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报告,-,铺前镇炮台沟渔船避风锚地建设工程

来源:普通话 发布时间:2020-11-20 点击:

  目录 0 H 0 H 0 H 0 H 0 H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1

 二、工程概况与分析 ............................................................................ 2

 三、评价适用标准 ............................................................................. 25

 四、污染与非污染损害要素分析 ........................................................ 29

 五、区域环境概况分析 ...................................................................... 34

 六、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 44

 析 七、环境敏感区和环境保护目标分析 ................................................104

 八、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 112

 九、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64

 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 ..........................................................181

 1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 名称 文昌市铺前镇炮台沟渔船避风锚地建设工程 委托单位 文昌市农业农村局 法人代表

 建设地点 铺前镇炮台沟 通讯地址 文昌市政府大院西6楼 联系人

 邮政编码 571300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

 传

 真

 项目设立 部门 / 项目性质 新建 工程总投资 291.05 万元 其中环保投资 13.86万元 所占比例 4.76% 报告编制单位 海南南海海岸工程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建设规模(按工程性质可增减下列内容) 疏浚挖方量 3.45万m 3

 疏浚面积 12137m 2

 护岸加固长度 132m 系船块体数量 33个

 2

 二、工程概况与分析 1. 项目由来 文昌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沿海,渔场广阔,渔汛期长,水产品种类繁多,拥有丰富的海洋水产资源;铺前渔港是海南省优越的渔港之一,发展海洋捕捞业自然资源和条件良好。

 铺前渔港位于文昌市西北部铺前湾内,背依铺前镇,具有较好的发展优势和自然条件,是海南省优越的渔港之一,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二级渔港。该港建于 1964 年,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目前渔港码头工作面仅有 200m 2 ,渔业码头岸线 75m,护岸码头 450m,内港池面积 100m 2 ,外港池面积 100m 2 ,锚地面积 60m 2 。目前铺前渔港内外港池可容纳渔船 1000 艘,最大靠泊能力 150 吨,年进出港渔船 3000 艘次,渔货的年吞吐量 6000 多吨。

 由于铺前渔港码头泊位少,码头工作面面积小,造成码头超负荷使用,给渔业生产带来不安全因素,也缩短码头工程的使用寿命。尤其是渔汛期间,船舶拥挤得不能顺岸停泊卸货,造成渔船卸货和生产补给的困难,降低了渔业生产的质量和渔船的出海率,影响到渔业产量的增加,难以适应渔业发展日益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渔汛旺季及台风季节,大量渔船来港靠泊及避风,由于避风塘多年淤积使水变浅且港区水域面积较小,只有小船才能进入,面积不足,可容纳渔船等级及数量有限,且难以满足渔船锚泊需求。

 为了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文昌市农业农村局拟建铺前镇炮台沟渔船避风锚地建设工程,通过渔船避风锚地项目实施,形成有效避风面积8340m 2 ,可实现铺前港小型渔船就近分散躲避台风,避风锚地的建设,渔船避台风能力明显提高,保障渔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充分改善现有渔港避风,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

 为了更加合理、科学的使用海域,保障渔船避风锚地项目用海得以顺利实施,并为项目用海审批提供重要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的要求,需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部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 2018 年 年 4月 月 28 日颁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项目属于“四十九 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中的“168 航道工程、水运辅助工程”中的“其他”类别 ,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另外根据 《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

 3 2014)表 表 2 ,本项目疏浚量为 3.45 ×10 4 m 3 于 ,处于 10 ×10 4 m 3 以下,度 护岸加固长度 132m, ,于 长度小于 500m ,工程规模低于表 2 中规模下限,应编制环境影 响报告表 。为此,文昌市农业农村局委托海南南海海岸工程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承担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工作(见附件 1)。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开展了详细的现场调查、资料收集工作,在对该用海项目的环境现状和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后,依照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

 2. 项目现状 炮台沟入海口段为感潮河段,两侧为养殖鱼塘及厂房,河道淤积严重,低潮时沟内河床可露出水面,现状河道杂草丛生,疏浚区北侧分布着一些红树林,生长茂盛。炮台沟上游为田地集水汇入,无水库或河流汇入,因此炮台沟水流较缓,不受洪水影响,作为渔船避风锚地较为安全。

 炮台沟右岸为拟建铺前中心渔港配套工业园区,现状为养殖鱼塘和厂房,地面标高较低,需要大量回填料形成工业园区,因此考虑疏浚土吹填至铺前中心渔港配套工业园区内,既可解决疏浚土外抛影响海洋环境,又解决了回填料问题,可大量节约成本。目前配套工业园陆域已经开始征用,考虑项目未开工建设,鱼塘还在进行养殖活动,近期拟先把疏浚土暂存于炮台沟出海口右岸空地,待铺前渔港建设时用于回填鱼塘。堆存区现状为空地,植被主要由草地和灌草丛组成,草地主要以狼尾草+土牛膝+三叶鬼针草群落为主,灌草丛以露兜簕+水黄皮+芒+白茅群落为主,群落结构较为简单。

 3. 项目建设必要性 (1) 本项目建设是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体系的需要 铺前海域小型渔船大约有五百多艘,渔船避风主要在洙溪河和炮台沟,由于避风塘多年淤积使水变浅且水域面积较小,只有小船才能进入,面积不足,可容纳渔船等级及数量有限,且难以满足渔船锚泊需求。另外,拟建的铺前中心渔港主要供 80t 以上渔船靠泊,小型渔船避风锚地缺口较大,通过本项目渔船避风锚地项目实施,形成有效避风面积 8340m 2 ,可实现铺前港小型渔船主要是 7t 以下小渔船就近分散躲避台风,避风锚地的建设,渔船避台风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保障渔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充分改善现有渔港避风,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

