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来源: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20-07-28 点击: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报告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报告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施工图设计 报告

 内审意见

 2020 年 4 月,我院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会议对《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以下简称《施工图设计报告》)进行了内部审查,在听取项目负责人、设计人员对项目工作及成果汇报后,仔细审查了方案设计报告文件,并经认真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1、施工图设计报告是在依据审查通过的《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详细勘查报告》的基础上,按照相关规范要求编制的,依据充分,章节齐全,阐述清楚、文字简练、图件清晰,执行的技术标准正确。

 2、施工图设计报告阐明了灾害体基本特征,对灾害体的稳定性计算所采用的参数合理,设置工况正确,其计算结果可信。

 3、施工图设计报告确定的治理措施设计结合实际,工程造价较省,采用的工程措施是合理的、恰当的。

 4、投资预算编制依据充分,执行的定额正确,符合相关要求。

 综上所述,本次施工图设计工作达到了施工图设计目的,完成了业主委托,同意经修改完善后送有关部门评审。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1

 审

  定:

  目

 录

 0 0 前

 言

 ................................ ................................

 3 3 0.1 任务由来 .......................................................... 3 0.2

 工程概况.......................................................... 3 0.3 初步设计变更 ...................................................... 5 0.4 设计依据 .......................................................... 6 1 1 地理地质环境

 ................................ .........................

 7 7 1.1 地理环境 .......................................................... 7 1.2 地质环境 .......................................................... 8 2 2 烂湾滑坡

 ................................ ............................

 12 2.1 滑坡分布范围、规模及形态 ......................................... 12 2.2 工程布置及主要治理工程 ........................................... 12 2.3 治理工程设计 ..................................................... 13 2.4 分项工程设计 ..................................................... 14 2.5 工程量 ........................................................... 16 2.6 工程监测设计 ..................................................... 17 2.7 施工组织设计 ..................................................... 18 2.8 结论与建议 ....................................................... 22 3 3 江口危岩带 ................................ ..........................

 23 3.1 危岩分布范围、规模及形态 ......................................... 23 3.2 工程布置及主要治理工程 ........................................... 25 3.3 治理工程设计 ..................................................... 26 3.4 分项工程设计 ..................................................... 27 3.5 工程量 ........................................................... 28 3.6 工程监测设计 ..................................................... 29 3.7 施工组织设计 ..................................................... 30 3.8 结论与建议 ....................................................... 38 4 4 黑石梁危岩带

 ................................ ........................

 39 4.1 危岩分布范围、规模及形态 ......................................... 39 4.2 工程布置及主要治理工程 ........................................... 39 4.3 治理工程设计 ..................................................... 40 4.4 分项工程设计 ..................................................... 41 4.5 工程量 ........................................................... 42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2 4.6 工程监测设计 ..................................................... 42 4.7 施工组织设计 ..................................................... 44 4.8 结论与建议 ....................................................... 48 5 环保规划设计

 ................................ .......................

 49 5.1 设计依据 ......................................................... 49 5.2 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 49 5.3 环境保护设计 ..................................................... 49 5.4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 50 6 工程预算

 ................................ ...........................

 51 6.1 编制依据及标准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6.2 工程量统计表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6.3 主要单价分析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6.4 经费预算 .......................................... 错误! ! 未定义书签。

 7 7 施工统筹

 ................................ ............................

 51 7.1 弃渣统筹 ......................................................... 51 7.2

 工期安排......................................................... 51

 附

 件

 1、 初步设计变更批复 2、 烂湾滑坡施工图设计图纸 3、 江口危岩施工图设计图纸 4、 黑石梁危岩施工图设计图纸 5、 设计计算书(另册)

 6、 设计变更工程概算书(另册)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3 0 0 前

 言

 1 0.1 任务由来

 长滩镇地处万州区江南片区的腹心地带,距万州主城 23 公里,318 国道和区内磨刀溪最大支流磨刀溪横贯全镇,集镇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目前场镇的建成区及其磨刀溪对岸的规划区受多处地质灾害体影响,严重威胁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集镇的下一步规划发展。为了查明各灾害点的基本特征、评价灾害点的稳定性,万州区国土局于 2017 年 8 月委托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对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点进行可行性阶段研究报告的编制并成功申请中央重大地质灾害治理资金补助。根据市局下发的相关文件,要求于 11 月份立即开展该项目的详细勘查和方案设计工作,重庆市万州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网上发布了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勘查工作的招标公告,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积极参与投标并中标。

 受万州区国土局委托,我公司立即进场开展该项目的勘查工作,在勘查工作完成并通过审查后。随后我单位编制了项目初步设计报告,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 2018 年 1 月 31 日对我单位提交的《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审查并通过。初步设计审查完成后,接到业主相关通知,由于“万利高速公路长滩出口至太安镇连接线工程长滩镇温泉段建设工程”的建设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影响较大,对长滩集镇地质灾害治理进行设计变更,2019 年 11 月20 日,中铁二院三峡库区地灾防治顾问部组织专家在中铁二院重庆公司会议室,对我单位提交的《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变更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通过,随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下发了批复意见(渝规资[2020]137 号),受重庆市万州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委托,我单位对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进行施工图设计报告编制工作。

