分满足。

 从思思的生长阶段面临的问题考虑,思思的问题也包括断奶较早,和母亲接触时间太少,导致思思有 严重的分离焦虑, 所以她会出现经常哭闹, 害怕睡觉, 不爱吃饭, 不合群等行为: 可能会有恐惧感受出现。

 思思的父母缺少必要的关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知识,所以缺少对思思的关爱。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思思在这一阶段不合群、经常哭闹,说明她的冲突还是比较强烈的。

 2.社会工作者介入策略 针对思思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介入:

 和思思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两岁半的儿童已具有简单的思维方式和能够进行交流的语言表达能 力,所以,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她进行支持、鼓励。

 向思思的父母介绍儿童发展方面的知识, 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给予思思充足的爱, 为思思提供艮好的 教育环境和成长环境。

 鉴于思思母亲工作繁忙,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角色模仿等方式给她介绍多种和孩子沟通的方法, 增 强母女关系,让思思感受到母亲对她的爱,减少焦虑。

 可以联系幼儿教育机构, 让思思通过亲子课程增加亲子互动的机会, 并且培养思思和伙伴互动的机 会,学会和伙伴相处。

 对保姆进行辅导。因为思思还没有上幼儿园,所以对于看护她的保姆进行幼儿知识辅寻。

 可以让思思接触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朋友。通过朋辈群体的影响使思思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二题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 会工作者,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 ( 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 )越来越多,请 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隔代教养是由于社会的整体变迁而产生的,例如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愈加核心 化、妇女劳动率提升及夫妻双职工等原因,造成儿童无人照顾,加之又缺乏政策的支持,所以才造成这样 的情况。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爱与关怀的需要。

 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

 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然而,对儿童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 恋可以发展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

 交友和游戏的需求。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要 与同伴合作, 需要竞争的成长环境。

 同时, 随着年龄的增长, 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 教育、 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等都产生积极影响。

 课业辅导的需要。

 由于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基本是与老人生活在二起, 而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不 具 备辅导孩子课业的能力,也无处获得帮助。因此课业辅导也是一部分此类家庭中儿童所迫切需要的。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隔代教养家庭儿童的需要,现设计如下社区服务方案

 方案名称:儿童群益

 方案目标:增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拓宽儿童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范围,使其获得 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方案实施策略:

 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成员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

 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资源,定期开展儿童交友、游戏活动;

 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家庭成员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儿童对于相关活动的满意度以 及效果评估等。

 第三题 (家庭暴力篇 )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 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 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按照个案工 作的进程设计一下社会工作者在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答题要点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情况。但需 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 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作者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 辅导。

 接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作者要运用同情心、尊重、 真诚、 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 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 温馨、 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事情。社会工作者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 程度、频度等。

 预估阶段。

 在现有资料的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 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 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 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 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此外,女儿施巧巧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的 情绪辅导。

 计划阶段。

 社会工作者协助张女士一起设定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

 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改善张女 士的心理压力和教养方式,使其用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处理情绪,对于女儿也要采用适当的教养方式;处 理施巧巧由于被打而带来的情绪问题。为了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张女士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修正。其 一.协助张女士宣泄积压于心头的负面情绪;其二,帮助张女 ±学习恰当的情绪宣泄方式硬压力管理技巧; 其三. 改变张女士不适宜的教养方法, 教导其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

 与此同时, 对施巧巧进行必要的辅导, 一则处理被打的情绪伤害,二则教导其与父母沟通的技巧。

 实施阶段。

 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这里可以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其一,增 强案主力量,处理张女士的负面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压力管理技巧及教养技能;其二,处理施巧巧 的情绪伤害,教导其与父母正向沟通的策略;其三,改善案主环境,强化家庭及幼儿园对于施巧巧及其母 亲的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评估阶段。

 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此处,社会工作者也可 以约见张女士的女儿施巧巧,询问其母亲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个案 辅导即将结束。

 结案阶段 。社会工作者要与张女士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张女士表现出 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地处理其离别情绪,鼓励她坚持采用个案辅导中学到的方法来处理自身情 绪及女儿的教养问题。

 跟进服务。

 个案结束之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并请求幼儿园给予 施巧巧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第四题

 小龙是一年级的学生, 一直由奶奶带着长大。

 小龙的母亲在他 3 岁时被车轮夺去了生命, 父亲张先生爱子心切,始终没有再娶,但是脾气变得越来越坏,对小龙的教育方式以简单粗 暴为主。有一天,小龙在学校和同学李逸发生争执,小龙将李逸的牙齿打掉了几颗,李逸当 场鲜血直流,学校班主任将小龙的父亲张先生叫到学校,警告张先生要回去好好教育子女, 如果下次再出现类似情况,将不留情面,按照学校规定进行处罚。回家后,小龙遭到了张先

 生的一顿毒打。从此以后,小龙“乖''了很多,打人的坏习惯一直没有再犯,但是渐渐地, 班主任老师发现小龙上课时常常走神,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经常做错,甚至发展到经常找不 到作业本。

  TOC \o "1-5" \h \z 问题1 ?请谈谈对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可采取的救助有哪几种类型 ?

