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眩晕等] 眩晕中医外治法

来源:雅思 发布时间:2019-08-11 点击:

  中医外治眩晕   刘 健      中医里所说的眩晕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前庭眩晕、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大体上分为两类。周围性眩晕常为发作性,多呈旋转型或上下左右晃动,程度较剧烈,持续时间短,从数秒至数日不等,常伴耳鸣、听力减退、水平或略带旋转的眼球震颤。中枢性眩晕常见的有摇摆感、地动感、倾斜感,或是头昏脑涨,头重脚轻,脚步虚浮感。眩晕程度较轻,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较少伴耳鸣、耳聋。
  中医认为,眩晕多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所致,当以平肝潜阳、益气养血、补益肝肾、燥湿化痰为治。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医外治法可有效地防治眩晕。
  1 药枕疗法配方1:夏枯草、荷叶、竹叶、蒲公英、菊花各50克,研为细末,装入布袋中,当枕芯用,连续1~2个月。配方2:野菊花500克,红花100克,薄荷200克,冬桑叶、辛夷、冰片各50克,共研粗末,装入枕芯,3个月为一疗程。此二方均可清热平肝,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
  2 湿热敷法当归、伸筋草、路路通、丹参各50克,防风20克,白芷10克,乳香15克。捣碎和匀,分装布袋中,放入水中浸泡约20分钟后,放人蒸锅中加热20分钟,取出降温至50℃左右时,置于颈部热熨。每次30分钟,凉了可再加热,每日2次,10日为一疗程。
  3 塞耳疗法灵磁石10克,研为细末,分成2份,用纱布包裹,塞于双耳中,每日1~2次,每次1小时,连续5~7天。可平肝潜阳,适用于肾虚眩晕。民间还有用鲜生地塞患侧耳治眩晕法。
  4 耳穴疗法取米粒大小之冰片,放在0.5厘米×0.5厘米的橡皮膏中心,贴于双耳穴上(取穴:神门、脑、皮质下、交感,双侧,每次2~3个穴位),3天1换,4次为一疗程。用药时应将橡皮膏严格密封周围,防止冰片挥发。个别人贴药后有欲寐感,以后转清醒,不必多虑。本方也可治失眠证。
  5 敷百会法蓖麻仁、生半夏各等量,共捣成膏状,外敷于百会穴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2~3天。可化痰除湿,适用于痰湿眩晕,一般用药30分钟后眩晕可明显减轻。
  6 填脐疗法黄芪、五味子各10克,研为细末,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续3~5天。可健脾益气,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眩晕。
  7 敷涌泉法吴茱萸20克,肉桂2克,共研细末,米醋调匀,捏成饼状,于睡前贴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次晨取下,连续3~5次。或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用米醋或凡士林适量调为膏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日换1次,连续用10~15天。可引热下行,适用于眩晕耳鸣,烦躁多梦,颜面潮红。
  8 足浴疗法取山栀子、钩藤各10克,水煎取药液泡脚,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连续5~7天。也可用夏枯草30克,钩藤、桑叶、菊花各20克,水煎浴足。此法适用于肝阳上亢型眩晕。
  
  解暑灵药――六一散
  郑 洁
  
  作为著名祛暑药之一的“六一散”,在中医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仅由滑石、甘草两味药组成,处方中用量是滑石六份、甘草一份。“六一散”也因此而得名。
  祖国医学认为,暑即是热,但暑热多兼有湿,故统称为“暑湿”。老百姓常说的“中暑”,其实从中医的角度看,也有“中湿”的成分。而六一散主治的病证就是暑湿证。
  六一散的药方,相传为“金元四大家”之一的金代名医刘完素所创。现在,不仅中医师在夏季开汤药时常用,就连中药店也普遍有配制为成药的六一散出售。作为散剂,一般每次服9克,用凉开水调服即可。它价格便宜,疗效又好,很受欢迎。夏季使用六一散,只要见到以下4种症状中的3种,就可考虑。
  1 发热:中暑后必然有体温升高、发热的症状,或出现中医所说的“上火”症状,即热象。
  2 口渴:中暑后人体津液损失,往往伴有口渴喜饮的脱水症状。
  3 小便淋沥:人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量少、热痛、颜色发黄甚至尿闭等症状。
  4 吐泻:呕吐或腹泻也是中暑患者的常见症状。中医认为多由暑湿伤及胃肠,升降失司,清浊倒置所致。
  六一散只要能做到对症服用,皆有显效。创方人刘完素称赞它是“凡人仙药”,明代医学家吴鹤皋也赞曰:“是方也,简易而效捷,暑途用之,诚为至便。”

推荐访问:眩晕 中医
上一篇:痔疮术后排便不顺畅 痔疮术后如何防止复发
下一篇:动起来郭富城 动起来让年老健忘远离您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