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来源:日本留学 发布时间:2020-09-23 点击: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死亡哲学区别于西方死亡哲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特别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与海德格尔和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突出地强调死亡的个体性或本己性不同,中国哲学家比较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曾先后提出过“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等著名的死亡哲学命题。

 诚然,孔子也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他不仅发出过“逝者如斯”的感慨,而且还有“死生有命”的说法。然而,他更为关注的是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强调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人为什么应当为了“成仁”而不惜“杀身”呢?这是因为,在孔子看来,惟有“仁”这个范畴才充分地表达了“人”的本质规定性,才使人成其为人,使君子成其为君子。他在《论语》中反复强调“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想告诉人们,离开了“仁”讲“修身”,只是徒讲形式而已,其结果不是不得要领,就是培养出“小人儒”或“伪君子”。而这归根到底又是因为惟有“仁”这种美德才充分地表达了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的人的社会属性。孔子的“仁”,按照朱熹的说法,内蕴着两个层面:一为“忠”,二为“恕”。曾子所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即是谓此。但是,孔子所谓“忠”,无非是“尽己为人”,所谓“恕”无非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在孔子这里,“人”绝对不是克尔凯廓尔的“孤独个体”,而是一种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主体,自我与他我的关系因而也不是那种“我-他”关系,而是一种“我-你”关系。其实,孔子讲“仁者,爱人”,所强调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思想。不难看出,孔子所赞赏的这种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乃至身家性命的仁者风骨正是基于他对人生和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体悟之上的。

 与孔子讲“杀身成仁”不同,孟子则强调“舍生取义”。孟子并不轻生,他强调说:“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在《离娄章句下》中更进一步强调说:“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以为在可以不死的情况下随意死去便有失“大勇”。在他看来,人之欲求生,一如口之欲求美味、目之欲求美色、耳之欲求好听的声音、鼻子欲求芳香的气味、四肢欲求舒适安逸的环境一样,都是人之本性之所好,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在人的欲求对象中,究竟有无

 高于“生”的东西。孟子认为,义就是高于“生”的东西,是比生更值得欲求的东西。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他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死亡哲学命题,这样,孟子就把“义”提升到了生死抉择至上标准和唯一准绳的高度。

 孟子的“舍生取义”虽然有别于孔子的“杀身成仁”,但不是同后者相对立的东西。“义”,从字面上看来,虽然无非是礼仪、适宜、道理诸义,但在孟子这里所要表达的却是“仁”的一个更深层面的内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死亡哲学和西方死亡哲学的不同点就在于是否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

 B.孔子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因此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

 C.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是不同的观点,但二者在本质上有相同的地方。

 D.孔子把“仁”的内涵分为“忠”“恕”,充分地表达了“人”的本质规定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用对比论证方法,肯定了孔孟的观点,含蓄地否定了某些西方哲学家强调死亡的个体性或本己性的观点。

 B.文章认为孔子和孟子都重视死亡的价值,都特别关注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都认为有高于生命自身价值的社会价值存在。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了“仁”和“义”这两个标准,彰显了儒家有关的死亡哲学的立场。

 D.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阐明中心论点,然后逐层分析,最后总结了孔孟观点的异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离开了“仁”讲“修身”,其结果可能是培养出“小人儒”或“伪君子”,因为“仁”这种美德才充分地表达了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的人的社会属性。

 B.死亡如果脱离了“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的标准,而强调死亡的自然属性,那么它就是没有价值的。

 C.根据孟子的观点,人在可以不死的情况下随意死去,是不可取的,因为人的求生欲望是人之常情;当人面临某些生死抉择的时候,就要把“义”作为标准。

 D.死亡哲学是很复杂的问题,东西方对此都有所探讨,而探讨此问题有利于人们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长大 谷凡 母亲生病了,儿子只是把一堆买来的药放到她面前,转身走开了。儿子没有想着还要为母亲倒水,他就那样匆匆地去看书了。儿子从小就爱学习,一直学得很好,这让做母亲的很开心。现在儿子已经长大了,还是那么爱读书,整天把自己关在屋里,看那一大本一大本又厚又重的书。

