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课堂文化刍议

来源:软件水平 发布时间:2020-10-17 点击:

 对构建课堂文化的刍议

  【 内容提要】

 】课堂文化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智慧,经过研究和实践逐渐建立起来的生命的、和谐的、高效的课堂。课堂文化的构建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按照新课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理念,重点建设生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生本的课堂。只有构建课堂文化,才能真正凸显课堂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的、生动的、健康的发展,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 关键词 】构建课堂文化

 生命的课堂

 生活的课堂

 生态的课堂

 生本的课堂

 提及学校文化,首先想到的是校园文化。让校园的一墙一壁、一草一木“会说话”,仿佛学校呈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这种显型的文化只不过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文化呈现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我校立足新的课堂改革,开展了以课堂文化建设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建设,所申请立项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普通高中课堂文化构建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已开展两年多。目前,我校创立的“五环四步”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这种课型得到有关专家的认同,课堂教学效果日趋明显。本文结合开展我校课堂文化建设的体会谈谈对课堂文化的认识和思考。

 一、课堂文化是什么

 课堂文化是通过教师的教学智慧,经过研究和实践逐渐建立起来的生命的、和谐的、高效的课堂。它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教学氛围和师生精神气象的体现,展现了一个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校的特色及风貌。

 二、课堂文化构建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课堂文化的构建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按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重点建设生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生本的课堂。

 三、课堂文化怎样构建

 1. 关爱学生每一个学生,构建生命的课堂

 爱是一种沟通、一种包容、一种接纳、一种力量。

 在课堂上,老师只有真正关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到老师的亲切。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关爱,老师才会令学生信服与敬仰,学生才能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的疑问、说出自己的见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当他感受老师真诚的爱心时,他才能消除自卑的阴影,才能对自己有自信,才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从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勤沟通、多互动,尽量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既便是一个眼神的对视也能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老

 师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释疑者。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要悉心指导、耐心解释,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可能学生提出的问题非常“幼稚”,也可能回答的问题有些“刁钻”,老师一定要包容学生、尊重学生,一定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决不能“敷衍”或“刁难”,倘若不然,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课堂上不尊重学生的需要,不体现生命的“需求”,就谈不上对学生的关爱。所以,构建生命的课堂就是要师生在课堂上进行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积极思维、踊跃参与、身心舒展、精神高涨。

 2. 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构建生 态的课堂

 课堂就像一个自然的生态园,学生就是这个生态园中的花草树木,而老师就是这个生态园中辛勤的园丁。既然课堂像一个自然的生态园,那么,课堂活动就要按教学的自然规律来开展。现代的课堂已摒弃了“一言堂”、“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的教学已呈现在课堂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生态的课堂就是要为师生的发展而教,为师生的发展而学;就是要顺应学生学习的自然规律,把探究的时间放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让给学生,让学生真情的表达,让学生自由的发挥;生态的课堂是和谐的、均衡的。均衡是建立在师生和谐基础之上的,只有和谐的生态环境,才能培育出美丽芬芳的生态园。只有生态的课堂,才能培养出心智健康的优秀学生。

 3.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生活的课堂

  “生活即教育”,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知识源于生活,生活蕴含教育。社会是生活的场所,学校的课堂也是生活的部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从生活走向学科,由学科走向社会。因此,课堂教学要密切生活实际,广泛开发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灵活运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实例和社会信息。课堂上应多以生活实例、生活现象和生活信息为课题的切入点或思维的启发点。有感知才会有感受,有感受才会有体会,有体会才能对所要学习的知识认识深刻、理解透彻、灵活运用。联系实际生活的课堂,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例进行教学,学生容易听得懂、学得会、记得牢。这种在感受中认识,在认识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的过程,完全符合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哲学原理。

 4. 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生本的课堂

 新课程改革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在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知识、提高能力、发展心智、增强体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全体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学生的全体参与中,还要关注个体差异。课堂是学生自己的

 课堂,对于不同的学生,课堂上老师要设计让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过程。传统的课堂完全依赖老师的讲授,新课改理念要求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各项潜能。因此,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让学生参与和体验。引入课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技能要从学生“听、说、读、写”入手,条件允许的还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并从中体会合作的乐趣,培养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传统的课堂学生被动的接受,而新课改的要求是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这就要求老师要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程序,使课堂形成自由对话、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学习风气,让课堂呈现出争先恐后、唇枪舌剑的景象。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生不仅是教学的主体,也是教学的资源,每一个学生都有可借鉴的思想,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就可交换思想。因此,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这样师生在共同探讨中,实现教学相长。

 构建课堂文化是老师的重要任务,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生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生态的课堂、生本的课堂都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理念,都要体现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过程方法的引导,都要体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回眸新课改的历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构建平等均衡、和谐共进、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课堂文化是新课改的继续,新课改的需要。只有构建课堂文化,才能真正凸显课堂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的、生动的、健康的发展,才能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推荐访问:刍议 构建 课堂
上一篇:四川政府采购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国土局国有土地使用权价格评估机构备选库、测绘单位机构备选库竞争性磋商成交公告2241
下一篇:四川政府采购西充县财政局对于暂停采购活动函3790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