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思考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8 点击:

胡孝先

(荔波县卫生健康局,贵州 黔南 558400)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经济来源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内部控制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通过开展控制、评估和调整等工作,来提升整体经营水平和及综合效益,从而进一步达到预期目标。内部控制的主要因素有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共享等。单位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为开展好财务风险预防工作。内部控制管理应遵循互相制约、控制全面、顺应生产力等原则。加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不但能够确保资产的完整性与安全性,而且能够有效加强单位的廉政建设。但根据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来讲,行政事业单位依旧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人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制度缺失、内部控制力度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发展目标的实现产生巨大阻碍。因此单位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来切实改善这些问题。

(一)管理意识薄弱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是落实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基础,积极正确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可以保证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得到完善与落实。目前部分单位领导和干部职工不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管理意识薄弱,过于重视经济业务的开展,从而忽视了内部管理工作,甚至对基础内部控制知识的掌握也较少,觉得内部控制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任务,应该是财务中心和财政审计部门共同管理,和自身没有任何关系。部分单位甚至没有建设内部控制管理体制,还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也只是为了完成内部控制工作任务,并没有落到实处。部分单位太过重视建立制度,忽视了其具体落实状况与成效,致使此项工作始终停留在表面,对各项工作流程的控制太多表面,在处理问题时往往依靠自身经验。这些在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落实。

(二)高素质专业人才的缺失

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内部控制体制的建立与实行都必须要有人员去完成,特别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当前,和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存在一定区别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是全额或是基本全额的财政拨款,就是我们常说的“铁饭碗”单位,其性质上的特殊决定了内部工作环境的独特。在我国目前实行的体系机制下,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工作者在整体素质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多数财务人员的素质较低,参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培训活动的机会很少,很多人都是毕业直接上岗或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培训。部分单位中的财务人员更是一岗多职,各岗位间没有体现出互相监督、互相约束的效果。

(三)制度欠缺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经营发展期间缺乏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视,致使此项工作在具体运行期间没有有效落实,没有制定出一套合理可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甚至部分单位利用其他一些制度来代替内部控制相关的制度。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者随意应付,缺乏对自身的约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致使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管理工作从开始实行至今依旧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单位内部时常出现违法违规的经济活动,舞弊和腐败问题层出不穷。

(四)内外监管不足

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当中,内部审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现阶段一些单位中并没有设置内部审计部门,或者虽然设置了相关部门,但是不具备良好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对于审计内容方面,考核评价工作的涉及较少,而且一些单位存有领导集权严重的情况,内部审计工作者无法充分履行内部审计的权限与职责,无法客观、真实的制定审计报告,内部审计部门如同虚设,不能将其应有的监督管理效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对于外部监管而言,财政与审计两大部门往往更加重视管理内部资金是否科学、合法的使用,没有实质性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内部、外部监管力度不足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的主要影响因素。

(五)预算控制不到位

随着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财政收入呈现出逐年快速增加的趋势,而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也大大增加,使得资金链越来越庞大,这样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规模也就随之扩大。在此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在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时,将预算环节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不过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并没有将预算环节的管理力度加大,依旧采用以往的内部控制体系,这与现代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并不相符。而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则是在预算管理方面的控制思想缺乏先进性,还处于落后状态,并且没有对相对应的管理手段进行适当调整。除此之外,有些单位在进行内部管理控制时管理偏差十分严重,对于预算工作过分重视,而将内部控制管理活动忽略掉,这就使得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从而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预算资金运用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一)改善管理现状

从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腐败现象的根源和财务监管的职能范围来分析,之所以出现腐败情况,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权力失控或是控制力度不足。因此,在单位内部实行全方位控制管理工作是制止腐败源头的重要环节,而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财务监管体系中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其主要重点就是对财务运行进行严格规范,确保财务管理体制的充分落实。通过利用计量、记录以及确认内部资金运行情况等方式,对资金使用的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与合法性进行监督,以此防止出现化公为私、假账假报表假凭证、虚列收支等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由此可知,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是建设单位廉政,特别是在根源上防止腐败的重要内容,科学、可行、高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有助于切实有效地避免及约束各种腐败行为,以此进一步推动廉政建设,促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现状得到真正改善。

(二)推动单位发展

随着当前社会持续深入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不能单纯依靠国家财政资金来促进单位的发展建设,必须要积极寻找其他资金获取途径。而通过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在各项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提升经济效益就是获得资金的关键方式。对此,单位必须要增强内部的控制管理力度,这是顺应经济发展方向、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综合效益的有效措施。具体而言,通过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能够对单位各项业务有更加全方位的掌握,建立更加合理可行的预算方案和发展规划。在方案落实期间也可以采取必要措施控制各种突发状况的出现,保证预算方案的顺利落实,最终获得的结果能够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参考。这样的闭环管理形式能够切实有效地规避各种突发状况的出现,实现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促使行政事业单位获得有序稳定的发展。

(三)提高社会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经济体系构成的重要构成,其发展效果对我国社会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随着国家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始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高度重视。但和企业相比,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效率及社会效益的提升,还会导致财政资金的投入不明确和部门预算机制无法有效落实,迫切需要建立出符合行政事业单位特性和发展趋势的内部控制管理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确保单位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的同时促进社会效益的提升。