 .在上述案例中,小龙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

 ?针对小龙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

 答题要点

 一部分儿童因生活境遇不良,表现为困难无依,或表现为反社会或反常的行为,这一层面的服务一直 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一般而言,这类儿童服务可以分为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四种类型。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

 保护性服务则讲求最低限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

 补充性服务则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状况做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

 替代性服务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

 在本案例中,小龙面临的主要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由于小龙的父亲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当孩子有错时,非打即骂,使得小龙很少得到正面肯定,因 此心理上自我效能感低,缺乏学习动力.脾气暴躁、好斗。

 长期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缺乏温柔的母爱和一定程度的父爱,且奶奶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溺爱,这或许使 得小龙在学习和行为举止上表现出学习成绩不佳、攻击性过强和具有破坏性的行为。

 由于小龙的问题行为,人际关系不佳,导致其缺乏来自朋辈的理解与支持。

 ⑷综上所述,小龙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如何处理学业问题,提高学习成绩和注意力;如何做到和同学、老 师和平共处;如何有效地和父亲沟通;如何应对自己的非理性情绪。

 针对小龙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社会工作的个案工作法。

 目标:协助小龙本人处理课业、情绪及人际交往问题,从而提升小龙面对这些问题的处理能力;此外, 社会工作者还应与小龙的家庭成员做好协调与沟通,帮助他们在认识自身问题的前提下积极配合社会工作 者的工作。

 主要介入策略如下:

 对小龙提供心理疏导,协助小龙认识到自身的非理性信念并采取正确的宣泄方式,学习新的价值观和行

 为;

 帮助小龙加强与家庭成员的沟通,增强小龙改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小龙提供必要的课业辅导和注意力集中训练,提高小龙参与学习竞争的积极性;

 和小龙的父亲进行沟通,教授其家庭养育技能与亲子沟通技巧,使其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理念与亲子沟 通方式;

 走访小龙的班主任和学校,让老师及学校了解小龙的具体隋况,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第五题:

 一、案例背景

 1基本情况:

 案主为9岁男孩,读小学二年级,单亲家庭,思想、语言比同龄孩子成熟,品行顽劣, 经常做出一些危险性动作,学习成绩属中等,父亲曾经带其做过智力测试,智力正常,喜欢 玩电脑游戏、手工制作。

 2、 家庭情况:

 父亲53年出生,为回城知青,96年与小自己22岁的浙江女子结婚,婚后由于年龄、兴趣爱好的差异 于99年离婚,离婚后母亲回浙江再婚,父亲带着案主单独生活,离婚后父母保持较友好关系,节假日, 案主有时会到母亲那里过一段时间。父亲现为一大型中日合资企业副总经理, 2003年查出患有鼻炎癌。爷

 爷奶奶已经过示,案主有两个姑姑,但住的都较远,案主去她们家的次数不多,居父亲讲,姑姑们都很爱 案主。由于父亲忙于工作,从案主读学前小班开始( 3岁),早上送案主去学校,下午放学时父亲委托一

 位大妈妈把案主接到她们家,并在那里吃晚饭、洗澡、写作业,一直到晚上父亲下班回来把案主接回家。

 3、 学校老师对其评价:

 据父亲讲,从学前班开始,老师就认为案主很顽皮,外面的集体活动,为了其他学生的安全和管理, 老师会把案主留下,不让其参加集体活动。现在的班级,由于太顽皮,老师专门做了一本针对案主的意见 薄,班里同学随时发现案主的顽劣的行为,并报告老师记在上面,案主非常聪明,平时不爱学习,经常逃 课,只在考试前几天复习,但考试成绩挺好,案主数学、手工、语文课学的很好,英语教差。暑托班老师 普遍反映案主有暴力倾向,与其他小朋友打架,扰乱课堂纪律,严重影响暑脱班的正常进行。

 4、 大妈妈对案主评价:

 大妈妈认为案主很聪明,平时从学校回来后就看电视,让他写作也不会去写,一直看到吃晚饭,若不 看电视就自己玩,很少写作业,临近考试大妈妈叮嘱案主要考试了,要抓紧复习,这时候才会看看书,考 试成绩挺好。在大妈妈家里,所有人也是顺着他,否则他会发脾气,用大妈妈的话说是“你要顺着他的毛 长,否则会闹”在这位大妈妈带他之前已有三位大妈妈带过他,都因为他太顽皮,别人不愿带他。这位 大妈妈带他也遭到全家人的反对,家人认为大妈妈是没事找事,但这位大妈妈看到案主父亲工作忙,案主 没有妈妈,可怜他们,因此即使案主惹人烦,她也是愿意带他的。大妈妈很担心,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 案主将来会麻烦,但是她认为对案主正确的教育方法应该是把案主送到特殊的学校去,自己的责任较小。

 5、 父亲对问题看法:

 父亲认为,案主今天的结果自己负有较大的责任,自案主很小时候,没离婚前,父亲对案主实行的是 打骂教育,离婚后没有给案主较多的爱,使案主长期在缺少父母爱的环境中长大。另外他还认为,案主所 在的学校在对待案主的有偏见的不正确教育方法上对案主今天的行为结果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谈到案 主所在的学校包括幼儿园和现在的小学,案主父亲充满愤懑、仇恨心理,但同时又表示,不送到学校案主 又能到那里去,自己也是没办法的事。

 二、 曾经治疗经历:

 父亲曾带案主看过心理医生,医生的诊断结论是:父母离婚、父亲生病对案主的打击很大,案主意识 到失去母亲又要失去父亲而自暴自弃,因此常常做出一些危险动作引起别人注意。医生的建议是要给案主 更多的爱,这样才能激发案主把自己的爱带给其他人。

