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C,结构体系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7 点击:

唐 宏

(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000)

2016 年国家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得到快速发展[1]。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兼具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体系的优点。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包括钢管束组合结构体系、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捷约预制装配框架系统、型钢混凝土结构体系等[2],其中,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具有刚度更大、承载力更高、防火性能更好等诸多优点,而且柱子翼缘比较窄,增大了建筑的使用面积,在近些年来得到更广泛的关注和应用[3]。以湖州市第二中学的食堂重建工程为例,对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体系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能为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1.1 PEC 结构体系介绍

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Partially Encased Composite structures of steel and concrete,简称PEC)最早诞生于20 世纪80 年代的欧洲地区,其主要思想是在H 型钢腔体内焊接钢筋或扁钢,然后再在H 型钢开口截面轮廓中(工字钢腹腔内)预制浇筑对应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钢- 混混凝土组合构件体系[4-5]。

1.2 PEC 结构技术优势

与常规装配式结构相比,PEC 结构具有如下技术优势:(1) 解决了装配式结构可靠性问题,具体表现在:栓焊连接,节点可靠;
钢混组合,抗震优越;
工艺成熟,质控简单。(2) 解决了钢结构的耐火问题,具体表现在:混凝土包覆,钢混组合;
免刷防火涂料,抗火3h 以上;
永久抗火,避免二次装修涂刷。(3) 解决了钢结构的防腐问题,具体表现在:混凝土包覆,永久防腐;
免刷防腐涂料,避免二次涂刷;
结构防腐同主体结构(>70 年)。(4) 解决了钢结构建筑的隔音降噪问题,具体表现在:钢混组合结构,隔音优越;
解决纯钢梁隔音填充的“音桥”问题;
隔墙隔音性能提升10 dB,相比纯钢梁隔音效果提升约30%。(5) 解决了钢结构楼面震颤问题,具体表现在:相比纯钢结构,刚度提升50%以上;
楼面刚度与传统混凝土结构保持一致;
解决钢梁楼面的刚度偏弱的震颤感。(6) 缩短了施工工期,全面提升了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减少了噪音污染和建筑垃圾的产生,同时还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2.1 工程概况

湖州市第二中学的食堂重建工程共四层,分别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建筑占地面积为2 391.16 m2,实际总建筑面积8 196.64 m2,地上建筑面积6 153.76 m2,地下室建筑面积2 042.88 m2,结构高度整体为17.3 m。工程采用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其中楼面采用叠合楼板、钢筋桁架叠合板,卫生间采用钢筋桁架楼承板,屋面采用钢筋桁架叠合板,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乙类),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主体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

2.2 装配结构设计

2.2.1 材料选择

基础垫层混凝土为C15,砌体隔墙中的构造柱、过梁、圈梁或腰梁和设备基础混凝土为C25,承台、地梁、底板混凝土为C30;
钢筋采用HPB300 和HRB400,框架柱、框架梁、次梁及以上构件相应节点处加劲板及连接板等采用Q355B,锚栓、楼梯花纹钢板、角钢、槽钢采用Q235;
地下部分填充墙采用混凝土多孔砖,地上部分外墙采用200 厚(B07 级,A5.0)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内墙采用200(100)厚(B06 级,A3.5)ALC 轻质隔墙板。

2.2.2 主体结构设计

(1) 建筑二层主要包括预制楼梯、叠合楼板、钢筋桁架楼承板、预制钢梁、现浇梁、后浇带、现浇板、雨棚等多种结构,水平投影面积分别为187.83 m2、1 381.35 m2、56.4 m2、252.48 m2、26.91 m2、35.13 m2、58.32 m2和66.25 m2;
(2) 建筑三层主要包括预制楼梯、钢筋桁架叠合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现浇板、预制钢梁、现浇梁等结构,水平投影面积分别为100.7 m2、1 517.42 m2、28.78 m2、60.53 m2、266.11 m2、24.6 m2、40.71 m2;
(3) 13.500 标高层主要结构包括预制楼梯、钢筋桁架叠合楼板、预制钢梁、现浇梁、现浇板和后浇带,水平投影面积分别为33.94 m2、577.47 m2、135.33 m2、24.6 m2、64.35 m2、7.62 m2;
(4) 屋面层主要包括、钢筋桁架叠合楼板、预制钢梁、现浇梁、现浇板、后浇带等结构,水平投影面积分别为1 066.63 m2、280.79 m2、28.6 m2、38.08 m2、66.01 m2。