 (2) 本项目建设是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加强渔港辐射、带动作用的需要 通过项目的实施,附近渔港功能得到增强,渔船聚集程度不断提高,有利于集聚各

 4 种生产要素,构造沿海经济发展平台,使渔港成为集防灾减灾、现代渔业发展、特色渔业小镇和新渔农村建设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重要平台,引导渔民生产要素向渔港经济区集聚,增收渔民就业机会和收入,促进人民群众共享发展。

 (3) 有利于沿海经济发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通过渔港避风港建设,逐步推动渔港经济区,可集聚生产要素,扩大有效投资,扩充水产品加工、流通、服务等多种功能,有力的推动沿海渔货交易、水产品深加工、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提升渔业产业融合和发展活力,必将推动渔业转业升级。

 (4) 有利于减少渔船逃洋避风几率,减少渔船台风灾害损失 通过渔港避风港建设,显著提升沿海防灾减灾能力,渔船避风能分散风险、降低风险,最大限度降低台风灾害,减少船损、沉船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减少渔船逃洋避风过程中产生的柴油耗能。

 4.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文昌市铺前镇炮台沟渔船避风锚地建设工程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 单位:文昌市农业农村局 项目建设地点 和内容:本项目位于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西北部拟建铺前中心渔港东侧的炮台沟,南邻铺前渔港,避风锚地范围为炮台沟出海口至炮台沟约 500m 范围内。地理位置见图 2.3-1,项目现状见图 2.3-2。锚地疏浚 3.45 万 m 3 ,疏浚面积 12137m 2 ,形成有效避风面积为 8340m 2 ,可满足约 160 艘 7 吨以下渔船并排单锚系泊,综合防风等级达到 12 级。新建 33 个系船块体、阶梯护岸 8m(共 4 段,每段 2m)及加固护岸132m。工程总投资 291.05 万元。

 5

  图2.4-1

 项目地理位置图

 6

 图2.4-3a

 项目现状(河口段)

 图2.4-2b

 项目现状

 7

 图2.4-2b

 项目现状 5.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和《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评价等级划分原则,结合本项目周边环境及项目污染分析,确定各环境要素单项评价等级。

 (1) 海洋环境 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的规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依据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工程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规等因素而确定。本工程位于文昌市铺前镇炮台沟海域,属其他海域。本项目疏浚量为 3.45×10 4 m 3 ,处于 10×10 4 m 3 以下,因此,可确定水文动力环境、沉积物环境、水质环境、生态环境、海洋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评价等级均低于 3 级。护岸加固长度 132m,阶梯护岸 8m,长度小于 500m,因此可以确定水文动力环境、沉积物环境、水质环境、生态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评价等级均低于 3 级。

 根据《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14)的技术要求,本项目评价等级低于 3 级,评价范围参照 3 级评价设置,3 级评价项目的水文动力环境调查和评价范围,垂向(垂直于工程所在海区中心点潮流主流向)距离一般不小于 2km,纵向(潮流主流向)距离不小于一个潮周期内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3 级评价项目的水质、沉积物、海洋生态环境的调查和评价范围,扩展距离一般不能小于(3~5)km。结合项目

 8 海区的海洋功能区划和敏感目标情况,确定海洋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控制在20°00′25.956′′N~20°03′55.311′′N,110°32′28.769′′E~110°34′19.219′E 内的海域,以项目区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方向各外扩 3.0km,评价范围 24.29km 2 。评价范围见图 2.5-1(红线以内海域)。

 图 2.5-1

 项目评价范围图 (2) 大气环境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施工船舶、机械排放的废气及建筑材料在装卸、堆放、拌和过程产生的粉尘,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 2.2-2018),本项目环境空气的评价等级为三级。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关于评价范围的规定,三级评价项目不需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3) 声环境 项目区没有声环境功能区的划分,炮台沟属于海洋功能区划中的铺前港港口航运区,两岸主要是养殖厂房,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项目区按 3 类声功能区进行评价,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建设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 GB 3096 规定的 3 类、4 类地区,或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 3dB(A)以下(不含 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按三级评价。”因此,确定本次噪声评价等级为三级。

 9 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拟建项目场界外 200m。

 (4) 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 A,本项目行业类别参照“S 、水运”中“134、航道工程、水运辅助工程”,属Ⅳ类建设项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HJ610-2016)中“4.1 一般性原则:……Ⅳ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5) 环境风险评价等级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进行评价等级的确定。

 拟建项目存在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仅包括避风船舶携带的燃料油,即《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中附录 B 表 B.1 中的“381 油类物质”,其临界量为 2500t。其发生泄漏事故时,仅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不会对大气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不需判定大气环境和地下水环境的风险等级。

 本项目避风锚地供满载排水量为 7t 的渔船避风,最大靠泊量约 160 艘。每艘渔船携带燃油量约为 50 斤,则最大燃油存在量为 4t。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附录 B 表 B.1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油类物质(矿物油类,如石油、汽油、柴油等;生物柴油等)的临界量为 2500t,本项目运营期最大燃油储存量为 4t,与临界量比值 Q=4/2500=0.0016<1,根据附录 C.1.1,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 I。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 I,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仅开展简单分析。

 表 2.5-1

 建设项目 Q 值确定表 序号 危险物质名称 CAS 号 最大存在总量 q n /t 临界量 Q n /t 该种危险物质 Q 值 381 油类物质(矿物油类,如石油、汽油、柴油等;生物柴油等)

 / 4 2500 0.0016 项目 Q 值Σ 0.0016

 由于本项目涉及的环境风险物质仅包括燃料油,其发生泄漏事故时,仅对地表水环境(海洋环境)产生影响,不会对大气环境和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本项目环境风险影响评价范围应依据地表水环境风险评价范围,即覆盖环境风险影响范围所及的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与海洋环境评价范围一致。