 三、 案例诊断:

 工作员对案主进行了两天的接触与观察发现案主并不讨厌暑脱班生活,也想容入这个集体,很怕老师 让他单独呆在一边。如果老师对他态度很凶,他如果觉得自己没错,他的反抗就很强烈,但如果是他做的 不对,老师给他讲道理,他还是听话的,如果是严厉的批评他,他也会反抗,但不是较强烈。案主非常聪 明动手能力很强,很喜欢手工课,在手工课,比其他孩子提前完成作品, 且很有创意。数学运算能力很强, 反映很快。在课间主动找其他小朋友玩,但玩不长,通常是有不合他意的就与小朋友打起来,如果他喜欢 或想玩其他小朋友的东西,他不会主动借的而是趁小朋友不注意时拿别人的,如果在课间他与其他小朋友 玩的过程中,工作员表扬他一些好的行为或鼓励他帮助小朋友他会很乐意的。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缺乏 礼貌用语通常是说“你、给我”等带有命令式语气的句子,不带有称呼的。

 综合分析案主周围人对案主的反应与工作员对案主的观察作出以下分析:

 1在读学前班前,由于父母闹离婚,父母之间的不良交往方式,以及父母双方把情绪迁怒到案主身 上,拿案主发泄,使案主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环境中,这对案主造成很大程度的伤害,使案主幼 小心灵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2、 在缺少爱与温暖的环境中长大,家庭的变故,身边人的暗示(失去母亲,父亲得了癌症也可能会

 失去父亲,案主将是一个可怜的孩子)使案主总觉的身边的环境对他不公平,造成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仇视 心理,这样的后果一方面使案主比一 般孩子成熟,另一方面也常常做出一些危害性的行为,表示他的报

 复心理和引起别人的关注。

 3、 不良教育方式的影响,当父亲意识到家庭变故对案主造成的不良影响时,不是以正确的方法加以 引导而是以另一种用物质上的满足弥补自己的愧疚的方式对待案主,使案主生活在纵容、顺从、娇惯的家 庭环境中,由于自己工作忙,为给案主一个“安全,有人照顾的环境”又把案主寄养在别人家,殊不知无 论是爸爸的做法还是寄养人家的做法都缺乏对案主的正确引导,他们的这种一味顺从做法使案主养成了任 性、耍赖的性格,使的他周围的人都要顺着他否则就发脾气。他的这种性格到了学校就行不通的,老师学 生是不会象家人一样顺着他的,案主会感到外界对他是不公平的,在案主的概念中“公平”就是他的要求 其他人象家人一样都可满足他,因此案主在学校或者外界就成了行为偏差学生

 4、 学校缺乏对案主的正确引导,从管理学校或班级的大局出发,对案主管制与约束,甚至把案主领 出来单独看待,为案主贴上行为偏差学生的标签,更加重了案主反抗与反常的心理,使案主的不良行为变 本加厉。

 5、 社会化进程在青少年成长中不足,他人导向的影响。

 四、治疗方案:

 系统理论认为整个系统是有各个子系统组成的,子系统不同程度的变化会对整个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 影响。在本个案中,案主生活在由家庭、学校、大妈妈家、暑托班、乐群这些子系统组成的系统中,各个 子系统对案主的态度会影响案主的成长,只有加强各个子系统的配合与合作,改变子系统对案主的不良态 度,对案主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与案主所处的环境的联系与沟通,期望通过各个子系统 的积极配合,为案主提供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 在游戏中尤其是要有意识的安排一些群体游戏使案主参与,

 在此过程中加强引导,培养案主合作、谦让、合群等礼貌习性。处理好移情,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案主是个孝顺的孩子,把父亲对案主的爱带入辅导中,多讲些父亲为了家庭生活的艰辛与努力,对案主有 促进作用? 第六题

 一、 案例背景:

 案主为一年级小学生,7岁。一年前与父母来到上海,(因父母都在工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长期无 法与案主沟通交流),现就读于英才简易小学,案主在班级中表现出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不与人交往, 经常会无故抓破周围同学的脸,同学都怕他,不愿与他一起玩,其班主任将其转介给社工。

 二、 案例分析:

 1案主父母因工作原因,长期早出晚归,无法与案主沟通交流满住回到家中只能一个人玩耍活动, 案主缺乏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导致不爱讲话(孤僻)性格的形成;

 2、 案主家住楼房,独门独产,周围没有同龄小孩与其一起玩耍游戏,另,案主没有与朋友、同学正 确交往的方式与技巧,导致无故抓破同学行为的产生。在案主看来,这是一种“交流”,但并不知这是错 误的方式;

 3、 因为案主的性格,在学校里,同学们都不敢跟他玩,加之当案主侵犯其他同学时老师对其批评, 无形中使案主这一性格得以强化。

 三、 案例治疗:

 1分析后,社工主动与案主面谈,了解、关心案主并给予心理支持;

 2、 辅导并鼓励案主用友好的方式与同学相处,使其掌握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技巧;

 3、 为案主创造与同学接触的机会,同时,鼓励班级同学大胆接触案主,关心案主,与案主一起游戏, 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

 4、 及时与其班主任交流情况,请班主任在平时留心观察案主的行为与变化;当案主减少攻击行为时, 老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5、 与其家长联系,多抽时间与案主沟通,给案主一个完整的交流空间。

 四、 治疗效果:

 案主开始有意识和一些同学友好玩耍游戏了,虽然有时仍会有攻击他人的行为,当次数越来越少,社 工与其面谈时,案主也明显感到自己的改变;会得到老师的表扬,案主觉得很开心。社工将继续跟进!

