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市长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推进会议上讲话

来源:商务英语 发布时间:2020-09-18 点击:

 在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上,既是安排部署会,也是启动动员会。在此,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编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意义

 “十四五”时期作为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第一个五年,谋篇布局、开局起步的作用尤为突出,所以我们要重点从四个方面深刻认识和把握其重大意义。

 (一)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是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总量扩展、提质增效、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形成了潜能迸发的良好局面。但是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能否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环境下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转型升级,今后五年至关重要。从国际看,全球经济环境发生变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加剧,对世界经济和我国发展带来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供给端和需求端都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困难,保持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从全市看,我市自身发展中存在的困难、矛盾、问题叠加在一起会产生许多新的变化,这就给规划编制带来很大的难度,需要我们审时度势、

 科学施策,立足现状、发挥优势,认真研究我市所处的发展环境和阶段特征,对“十四五”期间如何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深层次地分析研究,精准识别市内外环境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从中发现可以大有作为的空间和领域,提出发现抵御风险冲击的战略部署和应急预案,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十四五”期间全盟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是抓当前、管长远的系统工程。“十四五”规划编的好不好,质量高不高,既关系到未来五年的发展,更关系到未来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选择。所以编制“十四五”规划,既要确定五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更要体现未来十五年甚至更长远的谋划。大家应该清楚,当前我市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突出问题,主要是:产业转型升级尚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农牧业产业化、品牌化程度不高,工业企业和项目建设后劲不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成发展优势;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承载能力有限,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务繁重;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龙头企业和高层次领军人才匮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还有许多欠缺和短板,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等,解决这些问题是一个长期艰辛的过程,需要我们制定和形成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朝着一个既定目标和方向前进,一年一年打基础,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才能确保我市经济在科学的轨道

 上良性运行,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果这项规划没有编制好,或者说规划编制的质量不高,没有适应新时代要求、符合新发展规律和反映人民新意愿,就会造成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不明、思路不清,造成许多项目不能进入自治区和盟里大的规划中,我们的长远发展势必将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落后掉队。

 (三)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是加快融入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十四五”规划编制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唯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编好规划。当前,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形成了新格局,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自治区积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等,这都为今后我市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必须立足大背景、放眼大格局、胸怀大发展,结合我市实际需求,认真谋划思考,抢抓机遇和政策,主动快速融入全区乃至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成为充满活力、更具魅力的发展热土。

 (四)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新要求的重要保障。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家都清楚,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这就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

 “十四五”规划作为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核心是要改

 善供给体系质量,在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提供解决方案。

 二、突出重点任务,扎实高效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部门要理清思路,紧紧抓住规划编制的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加强调查研究,规范编制程序,选准突破路径,统筹把握指标的可行性、发展的持续性、项目的支撑性和民生的优先性,提高规划编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一)做好规划编制前期调查研究。编制规划的过程,既是对过去工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今后工作的预测掌握,是一个理清思路、完善举措、推动发展的过程。各地各部门要注重研究过程,用整体的、辩证的、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一要研究大势,着力吃透“上情”,找准定位,明确规划编制工作的方向性,特别要在经济中高速增长背景下谋划全市长远发展,从当前阶段性特征出发,主动适应经济增速“换挡”新常态。二要研究趋势,着力了解“外情”,认真研究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往哪走”“走到什么程度”的问题,强化规划编制工作的全局性。对我市而言,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委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决定,就是大势所趋、责任所系、发展