 6. 建设方案概述 (1) 总平面布置

 10 铺前湾炮台沟锚地疏浚河道长度约 500m,锚地疏浚 3.45 万 m 3 ,项目区原泥面高程在-0.3m~0.4m(85 高程)之间,疏浚至-1.6m(85 高程)疏浚面积 12137m 2 ,形成有效避风面积为 8340m 2 ,可满足约 160 艘 7t 以下渔船并排单锚系泊。对部分河道较窄处疏浚开挖边坡取 1:1.5,因此需对该处护岸进行加固,其他区段疏浚边坡取 1:3。渔船垂直于岸线靠泊,河两岸沿线布置系船块体结构,单个系船块体结构重量为 19.2t,共布设 33 个系船块体,加固护岸 132m。河道上游右侧有一条乡村小道可与外界联系,因此在河道上游右侧布置阶梯供渔民上下渔船,阶梯护岸 8m(共 4 段,每段 2m)。出海口西侧陆上设一锚地标志牌。平面布置见附图 1,疏浚范围图及疏浚断面图见附图 2~附图 8。

 (2) 水工建筑物 水工建筑物包括阶梯护岸及系缆结构,另外布置一个标志牌(护岸断面图见附图 9,系缆断面图见附图 10,标志牌示意图见附图 11),结构方案如下:

 ① 阶梯护岸 为方便渔民上下渔船,在炮台沟两岸布置有阶梯护岸,共布置 4 段阶梯护岸,每段长 2m。护岸 0.5m 标高以下采用斜坡抛石结构,0.5m 标高以上采用阶梯结构,在开挖坡回填面上铺 2 层土工布后,设 150mm 级配碎石垫层,垫层上再现浇 C25 砼步梯。

 ② 护岸加固 对部分河道较窄处开挖边坡取 1:1.5,因此需对该处护岸进行加固,加固护岸采用抛石结构,在开挖边坡上铺 2 层土工布后设 200mm 混合倒滤层,其上再抛填块石,其中炮台沟内护岸采用 100kg 块石护面,口门处采用 200kg 块石护面,面顶设 C25 砼压顶。施工水位以下采用块石理坡、施工水位以上采用干砌块石护面。

 ③ 系船结构 系船块体结构采用现浇 C40 块结构,单个块体重 19.2t,块体尺寸为 2×2×2.0m(长×宽×高),现浇系船块体结构时需开挖基槽至原地面以下 1.8m,基槽开挖后铺 300mm厚二片石垫层再现浇系船块体结构,现浇后回填碎石至原地面,沿岸泥面高程在2.0m~3.0m 之间,系船块体在原泥面挖坑埋设,块体面高出泥面约 0.5m。

 (3) 主要工程量表 2.5-1

 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域疏浚 万m 3

 3.45 疏浚至-1.6m(85 高程) 2 护岸加固 m 132

 11 3 阶梯护岸 m 8 阶梯护岸 4 段,每段长 2m 4 系船块体 个 33

 5 标志牌 座 1

 6 场地整平 项 1

 7 水管修复 项 1

 8 有效避风面积 m 2

 8340

  (4) 水工建筑物的种类和安全等级 水工建筑物主要建设内容为 4 段阶梯护岸,每个护岸段长 2m;护岸加固 132m 及 33个系船块体,建筑物结构安全等级均为 II 级。设计使用年限 50 年。

 (5) 设计条件 ① 建筑物主要尺度 表 2.5-2

 建筑物主要尺度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护岸 m 132

 2 阶梯护岸 段 4 每段长 2m 3 系船块体 个 33 2m×2m×2m

 ② 设计船型 表 2.5-3

 设计代表船型表 序号 船舶吨级 总长(m) 型宽(m) 艉吃水(m) 满载排水量(t) 备注 1 渔船 6.5 2.5 0.6 7 业主提供

 ③ 水文条件 设计水位:

 设计高水位(高潮累积率 10%):1.68m 设计低水位(低潮累积率 90%):-0.59m 施工水位(常年平均潮位):0.50m 极端高水位(50 年一遇) :2.87m 极端低水位(50 年一遇) :-1.26m 设计波浪:

 项目位置为狭长型河段,河段内基本不受波浪影响。

 地震:

 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3g。

 设计荷载:

 12 A 均布荷载:q=5kPa; B 系缆力按十二级风考虑; 系船块体按同时系缆 4 艘 7t 以下渔船,最大承受风力为十二级风考虑,系缆力为F=4×19.80=79.2(KN)。

 (6) 营运、管理和维护要求 ① 本工程为渔船避风锚地,按最大承受风力为十二级风(V≤36.9m/s),系船块体按同时系缆 4 艘 7t 以下渔船设计,若风力超过设计标准时,单个系船块体需减少系缆数量,确保安全。

 ② 项目位置有多处养殖场取、排水管,现状取水管将在施工时进行修复埋深,后期铺设的取、排水管需穿越河道时必须埋设于锚泊水域底高程 1m 以下。

 ③ 项目河段两岸坡有红树,渔船锚泊时应注意对红树林的保护。

 ④ 建议在锚地启用前,制定锚地附近水域的航行、锚泊规则;使用过程中,加强管理,以确保锚泊安全。相关部门完善船舶交管系统,以加强对锚泊船和锚地附近水域过往船舶的监管,确保通航安全。

 7. 锚地尺度计算 (1) 锚地底标高 根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SC/T9010-2000),为保证渔船安全停泊,锚地设计水深按下式计算:

 H=T+h+D 式中:H——设计水深; T——设计代表船型满载吃水; h——富裕水深; D——备於富裕深度,根据本工程水域的泥沙回於强度。

 停泊点底高程=设计低水位-H 表 2.7-1

 锚地底标高计算表 (单位:m) 设计船型 T h D H 设计低水位 底高程=设计低水位-H 取值 渔船 0.6 0.2 0.2 1.0 -0.59 -1.59 -1.6

