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童年本质特性,深度解读儿童成长密码——对伍香平教授《儿童体验论》的感想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3-04-15 点击:

陈光春,董雨薇

(1.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武汉 430205;
2.湖北师范大学,湖北 黄石 435000)

“儿童的成长,既是教育问题、社会问题,也是关乎人类发展的问题。”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负责人伍香平教授(后文作者即指伍香平),历经10年的不懈探索和深耕总结,从跨学科角度剖析了儿童体验的发生机制,凝练硕果《儿童体验论》一书。该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成果,2021年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从童年危机入手,探寻童年危机背后的内在原因;
同时从儿童追求幸福生活的角度,赋予了儿童体验的价值意义。作者在追寻儿童体验的历史渊源基础上,建构了独特的儿童体验教育理论体系,主要对儿童体验的构成要素、发生机制与主要类型等进行了详细论述。在全书收笔之时,作者回归当前儿童教育中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实施儿童体验教育的策略与路径。

童年始终伴随着儿童。伍香平教授通过对湖北省不同地区的成人开展了 “追忆童年” 叙事研究,发现97%的受访者都认为童年是美好的。可现如今,儿童越来越没有自由的时间玩耍,没有安全的空间游戏,儿童应有的童真、童趣和童乐正逐渐丧失。快餐式的教育剥夺了儿童获得直接经验的机会,造成儿童身体、自我以及精神的缺失。

伍香平教授认为,童年是儿童的本质力量,而力量的发挥就在于童年体验的发生。自然赋予儿童对世界天然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索欲,同时也留下了儿童幼稚无知的一面,需要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追求、探索、创新、突破、生成,体验在其中成为儿童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儿童在成长中一方面需要为成人生活做好准备,但同时也需要过好儿童自己应有的生活,不能为了成人的生活而丢弃儿童自己的生活。

学术研究需要长期积累后方能厚积薄发。伍香平教授选取古今中外名人名家的体验教育思想进行解读,由点及面地开展儿童体验教育的研究。

作者从中国立场出发,回顾了我国从古到今教育思想家的幼教观念,从中提炼儿童体验的学术要领。如:孔子的 “乐学、启问、学思” 体验教育思想;
庄子的 “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直觉感悟、人法自然” 的思想;
王守仁的 “知行合一、顺导志意、调理性情、存心宣志、各得其心” 的思想;
陶行知的 “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儿童创造力” 的思想;
陈鹤琴的 “儿童好游戏、儿童好模仿、儿童是好奇、儿童喜成功、儿童好合群、儿童乐称赞” 以及 “活教育” 思想。

同时,作者放眼国外的儿童研究,梳理了希腊 “三贤” 、夸美纽斯、卢梭、杜威以及蒙台梭利的儿童体验教育思想。苏格拉底通过产婆术,引导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概念的内在本质的认识,从而获得发展,具有体验教育的典型特征。柏拉图的和谐教育也体现了体验教育思想,认为儿童的和谐发展是儿童内在生发的。亚里士多德重视练习与实践的作用,提倡现场实践体验。夸美纽斯关于体验教育的思想体现在 “教育适应自然” 上,主张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卢梭在阐述自然教育观时,教育的方法就是体验,包括感官体验和生活体验。杜威的 “做中学” 思想倡导从做中学,即通过做来获得经验、学习知识。蒙台梭利一再强调应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使儿童发挥内在的力量获得好的发展。所谓 “有准备的环境” 就是儿童真实的生活环境。总之,关于 “儿童体验” 的教育思想渊源,作者既注重纵向的贯通,关联古今;
也关注横向的对比,兼涉国内外。

《儿童体验论》主要由四大部分构成,即:探寻问题现象、追寻历史渊源、建构体验体系、提出实践策略。第一部分,主要从学术界的讨论以及现实问题出发,揭示童年的本质是儿童拥有童心、童真和童趣。第二部分,梳理古今中外体验教育的观念,提炼儿童体验的理论建构。第三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包括儿童体验的类型、过程及要素,阐明儿童体验的独特性。第四部分,围绕儿童体验和儿童教育的问题,将理论探讨回归于现实问题,提出相关的操作性策略。

