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农业与工业革命

来源:司法考试 发布时间:2020-11-08 点击:

 德国农业与工业革命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德国农业与工业革命》的内容,具体内容:德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的城市化的特点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德国工业革命促进了德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德国科技的进步。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德国农业...

 德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的城市化的特点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德国工业革命促进了德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德国科技的进步。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国农业

 德国在农业用地结构上,根据其自然资源特点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同时,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调整和选择农业产业结构和国际贸易政策。德国等欧盟成员国的农产品相互采取"以出养进"的办法,大量生产和出口比较效益高的农产品,进口部分劳动密集型农产品。

 德国等欧盟国家的城市和农村几乎没有差距,也没有农村的概念,政府把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储运和销售各环节的全部内容始终作为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来开发,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间的连接比较顺畅,农产品的增值效应十分明显。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农产品都是经过不同程度加工后才进入市场的。德国食品加工业发展为实现种、养、加一条龙农、工、商一体化的产业化道路起了关键性作用。

 德国工业

 德国充分利用了它的重工业发展的优势,在其他产业部门迅速地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和法国等最早起步的工业国家。其具体的一些指标为:1,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建立了它的十分完整的铁路系统,其铁路长度从 1870 年的 18887 公里增至 1912 年的 60521 公里;2,建立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的商业贸易舰队,其蒸汽动力的船只从 1871 年的 81994 万吨增至 1913 年的4380348 万吨,3,迅速地扩大了自己的机械制造工业,使德国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输出国之一,而军事工业在机械工业中所占的重要性也在日益增加。1912 年,克鲁伯公司在埃森就雇佣了 68300 工人。在同一时期,德国的电气工业和化学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雇佣的人口看,这两个行业的工人总数并不是很多,但由于其拥有的先进技术和进一步发展的潜力,使其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它们在工业中所占的比例。

 事实上,早在德意志帝国建立以前,德国的一些重要企业就已经开始发展起来了。1816 年,德国最早的铸钢厂之一的克鲁伯工厂因为负债而停产,1818年其创始人弗里德里希克鲁伯使它恢复生产后,在 1826 年被迫将工厂转交给他的儿子,但情况仍然没有起色。所幸的是在德意志关税同盟建立后,德意志的经济开始起步,1834 年,由于铁路的修建,克鲁伯接受第一批铸钢车轮的订货,于是,工厂的转机出现并开始了真正的发展。1831 年,其工厂的工人才 11 人,1849 年已经增加到 683 人,至 19 世纪中叶已经超过了 1700 人。而这时克鲁伯已经不但供应车轮,而且还生产火炮,并且有半数以上是供应外国的。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与威纳尔冯西门子和埃米尔拉特瑙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西门子是一个灵巧的发明家,他在 1867 年设计并制造了发电机并将其用于电气化铁路上。在与西门子的合作下,拉

 特瑙在 1883 年成立了德国爱迪生电气公司,后来逐渐脱离了西门子而成为独立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这两个公司推动了德国电气工业的发展,并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化学工业的起步不同于电气工业,这是因为德国早已形成了化学实验的传统。不过,化学工业的决定性发展是在德意志帝国时期内完成的,很多化学工业后来合并为德意志中央染料公司并一直保持到现在。这个染料公司在德国的化学工业中一直处于十分领先的地位,德国的染料、化学制药以及其他的化工产品在此期间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加上德国在基础科研方面的实力,使德国的化工产品享有了国际性的声誉。

  德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人口的城市化的特点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德国工业革命促进了德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德国科技的进步。德国工业革命比起英国和法国晚一些,主要是受本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的商品化程度、农业革命解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并提高了向城市供应粮食和其他食品的能力,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非农业人口对农产品的需求。国家的统一和农奴制的废除,消除了人口流动的政治障碍。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把全国各个地区连成一体。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为人口流动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一,德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人口城市化时间短、进程快 1870——1920 年间两千多万农业劳动力进入非农部门就业,近三千万农村人口在城市定居,由农村居民转变为城市市民。德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发生质的变化。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经济结构

 变动与社会结构变动同步进行;第二,德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人口城市化没有重大社会障碍。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和人口向城市移民定居都是在公民权利下进行,无论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无论是本地人还是外来人口,只要是本国公民,就享受同等的待遇和权利,也承担相同的义务,不存在职业与身份相分离、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错位现象,农村居民较为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第三,德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同步发展使城市成为国家的经济中心,也成为德国居民生存、生活的主要载体,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市民权利平等的原则成为支配德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原则,从而使德国城乡二元化的结构解体,由此进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阶段。第四,德国是西方国家中率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使转移劳动力的失业工伤养老责任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分担,工人的保障由家庭保障土地保障变为社会保障,减轻转移的农业劳动力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动荡,稳定社会转型,第五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人力资本质量,有利于转移就业的农业劳动力融入城市社会。

 德国劳动力转移对德国社会经济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农村人口流动,对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现代经济部门的企业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部门,城市社区成为容纳德国人口生活的主要载体;另一方面,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德国农业向着现代化、商品化与专业化生产迈进,使城乡社会关系,政治生活、人们的文化素质都发生了深到的变化。德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工业化、城市化相辅相成,促进着德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推荐访问:工业革命 德国 农业
上一篇:打醮民俗活动中社会文化功能探究
下一篇:司法国际法考点之条约成立实质要件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