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肿瘤的早期症状 防慢病先“整治”肠道环境

来源:美国移民 发布时间:2019-05-19 点击:

  很久以来医学界就注意到,慢性病患者血液中几种重要的炎性因子浓度比一般人高。炎性因子是怎样破坏人体健康,导致慢性病的呢?   病菌一般可通过分解动物的组织而获得营养。而有益菌(如双歧杆菌)无法利用动物的组织来获得营养,它们需要的营养是人体消化不了的膳食纤维,因此它们不会破坏动物的组织。当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太少时,有益菌就会因为缺乏营养而慢慢减少甚至消失。
  病菌释放出来的内毒素是可以进入血液的。当白细胞在血液里发现内毒素(即抗原)时,便以为是病菌入侵了,于是会立即生产炎性因子。高浓度的炎性因子最终破坏的是动物的健康细胞,久而久之,各种慢性病就形成了。
  法、英等国的科学家曾对肥胖者体内慢性炎症的起因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可引起慢性炎症”这一结论。
  他们利用小鼠进行实验研究。先用高脂饲料饲喂小鼠,结果发现,肥胖小鼠血液中的内毒素浓度比吃正常饲料的健康对照鼠要高。内毒素也叫脂多糖,它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成分。如果这些成分进入血液,就会刺激白细胞分泌炎性因子。随后,他们把提纯的内毒素注射到吃正常饲料的健康小鼠体内,结果这些小鼠明显地发胖了,并出现了慢性炎症和胰岛素抵抗。
  为了弄清小鼠肠道内抗原量增加及其进入血液的途径,科学家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实验小鼠的肠道菌群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用高脂饲料饲喂后的肥胖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变化,一些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的数量明显下降,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的数量明显上升。这提示我们,高脂饲料能增加肠道致病菌的数量。
  大量的研究发现,双歧杆菌主要生长在肠黏膜上,它们可形成一层生物膜,对肠道产生保护作用。一旦这些细菌减少了,肠壁就会受到损伤,通透性就增加,也就是老百姓说的肠子“漏了”。肠子一漏,粪毒入血,自然会引起慢性炎症,最终导致慢性病。
  强有力的证据表明,要预防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就必须先整治好肠道菌群环境。
   (摘自《健康报》)

推荐访问:肠道 整治 环境 防慢病先
上一篇:[贫穷与富有的距离]贫穷与富有
下一篇:【怎样规避餐桌风险】 智能餐桌的风险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