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正畸 [双颌手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

来源:加拿大留学 发布时间:2019-03-31 点击: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双颌手术联合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的方法。方法:2002 年1月~2006 年4月,共收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患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6~33 岁,平均24.5 岁。单侧唇腭裂15 例,双侧3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均联合应用双颌手术和术后快速正畸建牙合矫治唇腭裂术后严重双颌畸形。结果:18例患者手术后效果良好,复查头颅X线片,上、下颌骨位置均达到术前设计位置。手术前后头影测量结果(SNA角、SNB角,ANB 角)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所有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拍摄头颅正侧位X 线片,制备咬合记存石膏模型。术前正畸科与正颌外科共同进行外科正畸的测量、分析,制定手术和术后正畸方案,预测和模拟手术。上颌前移和下颌后退程度主要依据X 线头影测量上、下颌骨位置的关系确定,同时考虑术后形成的覆盖在正畸能够矫正的范围之内。完成模型外科后,正畸科根据手术设计在术前为患者粘贴固定矫治器。选用带钩的方丝托槽(杭州新亚生产),弓丝采用0.014~0.016"的Ni-Ti 圆丝或澳丝,于术前1 天粘贴固定矫治器。依患者牙齿的整齐程度对托槽进行完全结扎或部分结扎。2 例患者因个别牙齿条件太差,咬合过紧,术前无法粘贴托槽、带环等,只好在术后进行粘贴。根据模型外科的咬合关系用自凝塑料制作中间和终末牙合板。
  1.2.2 正颌手术:常规鼻插管全身麻醉,采取口腔前庭沟切口完成上颌高位Le Fort I型截骨术和牙槽嵴裂自体髂骨移植[2]以及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3]。依患者的畸形程度和类型先前移上颌骨,安放中间牙合板,确定上颌移动至术前设计位置,行微型钛板、钛钉固定上颌截骨段;然后依据上颌骨位置后退下颌骨,安放终末牙合板,钢丝临时颌间结扎,以上颌骨为标准再确定下颌骨新位置,同样采用微型钛板、钛钉坚强内固定下颌骨,缝合切口,加压包扎,一般不放置引流。
  1.2.3 术后正畸:于正颌术后第2天开始进行颌间牵引。术后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开牙合,有的严重开牙合、偏牙合,有的表现出上颌前移或下颌后退不足、前牙覆盖过小或过度、前牙覆盖过大。根据出现的畸形情况,用3M 橡皮圈进行弹性颌间牵引。覆盖适中的采用垂直牵引,覆盖过小的采用Angle III 类牵引,覆盖过大的采用Angle II 类牵引,偏牙合者接受斜行牵引。依咬合关系的改善情况随时调整牵引的方向及牵引力的大小。由于本组患者均未进行术前正畸,牙齿排列不齐,此时一并进行调整,并依据调整排齐的进度尽早更换较粗、硬度较大的弓丝。术后近期复诊采用较短周期,根据牙齿的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患者的感觉反应调整矫治力,一周2次至两周1次,逐渐加长调整间隔,直至4周1次。目的在于随时调整矫治器牵引力的大小和方向,防止牵引力量过大牙齿松动、过度伸长,或力量过小矫正过缓,或方向偏斜导致新的畸形。并指导患者清洁口腔,避免牙龈炎症、牙齿松动影响术后正畸。
  
  2结果
  本组18 例患者手术后即刻面型及牙合关系明显改善(上颌前移的距离为6~8mm,下颌后退5~7mm),复查头颅X 线片示上、下颌骨位置均达到术前设计位置,术后X线头影测量SNA 角79~82°,SNB 角77~80°,ANB 角3~0°。将三个角度手术前后测量值采用SPSS11.5进行t检验,均为P   术后快速正畸的优点包括:①快速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缩短疗程。传统的正畸治疗包括术前和术后正畸[10-11],需要较长时间,约为1~2 年,并需要每月次数不等的定期复诊。本组患者正畸仅需要3~8 个月,较传统术后正畸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治疗效率。而良好咬合关系的快速形成,提高了患者的咀嚼效率,有利于其进食和营养的摄入,加快了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一定程度地减轻和缓解了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压力。②稳定手术效果,预防复发:畸形复发是唇腭裂术后面中部严重畸形双颌矫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未做术后正畸治疗或正畸不及时,以致不能及时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使新建立的牙合关系不能很快取得牙合平衡,是导致术后效果不稳定、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12]。本组患者通过术后快速正畸尽可能早地建立稳定的牙合平衡,有效地预防了术后畸形复发。本组18 例患者均为成人,均未做术前正畸。术后表现咬合关系不良,不同程度开牙合、偏牙合、深覆盖、个别牙齿早接触等症状。经3~8个月术后快速正畸,随访6个月~3年,均建立良好的上下颌骨关系,以及较好的牙齿覆牙合、覆盖关系,面型满意。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张清彬,柳邦友,等.外科矫治男性上颌前突术后面部软组织侧貌改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7):922-924.
  [2]任 敏,滕 利,丁 波,等.高位Le Fort I 型截骨同期牙槽嵴裂植骨矫治唇腭裂术后面中部畸形[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6,20(5):526-529.
  [3]滕 利,任 敏,张智勇,等.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对比分析[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06, 20 (7):709-712.
  [4]Samman N,Cheung LK,Tideman H.A comparison of alveolar bone grafting with and without simultaneous maxillary osteotomies in cleft palate patients[J].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4,23(2):65-70.
  [5]Figueroa AA,Polley JW,Friede H,et al.Long-term skeletal stability after maxillary advancement with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using a rigid external distraction device in cleft maxillary deformities[J]. Plast Reconstr Surg,2004,114(6):1382-1394.
  [6]Wang XX,Wang X,Yi B,et al.Internal midface distraction in correction of severe maxillary hypoplasia secondary to cleft lip and palate[J].Plast Reconstr Surg,2005,116(1):51-60.
  [7]王 鑫,罗奕.影响牙槽嵴裂植骨术疗效的有关因素[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3,17(6):567-569.
  [8]王 兴.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39(5):362-364.
  [9]归 来,张智勇,滕 利,等.钛合金小夹板坚强内固定用于矫治下颌前突[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0,16(2):110-111.
  [10]Bishara SE.Facial and dental changes in adolescents and their clinical implications[J]. Angle Orthod, 2000, 70(6): 471-483.
  [11]Pepicelli A,Woods M,Briggs C.The mandibular muscles and their importance in orthodontics: a contemporary review[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5,128(6):774-780.
  [12]李锦峰,周 洪,任战平,等.正畸-正颌联合防治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J].中国美容医学, 2009,18(3):307-310.
  
  [收稿日期]2010-03-01 [修回日期]2010-04-07
  编辑/何志斌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术后 矫治 畸形 手术
上一篇:上颌骨翼上颌缝【上颌骨内置式持续等张缝牵引成骨机制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眼轮匝肌是哪里【钳夹破坏眼轮匝肌的鱼尾纹去除术】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