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工作汇报

来源:招警 发布时间:2020-09-11 点击: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工作汇报范文大全

  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一、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国家“八七”扶贫攻坚和本世纪前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国总体上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世界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此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一)新的特征。1、新要求。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提出了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的更高要求。2、新判断。新阶段扶贫开发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3、新战略。新阶段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有机结合,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实行“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两轮驱动”战略。4、新标准。在2010年国家1196元的贫困标准基础上,将贫困标准提高到2300元,XX省提高到2500元,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让贫困群众更多的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5、新战场。国家确定将秦巴山区等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新疆南疆三地州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从财政、税收、金融、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6、新目标。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总体目标是,在稳定解决温饱的基础上,确保扶贫对象实现“两不愁,四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住房、医疗和养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7、新格局。中省明确提出要建立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不断加大专项扶贫投入,加大行业项目整合,加大定点扶贫力度,形成扶贫攻坚的工作合力。8、新机制。中央制定了“省负总责、市级推动、县抓落实、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扶贫开发工作方针,建立党政主要领导任期扶贫目标绩效考核、年度扶贫目标责任考核的考评机制和各级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投入逐年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

  (二)新的布局。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战略、新任务、新要求,我市抢抓扶贫开发机遇,坚持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强化抓扶贫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贫困片区为主战场,以促农增收为核心,以避灾扶贫搬迁和教育扶贫为突破口,以产业开发和贫困能力建设为重点,立足市情,着眼长远,科学谋划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1、认真调查摸底。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区域布局,我市全部属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10县区有9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2个国家级革命老区县,4个省级革命老区县。按照省定2500元贫困标准,经认真调查摸底、省上核准备案,全市有1269个贫困村,100.5万贫困人口,分别占行政村和农业人口的51.97%、41.3%。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全市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进行了深度分析,主要有五个方面致贫原因,即因生存环境制约和自然灾害致贫的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14.3%;因基础设施落后、缺少增收门路致贫的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45.9%;因贫困失学致贫的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9%;因地方病和突发重病等致贫的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2%;因残疾和智障致贫的约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1.7%。2、科学编制规划。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先后制定了《XX市秦巴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2011-2020年)》《XX市秦巴片区扶贫攻坚实施方案(2011-2020年)》《XX市秦巴片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十二五规划》《XX市连片开发整村推进实施方案》《XX市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安置规划(2011-2020年)》《XX市避灾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和《XX市农村贫困人口教育扶贫实施方案》等规划、方案和意见,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生态环境等 6大类57个重大项目、387个子项目,总投资2246亿元挤进了国家秦巴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为项目争取奠定了良好基础,着力破解制约安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力争通过十年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避灾扶贫搬迁示范区、循环产业示范区、“南水北调”生态保护示范区、教育扶贫示范区和交通枢纽示范区。3、抓好试点创新。坚持把试点示范作为工作创新的重点,着力抓好省级XX县“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产业扶贫、XX县国家级革命老区扶贫开发、XX县全域扶贫开发、XX县避灾扶贫搬迁率先完成和紫阳、汉滨、镇坪、旬阳四县区国家扶贫培训方式改革创新等五大试点。4、推进六大扶贫工程。针对我市5大类致贫原因,有针对性的实施避灾扶贫搬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健康扶贫、保障扶贫等六大工程,到“十二五”末,完成避灾扶贫搬迁安置12万户46.7万人,减少贫困人口45万人;到2020年完成避灾扶贫搬迁安置22.6万户88万人,全面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四保障”目标。5、建立七大机制。为确保扶贫开发工作真正取得实效,我们建立完善了项目引领多元投入机制;识别到人、动态管理、项目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管理机制;领导干部任期扶贫目标与年度扶贫目标专项考评机制;市级领导抓片、市直部门XX县级领导包村、县镇干部帮扶到户的工作责任机制;项目捆绑、资源整合、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工作推进机制;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社会扶贫动员机制和公开透明的资金使用管理等七大工作机制。经过积极汇报争取,中央确定中央办公厅等5个国家部委定点帮扶我市9个国家级贫困县,省上确定90个省直单位帮扶我市10县区90个贫困村,市上落实了29名市级领导100名县级领导帮扶100个特困村建设,123个市直部门帮扶108个市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市县500名科级干部帮扶贫困村建设,初步形成了齐抓共建、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二、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本世纪前10年,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扶贫开发思路,全市大力实施了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教育扶贫、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七大项目,农村基础设施、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基本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累计减少贫困人口65.3万人。进入扶贫开发新阶段即“十二五”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各级各部门的艰辛努力,扶贫开发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扶贫项目建设势头良好。牢固树立项目第一理念,紧抓中省编制新阶段扶贫攻坚规划和国家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投入的机遇,将涉及我市各行业的6大类57个重大项目挤进了中省扶贫攻坚规划盘子。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制定了进入中省扶贫攻坚规划盘子项目落实的责任分工,明确了7名市级领导21个市直部门衔接落实项目责任。目前已有18个项目落地实施,仅交通部门2013年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项目6.6亿元。3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市扶贫等部门先后6次赴国务院扶贫办及相关部委汇报争取项目,多次到省上相关厅局衔接争取项目,已争取专项扶贫投入65.3 亿元。特别是2012年,完成专项扶贫投入26.7亿元,超过过去10年专项扶贫投入的总和。今年市政府下达市扶贫局54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任务,扶贫投入创历史新高。

