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2-12-04 点击:

陈 丹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传媒与法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中国法制史自清末以来,就在中国法学课程体系中存在,并承载了锻炼法律思维,夯实法学理论功底,促进部门法学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当代法律问题等多项重任。在新形势下,“如何让充满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真正融入法学课堂”“如何通过中国法制史的传授,将现实性、民族性与历史性相结合重塑中华法系”等是中国法制史教学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美国法学家博登海默说过:“研读法律的学生如果对其本国的历史相当陌生,那么他就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的演变过程,也不可能理解该国法律制度对其周遭的历史条件的依赖关系。[1]”然而,在当今法学倍受重视的大背景下,中国法制史却成了实实在在的冷门学科。究其“冷”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莫不与中国法制史传统教学模式之教学方法单一,教材体例陈旧,考核机制落后不无关联,但笔者以为该局面形成的深刻缘由及课改之路径实则深藏于中国法制史课程特性之中。

首先,中国法制史缺乏实用性。中国法制史作为一门纯理论法学基础课程,与现实的关系,从表面上看相去甚远,法科毕业生在强大的就业压力下,对于这种难以直接转化为财富的知识通常嗤之以鼻,从功利的角度常常将其打入冷宫。因此,要让这些对法律职业充满无限向往的学子面对浩如烟海的周鼎汉简,唐律宋敕,明诰清典等史实资料,焉能不厌?

其次,中国法制史综合性太强。一是中国法制史作为历史学中的专门史,需要一定的通史基础,课程视域广阔,背景知识覆盖面广;
二是由于其教学内容均围绕中国古代文献典籍而展开,要接触大量古文,字难辨、句难解;
三是该课程集中国古代法学理论与部门法体系于一身,与其他法学学科门类紧密联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法学基础知识,更是对教师知识的复合型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四是传统法律与当今现实的联系具有隐蔽性,需要深层次地从法律文化理论层面进行剖析,使得从业教师授课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法学课程。

因此,面对中国法制史课程之教师授课难与学生学习难,只有居安思危,积极谋求对现状的改变,才能让法律史学在法学课程体系中有安身立命之所。而中国法制史“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之提出与探索莫不源于此前途之忧中,其欲通过课堂教学、课外读书、实践应用三环节,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塑造中,打破学生对于传统与当代法律之间的隔膜,使其能够如同理解当下的生活语境一样理解历史语境中的法律制度,使其能够如同参与民法、刑法部门法课堂一样“参与”中国法制史的学习,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解决中国法制史教师授课难的问题无疑是具有较为迫切的法学教育现实意义的。

具体而言,中国法制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以培养法学复合型人才为宗旨,以培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扎实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定位,融课堂教学、课外读书、实践应用于一体的中国法制史教学模式。其操作内容有三。

(一)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

1.整合教学内容:通史+专题

中国法制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欲革新传统的朝代章节教学范式,其目的一方面是为避免知识点的重复,使制度的沿革与变化规律更加明显,将本着通史加专题的思路,从横向、纵向两条线全面梳理教学内容;
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应用型法律人才的培养目标,将对教材删繁就简,精练其语言,突出其重点,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以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此外,在教学内容上,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还将补充、穿插相关思想、制度史内容,以弥补传统中国法制史教学中很少涉及法律思想史、地方法制史、民族法制史等内容的不足与偏颇之处,并将法制史拓展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展现学科的融合性、多元性。最后,基于法学本科学生大多数都会报考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法学教学无论如何不可能与此考试毫无干涉,因此一体化模式的课堂教学,仍将在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内容上主动与学生感兴趣的司法考试相关联,以唤起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

2.糅合教学方法:讲授+研讨,线上+线下

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可偏废外,研讨式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比较法教学、网络教学等各种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都将得到逐步推广与应用。

研讨式教学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然后通过讨论、课堂翻转、阅读自讲和辩论赛等多种具体教学方法,由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在该互动过程中,教师将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建立问题意识,发散学生思维,突出对立焦点,促成学生辩论。例如,在学习汉代“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时,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亲亲得相首匿”与大义灭亲开展质辩,然后在讨论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述讲解,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更能使学生心悦诚服。