 0.2 工程 概况

 本次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主要治理对象为 3 个地灾点,分别是 烂湾滑坡、江口危岩带、黑石梁危岩带。

 各个地灾点经过详细勘察,基本概况如下:

 ① 烂湾滑坡:滑坡位于磨刀溪左侧岸坡一带,后缘至斜坡中部乡村公路一线,高程约 278m,滑坡左右两侧以冲沟为界,滑坡前缘至岸坡底部,高程约 229m,相对高差49m。平面上形态呈不规则长方形,滑坡体纵长180m,横宽305m,面积约5.49×104 m 2 ,滑体平均厚度约 18m,体积约 98.8×104 m 3 ,主滑方向为 160°,为中型滑坡。

 烂湾滑坡范围分为强变形区 1、强变形区 2 和稳定区域。

 强变形区 1 位于 L3 剖面及其左右两侧一定范围,平面上形态大致呈沿滑移方向的长方形,主滑方向为 160°,区域纵长 198m,横宽 75m,面积约 1.485×104 m 2 ,滑体平均厚度约 18m,体积约 26.73×104 m 3 ;该区域左右侧主要以现场调查变形位置,并结合滑面的形态在横向上的突变来综合确定,后缘位置主要依据公路变形迹象及后缘基岩出露情况来确定,前缘以河流冲洪积砂卵石层与上部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层分界位置及微地形坡角陡缓交界处综合确定。

 强变形区 2 位于 L5 剖面及其左右两侧一定范围,平面上形态大致呈沿滑移方向的不规则长方形,主滑方向为 160°,区域纵长 185m,横宽 73m,面积约 1.35×104 m 2 ,滑体平均厚度约 17m,体积约 22.96×104 m 3 ;该区域左侧以变形结束区域并结合滑面形态和地表微地貌确定以一冲沟为界,右侧我们主要以现场调查变形位置,并结合滑面的形态在横向上的突变来综合确定,后缘位置主要依据房屋变形迹象及后缘基岩出露位置来确定,前缘以河流冲洪积砂卵石层与上部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层分界位置及微地形坡角陡缓交界处综合确定。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4 滑体均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碎块石含量一般为 30~60%间,局部地段含量稍低,在 20~30%,碎石粒径 20~200m,块石粒径一般 200~500mm,局部存在大块石,最大可达 5.50m,块岩性以砂岩为主,局部夹杂页岩块石,碎块石之间由粉质粘土充填,粉质粘土呈黄色、灰黄色、褐黄色,局部还有灰绿色,土体可塑~硬塑状。滑带为粉质粘土夹砂、页岩碎石及角砾,碎石、角砾的硬质含量为 20%~35%,粒径 10~35mm。揭示滑面只是零星出现,尚未形成贯通连续的滑面。滑床大部分为古河道岩质河床,岩性为砂、页、泥岩;强变形区 1 中前部区域滑床为古河道岩质河床上堆积的砂卵石层。

 详细勘查后可知,烂湾滑坡稳定区域的 L1、L2、L4 剖面在塌岸前或者塌岸后的四种工况下均能保持稳定状态。L3、L5 剖面控制区域存在下滑推力,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需对其进行工程治理。

 ② 江口危岩带:危岩带整体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在走向上呈西高东低,危岩带全长约 800m,崖底标高 297.16~397.34m,崖顶标高约 308.67~409.12m,相对高差约11.51~30.50m 之间,危岩带走向 NE67°~120°,坡度一般 67°~82°。

 危岩体在平面上的分布受控于陡崖发育方向,勘查发现陡崖上共计发育了 23 处危岩体,分布高程在 310~410m,危岩体顶端距陡崖脚的高度一般 10~30m,属于低位、中位危岩。危岩体形态各异,有薄板状、块状、不规则状。危岩单体规模在 4.85~1351.35m3,23 个危岩体总体积为 3709.75m3,同时该段陡崖还存在两段危岩带,分布于陡崖西侧约 460m 范围内,由于这两段陡崖较高且陡,崖面表层风化裂隙追踪结构裂隙相对较发育,且局部受表层植被根劈作用的影响,陡崖表层约 1-3m 左右范围内岩体受 3 组裂隙面和层面组合切割,陡崖表层岩体较为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破碎岩体互相堆砌咬合,可能会发生剥落掉块,预计两段危岩带存在约 9000m3 掉块方量;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B.2 危岩崩塌分类,该危岩单体属于小型~特大型危岩单体,危岩带属特大型危岩带。

 详细勘查后可知,江口危岩带其陡崖整体稳定,危岩带下斜坡整体稳定;但其第一、二段陡崖表层约 1-3m 左右的陡崖面上表层岩体较为破碎,呈镶嵌碎裂结构,破碎岩体互相堆砌咬合,致使该区陡崖表层范围结构较为复杂,后期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存在局部剥落掉块的可能;本次勘查确定的 23 块危岩单体,在天然工况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

 该地灾点危岩带及危岩单体均存在崩落可能,需对其进行工程治理。

 ③ 黑石梁危岩带:危岩带整体呈东西向带状展布,在走向上呈西高东低,危岩带全长约 660m,崖底标高 407.50~534.59m,崖顶标高约 410.00~535.00m,相对高差约 2.5~15m 之间,危岩带走向 NE90°,坡度一般 69°~85°。

