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美容医学最新动态_金英杰医学教育网app

来源:软件水平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

  皮肤美容   1 用人群数据库资料评估皮肤恶-性黑素瘤患者其他肿瘤发生的危险性   作者应用美国Utah洲的人群数据库中有关癌肿的资料,分析其中4079例恶性黑素瘤患者发生其他恶性肿瘤的倾向。记录患者的姓别、年龄及相关35种非恶性黑素瘤的发生率。在第一期恶性黑素瘤的患者中,发现: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非霍杰金氏病淋巴瘤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增高的幅度在32%-72%。在第二期恶性黑素瘤患者中,前列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生率更高,分别增加为27%和53%。在40岁以前年龄段的一期恶性黑素瘤患者,其恶性黑素瘤发生率异常的高,为40岁后的380%,其前列腺癌发生率增加达83%。恶性黑素瘤的Ⅰ、Ⅱ期患者前列腺癌及多发性骨髓瘤发病危险性明显增加,提示有遗传学上的倾向。由于第一期恶性黑素瘤患者中五种其他恶性肿痛发生率明显增加,对有恶性黑素瘤家族史者,就应当做其他肿瘤可能发生的有关检查。
  
  2 先天性色素痣常常是有NRAS突变而不是BRAF突变
  
  大多数色素痣发生在儿童和少年受光照的皮肤区。并且通常可查出有BRAF基因的突变,而很少有NRAS的突变。有少数色素痣在小儿出生时就存在,这就是先天性痣。由于它在子宫内就已存在,因此它的发生与阳光照射没有关系。为了查明先天性色素痣与后天性痣因光照引起的基因突变是否有差异,作者对32例纯先天性色素痣标本的BRAF、NRAS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发现先天性痣没有BRAF基因的突变,而NRAS基因的突变率为81%(26/32)。与此一致的,先天性色素痣发生结节性改变者,其NRAS基因突变率为70%(7/10)。后天性色素痣的BRAF突变率为71%(20/28),而NRAS突变率只有25%(7/28)。表明先天性色素痣在发生学上与后天性色素痣有所不同。从组织学上要区分先天性色素痣与后天性色素痣是很难的。此结果与恶性黑素瘤查出的结果一致,它的BRAF基因突变率较高。
  
  3 胶原酶-3(MMP-13)促进三维胶原的改型并增加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成活
  
  胶原酶-3(MMP-13)是一种基质金属蛋白酶,可以分解包括胶原蛋白在内的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人类慢性皮肤溃疡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可表达MMP-13,正常愈合的成人皮肤则不表达。但是,在成人牙龈的成纤维细胞以及胎儿皮肤伤口的成纤维细胞可以产生MMP-13,在此处表现为胶原迅速地重塑和无瘢痕性愈合。作者用原代培养的成人成纤维细胞,检测了人MMP-13对三维胶原基质的重塑效应。通过腺病毒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获得了人MMP-13的高:表达,引发了三维胶原的重塑和收缩。在三维胶原表达MMP-13的成纤维细胞中,呈现出肌动蛋白丝形态的改变,在细胞的延伸区出现斑块状肌动蛋白。在悬浮的胶原中,MMP-13可以促进成纤维细胞的成活及增殖,并通过这些细胞使Akt和细胞外基质信号调节激酶-1/2激活。结果提示:人MMP-13在调节真皮成纤维细胞的成活与增殖上扮演一种新的角色。它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在慢性溃疡区成活的重要机制,并且导致成人牙龈组织和胎儿伤口无瘢痕性愈合。
  
  4 IL-6信号通路与瘢痕疙瘩发生机制的关联
  
  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仍不很清楚。以往的研究通过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基因分析,使我们把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通路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联系起来。本文在于查明IL-6信号通路在瘢痕疙瘩发生上的功能性作用。对原代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与其周边的无病变的成纤维细胞,通过诱导或者抑制IL-6、或者其特异性受体IL-6Ralpha查明对细胞外基质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gp130及IL-6信号通路下游产物的表达水平。发现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IL-6的分泌高于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加入IL-6肽到正常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或者应用相应的抗体来抑制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IL-6及其特异受体,发现前者使a 2(I)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1的mRNA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而后者则使之减少。用IL-1β肽诱导IL-6并且用IL-6肽刺激正常成纤维细胞,或者抑制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IL-6及其受体,发现Ⅰ型前胶原的合成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或减少。与正常成纤维细胞相比,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gp130 mRNA及IL-6信号通路的多种下游产物表达上调。结果表明:IL-6信号通路在瘢痕发病机制中起介导作用,为通过阻滞IL-6受体来防止或治疗瘢痕疙瘩提供理论依据。
  
