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醮民俗活动中社会文化功能探究

来源:司法考试 发布时间:2020-11-08 点击:

 打醮民俗活动中的社会文化功能探究 打醮是我国北方群众的一种祈福迎祥的民俗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民俗活动在建构和谐农村的过程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积极探索和挖掘农村传统民俗活动中的积极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任县北定打醮民俗活动为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和走访,同时结合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从中整理出北定打醮活动渊源和科仪程式,进而发掘其自身的社会文化功能。

 一、北定打醮活动的简介 (一)北定打醮由来。

 北定打醮活动历史久远,据《任县志》载,北定村始建于唐初,北定村原名“平定”,金天会年间(1123-1135 年),金兵大举南侵,南宋大部分山河被金兵占领,唯有此地没有失守,故名平定。后来经长期的演变,成为现在的“北定”[1]。北定打醮活动自唐初建村以来一直延续到现在,长盛不衰。19XX 年成立了北定玉皇宫道教协会后,这里成为任县唯一的道教活动场所。20XX 年 9 月 19 日动工复修正殿,信教群众募捐 30 多万元,历经两年建设竣工,并于 20XX 年 10 月 2日举行了开光大典。

 (二)北定打醮仪式流程。

 北定打醮仪式历时 5 天,每年一次,于春节过后的正月十七到二十一日开坛打醮。每天都有不同的内容:正月十七请神申文,十八礼拜朝真,十九上表,廿十演驾,廿十一(上午)送神。第一天迎接西顶圣母兴驾,迎接圣母活动从玉皇庙开始,沿街西行,把圣母毕恭毕

 敬地迎接到玉皇庙内,之后,由高功道士主持开光仪式,会首和众香客跪拜,道士走道场。开光之后,香客朝拜圣母,上香,上贡品,上功德钱。庙会期间,设醮场(法坛),建醮棚、挂神符,醮棚内由道士表演太平道乐,香客跪拜,场面严肃、热烈,醮棚外歌舞杂技助兴表演。

 二、北定打醮民俗活动的文化功能 民俗文化体现着整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文化意识、感情气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精神,其文化内涵体现着作为人类基本文化意识的生命意识与繁衍意识。[2]北定打醮活动包含了北定人民勤劳朴实的民风,更体现着他们敬畏天地、感恩自然、祈求团圆的朴素心愿,这些心理文化特质构成了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一)北定打醮活动的教育性。

 民俗文化是通过持续传承和发展来延续其生命和精神意义,这决定了作为民俗文化生存和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性是必不可少的。北定打醮仪式以平安醮、防病治疾醮、庆祝丰收的庆成醮为主。它教育人们应学会敬畏天地、感恩自然,与万物和谐相处,节制自我欲望。这些朴素的精神经过代代相传、耳濡目染,早已深植于北定人民的心中,进而转化为行动上的规范和自觉。

 (二)北定打醮民俗的凝聚性。

 民俗文化活动作为社会生活现象,是由某一共同认可的心愿凝聚而成的,特定地域群体心愿的一致,便形成了民俗活动中特有的凝聚力,民俗活动流传越深广,群体凝聚力就越强,民众的向心力也越大。

 作为北定人心目中一年一度最大的民俗群体组织活动,每当开坛祭奠时,无论路途如何遥远、旅程如何艰辛,他们也都会克服困难返回家乡与乡人团聚,这种乡土观念和家族情结早已深深植根于他们内心深处。

 (三)北定打醮活动的开放性。

 民俗文化在传承本民族文化基因的基础上,随着政 Z 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外来文化冲击以及自然环境变化,也在不断调整、吸收、创新,以适应变化了的外部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3]北定打醮活动除正式的祭拜祈福外,为扩大北定民俗活动的影响力,更为弘扬农村文化、建设和谐乡村,还举办“任县新农民才艺大赛”和任县北定玉皇庙庙会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了乡村的娱乐生活。

 (四)北定打醮活动的规范性[4]。

 民俗文化是社会规则的重要渊源和社会秩序的无形维持者,对民众的心理和行为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约束性,当这种约束经过千百年的传承、积淀进而成为该地域内人们的一种习惯后,它便具了一种普遍约束力,成为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准则。北定打醮活动蕴含了孝悌之义、感恩之心及敬畏之意等传统道德理念,这些观念早已植根于北定人的心目中,并时刻规范和约束着人们做人处事的行为方式。农村作为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和乡土文化的根基,承载着数亿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我们在建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保留和继承乡村固有的文化基因,并将其发扬光大。北定打醮活动作为民俗文化活动的一种,本身具有多重的文化社会功能,它的存在对维系北定乡

 土文化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荐访问:探究 民俗 社会文化
上一篇:廉洁从政党课材料发言稿(合集)
下一篇:德国农业与工业革命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