 第二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题

 刘刚是一位高三学生, 父母在两年前的地震中去世, 刘刚目前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 最近一段时间,

 老师和同学反映刘刚经常逃学,并且流连于各种网吧中,喜欢打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外公外婆年纪 大了,也没有能力管他。

 【问题】

  TOC \o "1-5" \h \z 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

 2 .在上述案例中,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

 3.社会工作者针对刘刚目前的困境,应采取什么样的服务措施 ?

 【答题要点】

 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

 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

 2.刘刚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1)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

 (2)父母去世,外公外婆年纪较大,没有能力管教他;

 刘刚在校表现不佳,学习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

 3.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措施:

 (1)个案辅导。

 针对刘刚的成长经历和行为现状, 社会工作者可运用心理社会分析模式对刘刚进行个案 辅导。在治疗技术上,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治疗分为直接治疗和间接治疗两种类型。个案辅导中,社会工 作者主要运用包括支持性技术、直接影响技术、讨论及描述与宣泄技术、反应性讨论技术在内的直接治疗 技术。在社会工作者与刘刚初次会谈中,可以采用支持性技术,让刘刚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在接下来的 关于亲子关系、学习等话题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强调和提议的技术帮助刘刚建立对家庭和学校的理性 认识。当刘刚对社会工作者倾诉父母去世对他的影响和目前高考的压力时,社会工作者鼓励其描述情绪, 对他心中的痛苦表示理解。社会工作者运用反应性讨论技术可以帮助刘刚加深对自身行为模式和自我防卫 机制的认知。

 (2)间接治疗。主要包括:一是建立新的朋辈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建立大学生志愿者 “陪护员 ”队伍,

 志愿者以陪护员身份与刘刚接触,与刘刚建立良好的朋辈关系,实现对刘刚网络朋辈的有效替代,满足其 情感交流和归属的需要。

 二是举办人际沟通训练。社会工作者可以推荐刘刚参加青少年人际交往训练小组。参加小组活动能 使刘刚的自信心和人际沟通技巧都能得到很大改善。

 三是发展社区监督力量。由于刘刚的外公外婆年纪较大,直接由他们来进行教育不太现实。所以可 以通过社区来发展监督力量注重对刘刚的教育和监督。

 四是进行学校辅导。社会工作者可以建议学校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或者减压训练活动,使刘刚的 学习环境得以改变。

 第二题: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一 案主资料

 A男,现为某高校大二学生,来自一个中等偏下的农村家庭,性格中等偏内项,多愁善感、封闭自保。

 从小生活在农村,从未外出,见识很少,从小深受家庭“好好学习”的读书观念影响,为人保守、不善与 人交谈。与人讨论的话题限于农村生活,很少和现在学生的话题相关,偶尔还会有几句“经典”语录。总 的来说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人很老土,和常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异,还有些做法让生厌。

 二 案例称述

 案主来到学校——一个全新的环境,对自己家乡还不是很了解的他,更别说现在这眼前的一切,而自 己的五名室友都来自城镇。由于出生,生长环境和家庭教育不同,他和别人的交流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人 家交谈时,他突然一句“不入流”的话,和大家的讨论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对于同学来说“闻所未闻”、

 “不可思议”。他做的事很多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他却还津津乐道、乐此不疲,更为重要的是他还以 此为荣,经常在自己的嘴边说起这些。总的来说,他在和他接触很多男生眼里给人的感觉是:“不是来自 这个时代,不是产自我们这个星球。”而在交流和相处不是很多女生眼里,可能就是:很热情、很诚恳、 很务实,再加上过了点的憨厚。

 大学是一个很物质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感情泛滥”的时代。务实仿佛成为过去时。看着寝室同学

 都纷纷坠入爱河,经常很晚回来,回来的人发短信、聊 QQ有时还开语音,无暇理他。更为严重的是男生

 晚上喜欢卧谈,而话题都集中在女生,谈论追女生的经验,谈自己和女朋友今天做了些什么。有时寝室同 学见了面,相互之间的问候语都变成了:“彼此和某某女生的关系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可是,我的案主见识少,胆子也比较小,思想传统,他的生长环境使他很少和女生交往。性格、自信 能力等原因又使他不敢与女生交往。看着自己寝室日益严重的“女生氛围” , 现实又使案主很想与女生交 往。案主也想找个女朋友,想借此来丰富一下自己的经验,减小自己和室友的差距。终于在室友的“怂恿 纵容”和“很认真的分析”下 , 还有幕后支持与帮助之下,案主以其独到的方法开始接触女生。可是现实 永远只会作为现实而存在, 女生仿佛也不是很接受他。

 不知道是那女生本来就有男友还是人家不想答应他, 结果不得而知。这事结果就这样不了了之,案主也没什么大的情绪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欲望是很容易变强的。话说:“大二不谈何时谈”,“大三人都老了谁还和你 谈”。其实寝室人也不想看他整天这个样子,寝室人也很想帮他找个女朋友。就这样案主再次在寝室的人 更大的怂恿与纵容、支持和帮助下。