 危岩体在平面上的分布受控于陡崖发育方向,本次勘查陡崖上共计发育了 13 处危岩体,分布高程在 412~537m,危岩体顶端距陡崖脚的高度一般 10~15m,属于低位危岩。危岩体形态各异,有薄板状、块状、不规则状。危岩单体规模在 8.30~151.16m3 ,13 个危岩体总体积为 783.16m 3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B.2 危岩崩塌分类,该危岩单体属于小型~特大型危岩单体。

 详细勘查后可知,黑石梁危岩带其陡崖整体稳定,危岩带下斜坡整体稳定;本次勘查确定的 13 块危岩单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暴雨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

 该危岩带上的危岩单体存在崩落可能,需对其进行工程治理。

 各个地灾点的基本概况及工程特征表详见表 0.2-1 表 0.2-1

 各个危险段的基本概况及工程特征表 项目名称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 地理位置 长滩镇位于万州区东南部,地处重庆市万州区江南片区的腹心地带,毗邻 318 国道,东临万州区外郎乡,南接龙驹镇,西靠长岭镇,北倚白羊镇。全镇幅员面积 127.8 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长滩井,距万州城区 23 公里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5 地质环境概况 根据勘察报告及区域地质资料:场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 4ml )、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 4col+Dl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 )、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Q 3al+pl ),出露基岩主要有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 x)、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 1-2 z)、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 1 z)、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 3 xj)岩层组成。

 场区地处方斗山冲断背斜的北翼,区内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通过,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为 25~32°∠14~22°,地质构造简单。

 经地面调查及勘察资料,发现区内裂隙主要为构造裂隙,卸荷裂隙为影响危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外倾临空面。, 地质灾害体的基本特征 万州区长滩镇集中区地质灾害分布较广,根据其地层发育情况及其危险性划分,共分为 3个地灾点,分别为烂湾滑坡、江口危岩带、黑石梁危岩带。

 烂湾滑坡体积约 98.8×104 m 3 ;江口危岩带第一段和第二段岩体破碎易掉块,共发育 23 处危岩单体,总体积为 3709.75m3;黑石梁危岩带共发育 13 处危岩单体,总体积为 783.16m3 。

 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万州区长滩镇集中区人口、行人及车辆密集,市政设施较多,主要是以民房、市政道路等城市设施为主,威胁 77 户 213 人,房屋 9745m2 、司法局楼房 600m 2 以及 318 国道、村级公路的安全;另外,烂湾滑坡滑移后可能会形成堰塞湖危及整个长滩场镇的安全。威胁对象属较重要。一旦灾害发生,直接经济损失约 2000 万元。

 本次涉及的地质灾害点威胁对象包括长滩镇及其道路,一旦发生地质灾害险情,将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造成社会不稳定。

 近年来重庆市极端天气较多,暴雨和持续暴雨的天气明显增多,每年雨季经常有崩塌、滚石、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险情严重。

 防治工程等级 烂湾滑坡防治工程等级为Ⅱ级。江口危岩带、黑石梁危岩带防治工程等级为Ⅲ级 设计参数 烂湾滑坡 (1)滑体土:天然状态:c= 24.17kPa,φ=18.56°;饱和状态:c=20.16Pa,φ=15.96°。

 (2)滑带土:天然状态 C=19.41Kpa,Ф=15.63º;饱和状态 C=18.07kPa,Ф=12.43º。

 江口危岩带 (1)砂岩(危岩体):岩体天然容重取 25.06kN/m3、饱和取 25.57kN/m3,天然抗拉强度取 791kPa,危岩体天然内摩擦角取 37.79°、内聚力取 2571kPa。

 (2)危岩体结构面:天然状态内摩擦角φ取 18°,粘聚力 c 取 50Kpa。暴雨状态内摩擦角φ取 25°,粘聚力 c 取 80Kpa。

 黑石梁危岩带 (1)砂岩(危岩体):岩体天然容重取 24.96kN/m3、饱和取 25.43kN/m3,天然抗拉强度取 669kPa,危岩体天然内摩擦角取 36.63°、内聚力取 2226kPa。

 (2)危岩体结构面:天然状态内摩擦角φ取 18°,粘聚力 c 取 50Kpa。暴雨状态内摩擦角φ取 25°,粘聚力 c 取 80Kpa。

 安全标准 防治工程设计基准期:50 年 防治工程正常使用年限:50 年 治理方案 烂湾滑坡 抗滑桩+抛石棱体+回填反压+护坡+截排水 江口危岩带 危岩(石)清除 +危岩锚固+支撑嵌补+被动防护网 黑石梁危岩带 清除 防治工程监测设计 烂湾滑坡 地表位移监测点 5 个;支挡结构位移监测点 8 个;巡视监测 1 次/15 天。

 江口危岩带 危岩位移监测点 4 个;巡视监测 1 次/15 天. 黑石梁危岩带 巡视监测 1 次/15 天 施工工期 烂湾滑坡预计 4 个月、江口危岩带预计 3 个月、黑石梁危岩带预计 2 个月。三处地质灾害点可同时进场施工,考虑当磨刀溪汛期水位及公路施工的相互影响,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总工期为 6 个月。

