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

来源:招警 发布时间:2019-09-03 点击:

  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出自《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又称“甘姜苓术汤”。《千金方》则称之为“肾著汤”。《金匮》以该方用治“肾著病”,临床表现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反不渴,小便不利,饮食如故,……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文中“肾著”的“著”,注家也有作“着”的。二者的音义相同,都是留滞附着的意思,因此可以互用。又,“腹重如带五千钱”句中,“腹”作“腰”,也可取。在临床中,病人往往主诉“腰腹重坠”,因此,两种说法是可以并存的。关于肾著病的成因,《金匮》说是:“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并强调“病属下焦”。说明由于体力劳动,腠理开泄,汗出浸衣,阳气易虚,而衣里湿冷,黏附于腰部,以致寒湿留着于肌肤,反复日久,遂形成肾著病。《内经》说:“清(寒)湿袭虚,病在于下。”所以说肾著病位在下焦。本病所以称为“肾”著,是因为寒湿著之于腰部,而腰为肾之外府。并非湿著于肾的本脏。
  肾著病的主症是腰以下冷痛、身体重、如坐水中。其病机与寒湿的性质有关。即,寒性收引凝滞,易伤阳气;湿性重浊黏滞,阻碍气机。由于寒湿之邪阻滞经络肌肤,阳气被郁,脉络瘀阻不通,故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由于湿困气机,阳气不能布达,故四肢困重,转动不灵,腰部沉重如带重物。寒湿在肌肤而未及本脏,所以小便自利,口不渴,饮食如故。而肾著的治法自然也不必温肾散寒除湿,只宜温阳散寒,健脾利湿之剂,肾著汤正是为此而设。
  肾著汤的组成是:甘草、白术各二两(现处方6克),干姜、茯苓各四两(现处方12克),以水5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3次温服。
  方中干姜辛温散寒,振奋阳气,为君药;茯苓淡渗利湿为臣药。二者配伍,散寒利湿,以除病本。白术健脾燥湿,助茯苓祛湿之力为佐;甘草健中益气并调和诸药为使。四药相伍,共奏祛寒除湿之功。寒湿去、阳气振,则肾著可愈。本病在下焦,而治用温脾利湿的中焦药,是因为脾主湿,又主肌肉。故除湿必须要健脾,脾气健则湿可除。
  肾著汤的主要功能是散寒除湿,后世医家也用此方治疗呕吐腹泻,妊娠下肢水肿,或老年人小便失禁,妇女久病腰冷带下,以及老年人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等属于寒湿为患者。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辨证论治特点。
  病例一,肾著,谢某,女,30岁。两年前足月生产第1胎时,因屋冷身寒,胞衣滞留,历3小时许,强努而下,汗出湿被。自此常感腰以下冷痛,如坐水中,小腹重坠,小便不禁。素常不仅洗浴、洗脸时小便不能自控,即使听到水流声、雨声,甚至谈论水、想到水、看到水等,也均使小便不禁。多次检查泌尿系统无器质性病变。久服调节神经类西药无效。昨晚洗浴后,小便滴沥不禁,一夜未能离盆。遂来就诊。患者形体衰弱,面色无华,神疲畏寒,饮食如故,大便正常,月经规律。问诊时谈及水即小便淋漓。诊脉两寸关弦,尺脉虚,舌质正常,苔薄白有津。病属下焦虚寒,寒湿著而不去,故腰以下冷痛;肾阳虚弱,膀胱失约,故小便失禁。治拟肾著汤加味:茯苓30克,炒白术60克,炙甘草、炙附子各20克,干姜15克,水煎服。3剂后,腰冷痛除,小腹已无重坠感。虽闻水声或见水时微有尿意,但已能控制。原方加益智仁30克,乌药12克。3剂。数月后追访,未再复发。
  病例二,带下,白某某,女,38岁。体胖而白,带下量多,且气味秽恶,久治不愈。前医多按湿热治之。但切其脉沉缓,观其苔白滑不燥。诊为寒湿带下。处方:白术、茯苓各30克,干姜14克,炙甘草10克。服药5剂,白带减少大半,再服5剂而痊愈。按带下之属寒属热,当据症而断。本例带多而苔白滑不燥,脉象沉缓,并无口渴、溲赤、便干之症,故属阴寒之证。乃因脾阳不运,寒湿下注所致。带下臭秽,是湿郁阳气所致,不能只凭此而判为有热。前医多用寒药,是以久治不愈。
  歌诀:
  肾著汤内用干姜,
  茯苓甘草白术襄;
  伤湿身重与腰冷,
  散寒除湿暖脾阳。

推荐访问:干姜 白术 茯苓 甘草
上一篇:【手足皲裂防治】 手足皲裂用什么药好
下一篇:元宵节灯俗琐谈:元宵节的习俗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