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

来源: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19-04-05 点击: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的一项对20岁以上人群的最新大型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 200万人,在20岁以上成年人中的比例为9.7%,而糖尿病前期(指那些血糖升高了,但还没得糖尿病的人,专业上包括糖耐量减低和空腹血糖受损两种情况)患者为15.5%,人数多达1.48亿! 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印度曾以拥有5 000万糖尿病患者被称为“全球糖尿病之都”,而如今中国患者人数几乎是印度的2倍。尤其需要警觉的是,大多数糖尿病患者(60.7%)未被诊断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经成了中国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危机!
  今年11月14日是第4个“联合国糖尿病日”,2009-2013年的主题都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口号是“控制糖尿病,刻不容缓”,仅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这个主题实在是太有必要了。
  
  天天美食,出门就乘车,懒于运动……是目前很多人的生活状态。这些“舒服”的生活也悄悄把糖尿病带来了。上海1980年的糖尿病患病率是0.86 %,2008年就达到了10 %,这样的“爆发”速度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何去何从,您如何选择?
  刘志民教授介绍说,上海市政府目前针对糖尿病的防治有一个规划,被称之为“三级预防”。目的就是预防糖尿病发生,如果发生了糖尿病能够尽早查出,尽早进行干预,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致死率。百忙之中的他为读者详细介绍了这个规划。
  
  一级预防
  
  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动员大众尤其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要多学习糖尿病防治的知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吃多运动,尽量不生糖尿病。并及时进行糖尿病筛查,尽早发现和及时治疗。
  高危人群包括年龄在45岁以上、超重和肥胖(体质指数≥24)的人;父母有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和/或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人;有高血压和/或心脑血管病变的人;年龄≥30岁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妇女,或曾分娩巨大婴儿(出生时体重≥4千克)的妇女;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妇女;常年不参加体力活动者;使用一些特殊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的人。
  措施之一是在重点人群中加强糖尿病的筛查,及早发现糖尿病。最重要的筛查方法是口服糖耐量检查(也称OGTT)。若任何两次测得的空腹血糖超过7毫摩尔/升,或任何时候的血糖(随机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均可诊断为糖尿病,若这两项均没有达到,可进一步查口服75克葡萄糖后2小时的血糖以诊断病情。当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反映患者三个月内的血糖水平,不受饮食和昼夜的影响。目前美国已经把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若 糖化血红蛋白超过6.5%,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但我国是否将其作为诊断标准的问题还在讨论阶段,尚未达成共识,要待国内的检测设备统一标准化质量控制以后,才可用这一指标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筛查时要注意一个问题,早期糖尿病往往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要表现,如果只查空腹血糖而不查餐后血糖,大概会有30%的患者被漏诊。所以,如果测出来空腹血糖超过5.6毫摩尔/升,都应该做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高危人群应该至少6个月进行一次血糖检测,以期尽早发现糖尿病。
  目前糖尿病发病年轻化。最新调查结果和临床经验均显示,即使在20~39岁的青壮年中,也有3.2%的发病率。所以,年轻人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糖尿病是老年人的“专利”,与自己无关。所有肥胖或超重的人,都应该将血糖筛查作为一个常规检查项目。毕竟,肥胖超重人群的患病率远远高于体重正常人群,达18.5%!
  
  二级预防
  
  是指对已经患了糖尿病,但还没有发生并发症的人群,要严格控糖、降压、纠正血脂紊乱和肥胖,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也就是治疗达标的问题。
  原则上,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要筛查一次并发症。1型糖尿病患者如首次筛查正常,3~5年后应每年筛查一次。
  在治疗方面,方法也很积极。ADA于2009年颁布了一个新共识:一开始就给患者用二甲双胍+饮食控制+运动,三管齐下。如果用药不行,还可以及早注射基础胰岛素或加磺脲类降糖药。如果还不能达标,则要加用强化胰岛素治疗。中国人在治疗上有些不同,胖的人一开始就加二甲双胍;但是中国有很大一部分糖尿病患者并不胖,虽然二甲双胍也可以用,但是更多的是加长效胰岛素或胰岛素增敏剂。此外,胰高糖素样肽类似物(GLP-1)的三类药――GLP-1类似物(如利拉鲁肽)、GLP-1受体激动剂(如艾塞那肽)、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目前在我国都上市了。这类药的特点首先是兴奋饱食中枢,使患者一直有饱胀感,食欲降低;第二使胃肠的排空减慢,从而使血糖的吸收减慢;第三,它葡萄糖依赖性地刺激胰岛素释放;第四,它葡萄糖依赖性地抑制胰高糖素的释放。GLP-1类药物用于口服磺脲类、双胍类效果不好的患者,给不能达标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血糖达标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努力,达标是可以实现的。
  
  三级预防
  
  是指已经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要通过控制血糖、抗氧化、改善微循环等措施进行有效的治疗,延缓并发症的发展,减少糖尿病带来的致残致死。因为糖尿病真正的危害就是并发症所带来的致残致死,如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意外及下肢血管病变)、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导致心梗、脑中风、截肢、失明、尿毒症等严重后果,而早期并发症是可能终止或逆转的。
  以上三级预防措施中,对大众而言,最重要且最能把握的是第一级预防。生活方式是否健康,基本上是患者自己可以控制的。比如,饮食方面,要“少吃、慢吃、低脂饮食”,吃得多、吃得快均会使血糖升高,油炸食品、动物内脏不要吃。还有就是有没有做到适当运动?肥胖者是否成功减肥?研究表明,目前所有的药物,包括二甲双胍、拜唐苹、罗格列酮等,在预防糖尿病方面的效果均不如“饮食控制+运动”!中国医学研究人员的“大庆糖尿病20年前瞻性研究”是以生活方式干预预防糖尿病的第一个成功试验,得出的最重要结论就是:对于糖尿病高危人群,“饮食控制+运动”可以降低50%的糖尿病发病率,而药物仅能降低30%!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可达到长期延迟发病的效果。
  所以,早早行动起来,控制糖尿病,主动权就在你的手里。
  
  专家简介
  刘志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教授、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第六、第七届内分泌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第一、第二、第三届糖尿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糖尿病康复协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糖尿病组副组长、全军内分泌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刘志民教授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对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的诊治均有很深的造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推荐访问:刻不容缓 糖尿病 控制
上一篇:【预防止痛药的不良反应】 止痛药的不良反应
下一篇:[肺癌靶向治疗不良反应的应对] 靶向药的不良反应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