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湖环境保护规划说明书

来源:执业药师 发布时间:2020-09-08 点击:

  目

 录

 1、概述 ........................................................................................................................................... 1

 1.1 项目背景 .......................................................................................................................... 1

 1.2 自然条件 .......................................................................................................................... 1

 1.2.1 城市区位 ............................................................................................................... 1

 1.2.2 气候特征 ............................................................................................................... 2

 1.2.3 地形地貌 ............................................................................................................... 2

 1.2.4 水文 ....................................................................................................................... 3

 1.2.5 地震 ....................................................................................................................... 4

 1.3 相关规划简介 .................................................................................................................. 5

 1.3.1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 5

 1.3.2 岸线综合利用规划 ............................................................................................. 15

 1.3.3 XX 市水功能区划 ............................................................................................... 16

 1.3.4 XX 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 ................................................................................... 21

 2、规划总则 ................................................................................................................................. 26

 2.1 指导思想 ........................................................................................................................ 26

 2.2 规划年限 ........................................................................................................................ 26

 2.3 规划目标及标准 ............................................................................................................ 26

 2.3.1 规划目标 ............................................................................................................. 26

 2.3.2 规划标准 ............................................................................................................. 27

 2.4 规划依据 ........................................................................................................................ 27

 2.4.1 法律依据 ............................................................................................................. 27

 2.4.2 文件依据 ............................................................................................................. 27

 2.4.3 主要规范和标准 ................................................................................................. 28

 2.5 规划基本原则 ................................................................................................................ 29

 3、备用水源地现状 ..................................................................................................................... 31

 3.1 破罡湖流域现状 ............................................................................................................ 31

 3.1.1 水系现状 ............................................................................................................. 31

 3.1.2 水环境现状评价 ................................................................................................. 31

 3.1.3 水污染源分析 ..................................................................................................... 32

 3.2 XX 湖环境现状 .............................................................................................................. 39

 3.2.1 水系现状 ............................................................................................................. 39

 3.2.2 污染源分析 ......................................................................................................... 41

 3.2.3 污染源调查分析结论 ......................................................................................... 45

 3.3 水功能区划定 ................................................................................................................ 45

 4、水源保护区的划分与保护 ..................................................................................................... 47

  4.1 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 .................................................................................................... 47

 4.1.1 水源保护区划分说明 ......................................................................................... 47

 4.1.2 水源保护区划分原则 ......................................................................................... 47

 4.1.3 水源保护区划分范围 ......................................................................................... 48

 4.2 水源地保护区的保护 .................................................................................................... 49

 4.2.1 一级保护区 ......................................................................................................... 49

 4.2.2 二级保护区 ......................................................................................................... 50

 4.2.3 准保护区 ............................................................................................................. 50

 4.2.4 其他 ..................................................................................................................... 50

 4.3 水源地保护措施 ............................................................................................................ 50

 5、XX 湖环境保护工程规划 ...................................................................................................... 54

 5.1 防护隔离工程 ................................................................................................................ 54

 5.2 违章建筑整治工程项目 ................................................................................................ 54

 5.3 二级保护区污染整治工程 ............................................................................................ 55

 5.3.1 点源污染防治工程 ............................................................................................. 55

 5.3.2 面源污染防治工程 ............................................................................................. 56

 5.3.3 内源污染防治工程 ............................................................................................. 57

 5.4 二级保护区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 ................................................................................ 58

 5.4.1 驳岸工程 ............................................................................................................. 58

 5.4.2 生态净化 ............................................................................................................. 60

 5.4.3 人工增氧 ............................................................................................................. 62

 5.5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 63

 5.5.1 基本原则 ............................................................................................................. 63

 5.5.2 目标 ..................................................................................................................... 63

 5.5.3 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 64

 5.5.4 应急预案体系与保障 ......................................................................................... 64

 5.6 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 ........................................................................ 66

 5.6.1 基本原则 ............................................................................................................. 66

 5.6.2 目标 ..................................................................................................................... 66

 5.6.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监控网络建设 ......................................................... 67

 5.7 备用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 67

 5.7.1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67

 5.7.2 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工程 ..................................................................................... 67

 6、XX 湖周边生态环境整治工程 .............................................................................................. 69

 6.1 谷桥大沟整治工程 ........................................................................................................ 69

 6.2 沙桥大沟整治工程 ........................................................................................................ 70

  6.3 杨溪桥河整治工程 ........................................................................................................ 71