 所需、民心所向,必须贯穿“十四五”规划编制始终,进行充分体现。三要研究优势,着力把握“下情”,继续做好全市“十三五”规划总结评估,分析优势潜力和短板不足,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针对性,特别要与时俱进地把握市情,充分认识到我市最大的价值是生态、最大的机遇是政策、最厚的底蕴是资源、最强的动力是改革、最佳的路径是开放等等,把更多的发展优势找出来、用起来,讲好正蓝市故事。各地各部门也要潜心研究,聚焦生态文明、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改革开放、依法治市等行业领域,争取在十月末提出一些具有引领性的重大研究课题,由市发改委牵头梳理筛选,争取纳入*发改委课题研究框架之中,并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为“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聚焦“三个重大”突出抓好项目谋划。好的规划必须依靠一批好的项目来支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前谋划启动一批“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要求,国家已经同步启动了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改革举措“三个重大”谋划工作,这是确保规划务实管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我市作为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型地区,更要在项目谋划上下大功夫,真正通过重大项目提高规划“含金量”和实施效果。各地各部门要精心谋划一批拉动力强、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比如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等等,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在做好与发改委对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与上级行业部门的汇报衔接,多渠

 道向上争取,力争让更多的重大项目纳入“十四五”自治区和盟重大项目建设库。同时,要紧盯中央政策、国家战略、发展导向和资金投向,聚焦解决事关我市发展全局的大事、急事、难事、要事,围绕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研究提出一批新时代重大标志性工程和有温度的民生项目,研究提出一批有力度的重大政策;按照深化市场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要求,研究提出一批基础性、关键性、突破性的改革开放举措,力争使我市更多的发展诉求上升到自治区乃至国家战略层面,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三)搞好各类规划之间的衔接统一。这项工作,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盟工作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市发改委要统筹做好调度指导工作,各只能部门重点把好专项规划的质量关,对规划质量不高、指标测算不实,敷衍了事、支差应付的部门,要及时予以纠正并向政府报告。提出“十四五”规划编制目录清单,要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科学确定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的编制范围,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少编制或者不编制规划,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

 三、加强组织保障,确保“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十四五”规划编制任务重、要求高,是一项创新性强、挑战性大的系统工程。各地各部门要通力合作、齐心一致,逐个环节逐项工作推进落实,确保规划编制工作按期高质量

 完成。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会后要加大力度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抓紧建立起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力亲为,着力抓组织、抓研究、抓协调、抓落实,全程主持并参与相关研究工作,确保研究成果有新思路、新目标、新举措。

 (二)强化协作配合。建立横向部门间、纵向苏木镇场的协同协作工作机制和定期调度推进机制。发改部门要牵头担负起规划编制的协调、组织和督查职责,与上级部门搞好衔接,加强对各地各部门在政策信息、发展布局上的指导。各地各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沟通配合,确保本地区、本行业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

 (三)强化集思广益。坚持开门做规划,广泛征求各层面的意见和建议,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角度为规划编制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借助现代信息平台,开展建言献策,问需问计于民。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吸纳各方建议,把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有成效。

 (四)强化支持保障。各地各部门要将“十四五”规划研究编制作为今明两年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工作组,全身心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同志们,编制“十四五”规划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促发展的高度,以极端负责的精神,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绘制宏伟蓝图。

 2020 年市委书记在市委理论务虚会上关于十四五编制工作调度推进会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专门安排两天时间,召开市委理论务虚会,主要是出于这样一个考虑:今年是我们完成“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之年,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又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候专门召开市委理论务虚会,全面总结“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成就和经验,分析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深入研究讨论“十四五”期间的若干重大问题,为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做好准备,对于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并形成共识,推动**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发展新跨越,意义十分重大。

 为了开好这次理论务虚会,8 月下旬,市委办公室根据我和*市长的意见,专门发出本次会议的预备通知,明确了与会领导的发言议题等有关事项,为会议的召开做好了准备。两天来,9 名(视具体中心发言的人数)领导同志围绕确定的重点议题作了中心发言,其他领导同志也就我市“十四五”发展的预期目标、战略重点、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工作建议,思考得比较深,讲得比较透,听了以后很有启发。可以说,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我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谈三个方面的意见,与大家一起研究讨论。

 一、“十三五”时期 ** 发 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十三五”时期,市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

