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微生物检测方法【从微生物的角度探讨影响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因素】

来源:澳大利亚 发布时间:2019-08-07 点击:

  [摘 要] 我国饮用水微生物卫生标准存在着诸如取样计划不健全、检验项目不合理、限量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本文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探讨分析影响我国饮用水卫生安全的因素,为我国修订饮用水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微生物 饮用水卫生标准 因素
  中图分类号:R12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4-0175-02
  
  1 前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整个过程。而作为人体正常运转的必备条件,水具有维持细胞形态、增加代谢功能、调节血液和细胞组织液的正常循环、溶解营养素、帮助排泄体内废物、散放热量、调节体温、并使血液保持酸碱平衡的作用。因此,我们说人是一个水的生命体,而饮水安全则是影响人体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饮水的前提保障是确保居民终生饮用安全[1]。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表明,80%以上的人类疾病,50%以上儿童死亡的原因与食用水水质不良有关[2]。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进步以及流行病学数据的统计积累,人们不断的认识到微生物的致病风险和致癌有机物、无机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理想的饮用水不应含有已知的致病微生物,也不应该包含人畜排泄物污染的指示菌。我国修订了系统的饮水卫生标准,新的卫生标准也加重了对微生物的考察力度。
  
  2 我国饮用水的安全卫生状况
  
  近年来,我国各地连续发生饮用水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安全。针对饮用水的安全问题,中央多次做出指示,要求加强饮用水的安全保障工作。2006年2月,国务院召集有关部门召开了研究饮用水安全有关问题的会议,在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快建立饮用水安全标准体系[3];2007年7月1日,我国实施新的《生活饮用水安全卫生标准》[4],该标准在符合中国国庆的基础上,主要参照了现行的国际先进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和美国的《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新标准重新考虑了新出现的致病病原体、消毒副产物等问题。新标准对于微生物因素的重视表明:微生物因素仍然是饮用水安全卫生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快饮用水安全卫生的标准建设,就必须重视微生物标准的控制和研究。
  
  3 水质微生物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我们知道,安全的饮用水以不含有致病微生物为首要检测标准,而水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并不完全是水中原有的微生物,其大部分都是从外界污染转变而来,水中常见的致病性细菌包括: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小肠结炎耶尔森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在实际的水质量控制中,我们不可能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进行逐一的检测。国际上,通常采用的方式是通过对指示菌的检测和控制了解水体中是否包含肠道病原微生物[5]。目前,世界各国一般根据微生物含有量的多少,判断饮用水的安全卫生状况,并决定是否为健康用水。
  
  4 影响饮用水卫生标准的因素
  
  4.1 水源水质的影响
  消毒工作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天然的消毒,不用经过加工便能直接饮用,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但大多数水源都需要经过化学消毒。没有经过处理的水源中,可能含有大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因此,在集中式供水设施建成后,要对水源进行饮水消毒处理。
  所谓的饮水消毒处理是指适时的对水源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卫生防护,安装消毒设施,做好消毒工作,并扩大防护的半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从而保障人们的饮水安全[6]。饮水消毒是切断介水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也是改善饮水卫生状况的重要措施。
  
  4.2 消毒过程的失误
  有些调查研究显示,某些地区饮用水因遭受嗜水气单胞菌污染而引起腹泻爆发,检测发现饮用水中的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均出现超标现象[7]。这些结果的出现可能与生产过滤水的消毒过程有关,一方面,受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在清洗消毒的过程中,过滤系统失效,而过滤水中由于去除了余氯,从而失去了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4.3 污染带来的微生物因素
  除了微生物外,影响饮水质量因素还包括空气和水源的污染,而有些污染加大了微生物因素对水质影响程度。其中,养殖业的污染表现在畜禽粪尿在没有加以妥善处理的情况下,随着污水排放到附近的河渠或渗入到地下,从而污染水体;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些畜禽粪尿中本身含有很多细菌。此外,生活垃圾的大量产生也是饮水质量下降的一大原因之一。由于这些生活垃圾大都露天堆放,传播病毒、细菌,其渗透液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导致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4.4 新致病病原体的出现
  目前,新出现的致病病原体例如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成为威胁饮水安全的隐患。最近报道表明,在美国爆发的饮水传染病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例是由这两种致病病原体引起的,而在我国的四川、湖南、云南等地,也出现了相关的病例报告[7]。由于这两种微生物对消毒剂有很强的抵抗力,常规指示菌安全的饮用水不能排除被这两种微生物污染的可能,加上对于该类微生物的检测难度很大,从而加大了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
  
  5 讨论
  
  饮用水的质量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饮用水的质量检测标准是控制饮用水质量的依据和目标,而微生物检测标准是饮用水检测标准之一。实际控制中,并不能对各种可能存在的致病微生物一一进行检测,因此对于水质卫生质量的评价和控制,而检测技术中常常采用指示菌测验指标来衡量水的质量,即利用对指示菌的检测和控制来解水体是否受到过人畜粪便的污染,是否有肠道病原微生物存在的可能,从而评价水的质量,以保证水质的卫生安全。
  控制微生物的污染,降低各项指示菌的指标是保证饮水质量的先决条件。首先,良好的水源是饮水质量的关键,因此,要采取措施控制饮用水的源头污染,保证水源的质量;此外,消毒过程是关键,一次完整的消毒过程可以避免很多致病微生物的产生,从而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而对于新出现的致病病原体要加强防范,一方面大量检测,找出对策,另一方面还要做到严格预防,以降低因饮水质量而带来的微生物传染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王宏业.水质微生物[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7(9).
  [2] 刘正.从微生物学角度思考感染根管的治疗[J].上海口腔医学,2007(10).
  [3] 金淑琴,王本进.北京市生活饮用水达标经验谈[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8).
  [4] 白凤翎,尹伊君.国内外饮用水卫生微生物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7(6).
  [5] 张利,玛丽亚.生活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及微量元素超对人体危害的探讨[J].地方病通报,2007(4).
  [6] 张岚,陈昌杰,陈亚妍.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J].中国公共卫生.2007(11).
  [7] 杜宝�,朱鸿斌.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现状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7(6).

推荐访问:饮用水 微生物 探讨 角度
上一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探讨】
下一篇:产后护理要点_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