 6.4 牛冲河整治工程 ............................................................................................................ 72

 6.5 余湾排洪沟整治工程 .................................................................................................... 73

 6.6 余墩排洪沟整治工程 .................................................................................................... 74

 6.7 界河(眉山大沟)整治工程 ........................................................................................ 75

 6.8 机场大沟整治工程 ........................................................................................................ 76

 6.9

 606 桥大沟整治工程 ................................................................................................... 77

 6.10 大寨沟整治工程 .......................................................................................................... 78

 6.11 白泽湖整治工程 .......................................................................................................... 80

 7、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 82

 7.1 资金保障 ........................................................................................................................ 82

 7.2 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保障 ............................................................................................ 83

 7.2.1 开展饮用水源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 83

 7.2.2 加强法制和执法工作,切实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 83

 7.2.3 建立健全并大力推行水源地保护相关政策 ..................................................... 83

 7.3 组织管理保障 ................................................................................................................ 84

 7.3.1 成立饮用水源地规划实施领导小组 ................................................................. 84

 7.3.2 将饮用水源保护纳入政府部门综合考核体系 ................................................. 84

 7.3.3 建立饮用水源管理部门协调制度 ..................................................................... 85

 7.3.4 强化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综合监督职能 ......................................... 85

 8、效益分析 ................................................................................................................................. 86

 8.1 生态环境效益 ................................................................................................................ 86

 8.2 经济效益 ........................................................................................................................ 86

 8.3 社会效益 ........................................................................................................................ 86

  1 、概述 1.1 项目背景 2015 年 10 月 28 日,XX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加强 XX 湖应急备用水源保护的议案》(“1 号议案”)办理工作进展情况的报告。会议明确指出:“市环保局负责 XX 湖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监管工作,要立即启动《XX 市XX 湖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按照规划逐年分步实施工程项目建设,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最终实现生态良好,达Ⅲ类水体的要求”。

 为进一步掌握 XX 湖备用水源地的环境状况,加强 XX 湖备用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的建设,建立 XX 湖备用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技术方法和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为此,XX 市环保局根据 XX 市人大常委会和 XX 市政府的要求,对 XX 湖备用水源地的环境基础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XX湖环境保护规划》。

 1.2 自然条件 1.2.1 城市区位 XX市位于XX省西南部,长江中下游北岸,市域地理座标,介于东116°57′17″~117°14′15″,北纬30°28′28″~30°42′42″之间。地处皖、赣、鄂三省结合部,东南、南、西南分别与本省铜陵市、池州市和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东北与本省合肥市(庐江县)、XX市(无为县)接壤,西接湖北省黄冈市,北与本省六安市毗邻。

 XX市区滨临长江,市区沿长江距上海、南京、武汉、重庆分别为692、300、433、1000 公里,沿公路距上海、南京、合肥、池州、九江、黄石分别为580、300、160、60、300、300 公里。市区与怀宁、桐城、枞阳三县毗邻,隔江与池州市东至县相望。

 图 1-1 XX 市区位图 1.2.2 气候特征 XX市地处太平洋季风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适宜农林牧渔全面发展。主要特点:季风明显,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无霜期长,严寒期短。太阳辐射总量112~117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14.5℃~16.6℃,秋温高于春温。极端气温最低点为-18.2℃,最高气温为40.9℃。年平均严寒期21~32天,酷热期8.8~20.1天。年平均初霜期出现在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终霜期为3月中旬到下旬。无霜期212~250天。年均降水1250~1430mm,每年春夏之交是梅雨季节,雨水较多。

 1.2.3 地形地貌 XX市地处长江河谷地带,地势呈阶梯状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其所在区域的地貌是在相对下沉,是在先后接受大片白垩系红星沉积和下更新统至全新统沉积的沿江槽地构造上发育的,由于自下更新世以来所在区域的地壳数次上升与下降,沉积与剥蚀相间发生,形成了西部丘陵岗地,东部冲积平原和江中新洲的地貌形态,而且由于新构造运动的负向性,

  低洼地多形成湖泊,地表水系发育,其中中部的大湖(湖名)面积达1.8 平方公里,通过东郊的新河与长江相连。

 城东沿江一带为高河漫滩,地面低,平面微有起伏,间有洼地,地面绝对高程一般在10 米(黄海高程,后同)左右或略高,地层由细砂土、亚砂土、亚粘土(局部夹湖相淤泥)、细粗砂和砾石层等层次构成。地基承载力一般为90kpa~120kpa。