 和温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中的主要发展指标。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GDP 总量连续*年在*各县(市、区)保持第一位。财政收入稳步增长,财政总收入从年的*亿元,增加到年的*亿元,年均增长*%,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从*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长*%。县域经济竞争力稳步提升,从年的第*位,提升到年的第*位。

 二是产业发展具备新实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推进,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调整为年*。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逐步向高效型、生态型发展;工业生产总量稳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从年的 797.31 亿元增加到年的 1087.92 亿元,成为温州首个工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县市,同时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规模化、集群化、科技化趋势进一步明显,规模以上企业从年 1048 家增加到年 1794 家,其中入围“中国企业 500 强”5 家、入围“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12 家,3 家企业成功上市。扎实推进工业电气转型升级,工业电气产业列入省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名单。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全市高科技企业达 46 家,(据科技局解释,省厅和温州已不将科技贡献率作为考核依据,故近几年没有统计)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166.81 亿元亿元,居全省各县(市、区)第一,占温州市总量的 57.1%,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年的贡献率达到了 49.5%,特别是旅游业进一步壮大,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等称号,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长都在 20%以上,同时景区建设迈出新步伐,

 雁荡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 5A 级景区。

 三是城乡面貌呈现新形象。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水平从年的 52%增长到年的 59%。明确了“一心两翼”的中心城市建设格局,完成市域城市总体规划审批和滨海新区控规修编,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八纵十横的城市骨干道路网初具雏形,中心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电网攻坚、楠溪江引供水工程、海涂围垦等工程扎实推进,水、电、地等要素制约问题得到较大缓解;城市防洪工程及综合整治工程、柳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和污水处理管网等民生工程有序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铁路和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段、104 国道**段改建、城市中心大道、农村联网公路、山老区联线公路等工程的完成或即将全面完成,使市域交通网络得到进一步改善;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共创建省级“村庄环境整治合格村”104 个、“全面小康示范村”29 个、“全面小康农村社区”4 个;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4 个,省级生态乡镇 11 个,并顺利通过省级初级阶段生态市验收,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五动富民”攻坚成效显著,9 个欠发达乡镇实现全部摘帽,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是人民生活得到 新改善。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7143 元,比年提高了 651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2268 元,突破万元大关。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先后成功创建省级教育强市、省级体育强市等,2007 和年度被评为省“平安县(市、区)”。社会民生得到长足发展,企业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及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五是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五年来,我们以党的

 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活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工作中呈现出许多亮点和创新举措。如,大力开展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率先在温州地区开展空缺职位预告,面向全市共竞争性选拔选拔正科(局)级领导干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后进村集中整顿,全面开展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稳步推进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以“四化一核心”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民主制度基本框架;深化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四好科室”和“六型机关”创建活动,扎实开展“转作风优环境”专项活动,机关作风、工作作风逐步改善,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同时,今年以来我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各项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并出现了一些亮点:像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召开了城市建设与管理千人动员大会,城市建设掀起高潮;开展了“百亿投资大攻坚”活动,投资和项目建设形成大攻坚大突破的热潮;平安建设趋势较好,全市上下形成齐抓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以上这些,都为我市“十四五”期间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全面分析“十四五”期间 ** 的发展背景,明确发展目标和战略途径

 今后一个时期,**将处于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明确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凝聚好全市上下的思想和行动,既是摆在市委、市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谋划“十四五”发展规