  5 化学疗法靶向毛囊周围的血管网而不是作用于干细胞
  
  肿瘤患者接受化学治疗引起脱发是一个美容的负效应,阿霉素是抗癌常用的化学药物,它能诱发毛发生长的障碍,进而引起脱发。其引发脱发的机制,我们发现是由于毛囊周围的血管网遭受破坏,使毛囊周边血管密度降低所致。用阿霉素治疗小鼠的实验时,在转基因小鼠中,通过绿色萤光蛋白显示,可以证实毛囊周围的血管网受抑,并且毛囊色素牛成出现障碍,但其中干细胞并未受到影响。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化疗性脱发后可以有毛发的再生。结论:化学疗法引起的脱发是由于化学药物影响了其周围的血管网,毛囊处于血供不足状态,营养不良而致毛发脱失,而不是对干细胞产生损害的结果。
  
  6 一种新的色素抑制剂:从山金车花提取的过氧氢蒲公英甾醇类三萜烯
  
  研究者报道了从菊科山金车花分离的一种化合物一过氧氢蒲公英甾醇类三萜烯具有抑制黑素生物合成的作用。该化合物在0.53 muM的浓度下即可完全抑制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中黑素的累积。这是目前发现的在培养细胞中黑素生物合成最有潜力的植物抑制剂之一,其活性是抗色素沉着制剂4-对甲氧酚的50倍以上。其作用机制被认为是其抑制转录因子MITF-M(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黑素细胞类,异构体),从而减少了酪氨酸酶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在B16黑素细胞中证实该化合物导致了细胞中酪氨酸酶及其相关蛋白的合成减少。进一步研究发现一种类似的过氧氢三萜烯也可抑制B16黑素瘤细胞中黑素的累积。这些结果提示植物中提取的过氧氢化合物可能对抑制色素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
  
  7 腿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网状静脉硬化疗法后压迫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穿着压力长筒袜对腿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网状静脉硬化疗法后临床血管消失的疗效是一个争议了近半个世纪的问题。研究者为此在100例患者中进行了前瞻性的随机开放试验。试验给予有治疗愿望的腿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网状静脉的患者经单次标准化硬化治疗后随机每天穿或不穿医用压力性长筒袜(23-32mmHg)3周(分为两组),根据患者的满意程度和对治疗前、硬化治疗后52天大腿侧面 照片的定量分析评价相关疗效,对患者在试验前后完成的生活质量进行问卷调查(SF-36)。100例患者中有96例完成了观察,对临床血管消失的情况进行客观评价穿着压力长筒袜评分高于6,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6,同类相关系数=0.93),患者对压迫疗法也有很好的耐受性,仅有17.5%称有不适感,两组均罕见微血栓形成,但压迫组仍低于对照组;色素沉着及斑块存两组中均很少发生并且无显著性差异,身心生活质量评分两组与正常人均无显著差异,两种治疗均未影响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结果表明穿压力长筒袜通过促进临床血管消失从而可以起到加强硬化治疗的疗效。
  
  齿科美容
  1 颏下皮瓣在面部整形中的优、缺点
  目的:外科手术切除面部肿瘤后常导致面部复杂的缺陷,有时需要使用游离血管皮瓣进行组织移植。从远离面部的组织取材进行移植能解决许多问题,但很少有组织能与面部的皮肤完全匹配。然而颏下皮瓣正好能解决此问题。颈部的皮肤与面部的非常相似,又是进行局部皮瓣移植,排除了显微外科的风险。本文中作者呈现了9个病例,回顾了解剖学和外科学的技术,解释使用颏下皮瓣的优点和缺点。患者和方法:成功进行了颏下皮瓣移植的9例患者,对其进行术后的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93-2004年,共对9例患者进行了颏下皮瓣移植面部重建(男8例,女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3.6岁(年龄43-81岁)。9例患者中有8例表面皮肤的缺陷与手术切除面部的恶性肿瘤有关,1例患者是烧伤后瘢痕。所有患者均无下颌神经麻痹的症状。6例患者获得皮瓣后,皮瓣的静脉断裂,但没有导致皮瓣的坏死。术后4-5天,皮瓣的静脉通路自行修复,没有进行皮瓣的改建或者任何介入治疗。2例患者皮瓣的末端部分坏死。所有病例移植后,皮肤的颜色和纹理与原来的皮肤基本一致。6例患者需要进行皮瓣的Debulking修整,供区的皮肤恢复良好,没有增生性瘢痕形成,不限制颈部的正常活动。结论:颏下岛状皮瓣的移植是一种很好的重建手段。它使整形外科医生有了选择的余地,这种移植与远处皮瓣移植相比,在解剖下和供区部位的愈合上有明显的优势。
  
