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探析与思考

来源:普通话 发布时间:2020-08-15 点击:

  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探析与思考

 [摘要]重温当年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卓越建树和光荣传统,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更好地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好“三个文明”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传承现实价值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历史简介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各地党组织领导人民广泛开展土地革命,短短几年间,创建了十几个“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但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和残酷“围剿”,加上交通阻隔,各根据地和红军的斗争活动基本上是各自为政,中央很难与之沟通。鉴于此,时任中共中央常委、秘书长、组织部长兼军事部长的周恩来,于1930年2月4日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召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通告,首次提出了建立全国苏维埃中央政权以统一领导全国各地苏维埃区域革命斗争的构想。随着苏维埃区域的迅速扩大,国民党甚为恐惧,加速了“围剿”苏区和红军的步伐,企图一举消灭中国革命。在此形势下,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就可以贯通全国苏区,汇合全国红军,以更好地领导全国的革命斗争,对抗反革命的南京政权。

  1930年5月中旬,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会议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随后,中共中央偕同全国总工会等45个单位组建了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央准备委员会(即“苏准会”),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做了一系列的筹备工作。1930年12月到1931年9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正式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拥有21座县城5万平方公里面积和250万人口的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苏区中央局和红军总部领导人毛泽东、项英、任弼时等为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成立,承担了具体的筹备工作,酝酿确立了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组成人员名单,起草准备了一系列会议文件,组织完成了出席“全苏一大”代表的选举工作。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还具体筹办了“全苏一大”的会务和各项庆祝活动的准备工作。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宣告成立。从这时起,直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红都瑞金一直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此成为共和国的摇篮、新中国的雏形。

  1937年9月6日,根据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的谈判协定,中共中央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改为陕甘宁边区政府。至此,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胜利完成了自己的光荣使命。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传承关系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存在着难以割舍的传承关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伟大实践构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经济建设实践,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以极大的精力领导苏区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此期间,毛泽东曾作过《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报告,阐述了“一要打仗,二要建设”的思想,制定了苏区经济建设的正确方针。中华苏维埃国民经济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三方面组成。其中国营经济占领导地位,但规模和比重较小。合作社经济是根据地的主体经济,是苏维埃政府大力倡导、以集股分红为特征的集体经济,对根据地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私人经济主要是苏维埃区域内的私人资本家、小业主、个体手工业及农民个体经济。党和苏维埃政府认为,“尽可能地发展国营经济和大规模地发展合作社经济,应该是与奖励私人经济发展同时并进的。”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经济结构由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等5种经济成分组成,这是从苏区时期三种经济成分的基础上传承发展过来的。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文化建设活动,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积极开展文化活动,用共产主义文化武装工农头脑,提高群众文化水平。在新闻出版方面,创办《红色中华》、《苏维埃文化》等近几十种报纸杂志,出版《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近百种马列著作普及读物及百种各类书籍;在教育方面,中央苏区不仅创办了苏维埃大学、中央党校、红军大学、列宁师范等层次较高的干部教育学校,而且广泛开展了扫盲识字运动,创办了列宁小学,实施儿童义务教育;在文艺方面,最为突出的是苏维埃戏剧活动别开生面,八一剧团、工农剧社、蓝衫团、苏维埃剧团等,创作演出了一批反映苏区斗争的戏剧及各种活板剧,受到苏区军民热烈欢迎,以兴国山歌为代表的红色歌谣,在苏区广为传唱,充分展示了苏区军民的精神风貌和豪迈情怀,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卫生体育方面,创办了中央红色医院、后方医院等,开展了群众性的卫生防疫运动,举办了苏区红色体育运动会等。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开展的上述文化建设活动,无疑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初探,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总共颁布过130余部法律、法规、条例。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此外,还有《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苏维埃组织法》等。在立法的同时,还建立了一整套苏维埃司法机构。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制机构,尽管不很完善,但是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法律体系,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和稳定社会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苏维埃共和国的法制,在对剥削阶级专政的同时,保证了苏维埃公民享有最充分的民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前后,中央苏区共举行了三次规模较大的民主选举活动。苏维埃公民采取古朴的“豆选”方式,选出自己可信赖的代表参与各级政权。苏维埃的民主,还体现在人民群众“有揭发苏维埃工作人员的错误缺点之权”,对揭露出来的贪污腐化分子,立即惩办,决不姑息。1934年2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法庭判处贪污分子、中央政府总务厅工程所主任左祥云死刑。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对腐败分子处以极刑,表现了苏维埃政权整治腐败的坚强决心,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新型政权的威力和尊严。此外,苏维埃政府在新闻监督、婚姻自由、男女同工同酬等方面,也都透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曙光。苏维埃政治文明建设的初探,为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现实价值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形成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例如: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思想路线,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服务意识,创造第一等工作的拼搏精神,自带干粮去办公的清正廉洁作风等等,是治党治国治军过程中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仍需继承和发扬。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矢志不渝地忠于理想和信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谋全局、求发展。为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先辈们当年一心只求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为此不惜一腔热血沃红土。我们今天是在和平的环境中致力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使老百姓早日过上全面小康的富裕生活,又有什么不可以抛弃,有什么不可以奉献的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光荣传统昭示着我们:只要我们坚定理想和信念,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在“更加众志成城”的环境下经营好我们的事业。

  (二)牢记“两个务必”,永葆艰苦奋斗本色,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出力量、献智慧。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就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顽强拼搏的历史。70多年过去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艰苦奋斗、创造第一等工作的革命精神仍然在放射着璀璨的光芒。这种精神,不仅革命时期需要发扬,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今天的物质条件尽管比当年好多了,但厉行节约、艰苦朴素的传统,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则是一刻也不能舍弃的。

  (三)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勇探索、勤实践。当年,在任何马列经典著作中找不到现成答案的历史空白处,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写就了前无古人、也足以雄视千秋的苏维埃政权大篇章。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同样需要这种敢为天下先、独闯成功路的胆识和勇气。只有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去大胆试,大胆闯,不畏人言,敢冒风险,我们才能换活脑筋,放活政策,用活人才,搞活经济,才有可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止笔推窗,近瞰赣江滚滚北流去,远眺井冈巍巍倚南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会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光荣传统,振奋精神,去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谱写事业新篇章。

  

 参考文献:

 1、谢一彪.中国苏维埃宪政研究[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2、王朝彬.毛泽东政权思想研究[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7

 3、陈毅、肖华等.回忆中央苏区[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

 4、舒龙、凌步机.中苏维埃共和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推荐访问: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网 苏维埃 探析 共和国
上一篇:民族团结发声亮剑材料
下一篇:2018年党委书记专题党课讲稿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