 (2) 锚地面积计算 根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SC/T 9010-2000),多船并排单锚系泊时,一组锚地面积计算如下:

 13 锚地长:L=1.5Lc+6h3; 锚地宽:B=(1+m2)Bc; 锚地面积:S=L*B 式中:L——一组锚地长度(m); B——一组锚地宽度(m); Lc——设计代表船型全长(m); h3——极端高水位时锚地水深,取 2.8m; m2——多船并排单锚系泊每组渔船船数,取 4 条; Bc——设计代表船型全宽(m)。

 表 2.7-2

 锚地面积计算表

 单位(m) 船型吨级 Lc Bc h 3

 m 2

 L B S 渔船 6.5 2.5 2.8 6 26.55 12.5 331.875

 由于河道较窄,考虑在河两岸设置系船块体,避风渔船尽量靠两岸系靠,中间留出通道供船舶进出。

 8. 航道与导助航 (1) 航道现状 本工程河口前方为铺前大桥通航航道,该航道通航等级为 1000 吨级杂货船全潮双向通航,设计底标高为-5.1m,有效宽度 110m。本工程主要停泊小型渔船,吃水在 0.7m 以下,吃水较小,可通过航道或水深满足的水域进入锚地停泊。

 (2) 航道选线和尺度 ① 航道选线 本项目利用铺前大桥通航航道进出锚地。

 ② 航道尺度 根据《渔港总体设计规范》第 8.8.3 条,进港航道按双向航道宽度计算。

 A 航道宽度 B1 =(6~8)Bc 式中:B1 —— 设计代表船型在设计通航水位时,满载吃水船底水平面处的航道净宽(m); Bc—— 设计代表船型全宽(m)。

 B1=6×2.5~8×2.5=15~20(m)

 14 B 航道设计底高程 航道底高程与锚地停泊水域底高程一致,为-1.5m。现有航道宽度及底高程均能满足设计船型进出锚地要求。

 (3) 导助航设施 ① 助导航设施现状 本工程渔船进出港将利用铺前大桥通航主航道,该航道规划为 1000 吨级杂货船双向通航航道。该航道目前设有 4 座浮标。

 ② 助航标志布设方案 综合考虑利用现有导助航设施,本锚地在河口右岸设置 1 座浮标。

 9. 主要外力计算 (1) 计算内容 由风和水流产生的系缆力。

 (2) 船舶系缆力 作用在船舶上的计算风压力 5 21 273.6 10xw xw xF A V    5 21 249.0 10yw yw yF A V   式中:xwF,ywF——分别为作用在船舶上的计算风压力的横向和纵向分力(kN); xwA,ywA——分别为船体水面以上横向和纵向受风面积(m 2 ); xV,yV——分别为设计风速的横向和纵向分量,按最大风力为十二级风(最大风速为36.9m/s)计算,因此控制风速xV,s m V y / 9 . 36 ; 1——风压不均匀折减系数; 2——风压高度变化修正系数。

 各计算结果见表 2.9-1:

 表 2.9-1

  风荷载计算结果表 船型 装载 ξ1x ξ1y ξ2x ξ2y Axw (m 2 ) Ayw (m 2 ) Fxw (kN) Fyw (kN) 7 吨级 渔船 满载 1 1 1 1 3.9 7.35 3.91 4.9 压载 1 1 1 1 7.9 3.55 7.9 2.37

 15 ①

 作用于船舶上的水流力:

 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水流力船首横向分力和船尾横向分力可按下式计算:

 " 2" 222B V C FB V C Fxmc xmcxsc xsc 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水流力纵向分力可按下式计算:

 S V C Fyc yc22 式中:

 xscC、xmcC——水流力船艏横向分力系数和船艉横向分力系数; ycC——水流力纵向分力系数; ——水的密度(t/m 3 ),海水取 1.025 t/m 3 ; V——水流速度(m/s),取 0.5 m/s; "B ——船舶吃水线以下的横向投影面积(m 2 )。

 表 2.9-2

 水流力计算结果表 船型 Fxsc(kN) Fxmc(kN) Fyc(kN) 7 吨级渔船 0.26 0 0.042

 ②

 系缆力计算

 系缆力标准值 N 及其垂直于码头前沿线的横向分力xN ,平行于码头前沿线的纵向分力yN 和垂直于码头面的竖向分力zN 按下列公式计算:

       cos cos cos siny xF FnKN

   cos sin N N x    cos cos N N y 

  sin N N z  式中:

 N ,xN ,yN ,zN ——分别为系缆力标准值及其横向、纵向和竖向分力(kN);

  xF , yF ——分别为可能同时出现的风和水流对船舶作用产生的横向分力总和及纵向分力总和(kN);

 16 K ——系船柱受力分布不均匀系数,当实际受力的系船柱数目 n=2 时,K 取 1.2,n>2时,K 取 1.3;

 n ——计算船舶同时受力的系船柱数目;

  ——系船缆的水平投影与码头前沿线所成的夹角(°),按规范表 10.4.3,30   ;

  ——系船缆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按规范表 10.4.3, 15   。

 船舶系缆力标准值计算结果见表 2.9-3:

 表 2.9-3

 船舶系缆力计算结果汇总表

 船型 装载 V m/s n  xF (kN)  yF (kN) N (kN) 7 吨级渔船 满载 36.9 1 4.17 4.94 17.44 压载 36.9 1 8.17 2.41 19.80