 (可能是案主自己也很喜欢那个女生。

 )就这样案主再次来起了一场说 不上“轰轰烈烈”也谈不上“小打小闹”的感情初戏。无奈现实还是那样残酷。这次是不知道是人那个女 生是“好学生”,要一心一意搞好学习,还是人家看不上案主那颗稍带土气的真诚的心。很快这件事就这 样过去了,仿佛还是想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

 这件事过后,案主不知道受什么东西的触动,有天晚上突然发出这样的感叹“我到底喜欢哪个女 生?”没想到被寝室人听到了,更没有想到的迎来寝室人的一声惊叹:“你应该问:‘到底有没有哪个女 生喜欢过你'”。

 事情还没有结束,案主没想过就这样放弃,再次还是在寝室人的同样的“帮助”下。案主再次发现了 一个女生,并且帮人家做了很多很多事,在那样的一段的时间里他倾尽所以,奉献了自己所有的时间,每 次接到“任务”的时候,案主都很兴奋,做起来也很热情,办完了事也很知足和满意。在这期间里案主也 还是和他追的那个女生有过属于他俩的幽静快乐的时光。

 可是时间大约过了半个月,案主还没来得及向人家表白,人家不理案主了,回短信不像以前了,以前 是发过去的短信马上就会回的,现在人家不回自己的短信了,叫人家出来人家也没有时间了。而那个女生 叫我的案主“帮忙”做事的时候还是表现得想以前一样,还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就这样在后来的半个月里,案主很烦很烦。情绪很不问稳定。案主也想过自己不可以这样,但是就是 无法让自己走出这样的困境!案主只有通过玩网络游戏和强迫自己学习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是还是很 难从自己脑海里拂去人家的身影,自己的心情完全不受自己的控制,就随着人家回他的短信的内容而起伏 很大、变化很快。有时甚至就在寝室喊:“哎!凄凉呀,我被人家玩了呀!”、“女的没一个好的呀。”

 后来案主又说:“也许自己最初不是真的喜欢人家,而是通过了一段时间的交往仿佛看到了人家做自 己的女朋友的希望,再说人家女生各方面的条件也很不错,自己现在也没有女朋友。就试着看一看,看可 不可以和人家发展成为男女朋友。”

 分析治疗

 人总是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通过身边人、事和自己的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的综合性观念,进而形成对 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体系。而人的本性是善良理智的,人都有和他人和谐相处的愿望和能力,而且有自我实 现的内在动力和潜能,所以我对人的本性潜能有乐观的态度和百分百的信心。相信人是可以被治疗来的, 可以被完善的。因此我以案主中心,治定了我的治疗方法,又由于案主产生的是一个关于自我认识上的问 题,所以我采用的是理论模式是人本治疗模式。

 我治疗的初级目标是帮助案主走出暂时的情绪困难,恢复正常的生活学习状态,帮他消除追一个女朋 友的动机,提高“不要女友的能力”和耐挫能力。终极目标是协助案主去伪存真,从新认识自己、重建自 我,使其独立自主,有自己真实的看法、主见、行动;消除潜意识里对自己不切实际的认识;并且帮建立 起正常的人格。

 我对案例的剖析治疗过称是:开始认真和他案主交流让他说出自己的不满,并在这个过程中诱导案主 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当然在这个过称中我也尽力表现出自己的真诚、积极的关怀和很强的同理心,同时 也竭力的表现出自己的专业性。

 之后我认为案主之所以产生情绪上的问题,是因为他有一个不正确的自我观念,认为自己和寝室的人 都是一样的,以致案主不能正确的融入其他的人群中去。他理想中的自我高于真实生活中的自我,对自我 的感觉和在其他人眼中的感觉不一至,而产生了自我冲突、自我焦虑、自我痛苦。

 最后我认为案主之所以因为最后那个女生的行动而烦,陷入情绪的困境。这个和他个人经历有很大的 关系,毕竟最后的这个女生比前两个要好,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也许是因为这样难得的希望,案主在最 后的一次才会付出真心,才会这样的难过。

 在日常的生活中案主就难以和他法融合,这在某种程度上使案主不愿意主动和他人交往,也仿佛觉得 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他人交流,案主没有女朋友而室友都有女朋友,案主将此视为一个压迫。就此产生 了心理压迫,也想找个女友,这是明显的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表现。这样的“攀比”和现实中一次次失败 使案主这个想法更加强烈。后来案主说“女的没有一个好的”可见他对自己、对他人、对现实已经形成了 很大偏见和误解,已经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他还说了一句“我到底喜欢哪个女生”,更可 见他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需求。

 助案主正确的认识自我成为我最重要的问题。

 四 疗效评估

 我采用的是人本治疗法,所以治疗的效果不像行为治疗法那样容易评估,限于我的知识能力水准和本 案的特殊性,我也只能大致上就我的一点的看法,来就治疗的工作目标、实现的程度上加以分析。

 对心理学、经过我—一个不是很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人本心理治疗, 加之案主本来就是文科生, 精神分析学有一定的了解,加上这几天的自我调节,案主明显变的走出了情绪困境,开朗快乐。开始重新 认识自己,重新认真身边的一切和以前不开心的事。最为明显的是案主不追女朋友了,开始摆在自己的位 置。当然在其他方面案主还有很多细微的改变,就不一一说明了。

 对心理学、

 由于本案的情况比较特殊,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含糊而附有弹性的评价过多,我也不能说案主有了这 样的改变完全是我的功劳。也许是案主经历多了,一时的顿悟,或者是案主的自我调节的功效,更也许是