 城东北花山嘴一带为原始阶面遭剥蚀破坏的Ⅰ级阶地,间有坳沟,地面绝对高程为15-20 米,地层为厚度较大的亚粘土;城市中部、北部为表面起伏不平的Ⅱ级阶地,间有坳沟,地面绝对高程为30-40 米,地层为亚粘土、网纹状红色粘土、含泥砾石层、砂及砾石层等层次;城西部为冲沟切割较剧的Ⅲ级阶地,地面绝对高程为40-65 米,地层为厚15-30 米的砾石层。Ⅰ、Ⅱ、Ⅲ级阶地范围内地基承载力一般为150kpa~300kpa。

 高河漫滩地层内上部仅有局部潜水,下部砂层、砾石层是含水层,但富水性弱至中等;阶地范围地层中砂层与砾石层为含水层,富水性中等至强,以砂层更佳。但总的情况是地下水水量不大,地下水埋深多在1.9-3.4 米,局部潜水表面接近地面。

 新河水系位于XX市东、南部,为高河漫滩地质单元,典型地层工程场地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3-9 个工程地质层,上层为一层淤泥层或耕植土,层厚在0.3~2.4m 之间,含有大量有机质、具高压缩性。中层为粉砂或粉质粘土、饱和、可塑,含有机质,层厚在0.3~5.5m 之间,承载力标准在fak=65~150kPa,回弹模量为20~22MPa,下部为细粉砂层,最大揭露层厚为10m,土层黄褐色,硬塑状,承载力标准值fak=260kPa,回弹模量为大于25MPa。

 1.2.4 水文 XX市区地表水主要有长江和破罡湖水域组成,水域类型多样,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塘水库星罗棋布,总水面面积86.7平方公里(不含市辖江面、皖河以及菜子湖、长河一侧水面),其中,湖泊76.7平方公里,水库0.53平方公里,池塘9.07平方公里。XX市区属于破罡湖流域,主要湖泊有4个:破罡湖(34.71平方公里)、XX湖(19.80平方公里)、长枫湖(含白泽湖计8.84平方公里)、大湖(2.30平方公里),湖泊正常年份水位10.5米,水量5200万立方米,圩堤最大承受水位13.0米。与项目3河2湖直接相关的周边水体主要有大湖和长江。

 东侧大湖位于XX市中部,总面积2.3平方公里,通过新河与长江相通。大湖正常年份水位控制在10.0米(黄海高程),最大承受水位12.1米。

  南侧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流,流域广,水量丰富,水质良好,长江XX段历年最高水位16.85米(黄海高程),常水位13.15米,多年平均水位8.15米,洪水期最大流速3.5米/秒;平均流量为28900m 3 /s,历年最大流量为92600m 3 /s,历年最小流量为6000m 3 /s。长江XX段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Ⅲ类水体标准。

 1.2.5 地震 XX市处于我国东部著名的剡—庐深大裂带东南一侧,扬—铜地震带西段,自有测震记录以来,本市最大地震为4.8级,受周围地区影响,烈度达6度。根据国家地震区划,未来100年内,市区对于一般建筑物和构筑物均按7度设防。

  1.3 相关规划简介 为主动承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对XX的要求,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XX市规划局委托北京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2008 年6 月XX市港口管理局编制了《XX港总体规划》;2011 年7 月XX市水利局、XX市环境保护局编制了《XX市水功能区划》;2014年1月XX市供水集团公司委托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编制了《XX市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现将上述规划与本次规划有关的主要内容做出相关介绍。

 1.3.1 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1)规划水平年 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远期2030年。

 (2)规划层次及范围 ①规划区:即XX市区,包括大观区、宜秀区、迎江区及皖河农场,规划区城镇总人口共计193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为180万人,镇区城镇人口为13万人(海口镇10万人,罗岭镇3万人)。

 ②中心城区:XX市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包括主城区及杨桥片的西部组团、中部组团、东部组团、白泽湖组团和杨桥组团;北部新城片的城区分片(北部新城组团);五横罗岭片的五横罗岭组团分片。总面积180km 2 。

 城市规划范围详见图1-2。

 图 1-2 XX 市城市规划范围示意图 (2)城市性质 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交通枢纽,现代化的历史文化名城,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3)城市职能 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商贸物流中心;XX省重要的旅游服务基地;XX省以石化工业和临港工业为主的制造业基地。

