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来源:优秀文章 发布时间:2020-08-26 点击:

  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当前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许多事情及知识只要鼠标一点就会立即得知,中学生好奇心较强,抗诱惑力又比较低,一些不法商利用学生这一弱点向青少年兜售有色情内容的光盘、录像带和电子软件,甚至向信息网络输入黄色信息。同时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趋于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正是世界观形成的关健时期,在这个成人化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健康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心理失衡、感情脆弱,甚至出现情绪偏激、心理障碍等问题。社会转型时期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竞争体制的介入都给中学生的心理以巨大的冲击。面对挑战一旦遇挫,便会产生消极逃避情绪;面对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便会不自觉地感到升学、就业压力;面对物欲横流,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便会滋长蔓延;面对家庭贫困,不能坦然视之。

 2.学校与家庭因素

 学校课程与学生兴趣爱好的矛盾。大多数的同学并不喜欢一些抽象或枯燥的课程,加之学校或教师教学方面的不合理现象,势必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很多学生为了英语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其他课的学习。尽管现代社会讲究素质教育,但面对高考很多学校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他们在加强知识教育的同时,忽略了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教育。学生面对自己的兴趣只能不断地延后,甚至放弃,这样当自己想要的得不到满足,别人又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逼迫自己学习不感兴趣的东西,学生的逆反情绪只能越来越严重,心理会更加的不满与叛逆。

 父母的过分保护,使中学生在生活上产生了依赖性;在性格上形成了自私性,在情感上具有了脆弱性。家庭的非科学化教育使一部分中学生失去了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的能力。每当自己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寻求别人的帮助,或者把问题全部交给父母,就好像这些事情和自己毫无关系,每天照样按着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去学习。另一方面,很多农村学生家长在外地打工,没有精力管理或督促子女的生活与学习,有些是单亲家庭或“空巢”家庭,这些学生的生活起居与学习状况处于放任自流的现状,放学后自己想去哪就去哪,想玩到什么时候就到什么时候,因此他们生活中的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造成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3.学生自身因素

 这包括不能正确地自我认知,受挫能力弱,对一切的期望值过高,基本技能的缺乏,依赖性强,独立性弱等各种情况。

 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常常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某些先天因素的不健全,加上不良社会文化的影响所造成的心理发展中出现异常状态,容易导致心理疾患。

推荐访问:心理问题成因不包括 成因 心理问题 学生
上一篇:述职报告——个人年终廉政述职报告
下一篇:机关干部述职述廉报告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