 划中的关键问题。

 第一,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十三五”期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从全国范围来看,**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一方面与先进城市的差距仍然很大,另一方面与被追赶城市的差距在缩小。从自身发展来看,**与全国各地一样,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水、电、土地等资源要素持续紧缺,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之间的发展差别以及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亟待调节,各种“成长中的烦恼”依然没有较大改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经济结构分析,我市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二低一高”。即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年仅为 35.9%,与“十三五”规划中 40%的目标差距较大;大企业大集团比重偏低,特别是航空母舰式的大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层次偏低;能耗偏高,完成“十三五”节能降耗任务的压力极大,-年,我市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降了 15%,只完成五年目标的75%,化学需氧量不降反升,比 2005 年上升 5.37%。从城市化推进角度分析,中心城市规模过小,这是下步严重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目前,**建成区面积仅为 26平方公里,落后于省内较发达的兄弟县市(在全省 61 个县(市区)中排名第 20 位),对三产发展、工业转型升级、招商选资、人才引进等都带来了很大影响;同时,由于受到土地、资金、电力等要素制约,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固定资产投资进展缓慢,年投资率只有 26%,低于温州全市(33%)的平均水平,严重影响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从统筹城乡发展角度分析,我们与城乡一体化要求的差距还不小。城乡二元结构

 依然存在,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还在继续拉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缺乏足够投入,规划不系统,设施不配套,布局不合理,共享性较差;城乡公共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教育、卫生资源相对贫乏,等等。从社会结构分析,主要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社会保障不适应。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够广,困难群体总体保障水平还不高。二是社会服务管理不适应。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结构的加快调整,群众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人民内部矛盾更加复杂,同时人口流动性的大大增强,使引发社会矛盾的因素不断增多,社会服务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总之,我们对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既要充分看到成绩,以增强信心,又要充分看到问题,以保持清醒,从而摆正位置,扬长补短,谋求新的又快又好发展。

 第二,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必须认清形势和把握。

 机遇。“十四五”时期,将是我省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和加快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把握的好,就将成为**加快发展的新机遇。我们在“十四五”期间面临的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

 一是世界经济进入缓慢复苏期。“十四五”时期,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缓慢复苏和低位调整时期。但是,21 世纪初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并未因经济危机的出现而改变。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之中往往蕴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当前,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生物工程、文化创意、低碳经济等领域不断出现重大突破,新技术、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层出不穷。

 这些都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加快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

 二是经济发展进入战略转型期。“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生产总值从 5000 美元向 10000 美元过渡的发展阶段,这是**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关键阶段,也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趋向高级化,并逐步向产业融合型经济转型。消费结构将显现宽裕型社会的特征,由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为主转变。投资结构趋于集约化、规模化,经济增长将逐步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

 三是城乡统筹发展进入加速融合期。“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处在由工业化主导向城镇化主导的转变之中,随着我省环杭州湾城市群、温台沿海城市群和浙中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加快编制实施,必将进一步推动县域城市化进程。在此过程中,我们的城市功能提升将越来越迫切,群众对城市宜居性的诉求愈加强烈,同时**中心城市框架的全面拉开,“一心两翼”城市格局的加速形成,使城乡统筹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将进一步凸显。这一时期,农民对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呼声会更高,对农村民生加快改善的需求会更加强烈,三次产业与城乡经济的融合发展趋势更加明显,统筹城乡发展会进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的新阶段。

 四是生态文明进入全面推进期。党的十七大确立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十七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了“五位一体”发展的战略高度。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可以预见,进入“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涉及面会

 更加广泛、内涵会更加丰富,生态经济、“绿色”经济有望成为新的增长极,“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必然要顺应这一形势。

 五是文化发展进入多元活跃期。今后五年,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将向高层次、多样化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面临巨大发展空间,以多元化、多样化为特征的文化经济将会有突破性增长,网络信息的影响会日益广泛,我们将进一步共享世界范围内的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和先进观念。

 六是新型社会化进入稳步发展期。今后五年,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特征的新型社会化进程将稳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将不断加强,社会公众民主意识、法制意识将明显增强。人力资本将进一步积累,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将逐步形成,随着物联网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将明显加快,社会管理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第三,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必须有一个切 实可行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战略途径。根据以上形势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温州市委的总体要求,结合前段时间的工作调研和思考,以及刚才大家发言的启发,我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概括为:实施“三大战略”、建设“三个**”,着力打造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具体就是:围绕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三大任务,着力实施大平台、大城市、大民生建设三大战略,重点抓好沿海开发工程、产业提升工程、城市带动工程、文化引领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和惠民安民工程,扎实推进实力**、魅力**、和谐**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着力打造集