 10. 作用与作用效应组合 (1) 作用分类 永久作用:结构自重力(恒载) 可变作用:土压力、均布荷载、船舶荷载等 地震作用:地震荷载 (2) 作用组合 恒载+土压力+系缆力 恒载+土压力+均布荷载+系缆力 (3) 结构计算 ① 结构计算内容 结构稳定性 系船块体按同时系缆 4 艘 7t 以下渔船,最大承受风力为十二级风考虑,系缆力为F=4×19.80=79.2(KN)。

 基床、地基承载力计算 ② 计算结果 表 2.10-1

 系船块体结构稳定性计算结果 内容 系船块体结构底面 抗滑力 Rd 滑动力 Sd 设计高水位 抗滑 40.31 37.41 抗倾 65.91 61.92 地震组合 抗滑 46.24 41.16

 17 抗倾 75.00 60.42

 表 2.10-2

 系船块体结构基床承载力计算结果 内容 σmax(kPa) σmin(kPa) σmax'(kPa) σmin'(kPa) 设计低水位 102.88 0 84.39 5.40 地震组合 237.76 0 124.15 3.23

 表 2.10-3

 系船块体结构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 内容 γ 0 'Vd (kN) F k /γ R (kN) 设计低水位 115.99 558.34 地震组合 91.55 190.62

 表 2.10-3

  护岸整体稳定计算表 内容 安全系数 rR 允许值 护岸 1.34 ≥1.2

 (4) 耐久性设计 本工程水工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① 严格执行《水运工程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JTS153-2015)、《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202-2-2011)等水运工程强制性条文,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40; ② 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及拌制用水、砂的氯离子含量; ③ 水工建筑物钢筋保护层厚度严格按《水运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JTS-151-2011)取值。

 11. 主要工程量 表 2.11-1

 主要工程数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护岸 1 基槽开挖 m³ 834.4

 2 回填开挖土 m³ 24.48

 3 抛填 100kg~150kg 块石(理坡)

 m³ 134.88

 4 100kg 护面块石 m³ 382.8

 5 混合倒滤层 m³ 161.92

 6 土工布 m 2

 977.2

 7 C25 砼阶梯 m³ 11.52

 8 C25 砼压顶 m³ 112

 地牛 1 地牛 C40 m³ 256 共 33 件,单件重 19.2t

 18 2 吊环钢筋 t 0.396

 3 地牛基槽开挖(沙质黏土)

 m³ 458.04

 4 二片石 m³ 60.7

 5 回填碎石 m³ 254.1

 标志牌 1 土方开挖 m³ 4.5

 2 C25 砼 m³ 3

 3 φ160 立柱,δ6mm kg 205.08

 4 38×25×6.5mm 不锈方钢 kg 3.37

 5 δ4mm 铝塑板 kg 2.97

  12. 施工方案 (1) 施工要求 ① 水域疏浚时应做好沿岸养殖场的保护,密切关注建筑物的位移及沉降,出现异常情况,应停止施工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水域疏浚后应及时进行护坡施工。

 ② 施工时应对项目位置养殖场的取、排水管道位置和高程进行探明及标注,对于设计疏浚底标高以上的水管应进行重新埋深并对两岸排水管进行保护,对损坏的水管应及时修复。

 ③ 项目河段两岸坡有种植红树,虽然项目疏浚及系船块体均已避开红树林进行布置,但施工时注意对红树林进行保护。

 ④ 施工时应对河口位置进行施工警戒,避免过往船只误入施工区域。

 (2) 施工条件 ① 交通条件 本工程位于文昌市铺前镇美港村西侧,目前通过铺渔村道路连接后方 203 省道,交通便利。

 ② 港外电源 本工程位于铺前镇,铺前镇已基本完成农网改造工程,拥有 11 万伏和 3.5 万伏变电站各一座。后方为铺渔村等村镇,本工程电源考虑从后方村镇接引。

 ③ 通信 本工程位于文昌铺前镇,后方村镇的工厂企业、商业网点和居民较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线和无线通信条件良好,移动通信已经覆盖整个地区。本工程所需要的有线电话可以通过室外通信电缆或者光缆从港区外接引。

 ④ 地方材料及施工力量

 19 本工程所需要的大宗建筑材料主要为护岸结构及系船块体所采用的块石和砂,可通过外购获得。

 项目周边施工队伍较多,且技术装备及施工力量雄厚,可以承担施工任务。

 ⑤ 施工期“三场”设置情况 本项目施工过程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过程涉及的临时场地主要为疏浚物临时堆放点及建筑材料临时堆放场。

 本项目疏浚物临时堆放点选择在炮台沟出海口右岸的空地,空地现状为荒地,植被主要为草地和灌草丛。锚地设计底标高为-1.6m,根据地质资料揭露的土层信息,航道、锚地土层以中砂和砂质粘土为主。水域总疏浚量为 3.45 万 m 3 ,炮台沟右岸为拟建铺前中心渔港配套工业园区,分布着一些鱼塘,地面标高较低,需要大量回填料形成工业园区,因此考虑疏浚土吹填至铺前中心渔港配套工业园区内,既可解决疏浚土外抛影响海洋环境,又解决了回填料问题,可大量节约成本。目前配套工业园陆域已经开始征用,考虑项目未开工建设,鱼塘还在进行养殖活动,近期先把疏浚土暂存于炮台沟出海口右岸空地,待铺前渔港建设时用于回填鱼塘。

 根据地形测量图,拟选纳泥区泥面高程在 1.6m~3.0m,纳泥面积约 1.2 万 m 2 ,本项目疏浚土有 3.45 万 m 3 ,平均堆高 2.9m,纳泥区面积较小,需在区域范围内采用砂袋等方式进行围护,纳泥区需离开护岸或建筑物 10m 以上,且边沿堆高不应超过 1.5m,施工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护坡的安全稳定性。