 (4)城市规模 ①规划区 规划区内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共210.6 km 2 。其中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80 km 2 ,人均100 m 2 ;镇区城镇建设用地15.6 km 2 ,其中海口12 km 2 ,罗岭3.6 km 2 ,人均120 m 2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XX园区位于山口,总建设用地面积为15 km 2 。

 ②中心城区 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115万人,城市总建设用地规模115km 2 。

 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140万人,城市总建设用地规模140km 2 。

 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180万人,城市总建设用地规模180km 2 。其中一城两翼的主城区(包括西部组团、中部组团和东部组团)共计133km 2 ,白泽湖组团约12km 2 ,此外还预留旅游设施用地指标1km 2 ;北部新城组团约21km 2 ;杨桥组团7km 2 ;五横罗岭组团6km 2 。

  规划区用地规划布局详见图1-3。

 图 1-3XX 市城市总体规划 (5)城市发展方向 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发展方向选择“东进北扩、环山发展”的发展策略,在上版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向北(白泽湖方向)和环山(杨桥、五横、罗岭)发展,形成“滨江、襟湖、环山”的城市空间布局。逐渐形成“一城两翼、两心七片、山水交融、环状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示意详见图1-4。

 图 1-4 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示意图 (a)“主城区”加“外围组团”布局 “主城区”是指在现状建成区的基础上,向东西两侧轴向延伸,形成的东至长风港、西至XX石化、南至长江、北至同白泽湖之间的现状高压走廊的集中建设区。“主城区”的“一城”是指由合安高速以西的现状的老城区和高速路以东的东部新城区共同组成的中部生活片区;“两翼”分别是指位于东西两侧的新城东区和XX石化工业区。

 (b)外围组团 “外围组团”是指在集中建设区外围的北部新城、白泽湖组团、杨桥组团、五横罗岭组团。

 (c)“两心七片”城市结构 ①“两心” 老城城市级中心:位于XX市老城区,是现状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中心,规划主要承担旅游服务、文化产业、商业零售等功能。

 新城城市级中心:位于合安高速路东侧的城市新区,主要承担行政办公、大型商业零售、金融、文化娱乐、医疗等综合服务功能。

 老城城市级中心和新城城市级中心构成了“两心”,其中新城中心为主中心,老城中心

  为次中心。

 ②“七片” “七片”是在一城两翼的基础上形成七个城市片区(组团):北部新城组团、西部组团、中部组团、白泽湖组团、东部组团、杨桥组团、五横罗岭组团。

 “北部新城组团”:考虑与月山镇发展衔接,依托高校发展成为以科教为主体的文化教育、生活居住为主的综合性组团。

 “西部组团”:依托XX石化和XX高新技术开发区北区,优化工业结构,形成西部组团。西部组团与中部组团之间以绿化带隔离。

 “中部组团”:中部组团包括高速公路以西的老城居住片区和东部新城生活片区,两个片区共同形成城市生活区。其中,高速公路以西的老城居住片区,依托XX历史文化名城的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形成文化底蕴丰厚的老城居住生活区;东部新城生活片区重点建设城市中心区(包括市政务区、商务区、文体区)、城市绿肺、生活居住区。

 “白泽湖组团”: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不破坏破罡湖湿地保护区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白泽湖区域,在城市北部地区形成白泽湖休闲宜居组团。

 “东部组团”:新建城东工业区,其中包括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港区,形成东部组团,东部组团内规划铁、公、水联运港口物流中心。

 “杨桥组团”:依托大龙山森林公园和破罡湖风景旅游区,整合周边山水景观资源,形成XX城市北部的旅游接待中心。

 “五横罗岭组团”:在北部依托五横、罗岭两个乡镇,结合北部山水人文旅游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形成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宜居组团。

 (6)城市竖向规划原则 竖向规划应充分考虑城市防洪、城市排水的要求,确保城市的安全。

 竖向规划应充分考虑现状已建设施,充分利用已完成的各种规划所研究的成果,并与之相协调。已开发建设的用地,原则上维持现状,已开工建设的道路不做调整。

 竖向规划应充分考虑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对已有的林地和湿地应尽可能地加以保护利用。

