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创作与复杂情感的交融——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音乐分析与细节处理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8 点击:

兰 洁

贝多芬奏鸣曲《热情》被誉为贝多芬众多奏鸣曲中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同时也是贝多芬自认为最满意的一次创作。《热情》在贝多芬创作之初的原名为《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而《热情》曲名的由来则是当时出版商所起,整首作品充满了热情洋溢的色彩,展现出字如其名的音乐风格。尤其在第三乐章中更是将火焰一样的激情推向了高潮。然而,不论从作品的篇幅还是复杂的演奏技巧来说,无一不决定了作品极高的演奏难度。如第一乐章中同音反复的乐段看似旋律简单,但如果没有细节的演奏变化就很容易造成视听方面的疲劳。所以,想要演奏好《热情》这部作品需坚持理论和演奏实践相结合,认真对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注重细节的处理。

(一)规整严谨的曲式结构

贝多芬奏鸣曲《热情》相比于其他奏鸣曲来说有着更加完整的结构,展现了古典主义时期严谨的创作风格,而内容与情感的复杂性则体现了贝多芬对于浪漫主义的追求。首先,《热情》的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全章共263 小节,除了常规的呈示部、发展部与再现部以外,贝多芬在作品的结尾画龙点睛式地加入了一段尾声。尾声的加入有效地增加了该乐章的独立性,使整部作品更加具有层次。其次,在第二乐章中,运用了变奏曲式为第一乐章的结束和第三乐章的开始做出了铺垫与衔接。通过四次不断的变奏发展,为即将开始的第三乐章提供了一个短暂过渡。虽然第二乐章相比前后两个乐章结构较短,但贝多芬却丝毫没有吝惜自己的乐思与才华,将四个变奏乐段处理得合情合理,并起到了完美的衔接作用。最后,第三乐章是整部作品的高潮,因为与第二乐章尾声的ff(极强)乐段相衔接,第三乐章在开始时并没有进行任何铺垫

便进入了激昂的情绪。整个乐章可以用行云流水来形容,鲜明的节奏感给予了对话式的氛围,全曲的尾声也在第一乐章尾声部分相似的材料中进行了结尾。纵观整首作品,《热情》的每个章节均有着完整的构思,同时又互相衔接,从而使作品的每个乐章均能够单独列出使之成为一部独立的作品。

(二)大胆细腻的表现手法

从曲式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热情》的创作并没有完全遵循古典主义的创作手法,而是在作品中加入了许多情感元素,使之更加倾向于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这种大胆的尝试在奏鸣曲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展现出贝多芬奏鸣曲独特的风格。首先,在第二乐章的创作中,贝多芬运用了四次变奏将自己的乐思成熟地表达出来。在第二次变奏中,贝多芬巧妙地将细微的情感变化隐藏在节奏之中,并且取消了原主题中的附点与切分音。而这些微妙的变化正是后人在演奏作品时经常会忽略和忘记的。如果将这些变化与第一、三次变奏相结合就不难发现贝多芬的情感线索。贝多芬希望将情感通过渐进式的方法推向高潮,这种情感的发展与乐句发展相结合的创作方式,也足以证明贝多芬创作手法的细腻。其次,第三乐章是这部作品最炫技、最出彩的部分,乐曲中不仅有高超的演奏技巧,同时在乐句发展和情感表达方面,有冲破古典,走向浪漫的趋势。尤其在第二个主题中,通过更加快速的跑动、强烈的乐句对比方式展现出冲破枷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大胆的创作手法充分体现了贝多芬作为伟大的作曲家,不仅是古典音乐的继承人,更是推动古典音乐发展并走向浪漫的中坚力量。

(三)完整复杂的情感体验

奏鸣曲《热情》创作于1806 年,用时两年左右,而这一时期正是欧洲历经变革的两年。此时拿破仑开始了对欧洲的侵略,当时的各国人民也逐渐意识到了反抗的重要性并纷纷揭竿而起。贝多芬用了整整三个乐章的篇幅进行叙述,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这在其所有创作的奏鸣曲中极为少见。这也说明了贝多芬将自己情感不仅写成了一首钢琴作品,更写出了一首故事。纵观整首作品,虽然在作品的最后乐曲情感奏出了胜利的凯歌,但在此前却十分曲折,如第一乐章中呈示部中出现的三个动机,这三个动机也是贯穿整首作品的情感线索。在第一个动机中,f 小调暗淡、忧愁的色彩搭配低音区的主三和弦形成了浓烈的悲剧色彩;
而第二个动机中频繁出现的颤音也预示着情感变得更加挣扎;
在第三个动机中则出现了类似《命运》交响曲中的动机,这也表达了情感即将得到升华。同时,第二乐章中不断的变奏采用了流动的行板进行演奏,看似如行云流水般的平静却通过每个变奏中的变化预示着暴风雨势的来袭,并在最后一个变奏中形成了质变。最后,第三乐章是情感大融合的体现,此前暗淡、挣扎的情感在一瞬间爆发出来,形成了激烈的冲突与矛盾。最终通过整首作品呈现出了顽强不屈的精神以及对胜利的深切渴望。