 20

 图 2.12-1

 抛泥区位置图 本项目护岸、系船块体施工需要块石、二片石、碎石及土工布等材料,项目工程量小,所需建筑材料较少,临时堆放在炮台沟左岸空地即可,另外,项目附近为中交的材料堆放场,如材料较多的时候也可临时借用该场地。项目不设取土场,土方回填采用基槽开挖土回填,剩余的开挖土运至抛泥区存放。

 鉴于疏浚土输送上岸时混带少许的水分,为避免泥沙送往临时堆放点时引发溢流。建议:① 设置简易围墙将临时堆沙点围护,并设置临时导水渠收集海水,经沉淀后设管就近排放。② 台风、雨天等不利天气期间,停止运送、堆放疏浚土。③ 堆放点面积较小,应尽快处理疏浚土或增加备选堆场,避免堆放负荷而造成环境影响。④ 对于临时堆放的疏浚土不能及时清运的,采取土工布覆盖,防止沙粒在风力、雨水等的作用下弥漫于空气、落入水体中造成环境污染。

 综上分析,项目疏浚物临时堆放点为距离项目最近点,运距最短,区域场地可满足其堆放和转运要求,经采取围挡、设置临时导水渠等措施后,其堆放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项目区域交通方便,陆上施工建筑材料堆放在炮台沟沿岸,经采取围挡、覆盖等措施后,建筑材料临时堆放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总体而言,项目临时堆料点的选址是合理的。

 21 (3) 施工方法及顺序 1) 水域疏浚 水域疏浚量为 3.45 万 m 3 ,拟采用可拆解运输的分体式环保绞吸挖泥船,针对本工程施工情况的特点,可以通过拆解、陆路运输到现场组装,起吊下水,调遣时不受季节、航区、气候条件限制。当浚前水深不足,挖泥船施工受限制时,应从河口向湾内施工,逐步拓宽加深。开挖时注意设计标高及边坡,疏浚土主要以砂质土为主,吹填至指定抛泥区。疏浚区域将通过 GPS 定位系统及自动测深装置进行开挖尺寸控制,并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绞吸船清淤施工工艺:

 绞吸船进入施工区域后,首先把疏浚区的控制坐标点输入计算机后,通过 DGPS 全球定位系统的计算,在操作间的屏幕上会显示出需要开挖疏浚的路线。绞吸船就位后开始抛出边锚,边锚一般抛出挖槽边线外 90-150m,若水域受限,可以适当缩短些。

  图2.12-2

 绞吸船清淤施工工艺流程图 浮筒管线一般应在风浪小的水域进行卡接,然后将分段管线拖到预定位置,按顺流、顺风方向逐段连接后再进位。为减少水流对管线的压力,稳定管线不使其随流漂移,造成管线脱节或形成死角,需增加管线锚,其间隔视管线长度及水流情况而定,一般取100~200m,锚型、缆长等参数视流速、底质及风浪而定。

 清淤层厚度超过施工船一次最大挖泥厚度时,需采取分层开挖,上层宜厚,下层宜薄。当高水位水深大于施工船最大挖深时,而低水位水深小于采砂船吃水时,可通过预测水位具体安排施工时间和程序,即利用高水位先挖上层,利用低水位再挖下层,以减少停工时间和防止船舶搁浅。当疏浚区宽度大于施工船的最大挖宽时,应分条开挖。当采用分条开挖时,条与条之间应重叠一个宽度,避免漏挖形成土埂,影响疏浚质量。

 22 砂料颗粒粗,易沉积,为防止堵塞排泥管,开挖厚度及前移距都不宜过大,操作时应依据真空数据,压力、管内流速、浓度情况保持适当限度。以免出现堵管现象。停车或突然因故停车恢复开车时,必须先吹清水疏通管道。

 2) 护岸加固施工 护岸采用斜坡结构,可通过驳船加小型勾机,在水上施工,或建筑材料通过人力小推车送达施工场地,配合水上小型勾机进行施工。

 施工工艺流程:

 图 2.12-3

 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 堤心石抛填 施工采用驳船加小型勾机,在水上施工。抛填时应控制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② 外侧块石垫层、外侧护底块石、外侧抛理块石 堤心石抛填前进一段距离后,堤心石理坡、外侧块石垫层、外侧护底块石、外侧抛

 23 理块石等工序紧跟进行。

 外侧块石垫层、外侧抛理块石由人力小推车运至现场,卸至施工员指定地方,由小勾机进行抛填及理坡。抛填时应控制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外侧的护底抛石,采用水上 船抛,抛填时应注意控制厚度,抛填料按设计要求。

 ③二片石、混合倒滤层 二片石施工待堤心石内坡理坡完成验收后进行,混合倒滤层施工在土工布验收通过后进行施工。由人力小推车运料进场,卸至施工员指定地方,由施工员指挥小勾机进行抛填及理坡。

 二片石、混合倒滤层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准备→测量→摊铺→理坡→验收。

 ④ 土工布铺设 把按设计断面剪裁拼接好的土工布运至现场就位,由陆上往水下摊铺,施工尽量选在低潮时进行,土工布要求紧贴二片石,并留有一定的余量,以平衡土工布收缩和片石层基面凹凸不平产生的误差。土工布铺设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其上部倒滤层压坡施工,以防被水流和波浪冲开,同时避免太阳紫外线照射,使其老化变脆,强度降低,影响土工布质量。土工布沿碎石垫层横断面方向铺设以保障土工布的整体性,沿二片石垫层轴线方向相邻两块土工布链接采用搭接或缝接形式。

 ⑤ 墙后回填 墙后回填在倒滤层、土工布铺设完成后由人力在陆上进行,在现场施工员的指挥下,进行抛填。抛填时应注意施工范围,避免砂土流入基槽,放坡以及施工标高的要求。