 母亲有些失落,躺在床上,眼里装满了泪水,此刻母亲看不到儿子,因为儿子的房门关得严严实实,一边想儿子的过去,想儿子成长的整个过程,她甚至还想了丈夫过世的情景。

 母亲想到丈夫临死时紧紧拉着她的手不放,知道丈夫放心不下儿子,那时的儿子才十一岁,可他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就那样一直拉着她的手,直至停止了心跳。

 丈夫离世后,母亲没来得及悲伤,就开始陪着儿子备战小升初,好在儿子争气,他的成绩一直非常好。为了让儿子看起来不寒酸,母亲又多做了一份工,每天的时间都是紧紧张张的,连喘口气的机会都很少。

 现在母亲病了,虽然只是小小的感冒,但让她十分难受。

 这么多年,母亲最害怕的就是自己生病。记得那时儿子刚刚六岁,一次她生病了,儿子居然站在她的床边说:“妈妈,我带你去看医生吧!”母亲特别感动,病立马好了一半,觉得自己的儿子又聪明,又懂事。

 去做作业,不许再玩了,快去学习!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和儿子之间只有这些事了。

 每次回到家母亲都是敦促儿子学习、学习。儿子也听话,一直都是学学学。

 儿子大学读的是名校,又被保送研究生。儿子还要继续读博士,可母亲觉得儿子不能再学了,她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实在太辛苦了。

 上个月儿子去找工作,儿子以为自己是名校毕业,去一个小单位应聘应该是水到渠成,结果儿子碰壁了。后来母亲从一个熟人那里打听到儿子碰壁的原因,才知道儿子当时说话口太满了。他认为自己到那个小单位,从普通职员干起对他是一种侮辱。

 后来儿子又四处投简历,依然是到处碰壁。现在儿子不愿意出去找工作了。整天一个人躲在屋子里看书、看书,对不让他去读博的母亲一直耿耿于怀。

 看着儿子紧闭房门,母亲突然喊起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让儿子帮她倒水,然后让他把换洗的衣服洗了,把房间打扫一下,去菜市场买菜,准备午饭。

 儿子走出房间,和母亲对视了几秒钟,他有点不相信母亲会让他做这些事,但母亲的目光很坚定。儿子知道母亲现在病着,不想和他较劲,但嘴里还是嘟囔着他做不好这些事情。

 母亲很温和,她说一次做不好两次,两次做不好三次……儿子带着不满去做,虽然没有做好,但已经超出了母亲的想象。

 …… 第一次吃到儿子做的饭,母亲有点激动,她眼里闪着泪花,这让儿子有点不知所措,一连四天,都是儿子打扫卫生做饭,甚至连母亲的衣服,儿子也帮她洗了。母亲的笑重新回到脸上,病也就好了。

 那天母亲让儿子陪老张去市场进菜,老张在他们居住的家属院里有一个菜铺,每天天不亮,老张就得去批发市场进菜,开始儿子不愿意去,母亲说你只需要去看,不需要帮忙。后来,儿子就跟着老张跑了几趟。那天母亲远远地看着儿子在帮着卸菜,把自己搞得紧紧张张的。老张有一个儿子,学习一直不好。那天儿子看到老张的儿子在学习上正犯难,就帮他指点一下,再后来就多次帮他解难题,很快,老张儿子的学习成绩上去了。

 就这样,儿子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家属院里陆续有其他孩子要求他辅导,儿子的心思也用在了如何教学生这个问题上。一个学期后,儿子所辅导的学生成绩飙升了,儿子特别有成就感,整个人也充满了朝气。找儿子辅导学生的家长越来越多,儿子的精神头也越来越好,母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由于儿子辅导学生考上了名校,儿子也跟着出名了。当初把儿子拒之门外的重点学校,现在亲自找上门来,让儿子去他们那里工作。

 儿子说话的方式改变了,他的思维也改变了。他对周围的一切感觉都变了,母亲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儿子这才是真的长大了。(选自《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标题“长大”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故事的线索,有利于集中叙述情节,有利于人物描写,也有表现小说主题的作用。