(一)增强重视程度,理论指导实践

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与员工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此项活动的开展效果,最为重要的是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第一,单位管理人员应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时发挥带头作用,加强自身内部控制意识,认识到建立科学可行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意义,同时对内部控制体制建立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负责;
第二,定期组织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利用知识宣教活动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内部控制管理的内涵,并且确定各岗位在此项工作开展期间的具体责任,加强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意识,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

(二)夯实基础建设,推动管理开展

单位基础工作的建设不足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效果产生严重影响。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对内部基础建设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从而切实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增强内部控制管理效用。单位应全方位抓好会计基础工作建设,制定健全的财务处理流程,严格落实和监督内部控制制度,保证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保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保证各个职务与部门之间权责明确,互相督促、互相约束,进而防止出现各种不必要的问题,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单位还应重视做好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活动,促使工作人员的技能与知识得到持续更新与提升,更加充分的掌握财政政策与财务管控体制,不断加强会计法制理念,提升其遵纪守法的意识与财务管理能力,积极合理地履行财务人员的职责权利,进一步推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

(三)加大制度建设,起到保障作用

现阶段,我们国家还没有颁布真正有效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单位需要针对具体业务的特征,在确定各级权责关系的前提下,建立出比较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完善合理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即部门设立、核算制度建立、革新管理模式与职能划分,除了建立必要的制度外,还需要建立会计控制、授权审批、预算管理等各项制度,并使所有职能部门都积极参加到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中建设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应从下面几点入手:(1)明确划分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防止出现一人多岗的情况,重视彻底分离那些不相容的岗位,比如分离财产保管和物资采购,分离出纳和会计等。(2)通过对内部控制流程的梳理,风险的评估,以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为尺度,对单位的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控制等经济业务进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关键岗位轮岗、专项审计等。每年都将接受审计的例行审计、纪委的定期不定期检查、巡查等,同时接受财政部门,政府相关部门、上级等相关部门的专项检查及监督。

(四)系统梳理流程,保障环环相扣

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和相关程序进行系统梳理,确定具体操作过程,在这一前提下合理删减那些冗余的环节,并且有效补充缺失流程,对于那些重点流程,相关人员应进行着重完善,促使整个业务流程能够更加高效、简洁的运行,同时确保各流程之间能够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单位领导和员工还需要在完成优化工作之后通过书面形式对整个业务程序进行备案,编制出可行性较高的文件,并把其印发给所有涉及此项工作开展的工作人员。

(五)注重风险规避,构建安全环境

第一,加强风险防控意识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只有单位中所有工作人员都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和管理,才可以切实有效规避各种风险。第二,应制定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对风险的评价、预测和应对能力。单位应在出现风险前或是无法承受未知风险的时候,充分运用有关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有效防范。单位在面临风险的过程中,应在最大限度根据单位实际发展状况的前提下,再根据风险的主要性质开展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工作,第一时间采取切实可行的处理对策,积极应对各项风险,从而建立安全、积极的内部环境。

(六)开展评价考核,满足管理需要

为了切实有效地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质量和成效,就必须要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评价考核机制,来确保此项工作的落实。单位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需要制定出一套与单位发展特征相符的考评机制,切实完善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相关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人员应持续加强自身的政治素养、考核评价能力、遵纪守法意识,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全方位贯彻内部控制意见以及内部控制决定,切实提高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实现各项业务工作的有序开展和落实。单位还应定期开展全方位管理检查工作,对单位中部分管理人员由于自身因素致使内部控制效果不理想的,应严肃追究责任。只有制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才可以切实有效地促进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落实内部控制工作,从而真正满足各项管理活动的需求。

(七)加大内部监督,提高管理实效

内部控制管理是一项涵盖了单位整个运行过程的工作。此项工作是否落实全面、高效开展、对新形势的适应情况等,都应进行动态化监督管理,需要通过增强监督管理的力度,持续调整与优化控制措施。财政部门是主管内部控制与会计工作的部门,需要增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指导与组织,把内部控制建设当作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促使内部控制的主要监管部门,需要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审计工作,认真检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行状况,客观评价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合理处置,从而切实做到财务核算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建设者,所以,需要加大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开展力度,结合时代发展的全新需求,实时更新与优化内部控制管理体制,持续改善内部审计监管机制,不断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以此更好的帮助行政事业单位顺利有效地完成有关工作,将自身的具体职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基于此,行政事业单位应紧紧把握住构建内部控制管理的良好契机,充分运用积极健康的宏观环境,促使各项财政资金的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从而进一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给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良好生存和稳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行政管理工作事业单位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行政与法(2022年8期)2022-10-19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8期)2022-05-09医疗设备质控管理工作的探索与思考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1期)2022-04-19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行政与法(2019年5期)2019-06-09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法制博览(2017年8期)2017-09-01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现代园艺(2016年13期)2016-09-02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活力(2009年13期)2009-11-17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活力(2009年7期)2009-11-17行政不作为的概念界定法制与社会(2009年1期)2009-07-05推荐访问:关于加强 内部控制 行政事业单位
上一篇:完美创作与复杂情感的交融——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的音乐分析与细节处理
下一篇:浅析企业物资采购成本与管理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