 ⑥ 砌石护面、浆砌块石胸墙以及砼压顶 砌石护面、护岸浆砌石胸墙采用的石料饱水抗压强度不低于 50MPa,砌筑水泥品种采用非立窑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标号不低于 42.5 号,熟料中铝酸三钙含量宜控制在 6%~12%范围内,质量应符合《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JTS202-2011)、《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

 砼压顶模块采用定性钢模板,10m 为一段,模板采用拉杆及槽钢进行加固。

 3) 系船块体施工 系船块体基槽采用陆上开挖,开挖深度 2m,块体采用陆上现浇施工。单个块体混凝土用量 8m 3 ,钢筋用量 105.4kg,本工程共设 33 个系船块体。

 4) 主要施工顺序

 24 本项目为渔船避风锚地,主要施工内容为水域疏浚及系缆锚块的施工。

 施工顺序为:水域及边坡开挖→护岸施工→系船块体结构基槽开挖→现浇系船块体结构→回填→取、排水管修复→竣工验收。

 5) 主要施工机械 表 2.12-1

 施工机械 序号 机械设备 数量 用途 1 400m 3 /h 绞吸挖泥船组 1艘 锚地疏浚 2 勾机 1辆 基槽开挖 3 驳船 1台 配合勾机施工 4 自卸汽车 1台 材料运输 5 混凝土罐车、泵车 1台 混凝土浇筑

 (4) 施工计划 表 2.12-2

 施工进度计划表 序号 项目 时间(月) 1 2 3 4 1 施工准备

 2 水域疏浚

 3 护岸施工及系船块施工

 4 场地平整

 5 配套工程

  6

 竣工验收

 25 三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 大气环境质量 由于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参照 2 类功能区,因此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见表 3.1-1。

 表 3.1-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摘录)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浓度单位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二氧化硫 SO 2

 年平均 20 60 ug/m³ 24 小时平均 50 150 1 小时平均 150 500 二氧化氮 NO 2

 年平均 40 40 24 小时平均 80 80 1 小时平均 200 200 一氧化氮 CO 24 小时平均 4 4 mg/m³ 1 小时平均 10 10 ug/m³ (标准状态) 臭氧 O 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100 160 ug/m³ 1 小时平均 160 200 颗粒物 (粒径小于等于 10um)

 年平均 40 70 24 小时平均 50 150 颗粒物 (粒径小于等于2.5um)

 年平均 15 35

 2. 海水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标准 根据《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 年)》,项目所在铺前港港口航运区,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 中的第三类水质标准,见表 3.1-2;海洋沉积物执行《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 中的二类标准,见表 3.1-3;海洋生物质量中的贝类生物体内污染物质含量评价标准采用《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规定的第二类标准值;其它甲壳类和鱼类生物体内污染物质(Hg、As、Zn、Pb、Cd、Cu)含量评价标准采用《全国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石油烃含量采用《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技术规程》(第二分册)中规定的生物质量标准,指标标准限值见表 3.1-4、表 3.1-5。

 表 3.1-2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77)(mg/L,除 pH 外) 污染物名称 第一类 第二类 第三类 第四类 SS 人为增加的量≤10 人为增加的量≤10 人为增加的量≤100 人为增加的量≤150

 26 pH 7.8~8.5 6.8~8.8 DO> 6 5 4 3 COD≤ 2 3 4 5 无机氮≤ 0.20 0.30 0.40 0.50 活性磷酸盐≤ 0.015 0.030 0.045 Hg≤ 0.00005 0.0002 0.0005 Cd≤ 0.001 0.005 0.01 Pb≤ 0.001 0.005 0.010 0.050 Cu≤ 0.005 0.010 0.050 Zn≤ 0.020 0.050 0.10 0.50 As≤ 0.020 0.030 0.050 石油类≤ 0.05 0.05 0.30 0.50

 表 3.1-3

 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68-2002)(×10 -6 ,有机质为×10 -2 ) 污染因子 石油类 Pb Zn Cu Cd Hg As 有机质 硫化物 一类标准≤ 500.0 60.0 150.0 35.0 0.50 0.20 20.0 2.0 300.0 二类标准≤ 1000.0 130.0 350.0 100.0 1.50 0.50 65.0 3.0 500.0 三类标准≤ 1500.0 250.0 600.0 200.0 5.00 1.00 93.0 4.0 600.0

 表 3.1-4

 海洋生物质量标准(GB18421-2001)(湿重,×10 -6 ) 污染因子 感观要求 铜 ≤ 铅≤ 镉≤ 锌 ≤ 总汞 ≤ 石油类 ≤ 第一类 贝类的生长和活动正常,贝类不得沾粘油污等异物,贝肉的色泽、气味正常,无异色、异臭、异味 10 0.1 0.2 20 0.05 15 第二类 25 2 2 50 0.10 50 第三类 贝类能生存,贝肉不得有明显的异色、异臭、异味 50 (牡蛎100) 6 5 100 (牡蛎500) 0.30 80 注:以贝类去壳部分湿重计

 表 3.1-5

 海岸带标准生物调查标准 (湿重,×10 -6 ) 生物类别 铜≤ 铅≤ 镉≤ 锌≤ 总汞≤ 石油类≤ 鱼

 类 20 2.0 0.6 40 0.3 20 甲壳类 100 2.0 2.0 150 0.2 20 软体类 100 10.0 5.5 250 0.3 20

 3. 声环境质量 炮台沟锚地位于铺前港港口航运区,周边主要是养殖厂房,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3 类标准。

 表 3.1-6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dB(A)

 类别 适用区域 昼间 夜间 0 疗养院、高级别墅区、高级宾馆区等特别需要安静区域 50 40 1 单位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

 55 45

 27 2 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 60 50 3 工业区 65 55 4 4a 城市中的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等 70 55 4b 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70 60