案例式教学法以凸显法律运行的真实情境为特点,是部门法学必不或缺的教学手段之一。而根据中国法制史课程的教学内容,辅之以古代案例教学,同样是学习法史类课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比单纯抽丝剥茧般地厘清历朝历代中国法律制度的一些固定原理和机械性规则,学生的接受程度更高。该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形象地去了解动态的法制史教学内容,还能够调动集体的智慧,集思广益,开阔思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对于《明大诰》的内容,可以列举蓝玉谋反案、胡惟庸谋反案、郭桓案及空印案明初四大冤案来呈现这部朱元璋亲自批示的刑事特别法规重点治吏的特征,使学生对法制史获得直观、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技术是古老学科与尖端技术相结合引起的一场教学方法革命,该技术在中国法制史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其可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将单一的课堂讲授转变为多维学习空间,为学生呈现更加符合他们学习心理的丰富多彩的课堂内容,让厚重的法制史平添一分轻松与活泼。如在讲汉代的危害中央集权的一系列罪名时,在PPT 中穿插进《百家讲坛》系列节目《王立群读史记之吴楚七国之乱》,可很自然地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制定的左官罪,王侯私通国界罪,酎金不如法罪等这一系列罪名的由来及其产生的治理效果,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央专制集权在汉代的发展与演变过程比较法。比较法是法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同时也是一种法学研习和学习的重要方法,其可通过借鉴历史的或不同国家间的法制发展经验,拓展学生视野。早在20世纪30 年代,法学教育者孙晓楼特别谈到“比较法学讲座之重要”,强调以西方法来改造中国法——“谋法律改善,免外人得所籍”[2]。当然我们今天大可不必如此功利,法律文化只有不同而并无高下之分,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就古今之说,东西之辩展开比较时,应重在分析中国传统法律制度在当时当地语境下的合理性,以避免学生拿今天的标准去衡量古人,造成比较法判断标准的简单化,从而使比较教学囿于缺乏历史的纵深性而浮于表面网络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法制史网络教学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教学向综合化发展的方向。一方面,教师不仅可以在Moodle 或MOOC 等学习平台上实现与学生随时随地的交互协作,而且可以将历史背景、趣味故事、典型案例通过声光电图等虚拟现实技术融为一体,为学生创造更为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的行为、思维、情感。而另一方面,网络教学也改变了老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例如,海量的教学资料平台建设,已使得教学不再像以前那样教师的课堂讲授是唯一的信息来源渠道,学生可通过多途径多方式地访问网上信息资源,以及在网上自主练习、自由讨论,创造一种崭新的自主开放式地学习模式。此外,教师也可通过平台的自动统计分析功能发放问卷、听取学生反馈,分析问题症结,即时调整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提高。

(二)课外读书的操作策略

中国法制史课程内容时间跨度漫长,历史事件浩繁,史料堆积如山,对其消化理解既需要以法学基础理论为指导,又需要有相当程度的历史知识为背景,学生若不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学术视角,学习无疑味同嚼蜡。因此,在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中推行课外“读书工程”,就显得十分必要,其具体措施如下。

1.设定合理的读书任务,打开学生眼界

中国法制史的专业书籍之多之繁,不胜枚举,但仍有某些经典是无法逾越的。读书工程一般要求每届学生在本课程学习期间至少阅读相关专业读物3 本书,而书单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课程学习的必要性进行提供。如瞿同祖的《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张晋藩的《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陈景良的《当代中国法律思想史》,程燎原的《从法制到法治》,杨鸿烈的《中国法律在东亚诸国之影响》,马小红的《礼与法》及张中秋的《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范忠信的《中西法文化的暗合与差异》等。这些经典著述或是对中国法制史的宏观叙事,抑或是对中国法制史的某项专题研究,但皆为大家之作,文风平和朴实,内容充实凝练,是学习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的敲门砖,学生可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对课程有一个更为全面扎实虚拟现实的理论铺垫。在此基础上,如果有的学生还有余力,对其中一个问题产生兴趣,教师再根据学生的要求补充书单,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继续探索下去。

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

在读书工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师的学术权威性,在导读、点评、答疑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由“要我读书”向“我要读书”转化,最终实现学生读书环节的自我建构。为此引导可分为四个步骤:(1)组建若干个读书小组,确定集体读书时间,推荐阅读书目,明确阅读要求,讲解读书方法,制定读书计划
(2)指导学生撰写读书札记或读书心得,并定期检查批阅;
(3)定期组织优秀学员向全体同学作读书心得的交流报告,并组织全班讨论;
(4)设计具体的教学场景,让每一名学生有机会轮流在课堂上推介自己喜爱的中国法制史专业书目,并让不同的书籍在读书小组之间“漂流”起来,最大程度实现书籍共享。