 合理利用现状地形、地质条件,在满足各项建设用地使用要求的基础之上,力求减小土石方的填挖量,并尽可能在小分区、大区内平衡。

 (7)水系规划

  中心城在现状水系的基础上,对中部组团的东部新城片区和东部组团的水系进行调整,形成“一横、六纵、一廊、六环、七湖”的河湖水系布局,并对规划水系进行水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一横:新河~秦泉河~泉潭峡~小港 六纵:大寨沟、文苑河、顺安河、怀湖河、港桥河、荔塘河 一廊:柘山撇洪沟 六环:与“一横”、“六纵”、“七湖”相互沟通的已有需进行整治或新开的排水沟。

 七湖:圣埠湖、神灵潭、白泽湖、长风港、秦潭湖、张湖、柘山湖 (8)、城市供水规划 1)、城市需水量预测 XX市中心城区规划高日总用水量为101.8 万m 3 /d,2030 年怀宁县城规划需水量为12.5 万m 3 /d,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XX园区的需水量约为7.5 万m 3 /d。总供水规模为121.8 万m 3 /d。

 2)、供水厂规划 ①保留二、三水厂 规划保留现有的二、三水厂,供水能力为12.5 万m 3 /d、20 万m 3 /d。

 ②一水厂异地改造 为满足城市给水规划的需要,保障饮用水源的安全、可靠,并考虑一水厂设施陈旧、生产成本较高,需重新建设,故规划一水厂异地重建,取水泵房移至皖河口上游1.6km 处,考虑城市西北部区域发展的需要,主要向北部新城组团、西部组团、五横罗岭组团、杨桥组团、怀宁县城供水,供水规模2030年规划为50万m 3 /d。

 ③新建第四水厂 新建四水厂的供水规模规划为40万m 3 /d。

 3)、供水管网规划 ①供水管网 根据四个水厂在市区的平面位置,规划管网将总体规划的主城区划分为三个主环路。

 ②加压站 规划两座1 级加压站:一座在XX市北郊罗冲村附近,规模为25 万m 3 /d;一座在杨桥组团,为杨桥组团供水,规模为2.5万m 3 /d。

  规划两座2 级加压站:一座在月山,规模为12.5 万m 3 /d;一座在五横罗岭组团,规模为2.1 万m 3 /d。

 (9)、城市防洪规划 1)、现状情况 目前,XX市城市防洪工程设施分为防御长江及菜子湖洪水和防御破罡湖洪水两部分,长江堤防XX市主城区段的等级和标准已按1954 年洪水设防,其他堤防还未达到防洪标准。

 2)、存在问题 中心城防御长江及菜子湖洪水的大圈堤方案未得到批准。

 中心城防洪堤防存在部分险工险段。

 非工程措施不完善、不配套。

 3)、防洪规划 ①防洪标准 防洪:XX市区防洪达到防御“五四型”洪水的能力。长江干堤及梅林堤:防御“五四型”洪水;中心城防破罡湖洪水堤防:50年一遇。

 ②规划原则及措施 根据《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基础设施规划》的要求,按规划标准建设城市防洪堤防,进行长江干流堤防加固及崩岸治理,保证城市防洪安全。

 对防洪堤防的险工险段、阻水构筑物进行加固和改造。消除防洪隐患。

 对城市天然水体、排水河道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水系的排洪能力和蓄洪能力。建设完 善的非工程防洪体系,如:水文、气象、通讯、预警等系统,提高防御洪水的能力。

 图 1-6XX 市域防洪规划图 (10)、城市排水规划 1)、水系及规划方案 中心城在现状水系的基础上,对中部组团的东部新城片区和东部组团的水系进行调整,形成一横、六纵、一廊、六唤、七湖的河湖水系布局,并对规划水系进行水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一横:新河~秦泉河~泉潭峡~小港; 六纵:大寨沟、文苑河、顺安河、怀湖河、港桥河、荔塘河; 一廊:柘山撇洪沟; 六环:与“一横”、“六纵”、“七湖”相互沟通的已有需进行整治或新开的排水沟; 七湖:圣埠湖、神灵潭、白泽湖、长风港、秦潭湖、张湖、柘山湖。

 2)、排涝泵站规划 新建、扩建排涝泵站,使其达到排涝标准。

 老城区已建成的5 座排涝泵站基本能够满足汛期城区排涝要求,规划仅对其实施维护。

 现状窑沟泵站和鸭儿沟泵站不能满足排涝要求,规划按排涝标准进行扩建。在城市东部地区新建长风港泵站、张家菜泵站、港桥泵站、顺安路泵站;在白泽湖片新建2 座排涝

  泵站。

 3)、雨水工程规划 ①现状情况 中心城区除经济开发区等新建区为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外,其余地区均为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合流管道直接接入长江、护城河或其他天然水体,在排入水体低水位时采用重力流排水;在排入水体高水位时采用排涝泵站排水。