 工程 投资额 工程概算 932.54 万元 0.3 3 初步设计变更

 0.3.1 设计变更原因 我司在开展勘察工作前期,资料收集阶段所得到的资料、以及业主提供的相关资料中没有“万利高速公路长滩出口至太安镇连接线工程长滩镇温泉段建设工程”的相关资料,且在勘察期间也未发现道路施工。初步设计审查完成后,施工图编制期间,接到业主相关通知,由于“万利高速公路长滩出口至太安镇连接线工程长滩镇温泉段建设工程”的建设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影响较大,故对长滩集镇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进行设计变更。

 拟建万利高速公路连接线途径江口危岩带所处的斜坡坡脚(高程范围 257m~286m)后,从烂湾滑坡滑体后方(高程范围 257m~280m)穿越,再从瓦窑坝滑坡滑体中部(高程范围 241m~260m)穿越后,远离本次治理地灾范围。相互位置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 图 0.3- - 1

 拟建万利高速公路连接线与地灾点相互位置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L11XL10XL07XL06XL02XL05 XL04XL01 规划在建的“万利高速公路长滩出口至太安镇连接线工程长滩镇温泉段建设工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6 程”对原初步设计确定的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烂湾滑坡产生的影响:

 在建公路位于滑坡后缘土体下滑段,公路修建存在挖填方将改变原勘察资料中的地形。设计变更将结合公路修建后的地形及车辆加载,对滑坡稳定性进行复核验算,根据复核后的滑坡稳定情况调整烂湾滑坡支护方案。

 2、对江口危岩产生的影响:

 对江口第一段、第二段危岩带中存在的危岩破碎岩体治理措施:原初步设计中拟采用被动防护网进行防护,被动防护网支护长度约 350m。由于公路建设用地及道路两侧边坡的放坡影响,将占据原被动防护网施工用地。设计变更对被动防护网设置位置进行调整。

 3、对黑石梁危岩带产生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其无影响,仍采用原初步设计中确定的治理方案。

 4、对瓦窑坝滑坡产生的影响:

 该滑坡整体稳定,仅局部存在滑移变形,由于公路建设对沿线的征地搬迁,原勘查阶段确定的保护对象已进行搬迁避让,与业主单位沟通后确定设计变更后取消对该滑坡的所有工程治理措施,由公路建设部门负责处理威胁道路安全的所有地质灾害问题。

 0.2.2 设计变更内容

 本次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在取消瓦窑坝滑坡工程治理措施后,主要治理对象为 3 个地灾点,分别是烂湾滑坡、江口危岩带、黑石梁危岩带。

 各个地灾点的设计变更主要内容如下:

 ①烂湾滑坡:详细勘查后可知,L3、L5 剖面控制区域存在下滑推力,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需对其进行工程治理。重新复核“万利高速公路长滩出口至太安镇连接线工程长滩镇温泉段建设工程”修建后的 L3、L5 稳定性与原勘查对比可知,稳定性计算结果有所提高,公路修建后的稳定性与未增加道路时稳定性对比可知,公路的加载作用与道路开挖的削方减载作用中,L2、L3 剖面削方减载起主要作用,L4、L5 剖面公路的加载起主要作用,变更设计对烂湾滑坡原治理措施不进行调整,仍采用原初步设计时确定的抗滑桩+抛石棱体+回填反压+护坡+截排水系统的工程治理措施。将抗滑桩位置适当前移,根据下滑推力变化对原设计抗滑桩配筋进行适当优化。

 ②江口危岩带:调整第一段、第二段危岩带被动防护网的布设位置,将被动防护网迁移至拟建公路放坡坡顶区域。

 ③黑石梁危岩带:公路建设对其无影响,仍采用原初步设计中确定的治理方案。

 ④瓦窑坝滑坡:原保护对象已搬迁避让,取消该滑坡所有工程治理措施。

 0.4 4 设计依据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B50/T143-2003); 3、《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8、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 (国家发改委计价字[2002]10号文); 9、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交审查通过的《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详细勘查报告》; 10、《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7 11、《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变更报告》重庆市高新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12、重庆交通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制的《万利高速公路长滩出口至太安镇连接线工程长滩镇温泉段建设工程》。

 1 1 地理地质环境

 1 1.1 地理环境

 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重庆市万州区位于磨刀溪上游地区、重庆东北部,处三峡库区腹心,属磨刀溪上游区域中心城市。万州区东临云阳县,南接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和湖北利川市,西频忠县和梁平县、北界开州区和四川开江县,幅员面积 3457 平方公里。

 长滩镇位于万州区东南部,地处重庆市万州区江南片区的腹心地带,毗邻 318国道,东临万州区外郎乡,南接龙驹镇,西靠长岭镇,北倚白羊镇。全镇幅员面积127.8 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长滩井,距万州城区 23 公里,镇域内其他村庄目前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交通方便(图 1.1)。

 图 图 1.1

 长滩镇交通位置图

 1.1.2 气象 万州属亚热带暖湿气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步,多年平均气温18.1℃,最低气温-3.7℃,最高气温 42.1℃,具四季分明、垂直分带显著的特征。区内常年雨日 140 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 1181.20mm,历年最大降水量 1635.20mm,雨量主要集中在 5 到 9 月份,并以暴雨居多,日雨量可达 100 mm 以上,据 37 年的降雨资料,城区最大降雨日为 1982 年 7 月 16 日,达 243.3mm。

