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500米适合房颤患者去吗?【对由高海拔转至低海拔患者的救治体会】

来源: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19-04-16 点击:

  [关键词]海拔; 地震; 缺氧; 救护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2-050-0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我们甘肃省人民医院响应党中央号召派遣医疗队前往灾区,同时我院积极救治由灾区转治的38名伤员。以下是我们对于伤员的救治体会
  青海玉树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兰州市中心海拔1520米。这部分伤员由玉树机场乘飞机至兰州,短时间内经历由高海拔地区至相对较低海拔地区的气压变化,且由于不同程度外伤机体处于疲劳及应激状态下,因此我们在救治中关注以下几点:
  1 高海拔地区具有特殊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包括高海拔、气压低、空气稀薄、含氧量少、寒冷干燥和紫外线强等。这些环境特点都会对居住者机体产生潜在的影响,其中尤以长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最大。
  长期在高原地带生活,由于缺少氧气,机体开始产生过多的红细胞以适应缺氧环境,血红蛋白每星期升高1.1克,约6星期后,机体血红蛋白将升高至原有水平的1.4倍,即20克左右。这种高血红蛋白症的现象在高原地区很常见,但回到低海拔地区后,高血红蛋白症会逐渐回到原来的水平,有时会继续下降出现轻度贫血。经过一段时间适应血红蛋白水平还会上升至正常。灾区伤员多为外伤,需注意与外伤致失血性贫血鉴别,以防干扰病情判断。
  2 在海拔 2500 米以上的地区,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比较低 (低氧血症),因此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居民其肺动脉平滑肌从小特别增生肥厚,并有肺动脉高压。如果生活在海拔 2500 米以上的地区,那么由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比较低 (低氧血症),或者容易发生肺组织水肿 (肺泡中的气体被液体取代),这些因素都将导致肺部小动脉收缩,从而引发肺动脉高压。38例患者常规胸片检查提示有右下肺动脉横径增宽,此外肺动脉长度,肺动脉膨隆度均较人群一般标准值高。上述患者由于存在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耐受性差,在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时更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挤压综合症。且病变一旦发生,往往在短期内进展迅速。因此需提高警惕。在治疗痊愈重返高海拔地区时反而易发生高原反应。需向患者耐心讲解注意事项。建议循序渐进增加海拔以适应变化。
  3 我们知道,在高原居住的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代偿性反应,即血红蛋白增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随着居住时间延长,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此时如果从高海拔到相对低海拔地区,又会产生从低氧环境到常氧环境的变化,机体原来对高原的生理适应会逐渐地解脱或消退。我们常将这种变化称为“脱适应”。
  这种“脱适应”反应,可能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个别战友因体质原因,血液、心、肺等生理异常参数,恢复到平原值后还会继续下降,甚至低于平原值。有些人在平原连续居住两年后,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严格来说,机体内环境需要相对平衡,由低海拔至高海拔固然会引起高原反应,甚至可能发生致命的高原肺水肿,但是短期内由高海拔至低海拔地区同样会引起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可能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就像喝醉了酒一样,俗称醉氧。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液,呼吸,循环系统等原来偏高的生理参数值在移至低海拔地区后会进行性下降,出现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心率缓慢、心排血量和血容量增加、肺动脉高压逆转等症状和表现。
  一般情况下预防“醉氧”,最有效的办法是延长机体的代偿时间。我们建议,从高海拔下到低海拔,应当采取“循序渐下”的预防措施。比如,先从5000米下到3000米,休整一段时间再往低处走,必要时还可以进高压氧舱进行1~2次治疗,“醉氧”的症状就可以缓解。但是对于地震灾民来说争分夺秒救治工作不允许缓慢转移伤员,而由于医疗条件和资源所限,一部分伤员无法在青海本地治疗,必须转至医疗人员和资源充足的大中城市。因此我们在准备接纳伤员时就对以上情况进行分析,在救治过程中做了如下调整:①地震伤员大部分为骨科、胸外科、神外科患者,对于呼吸系统无基础疾病,无气促,氧饱和度低的患者不予常规吸氧,有利于患者自身缓慢适应。而对于氧饱和度低确需吸氧的患者给予低流量吸氧(小于3L/min)。②我们发现一部分伤员在转至我院后1~3日左右出现肺部渗出病灶,除给予抗生素治疗外,同时予小剂量甲基强的松40-80mg/日静滴有利于减轻患者应激状态,有利于肺水肿消除。且小剂量激素不会对免疫系统产生过度抑制,避免发生激素副作用。③多吃抗氧化食物,严重者给予维生素C及维生素E口服。④加快组织代谢,多饮水,无法饮水患者注意补液治疗。
  综上所述,我们体会在救治患者时除了针对患者疾病的对因对症治疗,还应该注意个体化治疗,结合患者生活环境,生理特点制定更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如果对患者局部症状行局部治疗,有时反而事倍功半。本次救治伤员与以往不同之处在于所处高海拔生活环境,患者各方面生理机能有不同程度改变,如何使患者能较平稳度过由高海拔地区迅速至海拔相对较低地区的适应阶段同积极治疗患者原发疾病同等重要。且地震灾民在短时间内经历受伤,失去家园,有些甚至失去亲人的巨大心灵创伤,如何与少数民族患者更好进行沟通。让在陌生环境治疗的灾民恢复心理健康,我们除了通过翻译与患者交谈进行心理疏导,医院还特地为灾区伤员准备酥油等藏族特色食品。通过以上综合治疗,我院圆满完成国家交予的重任。

推荐访问:海拔 救治 转至 患者
上一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探讨脂联素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一篇:【手术决策及预后判断的思考】 脑梗预后的判断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