(一)多样和弦的演奏及同音反复的变化

奏鸣曲《热情》能够成为经典的关键因素是和弦的灵活使用。贝多芬通过和弦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而演奏作品的关键也在于如何准确地处理乐曲中的各个和弦。首先,在第一乐章的开篇(第1-11 小节),即第一动机出现,和弦使用了主三和弦的分解形式,而音程的跨度已经达到了八度,这在古典时期的创作中非常少见,体现出了浪漫主义时期的创作色彩。在以往的演奏中,遇见八度或八度以上的和弦往往会通过强烈的敲击感表现出激烈的情感,但在演奏这些和弦时,作品才刚刚开始,演奏时需要采用双手齐奏的形式,速度与力度要有所收紧,从而营造出紧张的音乐情绪,为接下来乐曲的发展做好铺垫。其次,关于柱式和弦的使用,在常见的和弦演奏形式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力度、速度以及艺术处理。在本首作品中连续的柱式和弦需要控制演奏的力度,这是因为乐曲的情感发展属于细水长流的形式,需要控制好均匀的力度,使乐曲有条不紊地向下发展。与此同时,在第三章节高潮部分出现了许多拿波里六和弦,

这些和弦有强烈的色彩性与丰富的和声效果,演奏时要保证每个和弦以及构成和弦的各音触键的方式。最后,值得注意的细节还有第一乐章中的同音反复乐段,这一乐段被贝多芬自称为“命运敲门,类似于《命运》的动机”,所以,通常在演奏这类乐段时要用轮指的方法,将反复音尽可能地演奏流畅,但鉴于《热情》与《命运》色彩不同,建议使用单手轮指,在保证均匀的基础上突出悲伤、暗淡的氛围。

(二)变奏的连贯性及左右手的触键细节

奏鸣曲《热情》的第二乐章变奏乐段是这首作品承上启下的关键乐段,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第三乐章的发挥。所以,在演奏第二乐章中的四个变奏乐段时要平静,不能演奏得过于平淡也不能太早爆发,用渐进的情感平稳的演奏来过渡到第三乐章。与此同时,到第二乐章最后一个变奏即尾声部分时,要注意到对话式的乐句,这里是与第三乐章情感衔接的关键,需要及时调整情绪,用积极的演奏应对极弱与极强的对比乐句。

触键时的方式是钢琴演奏艺术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作品中的细节体现。从触键的优化,展示出作品的完美。尤其在作品的第三乐章中,由于情感的复杂性决定了每一个乐句乃至每一个音都需要重点处理。如第三乐章第63 小节处出现了三度加八度的大跨度和弦,在演奏时需要注意双手对每个音的力度把握,这样在演奏的时候才能达到乐段层次分明和线条清晰的效果。与此同时,针对奏鸣曲《热情》的触键,需要着重的重音音色,注重余音以及泛音音色的变化,将他们融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和声效果,安排合理的触键和提高乐曲的音色质量,从而体现贝多芬宏大而热情的音乐风格特点。

(三)力度与速度的把握及重点乐句处理

鲜明的力度与速度对比是《热情》这部奏鸣曲最大的亮点。纵观整首作品经常会出现如极弱到极强的大幅度力度变化,而贝多芬正是希望通过这些不同的音色、音区和大幅度的力度与速度的变化来结合复杂的情感,使作品在整体的音乐形象上展现出强烈浓厚的戏剧性色彩,从而进一步增加乐曲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在演奏较短乐句之间的力度变化时,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使演奏变得不自然。所以,在把握这些大幅度力度变化时要注意好乐句的衔接,即通过强拍或弱拍的关键节点调整情绪或者情感,使力度的变化更加自然。贝多芬也曾对这首作品做出了评价:“力是那股与寻常人不同的道德,也便是我的道德。”所以,力度与速度的处理更应该在这首作品的演奏中注重训练。最后,在一些重点的乐句、乐段的处理中,如第三乐章的尾声也是全曲的尾声,左手与右手的强弱变化要体现出明确的层次感,这种层次感将延续到结尾。再如第二乐章的第一次变奏出现的时候一定要突出主题,否则容易将变奏的节奏打乱。

综上所述,本文对贝多芬《热情》奏鸣曲(Op.57)进行了细致的音乐分析,在结合演奏实践的基础上,从和弦、触键、力度与速度等多个方面介绍了乐曲的演奏技巧及细节处理。贝多芬《热情》奏鸣曲是贝多芬一生中可以与《c 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比肩的作品之一,庞大的乐章以及复杂的情感和多样的技巧无疑为作品的演奏带来了极大难度。所以,在接触这部作品时并不建议整套练习与演奏,需要先从第一章开始,逐步感受乐曲的发展,待到对乐曲理解提升的前提下再进行接下来乐曲的学习与演奏。

猜你喜欢 乐段奏鸣曲乐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戏剧之家(2022年30期)2022-10-29手机上的奏鸣曲上海人大月刊(2022年5期)2022-05-19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锦绣·上旬刊(2022年2期)2022-05-16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北方文学(2018年29期)2018-12-18视唱练耳与钢琴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17期)2018-09-17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10期)2017-10-16饥饿奏鸣曲语文世界(初中版)(2017年6期)2017-06-15呼噜奏鸣曲小学生作文·小学低年级适用(2016年1期)2016-03-07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戏剧之家(2014年18期)2014-08-15祭献奏鸣曲(组诗)鸭绿江(2013年10期)2013-03-11推荐访问:贝多芬 奏鸣曲 交融
上一篇:Klotho蛋白及血钙与重度子痫前期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