 1.1.3

 水文 勘查区内磨刀溪最大支流磨刀溪横贯全镇,磨刀溪现水位 229.38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 234.99m,河流纵坡度小于 1%,河床切割深度约 2m,常年流量 20m3/s。调勘查区域为斜坡地带,坡体上冲沟不发育,大部分雨水顺坡向磨刀溪排泄。

 砚溪河为磨刀溪的次级支流,于磨刀溪交汇于长滩集镇,现水位 231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 235.50m,河流纵坡度 1~3%,河床切割深度约 2~5m,季节性较强,常年流量 5m3/s。

 按《磨刀溪三峡水利枢纽方案设计报告》中三峡水库调度原则,三峡水库建成以后,万州区库水位变化在 145.2~175.2m 之间,库水位变幅 30m。规划区最低点高程为 229m,库区蓄水对勘查区无影响。

 1.1.4 区域经济概况 全镇现有中学 1 所,小学 1 所,村小 4 所,在校学生 2742 人,教职工 141 人;全镇有中心卫生院 2 所,卫生医疗点 35 个,共计床位 43 床,医务人员 90 人。全镇现有 1 个文化广播电视站,1 个电视卫星地面接收站,8 个村已通闭路电视。镇区内较齐全的商业服务设施,基本上能满足镇上居民的使用要求,镇域内的各村均设有商业服务点,能满足供应生活必需品的基本要求。

 2012 年,长滩镇上下以“争创五好标兵,建设亿元长滩”为目标,按照“人无我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8 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生态发展模式,唱响了以“劳务、农业、畜牧、旅游、中药材、大鲤鱼养殖业”为主的“六台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4 亿元。一是以市场为导向,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加大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技能和法律法规培训,提升劳务产值,实现劳务产值 5000 万元。二是突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单元建设,以“扩量、提质、增效”为目标,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全年种植西瓜 1200 亩,实现西瓜产值 100 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特色畜牧养殖,重点以生猪、山羊、土鸡、养殖为主,实现产值 2500 万元。四是进一步推广完善“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壮大中药材种植业,实现产值 1500 万元。五是用好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实现产值 800 万元。六是大力发展大鲤鱼养殖,实现产值上亿元。同时,进一步稳定传统农业生产,实现粮食生产产值 1500 万元。

 2 1.2 地质环境

 1.2.1 地形地貌 本次四个灾害点相距不远,都集中在长滩镇集镇北侧磨刀溪对岸斜坡区域,地貌特征受区域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属于浅切割侵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黑石梁危岩带、烂湾滑坡、瓦窑坝滑坡平面上呈品字形排布,黑石梁危岩带位于两滑坡后斜坡坡顶处陡崖带,而两滑坡位于黑石梁危岩带底部磨刀溪边斜坡地带,烂湾滑坡在西,瓦窑坝滑坡在东,这三个灾害点所在区域地形为单一斜坡,倾向南偏西方向,勘查范围内斜坡地形高程为 535.00~229.50m,地形高差 305.50m,地形从上至下整体为折线形,主要为横向缓坡-陡崖-陡坡-斜坡-岸坡,其中瓦窑坝滑坡前缘有一段纵长约180m,横宽约 550m,河滩堆积平台,地形坡角一般为 5°~35°,在黑石梁陡崖区域可达到 50°~70°,在瓦窑坝前缘外侧河滩堆积平台一般为 1°~3°,局部还呈负地形,整个三个灾害点所在斜坡结构类型以切向坡为主;江口危岩带位于这三个灾害体的西侧,危岩带东侧边界距烂湾滑坡西侧后缘也就不到一百米,该危岩带勘查区域内陡崖、斜坡地形高程为 425.00~251.00m,地形高差 174.00m,地形总体上呈折线形,从上至下为横向缓坡-陡崖-陡坡--平台地形(局部缓坡),地形坡角一般 6~45°,陡崖区域可达到 50~80°,斜坡结构类型以切向坡为主,局部为反向坡。磨刀溪自南西向北东从烂湾滑坡及瓦窑坝滑坡前缘流经,贯穿整个集镇建成区和规划区,河面高程 228.50~229.40m,河流纵坡度小于 1%,河床切割深度约 2m。长滩镇集镇形成河漫滩阶地,阶地平缓。

 1.2.2 地层岩性 经地面调查,勘查区内分布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 4ml )、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 4col+Dl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 4del )、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Q3al+pl ),出露基岩主要有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2 x)、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 1-2 z)、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 1 z)岩层组成。各地层岩性从新到老分述如下:

 (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 4ml )

 人工填土:以素填土为主,黄褐色、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砂泥岩碎块石及生活、建筑垃圾组成。粗颗粒含量 20~40%,粒径一般为 20~180mm,稍湿,呈松散~稍密状态,该层主要分布在房屋建筑及公路区,回填时间 3~20 年,一般层厚 1~3m。

 (2)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 4col+dl )

 杂色,粉质粘土、砂岩、泥岩、页岩岩碎块石组成,碎块石块径一般 20-500mm,最大可达 2.00m,含量约 30-60%,结构松散~稍密,表层含植物根系较多,主要位于江口岩危岩带、黑石梁危岩带下陡坡区域,其他区域零星分布。