 ②存在问题 A 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

 B 现状雨污合流管渠年久失修,管径、断面小,排水能力不足。

 C 排水系统不完善,雨季易产生积水。

 ③雨水工程规划 中心城区的新建区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修建雨水管道系统,已建成区在充分利用现状合流管道的基础上,按规划标准完善雨水管道系统。根据城市雨水排水现状、地形条件、道路规划和城市与周围自然水体的关系,将规划区划分为8 大片排放。分别为西部组团片、老城生活片区片、东部组团片、东部新城片区片、北部新城组团片、五横罗岭组团片、白泽湖组团片、杨桥组团片。

 图 1-7 雨水工程规划图

  4)、污水工程规划 ①现状情况 中心城区除经济开发区等新建区为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外,其余地区均为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中心城区有3 座现状污水处理厂,城东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2 万m 3 /d);城西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5 万立m 3 /d);石化专用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4 万m 3 /d)。由于中心城区地势平坦,为了避免污水管道埋设过深,中心城区内现状有2 座污水提升泵站。

 ②存在问题 A 现状排水体统为雨污合流的排水体制,合流污水截流系统尚未形成,使污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

 B 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大量污水得不到处理,造成天然水体的污染。

 C 污水收集系统不完善。

 ③污水工程规划 根据城市污水排水现状,地形条件、道路规划,在中心城区规划7 座污水处理厂,其中扩建城东污水处理厂、城西污水处理厂、石化专用污水处理厂,新建北部新城污水处理厂、马窝污水处理厂、五横污水处理厂、白泽湖污水处理厂。

 图 1-8 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

  1.3.2 岸线综合利用规划 依据《XX港总体规划》(2008、06),本给水工程规划仅介绍总体规划范围内的长江岸线利用规划,即港口岸线利用规划中的中心港区部分。

 中心港区上起沟口闸,下至长河河口,自然岸线长约67000m,其中,港口深水岸线长约33600m,非深水岸线14000m。

 (1)、皖河农场段:六合圩至三益圩,长约11000m,深水Ⅰ类岸线,已使用190m,规划建设古皖河作业区。

 (2)、广成圩段:西江出口至广成圩,长约4000m,非深水Ⅱ类岸线。未利用,规划为港口发展预留岸线。

 (3)、沙漠洲段:皖河口至沟儿口闸长约2000m,非深水Ⅰ类岸线,已建有码头、船厂,使用岸线500m,上次港口规划规划此段为船舶工业岸线,本次仍规划为水运工业岸线。

 (4)、XX城区段:沟儿口闸至龙狮桥,长8000m,深水Ⅰ类岸线。其中,石化液化气码头以下约1000m,紧接市区,已建有石化液化气、化肥、燃料码头和一些简易码头,规划保留石化码头,其余岸线作为城市生态岸线予以保护;往下至XX大桥上500m 处,岸线长约3000m,为市区范围,现已利用,规划调整为城市生活景观岸线,保留客运码头、工作船码头;XX大桥上下各500m 范围,为大桥保护区;大桥下500m 处至空军油码头,约1000m 岸线,现已使用,规划予以调整,建设五里庙外贸集装箱作业区;空军油码头以下约2000m,主要为危险品码头,规划为五里庙危险品作业区。

 (5)、任家店段:龙狮桥至王家墩,长约4000m,非深水Ⅰ类岸线,部分使用,规划为港口发展预留岸线。

 图 1-9 XX 港岸线规划图 (6)、马窝段:王家墩至前江口,长约10000m,深水Ⅱ类岸线,其中,上部约1000m范围,保留铜矿码头,其余作为港口发展预留岸线;铜矿码头下700m 至少管所码头下150m段,长约1634m,未利用,规划建设马窝散货物流基地;少管所码头下150m 至前江口,长7366m,未利用,规划为预留港口岸线。

