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2020)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单元,中古时期世界,复习题

来源:思想汇报 发布时间:2021-04-24 点击: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一、选择题 1.14 世纪,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记载:在廷巴克图,商人、纺织工匠等组成一个独立阶层,他们结交外国商人;孟达米斯商人建设了有地中海风格的社区。这种情形反映出(

 ) A.廷巴克图是西非的文化中心 B.马里王国控制了欧亚贸易商路 C.马里王国注重发展对外贸易 D.马里的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最高 2.《查士丁尼法典》序言中载:“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

 ) A.法律可以消除国家社会一切矛盾 B.法律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 C.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 D.这部法典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3.“我们也希望你们知道,我们要把权力赐给我们的忠臣们,而且我们决不愿意对他们做任何违反理性的事。我们也告诫你们以及我们的其他忠臣把权力授给你们的附庸,对他们决不做违反理性的事。”这则材料中所说的给予“权力”的基础是给予(

 )。

 A.农奴 B.武器 C.土地 D.爵位 4.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封君封臣制在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说明封君封臣制度(

 )

 A.解决了封建社会的矛盾 B.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C.促进了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 D.无法集中中央的权力,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5.646 年(大化改新)元旦,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地方设国、郡、里;实行征兵制。从材料可以看出(

 ) A.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B.经济上实行公有制 C.完全照搬了唐朝的经济制度 D.大化改新改革比较彻底 6.佃户之间关于土地、借贷和婚姻的纠纷,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这表明 (

 ) A.领主可以凭借庄园法庭奴役佃户

 B.庄园法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特权 C.庄园法庭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 D.庄园法庭主要是维护封建领主的利益 7.《阿拉伯文学史》载: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所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这说明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达 B.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 C.国家重视 D.立足以往文明的基础 8.伊凡四世在 1556 年颁布《兵役条例》,规定所有的世俗贵族,每拥有 150 俄亩土地,就必须提供一名骑兵为沙皇服役。下列对伊凡四世此举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强了军事力量 B.削弱了贵族势力 C.加强了自身的统治 D.缓和了社会矛盾 9.中世纪西欧的农业以推广三田制为主要进步标志,即将耕地的一部分秋播夏收(小麦和裸麦)、一部分春播秋收(大麦和燕麦),余下的部分休耕。这主要是因为三田制 (

 ) A.扩大了庄园田地面积 B.可减少土地劳作强度 C.便于对干旱作物的管理 D.有助于恢复土壤肥力 10.奥斯曼土耳其人最初游牧于中亚地区,13 世纪时向西迁徙。造成其西迁的主要原因是(

 ) A.蒙古西征的压力

  B.生存环境的恶化 C.罗马帝国的邀请

  D.传播宗教的需要 11.乔尔·科特金在《全球城市史》中说:“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躲在安全的城墙后面,他们享受到的独立性是东方城市居民所无法想象的。”这种“独立性” (

 ) A.源于封建等级制度之下的有限王权 B.源于国王的庇护和封建贵族的默许 C.源于城市的自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D.源于没有民族国家和二元政治结构 12.桑科尔大学是非洲撒哈拉以南最古老的大学,它建立于 14 世纪末的廷巴克图,是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文化中心的标志。当时建造这座大学的是(

 ) A.加纳

  B.马里 C.桑海

  D.津巴布韦 13.印加帝国采取的措施:土地、矿产和牲畜归国家所有;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

 废除世袭的地方首领;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在国家的主持下,举行集体婚礼。这些措施(

 ) A.目的在于军事征服需要

  B.缓和了民族和阶级矛盾 C.巩固了帝国的统治

  D.颇具极权主义色彩 14.中世纪的西欧,占统治地位的主要是三股势力:一个是西欧社会的精神统治者,一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还有一个是实际掌握地方实权的贵族。“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指的是(

 ) A.国王

  B.基督教会 C.庄园主

  D.城市贵族 15.奥斯曼帝国苏莱曼一世确定了授给封建骑兵的领地上基督徒农民应缴纳的税项,税额比有些欧洲基督教国家低。这一措施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封君封臣的体制 B.为征伐拜占庭提供了兵源 C.授予了农民土地所有权 D.有助于缓和宗教间的矛盾 16.1453 年,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灭亡的国家是(

 ) A.阿拉伯帝国

  B.笈多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苏丹国家 17.公元 751 年,唐将高仙芝征伐中亚,遭遇强大帝国战败,对他的敌人的正确描述可能是(

 ) A.突厥民族,骁勇善战

  B.信仰耶稣,崇尚法律 C.信仰真主,政教合一

  D.相信理性,要求民主 18.美洲的印第安人勤劳智慧,早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前就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明。但是,由于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在近代以前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这反映了,印第安文明(

 ) A.内部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B.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 C.发展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D.因地理环境导致衰落 19.西非居民培育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作物,并且掌握冶铁技术。他们是(

 ) A.班图人

  B.突厥人 C.印加人

  D.苏美尔人 20.观察下图,它反映的是(

 )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印度的种姓制度 C.罗马的奴隶制度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它(庄园)承袭了罗马的大地产,但和罗马大地产不同的是,庄园由农奴……而不是奴隶耕种。在现代意义上,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首先,他不能擅自离开土地,他们被迫定期给领主干活而毫无报酬,他们还得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要好得多。这样,当农业改良发生的时候,农奴自己可以指望从中至少稍许获益。更重要的是,虽然理论上领主有权随意摊派赋税,实际上义务趋向于保持固定。尽管许多农奴的命运肯定相当艰难,但他们很少完全听凭他们的领主随意支配打发。