 (3)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 4el+dl ) 残坡积粉质粘土(Q 4el+dl ):黄色,灰黄色、灰绿色,稍湿,可塑状,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粘性较好,夹少量砂泥岩、页岩碎块及风化碎屑,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9 分布于斜坡表层及坡脚的底部。

 (4)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 4del )

 本层为老滑坡滑移堆积形成,表层 0.5m 为耕植土,含大量植物根系及有机物,其下为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碎块石一般为砂、、页岩及泥岩,碎块石含量一般在 30~60%间,从钻探结果来看,在竖向空间分布上,该层局部层位的碎块石含量稍低,在20~35%,碎石粒径 3~120mm,块石粒径一般 200~800mm,局部孤块石一般为 2.0m,个别最大可达 10.0m,多为棱角状~次棱角状。碎块石间由粉质粘土充填,粉质粘土呈褐黄色,土体可塑~硬塑状,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好,粘性较好。该层分布范围为烂湾滑坡、瓦窑坝滑坡范围内。

 (5)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Q 3al+PL )

 主要组成物质为卵石、粉质粘土、细砂。卵石粒径一般为 10~25m,卵石磨圆度好,多呈圆形~亚圆形,分选性差,以砂粒及砾石充填,本次勘查揭露较薄且少,根据收集资料及现场测绘,该层主要分布于磨刀溪两岸河漫滩和阶地。

 (6)侏罗系中统新田沟组(J 2 x)

 岩性主要由灰白色砂岩、褐红色泥岩、灰黑色页岩组成。砂岩:灰白色,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岩:褐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页岩:灰黑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该层主要分布于黑石梁危岩带和瓦窑坝滑坡东侧等灾害点区域内。

 (7)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J 1-2 z)

 根据岩性岩相和沉积组合特征,由老至新分为东岳庙段、马鞍山段、大安寨段。上部为紫红色钙质泥岩、粉砂质泥岩、灰黄色灰岩及生物灰岩夹灰绿色、灰色页岩、泥灰岩,中部为紫红色泥岩、钙质泥岩夹薄层粉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泥岩、黑色页岩夹灰岩、粉砂岩、泥灰岩、细砂岩。

 本次勘查仅揭露灰色砂岩、灰黑色页岩组成。砂岩:灰色,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中-细粒结构,钙质胶结,中厚层状构造;页岩:灰黑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该层主要分布于瓦窑坝滑坡西侧区域及两滑坡之间稳定区域内。

 (8)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 1 z)

 该组主要由灰白色砂岩、灰绿色泥岩及灰黑色页岩组成。与下伏须家河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灰白色砂岩,由长石、石英等矿物组成,钙质胶结,中~细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中风化岩芯较完整,质较硬;页岩:灰黑色,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灰绿色泥岩,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较多,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质软。该层多分布于江口危岩带及烂湾滑坡区域。

 1.2.3 水文地质条件 勘查区主要发育有磨刀溪、砚溪河及季节性冲沟,冲沟主要靠大气降水、地表径流补给,为季节性溪沟,地表水系主要为磨刀溪、砚溪河,磨刀溪自南西向北东贯穿整个集镇。砚溪河位于整个勘查区西侧,自西向东在长滩镇集镇中心地带与磨刀溪相汇。大气降雨沿各类沟谷及斜坡表面径流、汇集排泄至磨刀溪,沿磨刀溪最终汇入磨刀溪。勘查区内河道及沟谷不受三峡库水位影响。

 根据 1981 年由四川省地质局南江水文地质大队编制的 1:20 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万县幅),结合调查区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特征,分析勘查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土层、基岩裂隙中。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运移径流方式和水理性质,将勘查区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类。

 (1)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接受大气降雨及地表水的补给,沿松散土层空隙入渗、运移至低凹处排泄,水量动态极不稳定,季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10 节变化大,赋水性差。根据调查及钻探揭露,滑坡区及斜坡地带的碎块石土层中偶见该类地下水。

 (2)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强风化带裂隙中,地层岩体风化程度高,表层岩体破碎,裂隙张开度及连通情况较好。泥岩、页岩为相对隔水层,表层风化裂隙微弱含水,由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径流补给,沿各类孔隙、裂隙运移,在地势低洼处汇集排泄于沟谷,沿沟谷汇集流入磨刀溪中。该类地下水水量贫乏,在大面积接受降雨补给后,水量可明显增大,而枯水季节则断流,动态变化大。

 在勘查区内钻孔施工完成后 24 小时后均进行了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烂湾滑坡及瓦窑坝滑坡中前部钻孔多见地下水位,靠近磨刀溪的滑坡区域可见较统一的地下水水位。本次勘查对烂湾滑坡、瓦窑坝滑坡分别进行了 1 孔抽水试验,并结合利用调勘查期间对烂湾滑坡 ZK15 号钻孔简易抽水试验资料,得到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层孔隙水渗透系数 K 在 1.85~2.71×10-6 m/s,属弱透水。

 1.2.4 地质构造与地震 勘查区构造上位于方斗山冲断背斜的北翼(图 1.2),未发现断层及次级褶皱通过。岩层稳定,呈单斜产出,产状为 25~32°∠14~22°。

