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常识:消防安全内容有哪些

来源:雅思 发布时间:2020-03-28 点击:

  一、燃烧的基本概念 定义:燃烧是物质发生的氧化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的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的现象。 燃烧的必要条件:又称燃烧三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引火源 二、燃烧的类型 1、闪燃 闪燃是指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可燃气体,遇着火源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2、自燃 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因自身发热、蓄热后发生的燃烧现象。 3、着火 着火是指可燃物质在火源作用下发生燃烧,当被移去火源

 后仍能持续燃烧的现象。 4、爆炸 爆炸是指物质急剧氧化或发生分解反应,短时间内温度、压力骤增的现象。 三、燃烧的产物 有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成为燃烧产物。通常指生成的气体、热量、可见烟等。 烟气主要成分: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氢、二氧化氮、醛以及大量固体颗粒物。 四、火灾的阶段 1、火灾初起阶段 产物:水汽、二氧化碳、少量一氧化碳 温度:火焰温度≥500℃,室温略有上升 2、火灾发展阶段 产物:烟、毒性气体 温度:环境温度可达到500℃以上,上层气温达到400-600 ℃---轰燃 3、火灾下降阶段 产物:氢气、甲烷 温度:室内温度下降到500℃左右,突然引入较多新鲜空气---爆燃 五、灭火的基本方法 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就可以使燃烧熄灭,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危害。根据燃烧原理和灭火作战实践,灭火的基本方法有: 1、冷却法。 2、窒息法。 3、隔离法。 4、抑制法。 1、冷却法。就是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使燃烧停止,或将灭火剂喷洒在火源附近的物体上,使其不受火焰辐射热的威胁,避免形成新的火点。(水就是一种具有很好冷却效果的灭火剂)。 2、窒息法。就是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泡沫灭火的主要作用就是窒息)。 3、隔离法。就是将火源处或周围的可燃物质隔离或移开,燃烧会因隔离可燃物而停止。(火场上的破拆就是属于这种方法)。 4、抑制法。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使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游离基消失,而形成稳定分子或活性的游离基,使燃烧反应终止。(卤代烷灭火剂和干粉具有抑制灭火作用)。

 六、二氧化碳灭火气的操作程序及灭火技能: 1、占领上(侧上) 2、保持适当距离(2~3米) 3、拔掉保险销、压下压把 4、忌颠倒使用 5、对准火焰根部(泡沫除外) 6、由远及近,水平扫射 7、火焰未灭,不轻易放松压把 8、一经使用,须重新充装 七、逃生误区主要表现在五个心理方面 1、从众心理 在火灾现场跟随他人一窝蜂地涌向一个消防通道,身体感到自己被迫行动,然而,缺乏指引其行为的规范,不管前面能否冲出火海,结果在混乱中被踩死、踩伤的 人不少。 2、向光心理 人类对黑暗有着本能的恐惧,火灾常常伴随着停电发生,因此人总是向亮光的地方走,有的逃到窗前又不能获得安全,情急之中开窗跳楼而下。 3、模仿心理 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感染作用。因此,前面的人走对了,后面的人也就跟对了,前面的人走错了,后面的人也跟着遭殃。 4、习惯心理 人习惯走熟悉的线路,这在一般状况下无可挑 剔,然而在着火现场,众多人因为这一习惯而拥挤在一个通道口,使逃生工作难度加大,不利于尽快脱离危险。 5、趋利避害心理 趋利避害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本性,在生命受到危害时,许多人做的是避害趋利的选择。比如躲进卫生间,衣柜,床底一些表面看来很安全的空间。 八、火灾逃生知识 (一)火灾现场浓烟的防护可以采取下列几种办法: E防止烟雾进入房间; 关闭与燃烧处相通的门窗 用浸水的衣服堵住门窗的缝隙

 E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浓烟吸入; E不要大喊大叫; E寻找适当位置暂时避烟; (二)那么身陷火窟时应当怎样做呢? 1、首先要考虑的是起火点在哪? 要认清火场、查看火焰或火光所在位置、弄清黑烟或空气流动的方向,再来判断逃生的方向。简单的判别方法: a、黑烟冒过来的地方,或空气沿着地面流动的方向就是起火点。 b、用手电筒照射一下,黑烟流动过来的方向即是起火点。 c、用两个手指头,沾上口水向上举,以手指头较凉的一方即是新鲜空气的来处。 2、逃生过程中,应用湿毛巾捂住脸部,用毛毯裹住部,防止或减少吸入有毒烟气,匍匐前进。 3、如果火己烧到自己的房间而无法逃生时,只好从窗口往下逃生,应找一条绳索或将床单撕开连成长条,一头固定在门窗上,顺着滑下,也可沿雨水管下滑。如绳索长度不足以到达地面时,只要利用绳索下降到尚未起火的楼层,踢破玻璃进入安全房间也可逃生。

 

推荐访问:常识
上一篇:**中学初一地理(上)第一单元测试|初一地理第一单元归纳
下一篇:告诉孩子为什么要好好读书【跟着孩子们去读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