 时间使然吧 五 工作感受

 由于我能力和水平有限,专业程度不够 , 案主对我没有表现出很大的信任和配合。所以和案主的交流 过程都很随意(这一点和教材上见的个案访谈有很大的区别) 。以致交流的深度只流于表面,我对现状的 认识也很肤浅,对问题的见解和分析也难免有一定的偏差。现在,我就结合我在这次个案工作中发生的一 些事和自己个案工作之后的一点看法,谈谈自己对这次个案工作的感受。

 个案社会工作的理论要求我们要尊重案主,保护案主的隐私权 , 但由于我和案主本来就是同龄人,

 他不是相信我的专业水准,交流的随意性使得尊重很难得被体现出来,同时又有很多本来就是事实,很多 人都知道事情,致使保密性变的不是那样的重要。尊重和隐私权的实际操作化遇到很大的难度。

 二.虽然我和案主的交流很随意、很平静,就像聊天。虽然这样有他的坏处,但我又看到这种交流方 式的好处,这样使得整个个案过程都很平静,案主很容易就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交流的过程中也没有很过 激的情绪变动和很长时间的深思、难过。所以我认为个案社会工作不能像教科书上那样模式化和程式化, 而应该个性化一点、随意一点,这样说不定能取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我也不是说所以的个案社会工作都要 随意。而要视情况而定。适和随意的个案就要毫不犹豫的采用随意的交流方法。当然随意也是建立在很强 的专业基础之上,而不是没能力就随意的瞎掰。

 三.经过这次“真实”的个案,使我认识到专业技术对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性,和在不断的实践中去 检验所学知识的必要性,只有在真实的实践工作中去,才可以真正的提高自己的真实能力。

 第三题:女大学生 F 失恋后

 [ 关键词 ] 失恋;抑郁;来访者中心( client-centered therapy )

 一、 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 (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 21 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 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 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 L 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 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 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 L 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

 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 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 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 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 L 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 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 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 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 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 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 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 L 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

 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

 三、 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 咨询方案与策略 对本案例中来访者的问题,咨询师采用以人为中心治疗方法。相信来访者有很大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 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只是通过咨访关系来引导来访者。

 1、 来访者中心疗法基本理论 以患者为中心疗法是将将医师与患者关系视为改变和成长的最重要的治疗因素。

 罗杰斯在《充分发挥作用的人——个心理医师对美好生活的看法》中描述了理想的以人为中心治疗方 法的情景:“医师和患者建立很深的个人关系和主观关系——不是像一位科学家和一个研究对象那样的关 系,也不象一位医师在准备诊断和医治,而是像一个人和一个人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医师感到患者是一个具有无条件自我价值的人:即不论他的处境、他的行为、或他的情感 如何都是具有价值的人。医师能让自己对患者有深刻的理解;没有任何内部障碍能妨碍他在与患者相处的 任何时刻对患者的状况察觉;而且,他还能向患者传达他设身处境的移情理解。医师只满足一种于提供一 种气氛,使患者能有最大的自由变成他自己。

 对患者来说,这一理想的治疗意味着对他自身内部似乎越来越奇特的、未知而又危险的情感的探索。

 他开始理解他的某些经验,这些经验在过去曾作为对自我的结构太有威胁和损害而被排拒与意识之外,因 而此时此刻他就是他的恐惧,或他的愤怒,或他的温柔,或他的力量。

 ”

 罗杰斯认为医患良好气氛的建立有赖于三个条件。首先 , 真诚一致。咨询者与被咨询者都是真诚的。

 双方越是真诚,越是对治疗有利。要作到真诚,双方即要明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在可能的情况下保持深层 意识与外部表现的一致,又要愿意通过语言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复杂感受。第二 , 咨询者应该无条件 地接受被咨询者。这意味“咨询者要表达对被咨询者作为一个有潜力的人的深切、诚挚的关心 ; 这是一种

 不因被咨询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而受到影响的关心” 。第三 , 咨询者要能站在被咨询者的角度去体验被咨

 询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 , 并把体验到的这种情感、价值传达给被咨询者,使被咨询者意识到他的情感、 思想和行为受到咨询者的关注,使来访者有被人听到和理解之感。罗杰斯把此称为“移情理解” 。

 总之,要帮助来访者就必须尊重他们,相信他恶魔内具有成长的潜力以及自我向导的能力,理解他们 的体验与经验,真诚地关注他们,以使他们发展独特的自我。

 罗杰斯认为这种积极的、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一旦建立起来 , 被咨询者就能够自由充分地去体验那些

 过去因太具威胁性而不敢正视和体验的思想和情感 , 通过治疗过程,从而自主解决自身的问题 , 朝着“充分

 发挥作用的人”的方向发展。

 2、 本案例的治疗策略 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所经历的事件,积极关注来访者,引导来访者能自由表达客观自我、表达自己 感情、接受自己感受、接受自己过去负面的情感。最终能够进行自我理解、自我指导、能够寻囘积极乐观 的人性、寻求性格的健全发展。

 4、 使用技术总结

 (1)、设身处地地理解的技术(共情) 用言语、非言语甚至沉默作为交流手段,让求助者感受到自己是受关注的,是受理解的,能够打开心 扉接受咨询师帮助自己寻找真正的自我。

 ( 2)、坦诚交流 咨询师在与来访者交谈时,表现得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坦率,并不刻意表现出咨询师的地位。不压抑