  图 图 1.2

 构造纲要图

 经地面调查,区内主要发育三组裂隙:

 ①133°~185°∠66~83°,属构造裂隙,裂隙面微弯,粗糙程度较粗糙,张开3~15mm,局部见少量粘土充填,结合差,延伸长度约 1~4m,间距约 3~5m;为硬性结构面。该裂隙在整个勘查区内均较发育,是确定为危岩体边界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230°~258°(67°~86°)∠64°~81°(70°~89°), 属构造裂隙,裂隙面微弯,粗糙程度粗糙,裂隙呈张开状,张开距离约 3~80mm,可见少量粘土充填,结合差,延伸 2~8m,间距约 5~8m,为硬性结构面。该裂隙在整个勘查区内均较发育,是确定为危岩体边界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110°~139°∠67°~82°,属崖顶卸荷裂隙,裂隙面略凹凸,较粗糙,局部呈张开状,张开距离约 1~55mm,局部可达 150mm,结合差~结合很差,局部由粘性土、岩屑及岩块充填,张开较大的裂隙在靠近崖顶 10m 范围内还有植物根系生长,延伸可达数十米,间距约 2~5m;为硬性结构面。该裂隙在整个勘查区内均较发育,为影响危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外倾临空面。

 根据《中国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15)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调勘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 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35s,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Ⅵ度。

 各个地质灾害点地质构造和裂隙发育情况见表 1.2-1。

 表 1.2-1 各个地灾点地质构造一览表 地灾点名称 构造部位 岩层产状 发育裂隙 烂湾滑坡 方斗山冲断背斜北翼 25°∠15° ①245°∠75°,属构造裂隙,裂隙面微弯,粗糙成度一般,裂隙呈张开状,张开距离约 0~50mm,未见充填,结合差,延伸 2~4m,间距约 2~5m,为硬性结构面。

 ②90°∠85°,属构造裂隙,间距 1.0~5.0m,延伸长3.0~5.0m,张开距离约 2.0~5.0mm,裂面较平整,未见充填,为硬性结构面 ③180°∠86°, 局部呈张开状,张开距离约 2~30mm,局部为 100mm,结合差~结合很差,局部由碎石和粘土充填。

 江口危岩带 方斗山冲断背斜北翼 25°∠17° ①67°~84°∠70~89°,属构造裂隙,裂面略弯曲,较粗糙,张开 5~120mm,裂隙顶部局部可见粘土及岩屑充填,水蚀痕迹明显,结合一般,延伸长度达数十米,间距约 1~5m,为硬性结构面,在第一、二段陡崖为切割岩体较为破碎的主要影响裂隙,第三段陡崖为确定危岩单体的重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11 要标志条件之一。

 ②152°~185°∠68°~80°,属构造裂隙,裂隙面略弯曲,较粗糙,裂隙呈张开状,张开距离约 5~80mm,局部可见少量粘土、岩屑及植物根茎充填,结合一般~差,延伸数十米,间距约 0.2~3m,为硬性结构面。该裂隙在整个勘查区内均较发育,是确定为危岩体稳定性的重要外倾裂隙。

 ③110°~139°∠67°~82°,属崖顶卸荷裂隙,裂隙面略凹凸,较粗糙,局部呈张开状,张开距离约 1~55mm,局部可达 150mm,结合差~结合很差,局部由粘性土、岩屑及岩块充填,张开较大的裂隙在靠近崖顶 10m 范围内还有植物根系生长,延伸可达数十米,间距约 0.3~4m;为硬性结构面。该裂隙在整个工作区内均较发育,在第一、二段陡崖为切割岩体较为破碎的主要影响裂隙,第三段陡崖为确定危岩单体的重要标志条件之一。

 黑石梁危岩带 方斗山冲断背斜北翼 25°∠17° ①133°~166°∠66~83°,属构造裂隙,裂隙面微弯,粗糙程度较粗糙,张开 3~15mm,局部见少量粘土充填,结合差,延伸长度约 1~4m,间距约 3~5m;为硬性结构面。该裂隙在整个勘查区内均较发育,是确定为危岩体边界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230°~258°∠64°~81°, 属构造裂隙,裂隙面微弯,粗糙程度粗糙,裂隙呈张开状,张开距离约 3~80mm,可见少量粘土充填,结合差,延伸 2~8m,间距约 5~8m,为硬性结构面。该裂隙在整个勘查区内均较发育,是确定为危岩体边界条件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176°~186°∠61°~77°,属崖顶卸荷裂隙,裂隙面略凹凸,粗糙程度较光滑,局部呈张开状,张开距离约 2~30mm,局部为 200mm,结合差~结合很差,局部由碎石和粘土充填,张开较大的裂隙在靠近崖顶 10m 范围内还有植物根系生长,延伸可达数十米,间距约 2~5m;为硬性结构面。该裂隙在整个工作区内均较发育,为影响危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外倾临空面。

 勘查区内0°~70°走向的裂隙发育较多,这一区间内的裂隙为垂直或近垂直陡崖走向,另还有150°左右走向的裂隙发育也较多,该走向裂隙与陡崖走向大致平行,上述两个方向的裂隙发育互相组合关系近垂直,且多数裂隙间距较小,约0.3-1.0m,裂隙发育深度一般为0.2-7.0m,形成块体直径约0.2-7.0m,破碎岩体互相之间镶嵌组合。