2.2.3 连接节点设计

装配式建筑预制节点设计应保证被连接钢筋的连续性,结构构造易于传递拉力、压力、剪力、弯矩和扭矩,传力路线简捷、清晰;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中,节点及接缝处的纵向钢筋连接宜根据接头受力、施工工艺等要求选用盲孔灌浆连接、机械连接、焊接连接、绑扎连接等连接方式,预制构件坚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宜优先选用套筒灌浆连接接头;
异形构件深化设计时应考虑临时加固措施及生产、吊装、运输等要求,构件内凹角处增加附加钢筋以增强构件抗裂性能。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节点较多,但主要分为以下四类:钢筋桁架楼承板节点、叠合板节点、梁柱节点和预制楼梯节点。各种节点的部分设计示意见图1。

图1 部分连接节点设计示意

2.3 装配建筑评价

根据《湖州市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试行)》2021-02 规定: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保障性公租房及人才房应采用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装配率不低于50%。另外根据浙江省住建厅批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DB33/T1165-2019)中相关规定:公共建筑的装配率不低于60%,居住建筑的装配率不低于50%。因此,对装配置建筑评价,首先要计算建筑的整体装配率,装配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P 表示建筑的整体装配率;
Q1表示主体结构指标实际评价分值,Q2表示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实际评价分值;
Q3表示装修和设备管线指标实际评价分值;
Q4表示评价项目中缺少的评价项分值总和。

根据主体结构设计指标,可分别计算得到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中预制部件的应用比例(q1b)、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q2c)、集成卫生间干式工法应用比例(q3c)、围护墙采用墙体与保温隔热一体化的应用比例(q2bc),对应的比值分别为95.02%、50.4%、83.01%和69.18%,根据装配置建筑评分规则,对应的得分分别为20、5、4.9 和2.4。另外,本项目内墙均采用管线、装修一体化设计,应用比例达到100%,故得分为5。本项目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采用部分包覆钢——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采用全装修模式,水平向布置管线与楼板和湿作业楼面垫层分离,故项目并无缺少项,即Q4=0。

通过上述分析,对本项目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本项目主体结构(Q1)得分为50,围护墙和内隔墙指标(Q2)得分为12.4,装修和设备管线(Q3)得分为13.9,故根据式(1)计算得到的本项目装配率为76.3%,经评定,本项目满足《湖州市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试行)》与《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综上:该项目评价为AA 级装配式建筑。

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了BIM技术,发挥BIM 技术的三维可视性、优化性、模拟性、协调性等优势。项目基于Autodesk Revit 软件中的Dynamo可视化编程平台,通过Dynamo 的设置固定代码,自动计算出预制率,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能够直观、高效、全面地展示管线综合与洞口预留预埋情况。通过BIM还能实现PC 构件深化,过程更新与实时查看构件安装情况,实时沟通协调与线上填写质量验收报告。BIM结构三维模型示意见图2。

图2 结构三维模型示意

本文对PEC 结构体系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PEC 结构相较于传统钢结构,结构可靠性、耐火性、耐腐蚀性、隔音降噪性更好,刚度更大,震颤感更弱,同时明显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造价。

(2) 以湖州市第二中学的食堂重建工程为例,对部分包覆钢- 混凝土组合框架结构体系的材料选择、主体结构设计、连接节点设计等进行详细分析。

(3) 工程案例的总体装配率为76.3%,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评价结果为AA 级装配式建筑。

(4) 本工程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BIM 技术,实现了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减小了设计误差,优化了工程量,提高了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综合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桁架装配式构件 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0期)2022-11-03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8期)2022-09-22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控制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2期)2022-08-19超高层钢结构建筑巨柱与转换桁架结构施工技术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0期)2022-07-28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10期)2022-07-28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20期)2021-11-20桥梁桁架整体浮移拆除施工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交通科技与管理(2021年13期)2021-09-10JG/T8—2016钢桁架构件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8年4期)2018-05-23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技术与理论方法探讨中国新通信(2016年17期)2016-11-17基于构件的软件开发实践新媒体研究(2009年21期)2009-07-13推荐访问:建筑工程 体系 结构
上一篇:耳后注射用药及治疗方式的数据分析
下一篇:Ⅰ型变态反应对咽鼓管功能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