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27 点击:

朱萍,陈玉梅,王新田

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苏仪征 211400

肝炎肝硬化是目前临床中由于慢性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发展导致的,病理学诊断中存在较为广泛的肝细胞坏死、结节性再生、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等,导致肝小叶结构遭到破坏、形成假小叶,变硬发展成肝硬化[1]。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乏力、消瘦、尿少、面色晦暗、纳差、腹胀、胃肠功能紊乱、肝掌、蜘蛛痣、贫血、腹水等等,严重影响和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2]。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开展及时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肝硬化的诊断金标准为肝组织病理学活检,这一诊断方式属于有创性的检查手段,且检查费用较高,可重复性较低。因此,临床中应结合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实际情况通过肝功能生化检验技术诊断疾病,为患者赢得最佳的治疗时机,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3]。为了分析肝功能生化检验应用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针对2017 年1 月—2021 年11 月期间收治的117 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15 名接受健康体检者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117 例设为研究组,将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者115 名设为参照组。研究组中男70 例,女47 例;
年龄55~83岁,平均(69.79±5.46)岁。参照组中男68 名,女47名;
年龄57~82 岁,平均(69.83±5.49)岁。而研究组患者按照Child-Pugh 评分分级标准(A 级5~6 分,B级7~9 分,C 级≥10 分)分成以下3 级,A 级56 例患者中男35 例,女21 例;
年龄47~80 岁,平均(67.45±3.26)岁。B 级29 例患者中男18 例,女11 例;
年龄49~82 岁,平均(68.52±4.15)岁;
C 级32 例患者中男17 例,女15 例;
年 龄47~83 岁,均 平 均(69.79±5.46)岁。两组研究对象和研究组3 级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17 例患者经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及病理学检查均符合“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且患者均定期在本院接受专业的检查和干预[4]。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疾病、肝脏部位恶性肿瘤、免疫机制障碍性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
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
不同意参与本研究的患者[5]。

1.3 方法

为参照组健康体检者及研究组肝炎肝硬化患者均实施肝功能生化检验,具体检验流程如下:本次检验中所用仪器为贝克曼AU6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验当天清晨应指导患者空腹,采集患者5 mL 的肘静脉血液作为检验标本,在规定的送检时间内采用3 000 r/min 的离心速度、10 cm 半径对血液标本实施10 min 的离心处理,将血浆和血清分离后将标本放置在-80℃的冰箱内待检。选择血清标本为患者实施肝功能生化的检验,对参照组及研究组的总胆汁酸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及胆碱酯酶水平进行检测。

1.4 观察指标

针对参照组及研究组开展肝功能生化检验后的各项指标(总胆汁酸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总胆固醇水平及胆碱酯酶水平)之间的差异比较,及对研究组不同等级患者各项指标展开对比。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7.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参照组及研究组的肝功能生化检验结果对比

诊断后,研究组患者的总胆固醇、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均低于参照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参照组和研究组诊断检验后的总胆汁酸、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及胆碱酯酶对比(±s)

表1 参照组和研究组诊断检验后的总胆汁酸、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及胆碱酯酶对比(±s)

2.2 研究组不同等级患者的肝功能生化检验结果比较

诊断后,研究组A 级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及胆碱酯酶水平均高于B 级及C 级患者,A 级患者的总胆汁酸低于B 级及C 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不同等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总胆汁酸、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及胆碱酯酶对比(±s)

表2 研究组不同等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总胆汁酸、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及胆碱酯酶对比(±s)

注:*与其他两组相比,P<0.05

现阶段临床中肝炎肝硬化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肝硬化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和生命安全,对于患者的预后也会构成一定的威胁。研究表明,肝炎肝硬化的主要发病机制为进行性纤维化表现[6-8]。肝硬化的胶原一般来源于窦状隙的贮脂细胞,这一类细胞存在着较为活跃的增生表现,可转化成纤维母细胞样细胞[9-11]。初期增生的纤维组织虽形成小的条索但尚未互相连接形成间隔而改建肝小叶结构,会出现肝纤维化的表现。若不及时给予相应的干预任其继续进展,小叶中央区和门管区等处的纤维间隔将互相连接,使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改建而最终导致肝硬化。

对于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及时有效的诊断检查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的临床诊断中常用的诊断技术为腹腔镜、肝功能检查及影像学诊断等,均能达到相应的检验目的和效果。而肝功能生化检验主要是通过生化检验仪器对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最大程度上反映出患者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帮助临床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12-14]。通过多种肝功能指标的检测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对疾病的预后打下坚实的基础,且肝功能指标的检测还能较准确地评估肝组织损伤程度,为评估肝炎肝硬化程度提供参考依据[15]。在肝功能生化检验的过程中除了对患者实施转氨酶的检测外,还会通过血清白蛋白、总胆汁酸、总胆固醇及胆碱酯酶等常用指标进行检测,且研究显示,不同肝功能等级患者检测后对比的各项血清白蛋白、总胆汁酸、总胆固醇及胆碱酯酶水平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能用于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发展进程和严重程度[16]。在肝功能生化检验过程中若总胆汁酸水平不断增高,说明患者肝功能正受到严重的损伤;
若检测出的血清白蛋白较低,说明患者的肝功能正受到损坏,肾功能也可能存在衰竭;
而患者的胆碱酯酶水平若下降说明患者存在着肝炎肝硬化、急性感染、营养不良、慢性肾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而总胆固醇的下降说明患者肝功能正在受到损害[17]。以上肝功能生化检验指标的检测诊断能为肝炎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肝脏损伤程度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促进患者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检查后的总胆 固 醇(2.39±0.19)mmol/L、血清 白 蛋 白(30.22±3.96)g/L、胆碱酯酶(2 569.37±195.46)U/L 均低于参照组的(5.46±0.35)mmol/L、(46.95±3.49)g/L、(7 559.63±321.25)U/L(P<0.05),而研究组患者的总胆汁酸水平(45.17±22.17)μmol/L 相对于参照组体检者的(6.96±3.26)μmol/L 更高(P<0.05);
但肝炎肝硬化A 级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及胆碱酯酶均高于其他等级患者,而总胆汁酸低于其他等级患者(P<0.05),这一结果和朱颖娜等[7]在临床报道中所得结果高度相似:B 组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胆 碱 酯 酶(3 015.63±825.46)U/L、血 清 白 蛋 白(25.79±5.63)g/L 低于C 组健康体检者(8 536.63±1525.63)U/L、(45.41±2.03)g/L,而胆 汁 酸(59.41±55.41)μmol/L 高于健康体检者(10.01±2.12)μmol/L(P<0.05),这一结果很好地验证了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和诊断意义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生化检验的临床效果和诊断价值十分明显,建议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实施。

猜你喜欢胆碱酯酶胆汁酸肝炎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现代临床医学(2022年4期)2022-09-29《世界肝炎日》青春期健康(2022年14期)2022-08-02世界肝炎日青春期健康(2021年14期)2021-08-03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0年2期)2020-10-27战胜肝炎,沿需努力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7期)2019-01-06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中国生殖健康(2019年7期)2019-01-06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年9期)2018-10-08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年16期)2016-01-20推荐访问:肝功能 肝硬化 肝炎
上一篇:鸡蛋黄脂质组的高通量鉴定与解析
下一篇: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