 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其中,打造“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全市上下的奋斗目标;“推进实力**、魅力**、和谐**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是我市“十四五”发展的工作目标要求;“实施大平台、大城市、大民生建设战略,抓好沿海开发工程、产业提升工程、城市带动工程、文化引领工程、环境优化工程和惠民安民工程”是实现工作目标的战略途径和抓手。在这个总体思路中,核心的要点就是实施好“三大战略”。

 1、围绕经济转型升级,着力实施大平台建设战略。进一步拓展现有沿海产业带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积极推动环**湾产业集聚区上升为省级战略,使之成为我市大产业大项目建设的战略性平台,成为产业、科技、人才的集聚示范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引领区。这是拓展发展新空间、优化生产力布局、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之举。

 2、围绕城市转型升级,着力实施大城市建设战略。强化大城市理念,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整体规划、统筹发展、共建共享,促进空间布局合理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加速推进**城市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集工贸旅游港口为一体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这是城市化演进的必然趋势,也是区域统筹发展的重大举措。

 3、围绕社会转型升级,着力实施大民生建设战略。以群众需求为第一信号,进一步加强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保、住房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管理,更加注重发展的普惠性,使基本公共服务更加平等地惠及全市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三

 大战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三大战略”中,大平台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主战略,决定着**未来发展的实力和地位;大城市建设是系统平台,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大民生建设是执政理念的新要求,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提出这样一个战略思路,既是贯彻落实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温州市委的工作要求,也是**加快科学发展的现实需求。

 一是,今年以来,省委提出了“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战略部署,7 月份,我省又被确定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对地处温台沿海产业带重要节点的我市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去年市委把沿海产业带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以来,深入推进沿海产业带平台建设已经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前不久我们又提出与玉环、温岭联合申报“环**湾产业集聚区”,进一步拓展产业空间。无论**沿海产业带的“四片四区”建设,还是“环**湾产业区”的概念,均涵盖了**经济的现有主体,目的都是为下一步**发展的空间拓展、产业提升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平台支撑。为此,扎实推进大平台建设战略,不仅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抓手,也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和竞争优势。

 二是,**作为百万人口大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5000美元,城市化水平达 59%,已总体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推进黄金期。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把**作为大城市来培育,温州市委陈德荣书记来**调研时明确指出“**要以大城市建设推进大转型”,这为我市加快城市转型提升、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因此,在“十四五”期间,

 实施大城市建设战略,推进城市转型升级,不仅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干部群众意愿、改善民生环境的迫切需要。

 三是,“十三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但总体上看,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推进民生事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将是我们一项长期的根本性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在“十四五”期间,把民生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实施大民生战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抓好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战略途径和工作举措,努力开创 ** 科学发展新局面

 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实施大平台、大城市、大民生建设战略,推进实力**、魅力**、和谐**建设是战略途径,具体的工作举措是抓好“六大工程”,即沿海开发工程、产业提升工程、城市带动工程、文化引领工程、环境优化工程、惠民安民工程。其中,沿海开发工程和产业提升工程是实施大平台战略的主要抓手,通过加快沿海新区开发和产业提升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发展主平台;城市带动工程和文化引领工程是实施大城市战略的主要抓手,通过加快城市硬件和文化软件建设,进一步彰显**城市魅力和特色;环境优化工程和惠民安民工程是实施大民生战略的主要抓手,通过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建设,进一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抓好六大工程,实现六大提升”,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抓好沿海开发工程,提升区域率先发展优势。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市党政代表团赴浙沪苏经济发达的八县