  (二)避灾扶贫搬迁成效显著。按照陕南移民搬迁规划,我市从2011年开始用10年时间完成22.6户88万人的搬迁安置任务。自2011年启动实施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避灾扶贫搬迁安置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与县域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紧密衔接,按照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将避灾扶贫搬迁与县域经济发展、鼓励农民进城、保障性住房建设、产业园区建设、重点镇和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大力推行进城安置、集镇安置、社区安置、产业园区安置、外迁安置和分散安置等六种安置方式;建立健全了分级负责、科学规划、示范带动、资源整合、督查考评、公开运行等六个机制;全面建设市、县、镇三级集中安置示范小区;更加注重有业安置、更加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更加注重公共服务配套、更加注重均衡搬迁,探索出一条符合安康实际的避灾扶贫移民搬迁新路子。同时,不断加大对占总搬迁任务10%的特困户和20%的危居贫困户的搬迁力度,稳妥推进跨区域搬迁安置,市上重点抓了高新区、恒口示范区两个市级跨县区安置小区建设。在兴业致富方面,XX县仓上镇裴家村、XX县双安镇闹热村、XX县皇冠镇等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和避灾扶贫搬迁政策,引入民间资本兴业致富,形成了“土地流转建园区、移民搬迁进社区、农民就地当工人”的模式,得到省上的充分肯定。2011年度全市避灾扶贫搬迁工作在省对市考核中获得优秀格次,受到省政府奖励;2012年度搬迁工作即将接受省政府验收。3年累计建设集中安置示范小区768个,完成避灾扶贫搬迁7.5万户28.6万人,集中安置率达到85%,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搬迁安置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危居群众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三)教育扶贫工程起步良好。经调查,在全市100.5万贫困人口中约有80%以上的贫困人口只有初中以下文化程度,6%的贫困人口是文盲。为从根本上斩断贫困复制链条,市政府制定了《XX市农村贫困人口教育扶贫实施方案》,着力从义务教育、大学生助学、技能培训就业转移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个方面入手,整合教育、扶贫、人社、农业等职教资源,让贫困家庭的学生上得起学、让“两后生”有一技之长、让农村贫困家庭主要劳力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省上已批准我市为全省第一个教育扶贫试点市,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倾斜支持。通过积极争取,紫阳、旬阳、汉滨和镇坪四县区成为国家扶贫培训方式改革创新试点县。3年来,全市共实施各类技能培训9.7万人,其中扶贫“雨露计划”培训2.8万人;实施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1万人次;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1.27万人,其中扶贫部门按本科生每人1.2万元、专科生6000元的标准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5800人。

  (四)扶贫连片开发平稳推进。全市已实施89个片区292个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村建设,每村投入专项扶贫资金100万元,总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近3亿元,整合其它项目资金5.2亿元,发展茶、桑、烟、魔芋、林果等特色产业11.3万亩,扶持养殖大户4790户,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项目稳步推进,贫困片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新的改善。

  (五)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大。一是注重培育市场主体。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发放龙头企业(合作社)扶贫贴息贷款10亿元,大力扶持了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强的扶贫龙头企业61个,带动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二是注重扶贫到户。依托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扶贫互助资金、产业直补等项目,着力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短缺难题。累计发放小额到户扶贫贴息贷款4.3亿元,扶持3.7万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投入产业直补资金3720万元,扶持低收入农户5000余户;建设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村180个,发展会员15454户,发放借款6881万元,1.2万农户获得借款扶持。三是注重扶持产业园区。按照“公司(合作社)+园区+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扶持产业扶贫园区10个,扶持产业合作社35个,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六)社会扶贫工作得以加强。一是90个省级“两联一包”扶贫单位已全部到村开展扶贫帮困工作,落实帮扶资金9450.8万元。二是帮扶我市的中央办公厅等5个定点扶贫单位在协调落实中省政策和项目支持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三是29名市级领导、100名县级领导帮扶100个特困村建设,投入帮扶资金4270万元。四是235家企业帮扶236个贫困村,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719万元。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扶贫开发项目建设9.7亿元,吸纳社会各类捐赠资金1.7亿元。

  (七)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市连续开展了三轮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市、县525个部门共帮建新农村示范村614个,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4.2亿元,新农村示范村农民收入、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得到长足发展,涌现出XX区县河村、XX县龙头村、XX县蒿沟村等一批有较高质量的新农村示范村。

  (八)农业综合开发提质增效。农业综合开发是以改良土地条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的惠农项目。止2012年,我市10县区有5个成为国家项目县,5个成为省级项目县,实现了农综开发项目县全覆盖。按照“打基础、扶龙头、提效益、促增收”的思路,突出抓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和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实施。3年来,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9.8万亩,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24个,专业合作社16个,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