 B.“母亲生病,儿子买来药,却没有给母亲倒水……”——截取生活矛盾结点开篇,设置悬念,然后叙述矛盾的来龙去脉。

 C.小说插入“母亲”想到丈夫过世的情景,紧紧拉着她的手不放……直至停止了心跳,是为了给故事涂抹一层悲剧色彩。

 D.“去做作业,不许再玩了,快去学习!……母亲和儿子之间只有这些事了。”看似平淡的叙述里,隐含着作者对“母亲”教育方式的思考。

 5.作者塑造母亲这个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 分)

 6.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一个青年人怎样才称得上“长大”了。(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摘自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B.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C.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D.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 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而“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B.拜,指授予官职。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封”“授”“征”“升”“擢”“拔”等。

 C.朔望,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而农历每月十六称“既望”,月末一天称“晦”。

 D.卒,指大夫之死。帝王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回汉朝后第二年,因儿子参与了上官父子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的事件,苏武差点被牵连获罪。

 B.苏武陷入上官桀父子与霍光争权之中,廷尉奏请逮捕他,但霍光压下奏章,只罢免了他的官职。

 C.苏武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受到宣帝的赏赐,但他把全部赏赐都送给了邻里朋友,自己分文不留。

 D.苏武滞留匈奴十九年,虽也娶妻生子,但对汉朝的耿耿忠心是从未改变的。这从他给儿子起的名字中可以看出。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5 分)

 (2)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兴八首(其四)

 杜甫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①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②关山金鼓振,征西③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注)①百年:指代一生。②直北:正北,指与北边回纥之间的战事。③征西:指与西边吐蕃之间的战事。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与《秋兴八首•其一》写作背景相同,都写于作者流寓夔州之时,都是借秋天的所见所思来抒发情感。

 B.首联“闻道”一词表明诗人不便直言的态度;“弈棋”言中央政权彼争此夺,局势如下棋一样,不甚明朗。

 C.中间四句承首联,皆“闻道”之事。颈联用了互文和比喻手法,叙写战争情势和国家时局。历史真实与艺术表现高度统一。

 D.尾联“鱼龙寂寞秋江冷”结到“秋”字,情景交融;写秋江也暗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和处境。

 1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不胜悲”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共 6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

 (1)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

 (2)杜甫的《登高》一诗中“_____________,

 ______

 。”两句,由前文对秋天萧瑟景物的描写转为对羁旅之愁和孤病之态的描摹。

 (3)苏轼在《赤壁赋》中形容乐声悲伤感人,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箫声能使深谷里的蛟龙为之起舞,使孤舟中的寡妇听了落泪,从侧面写了箫声的魅力。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 3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百年来,“中医太落后”“中医不科学”等_______之声_________。当前,中医无论是执业医生数量,还是医疗机构数量,都无法与西医________,医疗服务的天平在向西医倾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西医的差距不是一天造成的,也不是一天就能拉平的。坚持中西医并重,需要中西医“一碗水端平”。中医与西医治疗理念不同,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医西医各有侧重,各有所长,没有必要分高低、论长短。二者不是对手,而是战友,其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治疗某种疾病,_______,一种医疗手段也好,两种医疗手段也好,一切以病人受益最大化为原则。无论中医西医,都不能包治百病。“单打独斗”的效果很难取得令人满意,因为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人类健康的星空,需要中西医联手点亮。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质疑不绝于耳等量齐观因人而异 B.置疑不绝如缕等量齐观因势利导 C.置疑不绝于耳同日而语因人而异 D.质疑不绝如缕同日而语因势利导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关注“病的人”;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关注“人的病”。

 B.中医重整体,关注“病的人”,善用“坚盾”;西医重局部,关注“人的病”,善用“利矛”。

 C.中医善用“坚盾”,重整体,关注“病的人”;西医善用“利矛”,重局部,关注“人的病”。

 D.西医重局部,善用“利矛”,关注“人的病”;中医重整体,善用“坚盾”,关注“病的人”。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单打独斗”的效果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

 B.因为在治疗疑难疾病上,所以“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C.“单打独斗”的效果,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使它满意很难取得。

 D.特别是在治疗疑难疾病上,“单打独斗”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唯书有华,秀于百卉。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是穿越时光的智慧沉淀,①___是屹立不倒的千年丰碑,流芳百世,万年犹新。读书,②____是细味品读传世之作,③___精神上的按摩,不仅能让人心醉神往、难以忘怀,④___能让人抚卷静思、沉淀内心,变得睿智豁达、优雅美丽。⑤____,经典美文易觅、静心品读难得,能手捧佳作,享受“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的阅读,如今⑥___渐行走远,很少有人能够感受得到了。