 (市)学习考察,回来以后大家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这些地方这几年建设的大手笔和超常规、跳跃式的大发展,让人震憾,催人奋进。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他们始终坚持把大平台建设作为扩大对外开放、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来抓,非常注重大平台的支撑带动作用。在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提升**区域发展优势,赶上或缩小同这些标兵的差距,必须先要认清自身的发展潜力在哪里?跳出**看**,沿海开发就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和优势所在。从实践看,只有筑好大平台才有大发展。实施沿海开发工程,就是要做好“海”字文章,紧紧抓住我省被列为国家海洋经济试点省,深入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机遇,加快沿海开发步伐,进一步构筑好发展的大平台。重点就是要大力推动环**湾产业集聚区上升为省级层面战略,争取省级优惠政策,立足现有沿海产业带的“四区”,以大港口开发为龙头,以大产业集聚为重点,以大配套建设为支撑,以统筹协调为手段,坚持港口带动、陆海联动,着力推进关系**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体制创新的先导区、循环经济的示范区和功能齐全的新城区。实施沿海开发工程,关键靠大投入,核心在大项目。就**来讲,投资不足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要把沿海开发工程落到实处,抓出成效,就必须重视和强调这个问题的解决。下一步,必须强化投资驱动。要围绕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三大领域,强势推进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大攻坚大突破,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的热潮。同时,在深化“四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做好招商选资工作,特别要注重把在外的“**人经济”和**经济有效结合起来,鼓励引导在外**人发挥独特的优势,着力引进大项目,

 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2、抓好产业提升工程,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上级领导对我们“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寄予厚望,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第一次来**调研时就指出,**要争当勇当敢当温州的领头雁和全省的排头兵。要落实这个要求,“十四五”期间我们不仅要做到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张,在扩张中还要实现结构不断优化,不断升级。这也是我们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就是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力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做优做强工业。这是产业升级的重点领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并不是人为地放慢工业发展,以达到低水平的结构优化。毕竟我们的经济主体是工业、依托在工业,抓好了工业转型升级,就抓住了全市产业升级的主枝干,所以对工业发展的要求要“强者恒强”。一要抓传统优势产业的提升,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促进块状经济集群化发展,以工业电气、风电装备、电子信息、船舶制造、电线线缆、包装印刷、服装、LED 等 8 个重点产业为核心,加快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风能装备基地、**湾港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和“环**湾产业集聚区”,形成 1 个“千亿级”国际性电工电器产业集群和 4 个“百亿级”产业。二要抓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扶持生物医药、绿色环保等产业的研发,大力扶持 LED、物联网等新兴产业。三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大力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和紧缺人才,加快国家工业电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科技孵化创业中心、科技创新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标准的企业群,

 实现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其次,大力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抓农业,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建设,做强水产养殖、铁皮石斛、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优势产业,形成东部沿海水产养殖与加工产业带、南部沿海和中部平原粮蔬产业带、西北部丘陵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等三个农业产业带,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第三,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要有大的突破,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深入实施《**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形成滨海新区城市综合体、中心区 CBD 集聚区、**湾港口物流园区、雁荡山旅游服务集聚区、虹桥现代商贸集聚区和经济开发区先进制造服务集聚区等 6 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平台,实现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提升。

 3、抓好城市带动工程,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这两年,我市城市化和城市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放在温州大都市区北翼中心城市的大格局中去比,以上级领导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去衡量,还有不小差距。“十四五”期间,是**城市建设大推进,功能大完善、品位大提升、面貌大改变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城市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直接关系到我市大城市定位的成败,关系到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关系到各项民生事业的大发展。实施城市带动工程,就是以现代化大城市理念指导城市建设,以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动力,通过城市化的全面推进,增强中心城区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并促进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合理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区域联动发展。一方面,要切实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坚持“南承,中拓,北控,优山,强海”的空间发展战略,加快实施

