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心理疏导

来源:自考 发布时间:2020-09-08 点击:

 青少年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心理疏导

 指导教师: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周村学院 胡茜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青少年人际关系问题及其心理辅导教师对其的心理疏导,案例所涉及的是一位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女生,由于与好朋友在兴趣爱好问题上发生矛盾后开始出现焦虑、厌食等症状,后来竟发展到对好朋友抱有很深的恨意。在此情况发生后其心理辅导老师采用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对其进行疏导后,其焦虑、厌食等等症状基本消失,并逐步低树立较好的人际关系理念。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突起,高职生人数比例占据了受高等教育人数的半壁江山,高职生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上紧缺的应用型人才和生力军。从发展角度来看,高职生仍处于青春发育中后期,他们位于心理状态从不成熟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高职生面对层层筛选而入围第四批次招录的现实,使他们的心理发生着诸多的变化。但是,高职生作为中国高等学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社会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本文中,笔者选取一青少年人际关系的问题的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了分析与总结

 一、(化名)独生女,未患过特殊身心疾病,身体健康,性格偏外向。洋洋自小学到学习成绩基本于,具有较强的能力。小超父母对小超这让洋洋觉得很“不可思议”。近两周来,洋洋出现厌、焦虑等症状。

 、问题主要表现在其对他人有过高的要求或标准,而这种过高的要求或标准是从自我出发,完全忽略了他人的实际情况和感受,从而直接导致人际关系﹙﹚出现矛盾或冲突,直至破裂。自己的,然后找个较好的单位工作,不一定非得要求也得走这条人生的轨道,非得要求对方达到自己规定的标准则势必要产生矛盾,最终人际危机。这一形成机制符合情绪疗法的理论依据,因此采用情绪疗法。?疗法由美国心理咨询专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旨在帮助来访者克服非理性信念,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同时,该疗法认为,人的非理性信念主要个特征,即,对他人要求“绝对化”、对生活事件“过分概括”及对生活挫折“反映过分激烈”。

 定的过高标准能够接受他人所选择的所谓“低标准”。帮助除去思想中的非理性信念,从自我的神坛上走下来,完善的个性,学会容忍他人的不足,同时不再过于苛求自己。?

 对洋洋的心理疏导过程大致:诊断评估与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基本情况注意对共情,建立良好的关系;确定主要问题与交谈,收集资料,探寻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心理历程进行简要的回顾“为什么会这样”

  2、心理帮助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为了加深关系;帮助认识到自身的完美主义状况,尤其是认识到自身在对他人方面的过高要求,学会面对并接受他人的不完美之处;真正认识苛求不切实际或不考虑别人的过高要求都是徒劳的,要逐渐适应不完美的人和事。遵循“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助人自助”的原则认识到对别人的不完美之处不应感到不安和焦虑,世界上本无完美之事在前阶段巩固效果的基础上,帮助梳理清楚与朋友破裂的症结所在;面对现实,完善性格,以崭新的身心重新面对生活和学习。充分认识到了自己“一情愿”地对朋友事事要求过高,从而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压力,引导对自身的完美主义倾向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纠正其不合理信念,使其充分认识到完美主义虽然能够对自身的奋进产生鼓励作用,但过度追求完美主义则会导致适得其反的后果,要学会欣赏别人或自己的“缺陷之美”;已经能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对别人的缺点和不完美之处也已经能基本接受;主动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缺陷之美”通过对此典型的高完美主义的分析,认为个体完美主义者一个完整的心理流程如下:

 在行动前,首先要有一个动机层面的完美期待,亦可称之为“完美欲望”,完美期待逐渐明朗,从而被个体完美主义者加工成具体化的个人高标准,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具备了具体化的个人高标准后,并不意味着他就会顺利地去操作,其间还有一个担心出错的环节,当个体完美主义者克服担心出错的心理而终于决定去操作、实践“个人高标准”时,新的要求自己的每一步行为都具有“条理性”的心理环节随即产生,最后,当完美主义者的思想或行为得以高标准和条理性地实施后,完美主义者还会对前述连续的阶段予以“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自省,而贯穿这所有阶段的则是父母、等重要他人正性的期望和负性的批评[9],这样才是一个完美主义个体完整的认知、行为过程

 参考文献

 [1] Frost, R., Marten, P., Lahart, C., & Rosenblate, R. The Dimensions f Perfectionism[J]. Cognitive Therapy and Research, 1990, 14:449-468.

 [2] Hewitt, P.L., & Flett, G.L. Perfectionism in the Self and Social Contexts: Conceptualization, Assessment, and Association with Psychopathology[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1, 60(3):456-470.

 [3] Slaney R B, et al. The Revised Almost Perfect Scale[J].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2001,34:130-145.

 [4] 方新,钱铭怡,罗珊红,訾非.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的修订[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9):613-616.

 [5] 杨宏飞,张小燕,赵燕.大学生一般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2):107-110.

 [6] Burns DD. The Perfectionist’s Script for lf-defeat[J]. Psychology Today, 1980, 14(6):34-52.

 [7] Hewitt, P.L., & Flett, G.L. Dimensions of Perfectionism in Unipolar Depression[J]. 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 1991,100:98-101.

 [8] Johnson DP, Slaney RB. Perfectionism: Scale Development and a Study of Perfectionistic Clients in Counseling[J]. J Coll Stud Dev,1996,37(1):29-41.

 [9] 訾非.完美主义心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心理科学,2004,27(4):943-945.

 [10] 李建伟,宋广文,李飞.中国青少年完美主义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346-348.[11] 李建伟,宋广文,王淑娟,管阳阳.中国大学生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的初步编制﹙三﹚[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4): 377–378.

 [] 李建伟,李飞.中国大学生完美主义量表的初步编制﹙二﹚[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心理卫生协会,2007,8:384-386.

 [1] 李建伟,胡凌燕.中国大学生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的初步编制﹙一﹚[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大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心理学会,2007,11:465-466.

 4

推荐访问:青少年人际关系问题 疏导 人际关系 青少年
上一篇:浅谈对河道垃圾清理思考
下一篇:水务局河道确权划界调研报告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