 A 也 甚至 / 而且 但是 仍 B / 尤其 犹如 更 然而 却 C 更 常常 好像 / 反而 已 D 还 特别 一旦 还 可是 / 1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丽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19.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融失意生离情,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离与合的生命境遇。

 材料:今与昔家与国悲与喜 诉惆怅写欢聚忆流年思往昔抒壮志绘蓝图 年华消逝保家卫国他乡漂泊建功立业仕途失意家乡团聚 20.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5 分)

 (1)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3)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4)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会伤心于杯子一半是空的,而乐观者①______;面对同样的一朵玫瑰,悲观者会②_______,而乐观者会赞叹刺上有花。可见,一个人的人生是苦是乐,③_______。哲学家爱默生也说:“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者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0 年 11 月,哈尔滨突发鼠疫。没有实验室,医学博士伍连德和助手就在当地借了一个房间做血液化验。他将样本固定后进行组织切片检验,在贝克显微镜下清楚地看到了一种椭圆形的疫菌——正是鼠疫。伍连德立即向北京外务部发去电文报告此事并提出初步防疫措施。

 2002 年 12 月,广东突发SARS病毒。从 2003 年到 2006 年,中国政府先后投入了 257 亿元人民币,改善公共医疗设施和应对传染性疾病,基本建立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我们先后抵御了禽流感、甲型H1N1 病毒、非洲埃博拉病毒等多种疾病的入侵。

 2019 年 12 月,武汉突发新冠肺炎。我们看到许多让人动情的瞬间:84 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逆疫走进重灾区武汉;韩红慈善基金会高效捐赠赢得广泛赞誉;各省市一批又一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战疫前线。各地严防死守坚决打赢抗疫阻击战……

 抗击病毒是长期而艰巨的人民“战争”。如何打赢这一类“战争”呢?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此的思考和见解。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语文试题答案 【答案】1.C2.A3.B 1、选 C。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先审题,然后浏览选项,明确考查的方向,画出文中相关语句,最后进行比对。

 A 项,“中国死亡哲学和西方死亡哲学的不同点就在于是否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错误,由原文“中国死亡哲学区别于西方死亡哲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特别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可知,过于绝对,原文是“中国死亡哲学区别于西方死亡哲学的第一个显着特征”,而不是“不同点就在于”。

 B 项,“孔子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因此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错误,由原文“然而,他更为关注的是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可知,原因分析不当,孔子更关注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是提出“杀身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的原因。

 D 项,“孔子把‘仁’的内涵分为‘忠’‘恕’”错误,由原文“孔子的‘仁’,按照朱熹的说法,内蕴着两个层面:一为“‘忠’”,二为‘恕’”可知,“按照朱熹的说法”说明是这是朱熹的观点而不是孔子的观点。

 2、选 A。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层次,明确文中的论点、论据、及其论证方法,然后浏览选项逐个分析判断。

 A 项,“含蓄地否定了某些西方哲学家强调死亡的个体性或本己性的观点”错误,由原文“与海德格尔和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突出地强调死亡的个体性或本己性不同,中国哲学家比较注重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等著名的死亡哲学命题”可知,文章并没否定西方观点,只是指出了不同。

 3、选 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浏览选项,然后结合文本确定相关区域,结合作者的观点从原文中找到依据加以分析。

 B 项,“死亡如果脱离了‘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的标准,而强调死亡的自然属性,那么它就是没有价值的”错误,由原文“与孔子讲‘杀身成仁’不同,孟子则强调‘舍生取义’。孟子并不轻生”可知,孟子并不轻生,说明他并不否认人的自然死亡的价值。

 4.C【解析】“是为给故事涂抹一层悲剧色彩”错,亲人离世,是有一定的悲剧色彩,这是情节客观上的作用,而作者这样写主要是为了突出当年丈夫把教育孩子的任务交托给了自己,而孩子的现状让“母亲”失望,想到丈夫的嘱托,“母亲”感到愧疚。