  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新的成效,但由于我市欠发达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扶贫开发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贫困面大。我市10个县区均为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其中,国家级贫困县9个,省级贫困县1个。二是贫困人口多。全市有1269个贫困村、100.5万贫困人口,分别占行政村和农业人口的51.97%、41.3%。三是贫困程度深。止2011年底,全市有462个村不通水泥路或沥青路,1097个村未实施农网改造、1206个村未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特别是全市有22.6万户88万人居住在生存条件差,地质灾害多发的中高山区,需通过避灾扶贫搬迁稳妥解决安居和生产生活问题。四是贫困发生率和返贫率高。我市的贫困发生率为41.3%,与全国12.7%和全省27%相比分别高出29和14个百分点;我市的返贫率为15%,与全国7%和全省8%相比分别高出 8和 7 个百分点。五是扶贫开发投入不足。中省尽管增加了财政专项扶贫投入,但与扶贫开发的需求差距较大,特别是进入国家秦巴扶贫攻坚规划盘子的重大项目实施缓慢,加之市县财政困难,法定的配套资金和稳定的增加投入难度较大。行业扶贫资源整合难度较大,社会扶贫投入薄弱,完成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六是扶贫责任仍需强化。经济高增长和平均数下掩盖的贫穷差距容易被忽视,个别地方仍存在重“锦上添花”轻“雪中送碳”,重“面子工程”轻“民生工程”,重“项目争取”轻“项目管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努力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三、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一)强力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对进入中省扶贫攻坚规划盘子的重大项目,按照市委市政府明确的重大项目跟踪落实责任分工,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加大衔接争取力度,力促尚未实施的39个重大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着力解决制约区域发展和影响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大在建各类扶贫开发项目的工作力度,强化督促检查,加快建设进度,努力提升扶贫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二)扎实推进避灾扶贫搬迁。避灾扶贫搬迁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一要抓进度。按照避灾扶贫搬迁十年规划和实施方案,突出集中安置,同步规划产业,加大资金整合,抓好年度搬迁工程建设,确保2012年度3.1万户11.4万人搬迁安置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完成2013年2.2万户8.36万人搬迁安置房主体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末,完成12万户46.7万人的搬迁任务,力争到2020年超额完成搬迁安置22.6万户88万人的目标任务。二要抓规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避灾扶贫搬迁规划,认真核准搬迁对象,严格项目评审和项目报备程序,严格兑现补助政策,平稳推进跨区域安置,积极开展土地确权和“两证”发放工作,促进避灾扶贫搬迁规范化。三要攻难点。通过政策优惠,资金倾斜,干部帮扶,着力抓好特困户和危居贫困户搬迁,力争到2017年完成特困户、危居贫困户6.88万户的搬迁安置任务,不断提升避灾扶贫搬迁工作水平。

  (三)奋力推进教育扶贫工程。一是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的工作力度,加快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全部享受高中阶段免费教育的问题,确保贫困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力争到2015年,使农村“两后生”即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一个不少的接受扶贫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三是每年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4000人以上,到2015年,实现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助学全覆盖。四是根据特色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分门别类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村贫困家庭主要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四)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围绕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两个重点,依托扶贫贴息贷款、小额到户贴息、扶贫互助资金、产业直补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扩大产业扶持范围,不断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产业园区、产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扶持,做到村有产业规划,户有致富项目,切实促进农民增收。到十二五末,力争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村300个,扶持扶贫龙头企业60个,扶持扶贫产业园区20个、产业合作社55个。

  (五)努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一是科学谋划。在做好今年第三轮新农村示范村收官验收的同时,及早制定第四轮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方案,力求在示范村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改善、农民增收、推进机制等方面有新的探索和提升。二是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新农村示范村基础设施、主导产业、人居环境建设,努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三是完善考评。按照资源整合,项目捆绑,各尽其力,各记其功的原则,完善对市直部门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考核办法,力求帮扶工作取得实效。

  (六)着力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质量和效益。坚持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产业园区、产业合作社等项目相结合,到“十二五”末,力争累计实施土地治理15万亩,累计实施中、省产业化项目95个,扶持有一定实力、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40个,辐射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

  (七)切实加强社会扶贫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中央办公厅等5个定点扶贫单位和省直90个“两联一包”扶贫单位的沟通衔接,力求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进一步加大125个市直部门、400个县直部门、200家企业帮扶新农村和特困村建设力度,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扶贫开发、避灾扶贫搬迁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

  (八)强化扶贫开发工作考评。进一步落实中省关于各级党政领导任期扶贫目标考评制度,建立完善考评机制,切实夯实各级政府一把手抓扶贫开发的工作责任。认真抓好市对县扶贫开发重点工作年度目标考评。认真执行XX省扶贫开发条例,切实落实市县财政每年按照不低于地方财政收入2%的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全力打好新阶段扶贫开发攻坚战。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坚定信心,以干克难,努力开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为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四保障”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首页12尾页

推荐访问:全市人才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 全市 扶贫开发
上一篇:最新年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实施方案资料
下一篇:2020建党95周年演讲稿例文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