 市域总体规划,强化政府投资,并带动民间投资,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着力完善城市功能,特别是增强城市对各类人才、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功能,打造一批有特色的重要功能区块和城市综合体,加快构筑“四纵五横”的对外交通体系和“两环一线”的内部交通体系,争取到 2015 年,城市人口达到 60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达到 60 平方公里。另一方面,要把农村纳入到城市化进程的整个体系中去统一思考,统一规划,分清轻重缓急,分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要优先安排一些与乡镇关联度大、辐射性强的项目,推进村村之间、村镇之间、镇镇之间基础设施的相互接轨、互相衔接,形成全市整个区域融会贯通的大循环,全面推进城乡融合。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和有效整合建设资金,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千百工程”和“清洁乡村行动”,合理有序推进中心村培育和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供电、供水、交通、通信等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要加大农房改造力度,有机整合农村新房建设、危旧房改造、下山移民、宅基地置换等工作载体,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切实改善农村居住条件。要加快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让欠发达地区在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能够体现生态效益的经济效益。

 4、抓好文化引领工程,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在当今社会,文化和经济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正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最根本、最持久、最无可替代的竞争优势。进入“十四五”发展阶段,人们对文化的消费和需求将空前旺盛,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也将更加突出。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目的就是把文化建设放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的大局中来谋划、来布局、来推动,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市民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入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切实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重点是把文化大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来抓,做到把握“一个根本”、突出“两个重点”、抓好“五个一批”。把握“一个根本”,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的新时期**人精神,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宽容失败、健康向上、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让一切创新活力在**充分迸发。突出“两个重点”,即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一起抓,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抓好“五个一批”,即推进一批重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打造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和文化品牌,办好一批重大文化展会,培育壮大一批文化创意产业,既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又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5、抓好环境优化工程,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环境优化工程,顾名思义就是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环境。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我们这里讲的环境优化,主要是指优化发展环境,一个方面是生态硬环境,另一方面是发展软环境,我们要通过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力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体来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朝着建设国家级生态城市

 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努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要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安静”四大工程,开展生态系列创建活动,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811”环境污染整治,同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环保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我们的目标要以政府转型为主线,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打造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一要进一步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要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坚持依法行政,改善行政执法,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三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四要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并积极创造条件,让社会组织、企业和公民更广泛地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6、抓好惠民安民工程,提升社会和谐发展水平。“十四五”期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对生活质量会有更新的追求,而且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将会有更高的期盼和要求。实施惠民安民工程,就是进一步加快发展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事业,更加注重社会建设和管理,更加注重发展的普惠性和共享度,努力使社会公共服务更加平等地惠及全市人民。一方面,要强化民生保障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是我们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发展阶段,一个很重要的导向,就是要推动发展从注重物质财富积累向注重民生全面改善转变。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民生改善和保障

 工作,千方百计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深化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着力推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由制度覆盖向人群覆盖、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并加快推进教育、卫生、体育、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和社会福利、人口计生、慈善救助等事业的协调发展,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同时,在“十四五”期间,要高度重视民生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建设,真正实现民生改善和保障工作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强化社会管控力。只有加强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才能更好地促进发展,更好地促进和谐。尤其是在新的发展阶段,利益关系日益复杂,社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各类社会矛盾日渐凸显,这对我们加强社会管控,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谐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法治**”、“平安**”建设,更加注重社会矛盾化解,更加注重协调各方利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培育和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对网络“虚拟社会”的管理,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有机衔接的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增强社会管控的预警性和超前性,全力抓好民主法治、政法综治、信访、安全生产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之,这次务虚会开得很好,成果也很显著.会后,办公室要根据这次会议精神,抓紧起草市委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建议。市发改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吸收,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体现好这次会议的成果,起草好规划纲要文本。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传达本次会议精神。各乡镇要结合

 会议精神的学习,进一步谋划好本地的发展思路,制定好发展规划,各有关部门要修改完善好各个专项规划,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描绘好**“十四五”发展的新蓝图!

推荐访问:市委书记 市长 全市
上一篇:公务员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例文
下一篇:幼儿园家长会家长代表发言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