 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各组裂隙发育间距、延伸长度等统计分析可知,勘查区内各组裂隙互相切割,将整个陡崖表层约1.0~3.0m岩体切割得非常破碎,现状多呈现的碎裂镶嵌结构,严重破坏了表层岩体的完整性并降低了表层岩体的整体强度。

 1.2.5 不良地质现象 区内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烂湾滑坡和瓦窑坝滑坡对其范围及其影响区内建构筑物的威胁,因烂湾滑坡是涉水滑坡,还应考虑滑坡前缘的塌岸影响;对江口危岩带和黑石梁危岩带,主要是崖顶卸荷带范围内,崖下危岩带影响范围内危岩体的不利影响,对于上述四个灾害体我们在稍后的章节中有详细的论述分析。

 1.2.6 人类工程活动 三个灾害点分布于长滩镇北侧磨刀溪对岸,目前表现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农户房屋、公路建设及河道整治建设。工程建设主要分布于公路及房屋后山,形成的人工挖方边坡高一般 2~10m,多采用条石挡墙进行支挡,在瓦窑坝滑坡前缘河道一侧正在进行整治施工,采用现浇砼挡墙,烂湾滑坡前缘尚未进行河道整治。调查发现烂湾滑坡、瓦窑坝滑坡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为一般。

 江口危岩带及黑石梁危岩带主体范围内多为原始陡崖,未见人为工程活动,只是在坡顶平缓处及坡脚稍缓处有农田耕作,在这两个危岩带下方陡坡坡底部靠近公路边有农房修建,对灾害体自身来看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为不强烈。

 重庆市万州区长滩镇集镇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报告

  12 2 2 烂湾滑坡

 2 21 .1 滑坡 分布范 围、规模及形态 该滑坡区域地貌上属于丘陵河谷地貌,位于磨刀溪左侧临河岸坡一带,滑坡位于一单斜坡的中下部,斜坡倾向 160°;滑坡区后部及中后部地形相对较缓而中前部较陡,后缘高程约 276~281m,后部斜坡坡角在 5°~10°左右,中部在 10°~15°间,滑坡前缘至岸坡底部,坡角在 20°~30°左右,高程约 229~230m,前后相对高差约51m。滑坡区外围北西侧为高陡斜坡地带,坡角在 35°~55°间,斜坡一直可延伸至后方坡顶黑石梁危岩带处,高程可达到 530m;滑坡区东西两侧各有一自然冲沟,沟宽约 0.5~3.0m,可视深度约 0.5~2.0m,冲沟发育方向垂直于斜坡延伸;滑坡体上多为人为耕作分级修筑的耕地,每级耕地高约 0.4-1.2m,在滑坡体后缘靠近公路区域分布有民房,在民房前多因修筑地坝形成高约 1-2m 的干砌挡墙。

 烂湾滑坡位于磨刀溪左侧岸坡一带,后缘至斜坡中部乡村公路一线,高程约278m,滑坡左右两侧以冲沟为界,滑坡前缘至岸坡底部,高程约 229m,相对高差 49m。平面上形态呈不规则长方形,主滑方向为 160°,滑坡体纵长 180m,横宽 305m,面积约 5.49×104 m 2 ,滑体平均厚度约 18m,体积约 98.8×10 4 m 3 ,为中型滑坡。

 滑坡范围分为强变形区 1、2 和稳定区域:其中,强变形区 1 平面上形态大致呈沿滑移方向的长方形,主滑方向为160°,区域纵长198m,横宽75m,面积约1.485×104 m 2 ,滑体平均厚度约 18m,体积约 26.73×104 m 3 ;该区域左右侧我们主要以现场调查变形位置,并结合滑面的形态在横向上的突变来综合确定,后缘位置主要依据公路变形迹象及后缘基岩出露情况来确定,前缘以河流冲洪积砂卵石层与上部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层分界位置及微地形坡角陡缓交界处综合确定。强变形区 2 平面上形态大致呈沿滑移方向的不规则长方形,主滑方向为 160°,区域纵长 185m,横宽 73m,面积约1.35×104 m 2 ,滑体平均厚度约 17m,体积约 22.96×10 4 m 3 ;该区域左侧以变形结束区域并结合滑面形态和地表微地貌确定以一冲沟为界,右侧我们主要以现场调查变形位置,并结合滑面的形态在横向上的突变来综合确定,后缘位置主要依据房屋变形迹象及后缘基岩出露位置来确定,前缘以河流冲洪积砂卵石层与上部粉质粘土夹碎块石层分界位置及微地形坡角陡缓交界处综合确定。

 滑坡范围除去上述两块强变形区 1、2 后,剩下的区域详细勘查后未发现明显变形迹象,且根据滑面形态的分析不具备潜在整体滑移的可能,综合确定 L1、L2、L4剖面控制的区域为稳定区域。

 照片 2 2 .1- - 1

  烂湾滑坡全貌图片(照片拍摄方向 252° )

 滑...

推荐访问:万州区 集镇 施工图
上一篇:(优品)(人力资源知识)酒店人事部组织机构及职务说明
下一篇:电算会计岗位说明书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