3.开展读书讲坛,拓宽专业视野

读书工程还有“读书沙龙”“读书大讲堂”等多种形式,期望学生与校内外著名专家和学者一道来谈读书或同读一本书。实际上,自2009 年起,笔者在自己的多门史学教学过程中多年来坚持读书讲坛每月举办一期,每次由1 至5 名同学上台做主讲者,分别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籍,同学、教师、相关专家学者都是“读书讲坛”的主要听众。每次开讲前,指导教师会与主讲者商谈介绍的书籍,帮助主讲者梳理、提炼读书感悟,讲述结束后主讲者都会获得一张购书卷或一本实体书的奖励。至今,“读书讲坛”已经举办了近50 多期,在该讲坛上,并不要求限于中国法制史的内容,并鼓励多学科阅读的有益尝试,于是有介绍科幻小说的,如刘慈欣的《三体》;
有介绍心灵类书籍的,如《自控力》;
有介绍绘本文学的,如《皮特猫》;
也有介绍理财经验的,如《小狗钱钱》。在“读书讲坛”中,主讲者传递着人生的积极态度,分享着对人生的快乐体验,并作为法科学生赢得了学科间的体系化认识,锻炼了其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4.提升读书成效,激发读书热情

学生参加读书工程除了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平时成绩外,其撰写的优秀读书札记,甚至创意学术小论文都可在每年的学生学术年会上得以推介并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并成为学生学术团体吸纳会员的重要标准和依据。且学生如果继续有兴趣和决心要将某个议题深入下去,教师指导将进一步跟进并将之引导到各种学科竞赛的挑战中来。

(三)实践应用的操作策略

中国法制史虽然隶属于纯理论法学,并没有要求实践环节,但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拟在教学环节中增加20%的实践内容,以强化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理论练习实际的能力。

1.实地参观

中国法制史课程内容中古代的一些法制原则、罪名、刑名和法典名称因年代久远,对学生而言,记忆理解都比较晦涩难懂,仅凭教师的语言阐释可能过于苍白贫乏,因此,在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中,教师将尝试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真实的法制史发生场景中去。例如,在讲到明代作为乡一级司法组织的申明亭制度时,可以组织学生就近去古村落查访现今还留存在世的申明亭遗迹,在讲到古代地方司法与行政合一的司法制度时,可带领学生去参观保存完好的古代县衙,寓教于乐,从而将中国法制史当中的理论教学与田野调查结合起来,让学生从中获得拥有一手学习资料的经验和快乐,为他们的学习打开一扇书本之外的窗口。

2.影视表演:古案今说

为改变“一言堂”沉闷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才艺和学习潜能,中国法制史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拟通过课堂情景剧、或课下微电影等多种角色扮演的形式,把中国传统法律思想文化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事件、人物用现代影像技术和现代语言进行课堂再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表演历史上发生过的或者在戏剧中耳熟能详的法律故事,既可加深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认可与理解,并不自觉地会用现代法治思维去剖析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事件对当前中国法制建设的启迪意义,还可让他们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法律素质和人文修养得到滋养。为此,学生在角色扮演及拍摄作品的过程中,应力求深入浅出地用现代法律观点解析所选案例,努力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统一,其拍摄效果应让演员自身及观众通过那些扑朔迷离的案情、迂回曲折的审理、令人扼腕叹息的判决,从古人的悲欢离合中领略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带给我们的警示。

3.知识竞赛

中国法制史虽然不是为了记忆而学习,但众多知识点需要记忆却仍是该课程不可回避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也是学生在期末试卷中因不能准确记忆历史时间、人物、地点,事件而失分的关键所在。为此,当学生法制史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人为制造一种紧张学习氛围,开展多场法制史知识竞赛,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注意力、巩固记忆效果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且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的演进也为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竞赛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知识竞赛软件,可以满足于问答题、选择题、连线题、图片题、视频题、音频题、联想题及记忆题等多种题型的需要,且动画效果直观有趣,深受学生欢迎,对强化他们分散的知识点记忆大有助益。当然,知识竞赛之前老师应当精心准备竞赛题目是其学习目的实现的关键,而在答题完毕或竞赛结果揭晓后,教师也应当及时进行点评、讲解或对重要知识点作进一步阐释。

4.课程论文

学习中国法制史,单纯地停留在某个朝代,某部法典,某个历史人物的记忆和了解上并不可取。本课程教学旨在通过中国法制史的讲授,培养学生站在更高层次上来俯视当今的法律制度。所以,知识点的堆积和记忆不是本课程的学习目标,而是要通过无数的知识点构筑学生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深刻理解。基于此,课程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是学生学以致用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从而最能实现将中国法制史的知识由点连成线,再形成面,以古鉴今,以古论今的中国法制史课程的学习目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将采取学生自主选题与教师选题相结合的方式,在明确写作内容要求、格式规范、结构合理性标准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讲授的受动者一步步地转变为科研的主动行为者。