 污染物排放标准 准 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施工期 项目施工期、运营期废气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 -1996)表 2 中无组织监控浓度,具体详见表 3.2-1。

 表 3.2-1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指标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 氮氧化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12 颗粒物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二氧化硫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0.4

 清淤恶臭物质排放标准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的厂界标准二级新改建限值:氨≤1.5mg/Nm3,硫化氢≤0.06mg/Nm3、臭气浓度≤20。

 表 3.2-2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控制项目 单位 二级 新扩改建 氨 mg/m3 ≤ 1.5 硫化氢 mg/m3 ≤ 0.06 臭气浓度 无量纲 ≤ 20

 2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项目施工期和运营期产生废水主要为船舶生活污水和船舶含油废水。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中的标准及要求具体见表 3.2-3。

 表 3.2-3

 《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

 船舶含油污水 排放在船舶航行中 石油类指标≤15mg/L 或收集并排入接收设施 船舶生活污水 利用船载收集装置收集,排入接收设施 在距最近陆地 3 海里以内(含)海域,利用船载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的船舶生活污水中污染物排放限值 BOD 5 (mg/L)

 ≤25 SS(mg/L)

 ≤35 耐热大肠菌群数(个/L)

 ≤1000

 28 COD Cr (mg/L)

 ≤125 pH 值(无量纲)

 6~8.5 总氯(总余氯)(mg/L)

 <0.5 3 海里<与最近陆地间距离≤12 海里的海域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使用设备打碎固形物和消毒后排放; (2)船速不低于 4 节,且生活污水排放速率不超过相应船速下的最大允许排放速率。

 与最近陆地间距离>12 海里的海域 船速不低于 4 节,且生活污水排放速率不超过相应船速下的最大允许排放速率。

 3 、噪声排放标准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见表 3.2-4。

 表 3.2-4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单位:dB(A)

 昼间 夜间 70 55

 运营期停靠的渔船噪声参照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 -2008)3 类标准,见表 3.2-5。

 表 3.2-5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dB(A) 时段 边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0 50 40 1 55 45 2 60 50 3 65 55

 4 、固体废物排放标准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贮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污染物控制》(GB18599-2001)的相关要求,危险固废执行《危险固废贮存污染物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 2013 修改单的相关要求。

 29

  四 、污染与非污染损害要素分析

 30 1 .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根据该项目的性质,污染和非污染行为都发生在施工期,因此主要针对施工期对海域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本工程的环境影响要素识别见表 4.1-1。

 表 4.1-1

 工程环境影响要素识别表

  环境要素 影响因素 水质 沉积物 生态 水动力环境 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 环境事故风险 海岸 景观 施工期 疏浚 ● ☆ ● ☆ ☆ ☆ × 护岸加固、系船块体施工 ☆ ☆ ☆ ☆ ☆ ☆ ☆ 污水 ☆ × ☆ × × × × 固体废物 ☆ × ☆ × × × ☆ 运营期 污水 ☆ × ☆ × × × × 固体废物 ☆ × ☆ × × × ☆ 注:×无影响;☆稍有影响;●影响较大;

 长期影响;

 短期影响。

 2.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1) 水环境污染源 ① 悬浮物 A、疏浚悬浮物源强 本工程水域疏浚拟采用 400m 3 /h 绞吸挖泥船,悬浮泥沙的发生量按《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提出的公式进行估算:

 Q= Wo T  RoR 式中:Q 为挖泥作业悬浮物发生量 t/h;Wo 悬浮物发生系数(t/m 3 );R 发生系数 Wo 的悬浮物粒径累计百分比(%);Ro 场流速悬浮物临界粒子累计百分比(%);T 挖泥船效率(m 3 /h)。

 根据经验,挖泥船挖泥时泥沙丢失率在 0.5%至 5%之间,根据地质勘探结果,锚地疏浚区域扰动地层主要是中砂、砂质黏土等,取泥沙丢失率为 1%,从保守角度考虑,取 R:Ro1:1 计算悬浮泥沙产生量,开挖泥质的密度 1120kg/m 3 ,从而确定锚地挖泥船挖泥时泥沙排放率约 1.24kg/s。

 B、溢流口悬浮物源强 溢流口的泥浆水流经分隔围堰、多道防污屏沉隔,最后经溢流口排出。根据施工现场

 31 经验,溢流口悬浮泥沙实际最大浓度可达 1500mg/L,吹填时绞吸船吹泥速度按 400m 3 /h计,由此计算,吹填悬浮泥沙源强为 0.17kg/s。

 ② 施工船舶含油污水 含油污水主要来自施工船舶产生的舱底油污水,本项目施工期拟将使用施工船舶包括 1 艘 400m 3 /h 的绞吸挖泥船和 1 艘驳船。根据《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1-2007),船舶的舱底油污水产生量按 0.14t/d·艘计算,施工期约 60 天计,则施工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量约为 16.8t,其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其浓度取 2000mg/L,石油类产生量约为 33.6kg。

 施工船舶必须执行交通部《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交海发[2007]165号)要求,禁止向沿海海域排放油类污染物,船舶油类污染物须定期接收上岸处理。

 ③ 生活污水 项目施工期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期施工人员 15 人,生活用水按每人每天 60L 计,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取 0.8,施工作业时间按 4 个月计,则施工期生活污水产生量为 0.72m 3 /d,施工期产生量为 86.4m 3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氨氮和 SS,浓度分别约为 300mg/L、40mg/L 和 350mg/L,估算施工期生活污水中 COD、氨氮和 SS 产生量分别约为 25.92kg、3.46kg、30.24kg。施工期生活污水不得在工程区海域直接排放,依托铺前港...

推荐访问:炮台 锚地 渔船
上一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试题-单选题专项综合练习,苏教版,无答案
下一篇:学生会常见面试问题100则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