全书从多个角度,将 “儿童体验” 论述得清晰明了、完备详实,尤其是在专著的第三部分,伍香平教授建构了完整的儿童体验理论体系。首先,分析了其他学者关于体验的分类,发现大多都是从成人的角度阐述的,并不足以体现儿童体验的独特性、复杂性。由此辩证阐释,从儿童年龄增长和社会生活经历不断丰富的角度,将儿童体验分为 “身体体验、游戏体验、审美体验” 。其次,从体验的发生机制角度,即儿童体验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创新性地提出了体验发生的心理过程、社会过程与文化过程。这样既展示了儿童体验的内在要素,也呈现了儿童体验的外在表现。最后,从体验的内在体系入手,提出儿童体验的核心要素—— “体验时间、体验空间、体验主体、体验情境、体验场域” ,五要素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促进儿童体验的发生。

儿童以体验的方式触碰整个世界。即从儿童生命完整性的价值取向角度确立教育目的观,从儿童热爱活动、喜欢游戏的角度确立游戏性体验课程观,从儿童知行合一的活动角度确立体验式学习的教学观。首先,教育因生命而存在,生命又因教育而精彩。尊重生命是儿童教育的前提,呵护和引导生命是儿童教育的职责。由此确立儿童教育目的,即明确儿童身体与精神的统一、自我与社会的和谐以及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融通。其次,作者认为课程是儿童的体验过程,因此体验课程应以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等为依据,保障儿童体验课程的主体性、整体性、过程性、游戏性等特征。最后,作者批判 “价值观的教学” 容易将儿童视为被动的物,倡导将教学价值凝聚于儿童发展的过程,这才是当代教学应有的追求。

伍香平教授认为 “幼儿教育课程应立足于儿童生活,帮助儿童形成和积累生活经验” 。作者倡导 “养成” 即 “过程” ,幼儿教育课程重视教育的过程,幼儿在过程中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和亲心理解。相较于其他课程体系,养成体验课程突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并且提出 “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交往” 的课程目标,增强了实践的可操作性。作者所论述的养成体验课程中涉及实施操作方案,涵盖幼儿用书、教师指导用书和家园互动手册。将家园共育理念落到实处,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更好发展,这是本课程的一大亮点。

儿童体验教育的基本理念包括指导理念和实践操作理念两部分。伍香平教授基于自身的理论基础,结合十余年幼儿教育的实践探索,认为幼儿教育应该更深入地从促进儿童生成体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从环境体验场建设、养成体验课程组织与实施和体验式教学三方面来优化当前的幼儿教育。

首先,体验教育环境的营造,作者强调外在物质和内在精神的兼顾,既要关注现实问题,又要回应时代的现存问题。指出了幼儿园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体验教育课程的建设,同样也是基于实践探索提出的,鲜明地呈现出作者的学术特色与现实关怀。作者认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应考虑各园的个体差异性。在课程建设时把握核心理念:立足生活,积累经验;
重视过程,倡导活动体验;
养成习惯,打造奠基工程;
尊重文化,重视多元文化;
培育品质,呵护生命种子。最后,以 “体验阅读” 实践活动为例,阐述体验教育教学的策略,并提供了大量的实例供读者参考。体验阅读活动突出体验过程,主张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点,帮助儿童获得丰富的自我体验。

儿童是名副其实的体验者。《儿童体验论》一书立足于现实问题,详实地揭示了儿童体验的历史渊源、内涵、要素、过程等。也许你曾感到疑虑,儿童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在这本书中你会找到答案,品味出不一样的观点。

猜你喜欢儿童生活课程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生活感悟特别文摘(2016年19期)2016-10-24留守儿童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六一儿童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6年6期)2016-05-14无厘头生活37°女人(2016年5期)2016-05-06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爆笑show(2015年6期)2015-08-13“六·一”——我们过年啦!小学生·新读写(2006年6期)2006-06-14推荐访问:追本溯源 儿童 感想
上一篇: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韩国总统制度探析
下一篇:聚磷酸盐替代部分正磷酸盐增产作用研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