 来访者的冲动。对来访者的消极反应不作出防御的反应。并且要坦诚、一致,所思、所想、所言、所作要 一致统一。在适当的时候能够袒露自我。

 (3)、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从求助者的人性和发展潜力基础上对其表示尊重,并与他们一起努力,相信求助者的能力。

 第三章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题

 李奶奶今年已经 75 岁了,老伴几年前去世。李奶奶终生没有生育,只有一个养子。李奶奶在养子结 婚后就和养子一家生活在一起。养子一家居住的是平房,养子主要是干推销工作的,经常在外面奔波。养 子的妻子是商店营业员。养子的儿子已上高中,住校经常不回来。最近邻居发现,李奶奶整天在外面捡垃 圾,并以垃圾中的剩菜剩饭为食。邻居们找到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上门去进行家访,发现养子一家早 就和李奶奶分开住了。养子一家住在大平房中,而李奶奶居住在旁边一个放杂物的小棚子里面。社会工作 者发现李奶奶居住的小屋中堆满了垃圾,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养子的妻子介绍说,这些东西都是老人 捡回来的。养子也不断向社会工作者倾诉苦水。从几个月前,李奶奶就开始从外面往家里捡垃圾,并且也 越来越不爱说话, 家里人阻拦她捡垃圾就和家人嚷叫, 哭闹, 所以现在就成了社会工作者看到的这种情况。

 据养子介绍,李奶奶在老伴死后就出现了一些幻觉,她总和家人说 “你爸爸在那边说没有吃的,他饿呀 ”之 类的话语。养子一家看老太太行为正常,也没太在意,没料到现在竟成了这样。

 【问题】

 1.如果你是社会工作者,你认为李奶奶现在面临哪些问题 ?

 2.她需要得到社会工作者的哪些帮助 ?

 【答题要点】

 1.李奶奶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从身体状况来说,可能存在某种疾病。李奶奶原来行为正常,现在出现以垃圾为食的行为,并且不 听家人劝阻,社会工作者可以考虑是否存在生理上或精神上的疾病。并且李奶奶最近经常以垃圾为食,也 可能因不讲卫生染上疾病。

 (2)精神上由于老伴去世以后,精神上没有寄托,经常出现幻觉。

 家人对于李奶奶缺乏必要的关心。养子和其妻子工作都很忙,孙子又上高中不经常在家,所以他们 无暇顾及老人的感受,疏于对老人的照料,尤其是心理层面的支持和安慰等。另外社会工作者也要注意是 否家庭存在虐待问题。

 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李奶奶年事已高,养子夫妇又经常不在家,所以李奶奶的照顾和有管就成了 问题。

 2.社会工作者可能提供的帮助:

 联系相关医疗机构,可以安排为李奶奶进行身体和精神检查。通过此项检查,可以确定李奶奶是否

 患病。

 对李奶奶的家人进行必要的辅导。

 让李奶奶的家人了解老人的现状: 和李奶奶所处年龄阶段老人的 特点和需求,让李奶奶的养子和其妻手了解老人的心理特点。

 联系所在社区, 看能否给予此家庭以一定的帮助, 比如利用社区志愿者资源提供一定的支持和照顾 等。

 第二题

 “我现在快 60 岁了,我不缺吃、不缺穿,但我一点也不快乐,我活得太孤独、太寂寞了 ! ”老人名叫李又 丽,今年 59 岁。

 1965 年,作为当时的高级知识分子,李大妈只身从北京来到甘肃支援西北建设,学公路 桥梁建筑的她在兰州公路总段一呆便是几十年。

 1980 年,由于种种原因,李大妈和丈夫离婚,开始和年幼 的女儿相依为命。

 1988 年,李大妈开始钻研文学创作,并一举取得成功,成为西北少有的女诗人。

 问题分析:

 1. 退休使李大妈拥有很多闲暇时间,但是工作的充实与现在的空闲,反差太大,李大妈不能很好适应。

 2. 李大妈经历了家庭的组合到分开,与女儿相依为命,倍感孤独

 治疗目标:

 协助李大妈多多参加社区活动,与同辈群体加强交流。社工帮助联系李大妈女儿并与其交流,多多关心妈 妈,常回家看看。

 社会工作者介入服务 :

 1、接案与案主建立关系:开始以倾听为主,让李大妈尽情倾诉,让她渲泄自己的情绪,社工尽量表现出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怀, 并表达同理心。

 建立良好的关系, 从而与案主建产专业关系, 签订服务协议。

 2、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尽可能的去收集有李大妈的资料,其中包括生活,经济,情感,疾病等资料。

 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针对案主的情绪困扰,要善于运用多种治疗模式,引导他们进行情绪宣泄,帮助 他们认识自己的处境和正确评价自己,调整心态,有意识地“忘记”自己眼前的处境,从而顺利地走出困 境。引导他大胆地面对现实,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评价。

 计划实施

 结案与评估:对此次案件进行评估,并对李大妈进行一段时间的跟进。

 第四章 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题 某社会工作机构到某山区开展农村综合发展工作。社会工作者进入村子后了解到,村里大部分成年男 性出外打工,每年能寄回家的钱不够支撑家庭的开支。村里的妇女们要担负其照顾孩子、老人、做农活等 几乎全部的事情,甚至要在农闲期间外出打工赚钱。妇女们十分辛苦。调查发现,该村的妇女们有制作手 工艺的传统,大人小孩的衣服、鞋子、家里的一些用品都是手工缝制的,妇女们都以能够缝制好看的手工 艺为荣,并且有强烈的致富愿望。社会工作者同时了解到,该村的男性酗酒、赌博的情况比较严重,家庭 暴力常常发生。由于受到家丑不可外扬等思想的影响,受暴的妇女们之间很少提及这些事情,默默地忍受 着。

 【问题】 针对该村的现状,社会工作者如何制订工作程序 ?