  2 下颌骨分段切除术后不同骨接合系统的生物力学评估
  
  目的:评估三种不同的固定和不固定重建系统的生物力学。这三种系统是:不固定系统2.4,固定重建系统2.4和2.7(依据螺丝钉和钢板的结构)。材料和方法:在人工下颌骨上进行5种不同的钢板一螺丝钉材料的生物力学评估(包括不固定系统2.4-使用不固定的螺丝钉,不固定系统2.7-使用传统的螺丝钉,固定重建系统2.4-使用传统的螺丝钉,固定重建系统2.7-使用传统的螺丝钉,不固定系统2.4-使用螺纹间隙为1mm的固定螺丝钉,Synthes,Umkirch,德国)。所有的下颌骨模型均是在左侧尖牙和第三磨牙之间切除骨组织而后重建下颌骨,循环施加30-300牛顿的力,循环25000次或直到钢板和螺丝钉不能使用为止。结果:没有观察到螺丝的断裂。靠近远端骨折的钢板均有断裂的现象。使用固定螺丝的不固定系统明显比使用传统螺丝的固定重建系统-2.4更能耐受较大的力,其他各组之间无明显的差异。检测的34块钢板中只有2块能耐受25000个循环30-300牛顿的力量。结论:使用固定螺丝钉的不固定系统比固定重建系统-2.4有更好的长期稳定性。在使用固定系统的螺丝钉不固定系统-2.4的观察中发现即使在钢板和下颌骨之间有1mm的间隙,也没有螺丝钉的早期断裂。固定重建系统-2.7如果有较好的外形就可以说是最好的,因为只要两块钢板就可以耐受应力的极限。然而这种系统不像不固定系统-2.4那样容易处理,很难达到理想的外形。因此,我们认为使用固定螺丝钉的不固定系统是最好的选择。
  
  3 显微外科行腓骨移植及牙种植重建颌的长期效果评定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应用游离腓骨片来重建上下颌骨的长期效果,并研究牙移植后的适应性及与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材料和方法:1992-1994年,共对30例接受上颌或下颌切除术的患者进行了显微外科重建术,对他们进行随访观察,另外一些有价值的病例也被列入研究中随访调查。患者最初手术原因均为恶性肿瘤、牙槽萎缩或骨髓炎。调查中结合临床和放射学检查及随访中所出现的与移植相关的并发症来进行评估。结果:研究表明腓骨非常适合上下颌骨的重建,且所有病例牙移植后的功能也得到很好的恢复。移植片周围的骨吸收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都很低。在128个移植片中,有93个探通深度在2-3mm,20个深度在4-6mm,4个深度超过7mm,这些结果与放射学评价结果是相符的。结论:应用显微外科腓骨片吻合术重建上下颌骨,并结合牙移植可以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和美学效果。腓骨片似乎可以抵抗骨吸收,并能承受住颌骨功能负重时产生的咀嚼压力。在新的修复体(如肽磁性嵌入物)植入后,使得覆盖义齿的固定和口腔卫生的保持得到简化和改进。
  
  4 Le Fort Ⅰ骨折修复技术的生物力学评估
  
  目的:本研究使用一个生物力学模型来检测使用精密金属固定上颌骨Le Fort Ⅰ骨折的根本性问题。特别阐明在小孔板产生的压力模式以及仅次于咀嚼力的咬合力传感器,以及这些负荷所导致永久变形的总量。材料和方法:40个聚氨基甲酸酯制成的人工上颌骨和下颌骨来模拟上颌骨和下颌骨。10个模型作为对照组(A),其余30个分成3组(每组10个),按照固定技术每侧小板为3、2、1(B,C,D组),上颌骨有LEFORT Ⅰ型骨折线。对于这些模型上施加不同的咬肌力、翼内肌力、颞肌力以及翼外肌力,模仿不同的功能状况(前伸位、正位、后位)。在修复Le Fort Ⅰ型骨折的金属板上预定处电流电流计量器和咬合力传感器来比较不同固定方法的稳定性和咬合力的大小。结果:在不同固定方法金属的变形上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不同方法稳定性的次序如下:B组最好,C组次之,D组最差。咬合力方面A组和B组无明显的差异(P>0.05),而C组和D组咬和力明显比A组的要小(P<0.05)。结论:每侧有3个小板就可以提供充足的稳定性和恢复完整上颌骨的咬合力。每侧用2个小板“理想的固定”能恢复90%的咬合力。但这种方法出现小板变形的概率与B组相比大的多,D组由于力量弱和稳定性差,对上颌骨Le Fort Ⅰ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最差。

推荐访问:最新动态 国外 医学 美容
上一篇:陕西平利县1,427名中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_中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
下一篇: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 美容皮肤科学―回顾、现状、展望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