经过连续两个学期的教学改革,课余时间学生自发组成史学读书会的活动已成为一种学习风气,中国法制史这门课程补考率也由两年前的10%下降为零,对中国法制史课程学习感到吃力的受访学生也由过去的近60%下降到13.5%,相反对中国法制史课程学习感到满意的同学由过去的11.4%上升到82%,甚至有8.9%的同学表达了有继续攻读中国法制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意愿和打算。因此,通过上述对学生中国法制史的期末考试成绩及教学评价反馈调查问卷,可以初步确认本次中国法制史“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项目动静结合,科学合理,在引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积极性,增进教师教学积极性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基本实现了四大目标。

1.树立了更为合理科学的中国法制史教学理念,培养了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3]”中国法制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囿于抛弃了以往死记硬背的闭卷考核方式,将课程教学目的由知识传授直接转向为知识创新后,增强了学生的视野,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堂学生提问显著增加,思维发散普遍,一些人文素养较好的学生已经能够将中国法制史当中的概念、问题如婚姻制度、继承制度、不动产制度等,与现实法治相结合,进行对比,对其源流、演变进行阐释,并转化为《中国古代死刑考》《亲亲得相首匿原则与大义灭亲》《论中国古代的反腐倡廉制度》等优秀的学生学科竞赛成果或毕业论文作品。

2.探索出生动多元的中国法制史教学方法,锻炼了学生的法律操作能力。中国法制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一改以往的“满堂灌”,以课堂教学为主线,课外教学为支线,课内通过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研讨式教学培养了学生对中国法制史课程内容的体系化认识,课外通过读书工程、辩论会、讨论会、知识竞赛、拍摄微电影及参观历史博物馆等一系列教学方法与手段,陶冶了学生的历史情操,不仅让学生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充满了兴趣,而且锻炼了其读、写、演、辩等多方综合实践操作能力,使中国法制史的教学像部门法采用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等上课方式一样,回归到了生动活泼的法学实践教学方法的主流,并从中涌现出不少至今仍贵在坚持的读书会组织,学生自我运营的法史学习交流公众号,以及“编导演”俱佳的各类学习音像作品。

3.借助网络辅助教学法,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中国法制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借助Moodle 等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给予了学生个性化的网络教学服务。据反馈,有43.5%的学生选择了“教改后,课后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的选项,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学为了对相关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课前课后都会主动地在Moodle 平台上搜集资料,下载视频、图片、图表和教学PPT,自由组合的法史学习小组也经常会在平台上定期或不定期展开网络讨论或辩论,而这一切痕迹都被固化在网络中,具有极强的可视性,有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并在第一时间都予以了纠偏、指导和引导。

4.建设了新颖动态的中国法制史教学内容体系,提升了教师的动态教学水平。中国法制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展,提升的不仅是学生的法律思辨水平,同时精进的还有教师的教学水平,一是教师通过图文并茂的讲述内容,让学生的头脑从过去枯燥无味的文字堆叠中“活”了过来;
二是教师将特色鲜明的地方法制史内容补充进了教学大纲,让学生从宏观通史的茫然无措中“醒”了过来;
三是教师以不断更新的CAI 课件及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方式“动”了起来。因此,不少同学后来也正是基于对法制史授课教师和教学方式的喜爱,加入到了本来多年来门可罗雀的其他法史选修课程之中,结束了过去经常断档停开的现象。

如前所述,目前教师授课难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是中国法制史课程教学中一对相辅相成的问题。但基于立场不同,学生能够选择放弃,教师却要设法去改变,况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必然的联系。而其中中国法制史“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不过是诸多教改路径中的一条,相信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方法等更多新办法、新科技的介入,中国法制史的教学研究会真正深入下去,其授课方式也会越来越多样化。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教学做法学法律 浅谈开放教育法学思维的培养教育周报·教育论坛(2020年18期)2020-10-21文明养成需要法律护航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方圆(2020年2期)2020-02-25畅通法治人才的培养端与需求端——深化法学继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法学视角下分享经济可持续发展探析人大建设(2018年8期)2018-11-13“人肉搜索”侵害隐私权的法律解析人大建设(2018年4期)2018-06-26“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生本位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7期)2016-12-15“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师道·教研(2016年7期)2016-12-14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基于“教学做”合一模式下的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高等数学教学实践探索智富时代(2016年12期)2016-12-01推荐访问:探究 中国 教学模式
上一篇:光纤芯交换机器人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下一篇: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以宿迁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