 5.(1)细节描写,小说写母亲“眼里装满泪水”的细节,表现母亲看到儿子封闭自我时的失落、愧疚心理。(2)心理描写,小说写母亲“眼里闪着泪花”,表现母亲看到儿子不断成长时,内心的激动、兴奋。

 (3)对比,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母亲只关注他的学习,后来注意培养他的劳动观念、助人意识、感恩情怀等,在对比中表现母亲教育观念的转变。

 6.(1)谦虚处世,懂得感恩;(2)读书学习,热爱劳动;(3)融入社会,帮助别人。

 7D8B(“升”“擢”“拔”表官职提升)9C(苏武还将赏赐分给了自己的弟弟。)

 10.(1)苏武被扣留在匈奴共十九年,当初壮年出使,等到回来,胡须头发全都白了。(留,被扣留;凡,一共;始,当初;及,等到。句意 1 分)

 (2)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适,正好;因,通过,经由;致,送,给。句意 2 分)

 11.C 颈联用互文和借代。

 12.①一悲:唐王朝政局多变,朝政混乱,国运昔盛今衰;②二悲:外患严重,关河动荡; ③三悲:忆及往年在长安的生活,而如今自己远居夔州,身世飘零,徒有忧国之思。

 13.(1)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答案】14.A15.B16.D 【14 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质疑”,提出疑问。“置疑”,表示怀疑,多用于否定。在第一组词语中,应该是表示对中医的怀疑,选“质疑”更恰当,排除 BC;“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不绝于耳”,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文中说的是质疑声音不断,应选“不绝于耳”,排除 BD;此外,“同日而语”,同一事物或人在不同时间比较,多用于否定式。“等量齐观”,不管事物的差异,同等看待。“因人

 而异”,根据人的个体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态度或方式对待。“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故选 A。

 【15 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本题中,要求选择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文中内容表述的顺序是先说中医,后说西医,故排除 D;接着根据后一句话“中医西医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以及中西医的各自特点可以得知,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排除 C;中医重整体,是关注“病的人”,善用“坚盾”;西医重局部,关注“人的病”,善用“利矛”,排除 A。只有 B 项表述最连贯。故选 B。

 【16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A 项,“取得令人满意”搭配不当。

 B 项,“因为”“所以”构成因果关系,但“因为”引领 是介词短语而不是句子,有误。

 C 项,末句的“使”字对应的句子成分残缺了,另有杂糅和搭配不当之嫌。

 D 项,与前一句话构成递进关系,都从否定这方面来说的,语势连贯,没有语病。故选 D。

 17、B(排除法。第③空,须将“精神上的按摩”与“读书”建立联系,否则转换话题,故排除 A; “一旦”作副词表不确定的时间(发生某事件),不能接“精神上的按摩”,故排除 D;“反而”作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故排除 C。)

 18.A 解析:文段第一句点明了“去年”、“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就隐合有“我”在叙述时已经不在该疗养院的语意,因此下面衔接的句子应该以“那儿”(指疗养院)起头为好,即选用②句。接下来的句子,围绕“景色美”,按照钱塘江边一——江面一——江岸的顺序叙述和描写,空间关系很清楚。因此选③⑥是最恰当的。

 语言表达时,句子的衔接还有一个特点,即上一句传递的新信息成为下句的已知信息时,换句话说,上句的重点成为下句的起点,句子自然就首尾衔接。因此,③句之后,接⑥句就衔

 接顺畅。这是因为③句中的“钱塘江”,到下一句成为已知信息,以“江面”开头的⑥句显然最合适;相反,如果③句之后接 ⑤句,“帆影”跟③句的句尾“钱塘江”衔接就不顺畅。

 19.答案示例:①年华消逝,仕途失意,忆流年思往昔,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今与昔的生命境遇。

 ②他乡漂泊,家乡团聚,诉惆怅写欢聚,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悲与喜的生命境遇。

 ③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抒壮志绘蓝图,历代文人骚客均需面对人生家与国的生命境遇。

 20.答案示例: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21.会满足于杯子一半是满的哀叹花下有刺并不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 22.作文

推荐访问:海林 牡丹江市 林业局
上一篇: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机场交通智能和安防系统建设公开招标采购公告2870
下一篇:四川省司法厅四川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考试竞争性磋商采购公告280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