 ——[美]罗伯特· E.勒纳等著《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奴隶与农奴的区别,说明中世纪欧洲生产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 根据共同遵守的和约,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此条者(包括骑士在内),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应对受害商人作出相应赔偿……如果瓦朗西安市民在其他城镇的集市上受到当地司法机关骚扰,或因其他原因受到骚扰,则骚扰者被视为违犯和约,与在瓦朗西安城违犯和约一样。

 ——[荷]布洛克曼、[荷]霍彭布劳沃著 《中世纪欧洲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市民与农奴法律地位的异同。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 200 年~公元 800 年左右是玛雅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玛雅人在这个地区

 (主要以热带雨林为主)发展了数百座城市,蒂卡尔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学者估计在最高峰时,此城有 10 万~20 万居民。他们发展成许多个农业密集、城市集中的城邦。其中最为显著的遗迹是建于宗教中心的金字塔和伴随它们的皇宫。其他重要的考古学遗迹还有雕刻石板(玛雅语:Tetun),这些用象形文字写成的石板主要描述宗谱、战争胜利和其他的成就。帕伦克是古典时期最美丽的玛雅城市,以至人们将它誉为“美洲的雅典”。

 材料二 金字塔石造建筑

 材料三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1)根据材料一,指出玛雅文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成就。

 (2)材料二中,玛雅人创造的“金字塔石造建筑”证实了玛雅文明的辉煌年代,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玛雅人建造金字塔的作用。

 (3)结合古代非洲和美洲的相关史实,理解材料三中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材料中廷巴克图的商人、纺织工匠结交外国商人,孟达米斯商人建设了有地中海风格的社区,这表明马里王国对外贸易有所发展,故选 C 项。

 2.C 【解析】

 材料强调了“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总是可以将国家

 治理得很好”可知,法律可以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表明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之一,故 C 项正确。

 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8 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封君保护封臣。每个封君只能管辖自己的封臣,无权管辖自己封臣的封臣。所以材料中所说的给予“权力”的基础是给予土地,故选 C 项。

 4.B 【解析】

 在国家公共权力系统和政府官僚机构尚不完备的情况下,通过封君封臣制维系和协调封建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地方封建统治秩序,说明封君封臣制度是历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故选 B 项;封建社会的矛盾很多,“解决了”的说法绝对化,排除 A项;材料没有体现促进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排除 C 项;材料内容是封君封臣制出现的原因,D 项是其局限性,排除 D 项。

 5.A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将土地和人口收归国有,地方上实行新的政治体制,这些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故 A 项正确;大化改新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不是实行公有制,B 项错误;C 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D 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6.C 【解析】

 由材料“违反庄园公共规则的行为,都要通过庄园法庭进行审理”,可知起到了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故选 C 项。

 7.B 【解析】

 从材料“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一般,载蜜而归,把他们所储蓄的宝藏,分发给发奋的学生们”可以看出阿拉伯文学繁荣的主要原因是注重吸收东西方文明,故 B 项正确。

 8.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伊凡四世颁布《兵役条例》的目的是限制贵族的势力,加强自身统治,壮大军事力量,故 A、B、C 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兵役法的颁布与缓和社会矛盾无直接关系,D 项符合题意。

 9.D 【解析】

 由“秋播夏收”“春播秋收”及“休耕”等信息可知,三田制实质上是轮作制的一种。可见,三

 田制的推行有助于恢复土壤肥力,适应了经济的发展,故 D 项正确。实行三田制并不能扩大庄园田地面积,排除 A 项;B、C 两项与三田制特征不符。

 10.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13 世纪初,蒙古军队通过西征,征服了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迫使奥斯曼土耳其人向西迁徙,故选 A 项。

 11.C 【解析】

 由于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因此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手中,城市自治斗争就是要争取这些权力。材料中的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争取到很大的独立性,不再受到封建领主以及商业行会的压迫,这正是城市争取自治斗争的结果。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

 12.B 【解析】

 马里征服加纳后,逐步成为西非最大的国家,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

 13.D 【解析】

 据材料可知,印加帝国采取财产国有制,编制详细的人口普查表,废除世袭地方首领,强迫被征服的民族迁至新地区定居等一系列措施,其目的都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有极权主义色彩,故 D 项正确;据材料“为同化被征服的民族,强迫他们迁至新地区定居”可知,这些措施是针对被征服地区而采取的,A 项错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的实行,不利于缓和民族和阶级矛盾,不利于巩固帝国统治,B、C两项错误。

 14.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西欧主要的统治者是教会,统领精神世界,掌握地方实权的贵族以及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国王,A 项正确;B 项属于精神统治者,排除;C、D 两项不符合“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的限定,排除。

 15.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对封建骑兵的领地上基督徒农民在税收上的照顾,这有利于缓和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矛盾,D 项正确;封君封臣制在此之前就已经确立了,排除 A 项;B、C 两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16.C 【解析】

 奥斯曼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灭亡的国家是拜占庭帝

 国,故选 C 项;A、B、D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7.C 【解析】

 公元 751 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信仰真主,政教合一,故 C 项正确;A 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人信仰天主教,信仰耶稣,不符合“中亚”,排除 B 项;公元 751 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而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崇尚理性,追求民主,排除 D 项。

 18.C 【解析】

 据材料“印第安文明大多起源于峡谷盆地和高原地区,交通不便,内部之间也交流很少,因此发展相对缓慢”来看,印第安文明的发展受地理环境的限制缺乏交流,导致发展缓慢,C 项正确;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交流很少,不等于没有任何交流,A 项错误;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印第安文明内部之间的战争频繁,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地理环境对印第安文明的限制,印第安文明的衰落不符合材...

推荐访问:复习题 中古 学年
上一篇:2021届高考作文实时热点素材:“中科院博士论文致谢”戳痛所有人:让穷人放弃读书,其实是一场骗局
下一篇: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7.5.1实践与探索第一课时教案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