 (7)、鸭儿沟段:鸭儿沟闸上2km 至闸下1km,长3000m,深水Ⅰ类岸线,未利用,规划建设长风铁水联运综合物流基地。

 (8)、鲟鱼上段:罗塘至长河船闸,长4000m,非深水Ⅱ类岸线,港口已使用岸线200m,其余规划为预留港口岸线。

 (9)、鲟鱼段:长河船闸至长河口,长1600m,深水Ⅱ类岸线,港口已使用岸线120m,其余规划为预留港口岸线。

 1.3.3 XX 市水功能区划 依据《XX市水功能区划》(2011、07),本规划仅介绍与给水工程规划相关的内容。

 (1)、水功能区划的分级与分类 根据XX省地方标准《水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规定,XX市水功能区划采用两级体系,即一级区和二级区。

 1)、一级区划各功能区定义 一级区分为4 类,即保护区、保留区、缓冲区、开发利用区。

  ①保护区:对水资源和生态与环境以及珍稀濒危物种具有保护意义的水域。该区内严格禁止进行破坏水质的开发利用活动。保护区水质管理目标是根据需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Ⅱ类标准限值,可维持水质现状。

 ②保留区:目前开发利用程度不高,为今后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预留的水域。保留区应维持现状水质不遭破坏,并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未经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在保留区内进行大规模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保留区水质管理目标按现状水质类别控制,应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

 ③缓冲区:为协调省际间用水关系和水污染矛盾而划定的特殊水域。在该区进行的开发利用活动必须经有管辖权的流域机构批准,并不得对水质产生不利影响。缓冲区水质管理目标,按实际需要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应的水质类别标准值,或按现状水质类别控制。国家确定的重要河流、湖泊应按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限值控制。

 ④开发利用区:满足城镇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渔业、景观娱乐、水污染控制等需求而划定的水域。该区内的开发利用必须服从二级功能区的分区要求。在开发利用区中必须注意节约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质量的保护。开发利用区水质管理目标,按二级区分类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相应的水质类别标准值。

 2)、二级区划各功能区定义 在水功能一级区中的开发利用区内进行二级区的划分。共分7 类,即饮用水源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

 ①饮用水源区:用作集中式居民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域。水质管理目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Ⅱ类和Ⅲ类标准限值,且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符合规定限值。

 ②工业用水区:用作工业生产用水水源的水域。水质管理目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限值,现状水质优于Ⅳ类标准限值的按现状水质类别控制。

 ③农业用水区:用作农业及林业用水水源的水域。水质管理目标,现状水质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限值的按现状水质类别控制,其他重要的农业用水区,应按不低于Ⅳ类标准限值控制。

 ④渔业用水区:用作水产养殖的水域。水质管理目标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Ⅱ类标准限值或《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的规定,一般鱼类养殖水域参照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限值。

 ⑤景观娱乐用水区:用作景观、娱乐、运动、休闲、度假、疗养的水域。水质管理目标,根据人体直接接触或非直接接触等不同的需要,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或Ⅳ类标准限值。现状水质优于Ⅲ类的,按现状水质类别控制。城市湿地具有景观功能,同时又是生态涵养的水域,应按不低于Ⅲ类标准限值控制。

 ⑥过渡区:为使水质要求有差异的相邻功能区或市、县级行政区域边界功能区之间顺利衔接而划定的水域。水质管理目标,应根据需要,按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标准限值控制。

 ⑦排污控制区:接纳大中城市生活生产污水较集中,且对水环境无重大不利影响的水域。是结合水污染现状及治理的技术经济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江河水体自净能力而划定的水域,在区划时从严控制。水质管理目标,要求其水质在通过过渡区后,能满足下一功能区需求。

 (2)、现状水质评价 根据XX省水环境监测中心XX分中心2010 年的监测资料,对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进行评价,长江常规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评价结果见表1-1,典型调查的皖河,破罡湖、XX湖水质评价结果分别见表1-2、1-3。

 表 1-1

 2010 年长江 XX 段水质监测断面水质评价表 河流名称 监测断面(点)

 测次 水质类别测次分布 主要污染物及超标倍数 Ⅰ Ⅱ Ⅲ Ⅳ Ⅴ 长江 皖河口 4

 4

  石化取水口 36

 36

  二、三水厂取水口 36

 36

  XX 下游汽车轮渡 96

 94 2

  表 1-2

 皖河水质现状评价表 河流名称 所属区域 监测断面 现状水质类别

  皖河 太湖、怀宁县、皖河农场 皖河农场马场 Ⅱ~Ⅲ XX 市大观区 皖河入江口上游 200m Ⅱ 表 1-3

 XX 湖、破罡湖水质现状评价表 湖泊名称 现状水质类别 主要超标项目(超标倍数)