 【答题要点】

 1.进行需要评估 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性别视角,首先确定妇女将是工作的主要对象。社会工作者采用参与式需求评估 和问题优先排序的方法,保证妇女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意见和了解妇女们的需求。社会工作者组织住在附近 的妇女,一起进行需求讨论,社会工作者要使尽量多的妇女参与到需求评估中,尤其是村子里很边缘的和 贫困的妇女。

 首先要列出需求。社会工作者列出需求让妇女们优先排序,找出哪三项是她们最需要的。其次优先排 序。社会工作者将妇女们列出的需求进行归类总结,排列出三项大家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最后寻找排序出 来的需求之间的逻辑关系。

 2.制订工作目标和工作手法 利用优势视角分析村子里的妇女们有哪些优势和资源可作为开展项目的基础和可以利用的资源。

 3.小组组建和发展过程 在小组组建和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自始至终采用妇女赋权的观点和方法,关注妇女参与、能力提 升、意识觉醒等。

 深入访谈中建立关系。

 在小组中加入服务、宣传和教育的功能。

 提升妇女们自己挣钱的意识和自信心。

 (4)从经济小组慢慢发展到妇女组织。

 妇女小组开始干预家庭暴力。

 引导妇女参与村委会的工作。

 第五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题

 周先生, 32 岁,几年前因车祸而瘫痪, 情绪十分低落, 感到自己活着还不如死去, 经常有轻生的念头。

 周先生的妻子在车祸发生后就和周先生离婚了,留给周先生一个不满 5 岁的女儿。周先生和女儿的生活主 要靠亲戚朋友救济,周先生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听说儿子出了车祸也重病在床,周先生还有一个弟弟一 个妹妹,妹妹远嫁外地,弟弟负责照顾母亲,偶尔也过来看看周先生父女俩。平时周先生的日常生活都由 小女儿来照顾。小女儿已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可是没有钱去上,另外周先生的生活还要指望她来照料,所 以小女儿上幼儿园的事一拖再拖。

 【问题】

 请根据上述情况为周先生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及分析:

 周先生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情绪问题,经常有轻生的念头;

 经济上的困难和家庭生活困难, 周先生的生活主要靠亲戚朋友救济; 弟弟因为照顾母亲不能对他进 行照顾;小女儿还年幼,却担负起了照顾整个家庭的重担。

 周先生的女儿应该上幼儿园,却由于经济困难和需要照顾家庭,一直没有去上。

 2.方案设计:根据周先生的上述情况,设计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方案目标:让周先生调整心态,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标。在生活上,让他学会简单的自理,以减轻家 人的负担。为周先生提供多种资源,能够改善周先生一家的生活生活状态。

 方案实施策略:

 第一,联系相关社区服务机构 (社区志愿者、残联、社会救助站等 ) 对周先生给予支持。

 第二,帮助周先生寻求合适的社区照顾人员,照料其日常生活。

 第三,为该家庭申请经济援助,减缓部分经济压力。

 第四,对周先生提供持续性的心理咨询。

 第五,联系附近幼儿园,针对周先生的家庭状况,减免费用让周先生的女儿上幼儿园。

 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提供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进度等。

 方案评估:包括周先生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第六章 矫正社会工作

 第一题 老于是刑满释放人员,现年 38 岁,出狱后一直找不到工作,靠摆修鞋摊维持生活。后因道路改建, 修鞋摊的生意也不得不终止。他天天到社区去吵,要求解决工作问题。

 【问题】 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作者,请根据案例情况,拟订一份个案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本例中,案主老于是位现年 38 岁的劳改释放人员,道路改造终止了其修鞋摊的生意,也使其刚安定 下来的生活又变得动荡不安,并直接导致其情绪变得偏激。他遇到的问题包括: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可能

 受到社会歧视、家庭拒绝、同伴疏远、就业困难等。

 当然,由此可见, 老于现在最迫切的问题是需要固定的经济收入维持生活, 这也是此案例的关键所在。

 在个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也应尽可能照顾案主的情绪需要。

 当然,

 2.方案设计:根据老于的上述情况,设计出服务方案,其中包括: (1)方案目标:让老于转变情绪,重新找到生活的目标。增强老于的社会适应能力。利用多种资源为老 于提供帮助。

 方案实施策略:. 第一,对老于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利用存在主义疗法,让老于认识到以前的经历是否能够影响现在的 生活全看自己如何看待这段经历。引导老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第二,帮助老于联系一个职业培训机构,协助老于掌握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

 第三,为老于申请经济援助,减缓部分经济压力。

 第四,与老于的家人交谈,改善他们对老于的看法。

 第五,利用社区资源,帮助老于进行求职登记,通过社区力量为老于联系一份工作。

 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提供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联系培训机构、监督执行进度等。

 方案评估:包括老于对服务的满意度、方案执行情况及效果评估等。

推荐访问:社会工作行政案例 社会工作 案例
上一篇: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工作行政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7)
下一篇:最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解析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