 营养化程度 XX 湖 Ⅱ~Ⅲ

 中度养 破罡湖 Ⅱ~Ⅲ

 中度养 (2)、水功能一级区划 1)、长江下游干流 XX 市处于长江下游,长江干流左岸上自皖鄂交界的段窑,下至 XX 的灰河口,长248km,总的走向由西南流向东北,江面开阔,沙洲众多,水位一般变化不大,中年不冻。长江水为 XX 市及沿岸城镇的重要供水水源地,既是沿岸城镇生活、工业用水的水源地,又是生活、工业废污水的排放地。

 XX 市长江干流共有 10 个一级功能区,其中 5 个保留区、1 个缓冲区和 4 个开发利用区。两岸社会、经济及地理状况不尽相同,城市取水及排污不会影响对岸,在划分长江干流水功能区时,将其当作左右两条河流来考虑,XX 市全部位于长江左岸。

 长江左岸XX开发利用区:从XX市大观区海口镇张家大马路至XX市迎江区长风,长 32km,划分为开发利用区。XX 市历史悠久,经济发展迅速,是长江十大港口之一和全国七大炼油中心之一。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等均有一定规模,2007 年末市区人口 73.1万人,生产、生活用水都取自长江。该区建有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XX 环石门湖园区,开发利用程度会进一步提高。控制断面现状水质为Ⅱ~Ⅲ类。

 2)、长江下游支流 皖河大观保留区:从怀宁县与大观区界至皖河口 33km 河段划为保留区,下游直接汇入长江左岸 XX 饮用水源区。控制断面现状水质为Ⅱ~Ⅲ类,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该区原为《XX 省水功能区划》划定的皖河太湖怀宁保留区。

 3)、湖泊 ①破罡湖 破罡湖位于长江左岸,XX 市东北境,为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经长江长期洪水漫滩淤积,而成为江湖分隔的浅湖。湖区主要由破罡湖、XX 湖、长风港、白泽湖及大湖组成,以破罡湖湖面最大,故统称破罡湖。无较大河流汇入,西、南面为丘陵,北临枞

  阳长河,南滨长江,以广济大堤相隔,总集水面积 346km 2 。湖区长 13km,最大宽度 7km,湖泊面积 34.14km 2 。湖水向北经梅林闸进枞阳长河,向东注入长江;向南经新河口闸注入长江。湖底高程 8.7km。水位 12.0m 时,容积 1.38 亿 m 3 。划为 1 个一级水功能区,即开发利用区。

 破罡湖宜秀开发利用区:破罡湖正常水位下水面面积 34.14km 2 ,农业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划为开发利用区。目前主要功能是农业灌溉,并预留为 XX 应急水源,控制监测断面(点)现状水质为Ⅱ~Ⅲ类。

 ②XX 湖 XX 湖位于 XX 城北大龙山之阳,西北为杨桥镇,东南为白泽湖乡,在湖的东北部与破罡湖相通,湖面面积 19.8km 2 。划为 1 个一级水功能区,即开发利用区。XX 湖宜秀开发利用区:XX 湖正常水位下水面面积 19.8km 2 ,生活和农业用水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划为开发利用区。目前主要功能是饮用水源地和农业灌溉,控制监测断面(点)现状水质为Ⅱ~Ⅲ类。

 4)、水库 下浒山水库:下浒山水库位于潜山县源潭镇境内,大沙河中上游,设计总库容近 3 亿立方米。该库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供水和发电等多项综合利用工程。划为一级水功能区,即河流源头保护区。

 从上游源头至坝址为河流源头保护区。坝址现状水质为Ⅱ~Ⅲ类,水质管理目标近期Ⅱ类,远期Ⅰ~Ⅱ类。

 (3)、水功能二级区划 1)、长江下游干流 从XX市大观区海口镇张家大马路至XX市迎江区长风,长32km,划为开发利用区。该区内从上游到下游有 XX 港,大型取水口 5 个,入江排污口 9 个,电厂冷却循环水退水口 2 个。共划分为 2 个二级水功能区,即 1 个饮用水源区和 1 个工业景观娱乐用水区。

 ①长江左岸 XX 饮用水源区 因 XX 市新一水厂取水口将布置在皖河口上游 1.0km 处,从大观...

推荐访问:环境保护 说明书 规划
上一篇:人事代理委托合同书(示范合同)
下一篇:学习科学发展观主题心得总结(五)

Copyright @ 2013 - 2018 优秀啊教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优秀啊教育网 版权所有